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武状元张三甲的免死金牌

笔者无意中在网上发现了清朝最后一个武状元张三甲的免死金牌--军功牌。我们都知道武状元张三甲是开州历史唯一一个状元及第。在对张三甲的资料查阅中,从没有发现张三甲有从

 

军的经历介绍,如果这个军功牌属实的话,这将对张三甲这位濮阳名人有一个新的认识。

功牌,帝制时代政府颁发给有功将士的奖牌。清以前,多采用“丹书铁券”,即俗称的“免死金牌”。此堪称中国古代最早的勋章,在明代尤为盛行,史料中有明确的典章记载。当满清入主中原改朝换代后,废除了丹书铁券制度,用功牌取而代之,目的为了表彰获颁者在政治、军事和其它社会活动中所作的突出贡献,类似于当今的勋章、奖章、奖状、嘉奖令或获奖证书,另是给中、下级官员定品级,相当于加官进爵的“任命书”、“委任状”。

清初即有功牌颁发记录,据《八旗通志》载:“凡移送功牌,国初定,大兵凯旋之后,询问统兵主帅,实叙官兵劳苦情形,分作等第,给予功牌。”顺治十七年(1657)七月,吏部议:“凡出征分得拔什库(汉译为“领催”),壮尼大(汉译为“什长”),有四次头等功,及再有二等、三等、四等、五等功者,授世职。两个三等功牌准作二等,两个二等功牌准作头等,积至三个头等者,亦咨吏部授官。”同时,区别立功原因及不同等次给予数额不等的银两赏赐。乾隆以后,对功牌制度作了进一步的调整,将功牌的等级与官员的品级相联系,由清初的五等改为三等,即五品、六品、七品功牌,得几品功牌即可授几品顶戴,这个制度一直延续到清末,伴随清王朝始终。

张三甲这个军功牌是他16岁那年在军中得到的。

现摘抄如下:

“钦命援剿甘肃军务头品顶戴尚书御提督新疆喀什噶尔等处地方军门节制各镇兵骑尉世职阿尔杭阿巴图鲁头等军功加六级董,为奖励事照得本军门督率各军营旅剿办逆回,所有在事出力人等,应酌量劳绩,填给功牌,兹查有张三甲打仗出力,应行赏给六品顶戴,以示鼓励,除备咨外,合行给牌,为此牌仰该军功,即便遵照。收执须至牌者。右牌给:现年一十六年,系直隶省大名府开州(县)人 曾祖 祖 父 光绪二十一年九月廿十八日午 收执”

落款为光绪二十一年九月二十八日,并盖有与顶部相同的提督大印;最后是提督军门朱批“行”。这里要解释的是功牌内容提到的“阿尔杭阿巴图鲁”, “巴图鲁”是清王朝给武将的赐号,乃满语译音,为“勇将、能干”之意,“阿尔杭阿巴图鲁”则是比赐号“巴图鲁”更高层级的晋号,这位功牌颁发者、董姓将军的地位由此可见一斑。

据说是张三甲手抄的兵书

笔者对此进行了一翻查证,发现该董姓将军就是晚清赫赫有名董福祥。董福祥(1839-1908年),清末将领,字星五,汉族。清甘肃固原州(今甘肃环县毛井)人。董福祥在随左宗棠平叛新疆的战斗中立了大功,“战无坚阵,攻无完城,和阗之复,专军攻取,厥功尤伟”,“由是董军名震西域”。为此,清廷加封他云骑尉世职。董福祥率部由和阗移驻喀什噶尔,总统南疆西四城(喀什噶尔、英吉沙尔、叶尔羌、和阗)各军。董福祥从此在新疆渡过长达十六年的戍边生涯。十六年(1890),升任喀什噶尔提督(原乌鲁木齐提督移驻,实为新疆提督),统率全疆兵马,成为西陲国门的最高军事指挥官。光绪二十年(1894),清廷为慈禧太后大办六旬庆典,董被赏加尚书衔,命他回甘肃省招幕旧部马步十八大营,移驻通州(今北京通县),担任京津防务。期间甘肃爆发了“河湟回乱”,清廷任命董以喀什噶尔提督身份督办甘肃军务。后任甘肃提督,平定了祸害西北的河湟回乱,加封他太子少保衔,并赏赐骑都尉世职。

