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载]泰山石刻字谜(“虫二”的来历)

世界遗产在中国 --------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10月17日至11月21日在巴黎举行的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大会第十七届会议倡议和发起的。公约宣布:因年久腐变,或当地社会经济发展造成环境恶化等原因,世界范围内的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正在受到越来越严重的破坏威胁。另一方面,遗产所在国因受经济的和科技的力量限制往往很难完善地保护这类遗产。而这类遗产遭受破坏或丢失直接影响到全世界遗产的保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成立宗旨之一就是维护世界遗产,并在必要的时候建议有关国家订立相应的国际公约来维护、增进和传播知识。根据现有的关于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国际公约,保护不论属于哪国人民的这类罕见且无法替代的财产,对全世界人民都很重要。对那些具有突出重要性的文化或自然遗产,整个国际社会有责任通过提供集体性援助来参与保护,这种按助可作为遗产所属国保护行为的一个有效补充。因此特缔结本公约,目的在于为集体保护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建立一个根据现代科学方法制定的永久性的有效制度。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指那些具有世界地位,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具有典型意义和独特价值的人文或自然产物。包括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两部分。文化遗产中,按规模大小分有文物、建筑群和遗址三类。《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对文化遗产的定义如下:

     文物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建筑物、碑雕和碑画,具有考古意义的成分或结构、铭文、窟洞以及联合体。

     建筑群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单立或连接的建筑群。

     遗址从历史、审美、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类工程或自然与人联合工程以及考古地址等地方。

     相应地,自然遗产则指从审美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由物质和生物结构或这类结构群组成的自然面貌;从科学或保护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地质和自然地理结构以及明确划为受威胁的动物和植物生态区;从科学、保护或自然美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天然名胜或明确划分的自然区域。

     中国于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虽然比首批欧洲缔约国晚了十多年,但在短短十几年中,已有27处名胜古迹被列入名单,成为拥有世界遗产最多的国家之一。这27处名单分列于后。

     此外,中国还有一些正在申请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保护名单的景观,现附于后:

中国的世界遗产预备名单(部分)

云居寺搭及石经(北京房山)    北京古观象台(北京建国门)     卢沟桥(北京丰台)
北海公园(北京西城区)         安济桥(河北赵县)                开元寺搭(河北定州)
独乐寺(天津蓟县)              云冈石窟(山西大同)              佛光寺(山西五台县)
牛河粱遗址(辽宁朝阳市)      佛宫寺释迦塔(山西应县,即"木搭")
丁村民宅(山西裹汾县)         汉大明宫遗址(西安)
元上都遗址(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闪电河)                     永乐宫(山西商县)
神农架自然保护区             铜录山古铜矿遗址(湖北省黄石市大治县)
殷墟(河南安阳)
良诸遗址(浙江余杭)           汉长安古城遗址(西安)           丝绸之路(中国)
路南石林(云南路南)           程阳永济桥(广西三江,即风雨桥)
杭州西湖                       江南水乡城镇(苏州周庄、同里)
桂林漓江(广西)                客家土楼(福建)
西安古城墙                    西安碑林




-------- 

当时站在一帮人后来听导游讲解,这是泰山两个著名的字迷。李和?是个根红苗正苦大仇深的穷苦人家的孩子,没了双亲,从小在餐馆里打工糊口,慢慢混到了掌厨,天天为客人炒菜。但李和却从小喜欢书法,但他没有钱买笔和纸,就天天用勺子练书法。一天和同伴同游泰山,看到满山的题字,同伴提议他也写个留下,他在写了这个象老鼠又象茶壶的字,其实是“如意”二字。另一个字迷是“风月”的去头字“虫二”,全国有两个虫二,一个是泰山脚下,另一人细心的人在西湖边能看到他。

--------------------


 ----------------

泰山刻石,作为构成整个泰山风景景观的古老书法刻石作品,其内容博大精深,辞韵丰富,从这些书法刻石中,可以充分领略到泰山景致的秀美与诗情画意,泰山书法刻石,其形式多种多样,异彩纷呈。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些众多的泰山刻石作品中,还蕴藏着一些无论是从表现形式上,还是从词义表达上,都较为独特的作品,这些作品,以其标新立异、妙趣横生的表现方式,在刻石中展露头角,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品评内容。

-------

作为泰山刻石中的佼佼者,“二”刻石是令人侧目的作品。它外观表现比较怪异,看上去生涩费解,令人摸不着头脑。“二”,是泰山刻石中为数不多的字谜之一,它是繁体字“风”和“月”的字芯,寓意为“风月无边”,所表现出的真正内涵,是说泰山风光的幽静秀美和雄浑深远,这样的书法构思可谓精深独特,别出心裁。寓意中的“风月”,是清风明月之意,指景色清雅秀丽。《褚彦·回传》中有“初秋凉夕,风月甚美”之句,“无边”是指眼前的一切景物都在云盘雾绕之中,引伸得非常远。以当代人的眼光看,这副刻石,应该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佳品,具有非常丰富的审美价值。

  以“二”隐喻泰山景观“风月无边”,其表达形式简练精确,情感抒发细致入微,把作者对于泰山风光的眷恋情绪表现的淋漓尽致,恰到好处。这副作品的作者,是清末文人、济南名士刘廷桂,他留在泰山上的书法刻石作品大约有数十副,“二”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副刻石为行书,笔力沉稳挺拔,豪情昂扬,两字之间,动静相宜,前呼后应,蕴意无穷。

