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碑的沿革
金其楨將中國碑的起源和演變分為五個階段,第一階段︰碑的起 源──原始碑。第二階段︰秦刻石和石碣。第三階段︰漢碑。第四階 段︰魏晉南北朝墓志。第五階段︰隋唐碑。
4第一階段︰碑的起源──原始碑
「碑」之名,起源甚早,其本義最初是指豎立在地面上的石塊, 故《說文解字》釋「碑」為「豎石也。」石上並無刻字,係作為一種 實用的工具,作用有三:
一、觀測日影
儀禮.聘禮》︰「飪一牢,鼎九,設于西階前,陪鼎當內廉,東面、北上,上當碑,南陳??。」鄭注:「宮中必有碑,所以識日景,引陰陽也。」5古時之宮廟庠序,於庭中立碑,用來觀測日影的移動,以測定時間的早晚,作用如同日晷。
二、繫綁牲畜
《禮記.祭義》:「祭之日,君牽牲,??既入廟門,麗于碑。」 疏云:「麗,繫也。君牽牲入廟門,繫著中庭碑也。」6 宗廟於中庭立碑, 祭祀時用來拴綁牲畜,取毛血以祭祀。
三、牽引下棺
葬碑的使用屬古昔禮法制度之一,身分等級不同,所能使用的碑 和紼的數量也不同,「士」下葬時可使用二紼,但不能用碑,一般庶 民則只能靠手懸棺而下。
先秦的實用碑,無論是石製或木製碑,在形制上皆有共同的特點, 即在碑的上半部,因用途需要而均鑿刻有一稱為「穿」的圓洞。
第二階段︰秦刻石和石碣
將文字鐫刻於石,在先秦並不稱為碑,而通稱為「刻石」,刻石之名,首見於《史記.秦始皇本紀》。
《史記.秦始皇本紀》載,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於始皇27 年至37年(西元前220 -前210 年),先後有五次巡行各地,曾上鄒嶧,上泰山,登琅邪,登之罘,之碣石,上會稽。秦始皇在此各地皆令李斯等人刻石紀功,其中嶧山刻石、泰山刻石、琅邪刻石皆於始皇28 年(西元前219 年)所立。又載二世東行郡縣,李斯扈從,「盡刻始皇所立刻石」;李斯並「請具刻詔書刻石」,〈秦始皇本紀〉一文中均云「刻石」,或「刻所立石」。9 秦始皇刻石紀功之做法,大大助長了刻石銘功德的風氣。
第三階段︰漢碑
先秦時代,作為實用工具的碑,並不是用來銘功頌德,故不論碑的形制和作用,均和後世的刻字碑不同,但後世的刻字碑乃是在先秦「實用碑」的基礎上演變發展而來。至漢代方將刻石稱為碑,故葉昌熾,《語石》云:「凡刻石之文皆謂之碑,當自漢以後始。」10關於碑的發展沿革,《文心雕龍.誄碑》云:「周穆紀跡于弇山 之石,亦古碑之意也。又宗廟有碑,樹之兩楹,事止麗牲,未勒勳績,而庸器漸缺,故後代用碑,以石代金,同乎不朽,自廟徂墳,猶封基也,自後漢以來,碑碣雲起。」11
西漢,先秦時期的實用碑逐漸向刻字碑轉化,因為紀功用的的鼎鐘均用金屬,金屬較短缺,於是改用石碑,原來立在墓穴旁的豐碑,因「臣子追述君父之功,美以書其上,後人因焉,故建於道陌之頭顯見之處,名其文,就謂之碑也。」12 於是豐碑演變成墓碑、神道碑,而宗廟、宮廟裡用以觀日影或拴祭牲的碑,漸演變為刻紀功績文字的碑,此即為碑的沿革。
現今所見最早的刻字墓碑,是在山東省發現的〈麃孝禹帝碑〉,其立碑時間為西漢成帝「河平三年八月丁亥」,即西元前26 年所立。13到了東漢,土地兼併日趨激烈,產生了許多豪門大族,厚葬之風盛行,《鹽鐵論.散不足》︰「今富者積土成山,列樹成林,臺榭連閣,集觀增樓。中者祠堂屏閤,垣闕罘罳。」14 為過逝的豪門大族、達官顯要樹立墓碑,以歌功頌德,立傳表揚也蔚為風氣,且達官貴人的墓前,往往立碑若干塊,就是一般庶民乃至幼童也多有墓碑。