张三甲就在平定“河湟回乱”的战斗中立了功,行赏六品顶戴。可见张三甲是行伍出身,而不是单纯的“练家子”。

 

 

下面是对张三甲一个传统的介绍:

张三甲(公元1876年——1898年),字鼎臣,号魁轩。其父张耀春,祖父张增身都是当地精通武艺的高手。张三甲自幼在父辈的指教下就开始习武练功,他精通红拳,从师于濮阳相近的清丰普马寨红拳名师安万杰,习练红拳,朝夕相处,练功不辍,又拜在武林名师杨国昌先生门下继续苦练拳技。杨国昌,字盛朝,武功精湛,享誉一方,远近从其习武者众多,而出类拔翠者张三甲为最。张三甲在杨国昌先生悉心教授下,拳术兵器技艺大增,武功不凡。据《杨盛朝先生教译序》碑记载:弟子张三甲“弓、剑、刀、石,色色冠群”。张三甲身材高大,气力过人,中得武状元之前,就在直隶开州一带名闻遐迩,深得其师杨国昌先生的厚爱和武林界的敬慕。后又得到清代庚寅科会试武进士杜同春先生的精心培育,张三甲在武功上博采众家之长,不断从名家拳艺中吸取丰厚的营养。清光绪丁年(公元1897年),张三甲赴直隶大名府(今河北省大名县)参加乡试,他不负众望,以自己精湛的武功,中为武举人。一时间,在张三甲的家乡一带被传为美谈。

张三甲等学生为老师立的碑

清光绪戊戌年(公元1898年)武科是我国唐代创设武举制以来进行的最后一次武会试,四方健儿跃跃欲试,各地武士翘首以盼。这次武会试汇集了京师内外的众多武林高手。张三甲在亲朋的资助下和其弟张冠甲等一同前往京城参加赶考,希望能一展自己多年练就的武艺。
张三甲满怀着希望来到京城,先后依次参加了武会试规定的内场和外场的连续三场考试,深得光绪帝和诸位考官的欢喜和赞许。据史料记载(没说明什么史料):“光绪二十四年冬十月初三日阅看马、步、箭,初四日,阅看弓、刀、石。均著派御前大臣恭代阅看。甲申,上御勤政殿,引见中试武举,亲定甲乙。”最后,张三甲在众多武举人高手中脱颖而出,独占熬头,战胜群英,获得武举考试的最高一级考试头彩,殿赐直隶大名府开州武举人张三甲武状元及第,被授予御前头等侍卫,成为戊戌科武举一甲第一名武进士。
这次武科考,张三甲被古代武举史上称为当之无愧的“天下最后武会试第一人”。从此,中国古代的武科举考试成为了历史。清代是历史上的武科举最鼎盛的时期,然而,也是古代武科举的消亡时期。武举制的产生,客观上为平民百姓中武艺人材的发现和前程发展,构筑出一座施展武艺才华的大平台,使天下武士跃跃欲试,吸引着众多武技人才的目光,也激励着他们苦练武艺的尚武精神,扩大了传统武艺在民间社会的广泛影响,为中国传统武术在民间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但随着火器的发展,古代的武举制度已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和进步,必然要退出历史的舞台。最终,张三甲,这位来自于直隶南部武术之乡开州(濮阳)的这位农家子弟出身的民间红拳高手,成为我国最后一名的武状元而记入史册。

