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孔子在卫:关于孔子和弟子在卫国的故事

    周平王东迁洛邑后,日渐衰微,“礼崩乐坏”,诸侯争霸战乱频仍。孔子以恢复周礼,复兴周室为己任,以文王周公为仁政德治的典范,开始了他的政治实践,然而残酷的社会现实使他的第一次举措——“堕三都”就遭到失败。但是他认为终有用武之地,于是于公元前497年,离开父母之邦,带领弟子们开始了长达十四年的“周游列国”生涯。

  据孔学专家匡亚明考证,孔子在“周游列国”十四年中有十年是在卫国度过的。孔子的后半生和卫国结下了不解之缘,许多故事传为佳话。

  “鲁卫之政,兄弟也”(《论语》)。鲁国和卫国同为周初分封的姬姓大国,不仅国土相毗邻,而且孔子的许多著名弟子都出于卫国,在孔子看来,卫国是推行他政治理想最为适宜的地方。

  来到卫国后,他首先拜访了颜仇由(子路妻兄)、公叔氏家族(公叔文子已故)。卫灵公礼见孔子后,虽然对孔子的主张不感兴趣,但为沽“尊贤”之名,仍给予他“禄之如鲁”的待遇。孔子看到卫灵公并无诚意,而且被猜忌,便离开了卫国去陈国。师徒羁旅十分艰难,在匡地被围五天,又被卫国叛臣公叔戍要盟,只好再次回到卫国,卫灵公获悉孔子归来十分高兴,亲自出城隆重迎接。尔后孔子在卫结交了贤大夫蘧伯玉,两人话题投机,促膝论道,传为佳话。卫灵公深感国家急需增加军事力量,以抵御大国的入侵和胁持,便向孔子请教帅军布政之事,但孔子是十分厌恶战争的,因此,拒绝了他。卫灵公又想在国人面前沽“尊贤”的美名,便让孔子与他的夫人南子招摇过市,孔子虽然依“礼”行之,但心里十分厌恶。孔子还拒绝了晋国中行氏的邀请,认为中行氏据邑扰晋是不合乎周礼 。

  孔子交友有道,乱邦不居,在居卫的最后五年,常与弟子们坐而论道,对自己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深入的反思。他常常望河兴叹,击磬作曲自解心中的郁闷。当他见到任蒲宰三年的子路政绩卓著时,三称其善,认为他实现了自己“恭敬以信、忠信以宽、明察以断”的修身法则和“恭而敬、宽而正、忧而恕、温而断”的治国之训。齐发兵攻鲁,众弟子纷纷要救解求父母之邦,而孔子却派子贡出使齐吴越晋,使其大展外交才能,结果不仅存鲁亡齐,而且开创了强晋霸越亡吴的新局面,充分表现了他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

  作为卫国的“公养之仕”,孔子收徒讲学,传道授业,弟子盈门。许多古代典籍得到了整理。“吾自卫返鲁,雅颂各得其所”,孔子居卫十年对中华文化的发展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来源:濮阳市委统战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孔子的故事》阅读题及答案
孔子简介及生平年表
孔子简介 孔子的资料 孔子的故事
孔子論壇
中华文化—传记篇 . 孔子圣迹图《新修版》(036—070)
三十世家之孔子世家第十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