樹碑之風的盛行,促進碑的進一歩發展,漢碑多為採石加工而製, 且碑的形制已由碑座、碑身、碑首三部分組成。碑首形式不同的碑,其名稱上也有了區別,「方者謂之碑,圓者謂之碣,尖形的稱為笏頭碣。」15東漢是中國石刻發展史上的第一個高潮時期,形式豐富多樣,且形成了幾種大的類型系統,有了各自獨特的形制,比較盛行的石刻有畫像石、碑、闕、摩崖、石雕像及其刻銘等。 16
第四階段︰魏晉南北朝墓志
墓志是用磚或石刻、寫死者的生平事蹟,下葬時,隨死者放置於墓穴中,如果墓志中有贊詞頌銘,則稱之為墓志銘(墓誌銘)。
東漢末年至三國時代初期,戰爭頻仍,導致國力凋敝,《宋書.禮志二》載:「漢以後天下送死者奢靡,多作石室、石獸、碑銘等物。建安十年(205 年),魏武帝(曹操)以天下凋敝,下令不得厚葬,又禁立碑。」晉武帝司馬炎延續曹操禁止立碑的禁令,于咸寧四年(278年)下詔云:「此石獸碑表,既私褒美,興長虛偽,傷財害人,莫大於此,一禁斷之,其犯者雖會赦令,皆當毀壞。」17
魏晉時期,由於朝廷明令禁碑,刻碑樹碑的風氣一時受到遏制,但仍難以改變人們長久以來已形成悼念死者、表彰死者的習俗,尤其世家大族、達官顯要熱衷於使自己的功德名垂千古的作法,更無法改變,故東漢時即已出現的墓志,至魏晉南北朝便轉趨盛行,且成為喪葬禮俗之一,一直沿用到清代。
第五階段︰隋唐碑
唐代是中國石刻歷史上最輝煌的一個階段,其石刻種類繁多,技法純熟,有碑、墓誌、摩崖、題名題記、造像、刻經、塔銘、經幢、地券等十餘大類。18而且碑的使用到隋唐也形成了等級規定,唐代規定:「其碑,五品以上螭首龜趺,上高不過九尺;七品以上圭首方趺,上高不過四尺。凡石人、石獸之類,三品以上用六,五品以上用四。」19 亦即五品以上立碑,七品以上立碣,且唐律規定「諸毀人碑碣及石獸者,徒一年。」20
《說文》石部:「碑,豎石也。碣,特立之石也。」其義相近,但中國早期的碑與碣在外形上是有所區別的,陸和九指出二者的不同為:「碣圓而碑方,碑有額而碣無額,碑有座而碣無座。」21 但後世對碑、碣的形制並未加嚴格的區分,故《金石要例.神道碑例》云:「柳州葬令曰:『凡五品以上為碑,龜趺螭首。降五品為碣,方趺圓首,此碑碣之分,是凡言碑者,即神道碑也,後世則碣亦謂之碑矣。
因此碑碣往往並稱,或言碑刻,或單言碑。碑經過含義的引申,它可以是刻石、碑、碣、墓志、塔銘、刻經、造像、石闕、摩崖、題名、橋柱、井欄、食堂、界石、畫像題字等等,一切刻有文字的石刻(除刻帖外)的總稱。23利用天然的岩壁來刻文記事的石刻,通常稱為「摩崖石刻」,如太武山上的「毋忘在莒」石刻,有的是刻在某一突出的巨石上,如高坑車站旁的〈禁太武山等處山石不許攻挖碑〉,虛江嘯臥摩崖石刻群等等。24金門的太武山、古崗湖旁的獻臺山及其支脈、金門城的南磐山,是金門摩崖石刻的主要地點,其內容主要可分為二類,一類為記事,如太武山上的〈欽命金門總鎮大元勳陳公功德紀〉、〈辛丑興岩〉;另一類是題詩記遊記景,以抒發感懷為主,如〈虛江嘯臥〉旁之〈丁一中登嘯臥亭詩碑〉、〈觀海〉、〈大觀〉等等。摩崖石刻是利用天然的岩壁來題刻,但若岩石裸露,卻很低平,石上的題刻均稱之為摩崖石刻,似有不妥,如金門城的〈辛界〉,建功嶼的〈坂頭許界〉,田浦海岸的〈嚴禁田浦海邊週圍開打石塊碑〉,反不如稱之為石刻、碑刻為妥。故本文採廣義的說法,視「碑、碑碣、碑刻」所指稱之意是相同的,亦將摩崖石刻視為碑刻、碑碣之一。