此外,与张三甲同时参加我国最后一次开科取士的武榜眼和武探花,分别为江苏山阳人任联捷和满州镶白旗人苏克敦。并被赐予武进士出身及御前二等侍卫。
张三甲少年习武,他的家乡濮阳和清丰、长垣、滑县、内黄与山东荷泽一带,红拳十分流传,同时还流传民间有西阳掌等拳派武技。红拳分为大红拳和小红拳,张三甲随师练习的就是大红拳。红拳,在民间常常被称为洪拳,洪与红同音,这是红拳在流传过程中造成的口误所致。红拳又被称为“太祖红拳”,传为宋代武功盖世的开国皇帝赵匡胤所创,其说虽然根据不足,但也说明红拳影响深远,在武林独树一帜。红拳在我国历史上传播甚广,遍布各地,盛传于河南、河北、山东、陕西、四川、山西、安徽、甘肃、宁夏、湖北等,深为民间喜闻乐见。濮阳地处黄河之滨,春秋时属卫地,人民强悍尚武,《史记-货殖列传》:“濮上之邑徙野王,野王好气任侠,卫之风也。”这里又是冀鲁豫三省的交汇地带,文事武功盛极一时,其独特的地理环境、纯朴厚重的民风和古老的文化传统,使红拳在这里得到迅猛发展,并形成红拳的刚猛紧凑、功架纯正、劲力饱满和落地生根的特点。红拳在当地也称红捶。至今在豫北民间有“学会西阳掌,打人不用想;学会大红捶专破西阳掌”的说法,实际上,以上这种说法不一定科学,拳术古分内外家,实则是各有千秋。红拳的拳种在这一带颇为盛行,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至今不衰,广为流传。张三甲就是一位远近闻名、功夫纯厚的红拳高手,红拳在张三甲的家乡濮阳可以说人人皆知,甚有威名,深受黄河两岸青少年的喜爱。
光绪戊戌科武举为我国最后一次京城武会试,它是在中英鸦片战争以后进行的这次开科取士,国内政局动荡,武备松懈,西方的洋枪洋炮,打开了大清帝国的国门,一些有识之士,强烈提出了改革武科考试内容,由武艺的弓马技勇类科考,改为火器的枪炮拆装、瞄准和射击等技术,并呼吁废止“默考武经兵书”和凡要准备武科举应试者须是出自武备学堂的生员及军中的兵士,才有资格,方可允许参加。
清光绪24年4月23日,针对当时的这一武科举改革情况,光绪皇帝颁诏说:“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迩者诏书数下,如开特科,裁兵,改武科制度,立大小学堂。”宣布停止过去的武科举考试,对以往武生和武举人如投军者可准招加入部伍。并将在光绪26年(公元1900年)武乡试和光绪27年(公元1901年)武会试中,开始以这种新的武科考项目实施进行。
由于戊戌变法失败,光绪皇帝被囚赢台,失去自由。随即慈禧于9月18日旨称:“所有武场童试及乡会试均著照旧制,用马、步、箭、弓、刀、石等项分别考试。”下令仍就以旧制武科举办法考试。戊戌科武科考之后,在袁世凯等人的呈请下,清政府谕告全国废止科举制文武考试,武状元张三甲参加的这次科考成为选拔武勇人材形式的古代武举制的最终结束。据《续文献通考-选举》载:“武科一途,本因前明旧制,相沿已久,而所习硬弓、刀、石及马、步、射,皆以(现代)兵事无涉。施之今日,亦无所用,自应设法变通,力求实际。后,武生童考试及武科乡会试,著即一律令永远停止。”
废除科举制这一事件,作为二十世纪发生的一个重大事件,北京落成的“中华世纪坛”,已将公元1905年永远废止旧式科举制度刻记在“中华世纪坛”上,使后人永久不忘。
张三甲生前有一子,名为张京元,希望将来儿子苦练武艺,继承家学,能在京师武会试中大显身手。取得功名,报效国家。
张三甲中武状元后,正欲施展自己的一身武艺,但他看到朝政混乱,难以实现自己的报国之志,便以省亲为名回到故乡濮阳,令人惋惜的是当年不久,张三甲22岁身患重病,突然逝世,溘然开离人深为人间,使后怀念。

笔者有两个想法:

1、“凡要准备武科举应试者须是出自武备学堂的生员及军中的兵士,才有资格,方可允许参加。”由此便可印证张三甲是当过兵的。

2、如果从军功牌上光绪二十一年16岁算,1898年张三甲死应为19岁,而不22 岁。如果真是活了22岁,不是中状元当年死的话,张三甲的死可能与董福祥的革职罢官有关。因为董福祥和义和团在廊房共同阻击西摩尔带领的八国联军,此战“为庚子之役第一恶战”;甘军还大胆地杀死日本大使馆书记官杉山彬;围攻东交民巷的外国大使馆。八国联军于8月13日攻至北京城下,董福祥率甘军和部分义和团舍命与外国侵略军顽强血战。议和后,洋人们认为“董福祥最为首要”,并被视为“祸首”,必须严加惩办。清廷没有办法,1901年将董革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仁勇
“武状元”杂谈
广东首位武状元出自佛山!佛山武状元的故事,很多老佛山都搞不清楚
清朝最后武状元,只靠2招便打垮霍元甲,却因看透官场惨死
张三甲:清朝最后一位武状元,站着让霍元甲任意攻击却纹丝不动
潮汕本土的武状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