4金其楨,〈碑論──中國物質形態特種傳統文化研究之一〉(《中國文化史研究》,1994 年秋之卷,總第5 期),頁86 - 97。
5鄭玄注,賈公彥疏,邱德修分段標點,《儀禮注疏》(台北市,新文豐出版公司發行,2001 年),卷21,頁714-715。
6鄭玄注,孔穎達正義,田博元分段標點,《禮記注疏》(台北市,新文豐出版公司發行,2001 年),卷47,〈祭義〉第24,頁2032 - 2033。
7鄭玄注,孔穎達正義,田博元分段標點,《禮記注疏》(台北市,新文豐出版公司發行,2001 年),卷10,〈檀公下〉,頁473。
8劉熙,《釋名》(《欽定四庫全書》第221 冊),卷6〈釋典藝〉,頁32。原文︰「碑,被也。此本王莽時所設也」,王莽時所設有誤,前頁註4 金其楨之文所引,即改作「此本葬時所設也」,參見該文頁87。
9瀧川龜太郎,《史記會注考證》(台北市,洪氏出版社,1981 年),〈秦始王本紀〉,頁111 - 128。
10葉昌熾,《語石》(新華書店上海發行所發行,1986 年),卷3,頁46。
11王忠林,《文心雕龍析論》(臺北市,三民書局,1998 年),頁177。
12劉熙,《釋名》(《欽定四庫全書》第221 冊),卷6,〈釋典藝〉,頁32。
13徐自強、吳夢麟,《中國的石刻與石窟》(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1994 年),頁30。
14桓寬,《鹽鐵論》(《諸子集成》第7 冊,北京,中華書局,1996 年),〈散不足〉第29,頁34。
15金其楨,〈碑論──中國物質形態特種傳統文化研究之一〉(《中國文化史研究》,1994 年秋之卷,總第5 期),頁88。
16趙超,《石刻史話》(台北市,國家出版社,2003 年),頁49。
17沈約,《宋書》(新校本,臺北市,鼎文書局,1975 年),卷15,志第5,〈禮〉
2,頁407。
18趙超,《石刻史話》(台北市,國家出版社,2003 年),頁131 - 132。
19任爽,《唐典章制度》(長春市,吉林文史哲出版社,2001 年),頁76。
20長孫無忌,《唐律疏議》(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2005 年),第27 卷,〈雜
律〉,頁347。
21陸和九,《中國金石學》(台北市,明文書局,1981 年),頁12。
22黃宗羲,《金石要例》(《石刻史料新編》第三輯,研究參考類,第39 冊,
臺北市,新文豐,1986 年),〈神道碑例〉,頁579。
23王壯弘《碑帖鑑別常識》(上海書店出版社,2008 年10 月),頁2。
24本古蹟公告之名稱為「虛江嘯臥碣群」,應採「虛江嘯臥摩崖石刻群」較妥。
转载引自《金門碑碣概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你了解魏碑吗?
泰山摩崖石刻随拍
魏碑书法详解,写好魏碑需要了解这几个特点和写法,就会豁然开朗
东汉摩崖石刻《何君阁道碑》
2004年才被发现的汉隶摩崖石刻《何君阁道碑》
【老北头连载】第一山 || 第一山题刻揽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