----------------

  关于“二”的来历,在民间还有一些传说,比较公认的一种传说,是刘廷桂在与朋友游览泰山时,谈到杭州西湖的那座“风月无边亭”,刘廷桂有些不以为然,认为泰山景色峻拔奇峭,松壑云深,才是真正的“风月无边”。于是,为了与杭州的“风月无边亭”有所区别,刘廷桂在书写这副作品时,有意舍弃了两字的部首,只写了字芯,这便有了如今的“二”之谜。

 ------------------------------

“虫二”的来历:

   最早听说“虫二”这事儿,大约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晚期,每天晚上在电视里追着听相声《金殿斗智》,说的是乾隆、刘墉、和珅君臣比赛抖机灵儿的事儿。那相声是长篇单口儿,说相声的是刘宝瑞先生的徒弟殷文硕。同样题材的相声,还有刘宝瑞先生的单口儿《君臣斗》,后来的电视剧《宰相刘罗锅》、《铁齿铜牙纪晓岚》里的很多情节都是从这两段相声中衍生出来的。
   《金殿斗智》里面说,乾隆他们仨逛圆明园一百单八景,看到“方壶胜境”边的风、月二楼前戳着块牌坊,上面大书“虫二”俩字儿。乾隆不明白,走出六十步,方才琢磨出这是“风月无边”,忙对刘墉、和珅说了。刘墉闻听,说他早琢磨出来了,并在牌坊上写下了“风月无边”四个字。乾隆不信,走回去六十步,果然见刘墉所书墨迹未干。由此留下一话把儿,说“刘墉的学问比乾隆大六十步”。

-------------
   相声里的掌故,当然确信不得。但是,毕竟有迹可寻,至少知道“虫二”这事儿和乾隆有关。
   后来,游杭州西湖,湖心亭有一石碑,即是乾隆手书之“虫二”。湖心亭在西湖中。初名振鹭亭,又称清喜阁。初建于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明万历后才称湖心亭。今亭于1953年重建,一层二檐四面厅形制,金黄琉璃瓦屋顶。昔人诗云:“百遍清游未拟还,孤亭好在水云间。停阑四面空明里,一面城头三面山”,说的就是湖心亭的景致,“湖心平眺”为古时候西湖十八景之一。传说当年乾隆下江南,夜游湖心亭,被美景吸引,便题下了“虫二”二字,寓意“风月无边”。这两个字取自繁体字“風月”二字的中间部分,把外框去掉,变成“虫二”。
   相声里还提到一个线索,说泰山上也有“虫二”石刻。后来,去泰山的时候也看到了。这块石刻在泰山万仙楼北侧盘路之西,是清光绪二十五年历下才子刘廷桂题镌的,是泰山七十二景之一。刘廷桂,外号“刘十二”,因十二岁考中秀才而得此号。相传,当年刘廷桂邀杭州友人登泰山至此,谈及杭州西湖的无边风月亭,刘廷桂受到启发,当即挥毫写下了“虫二”二字,并对朋友说:这里虽无无边风月之亭,但却有风月无边之意。据说当时刘廷桂想直接题“风月无边”,怎奈之前乾隆下江南时题过,因避讳,所以才灵机一动,题下“虫二”。这个说法,和西湖那边的说法以及湖心亭的“虫二”碑矛盾,由此可见传说的不确。风景名胜之处,总要编出一些有利于自家的故事来,其实很多是唬人的,就像京剧里的历史,绝不可轻信。刘廷桂在泰山留下的书法刻石大约有几十处,字写得不错,“虫二”是这些石刻里拔尖儿的。
   但是,这远远没有解决“虫二”的出处问题。后来,大读清朝野史、清人笔记,从褚人获的《坚瓠集》里,看到其引《葵轩琐记》云:唐伯虎题妓湘英家扁云:“风月无边”。见者皆赞美。祝枝山见之曰:“此嘲汝辈为虫二也。”湘英问其义,枝山曰:“风月无边,非虫二乎?”湘英终以为美,不之易。但褚人获也不敢肯定是否典出唐伯虎,其下注云“《支颐集》作钱鹤滩。”日本人梦亭东聚半笔记半诗话的《鉏雨亭随笔》中,有相同的记载。
   张岱的《快园道古》卷十二《小慧部·灯谜·拆字》中有云:“虫二”两字,徐文长赠一妓为斋名,取义“无边风月”。另,清人平步青《霞外捃屑》有云:越人好传谰语。如云徐天池游西湖,题某扁曰“虫二”,诘之,曰“风月无边也”。这两则中的徐文长、徐天池,说的都是徐渭。唐伯虎生1470,死于1523;徐渭生于1521,死于1593。这说明,唐伯虎的“虫二”较徐渭早。
   更早的据说跟李白有关。湖南岳阳楼三楼,有东西两联,东联是短短的一幅八字联:“水天一色;风月无边”,落款为“长庚李白书”。湖南美术出版社1985年版的《巴陵胜状》一书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说岳阳楼三楼的木壁上,本来曾有三个隐约可见的字迹:一、虫、二。人们一直不解其义。后来李白游岳阳楼,看出这是一副字谜对联,即“水天一色,风月无边”,并当即写下了这副对联。此事仍是传说,穿凿附会的痕迹明显。不过,李白到过岳阳楼倒是确有其事,有李白自己的诗为证。李白有诗《与夏十二登岳阳楼》,诗云: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即便那个对联真是李白题的,那么,之前留在木壁上的“虫二”俩字儿,又是谁干的呢?

-------------------------------- 

风月无边 “虫二”的来历

泰山斗母宫,右依高山,左临深涧,富丽堂皇的宫殿,粉饰一新。西侧的名树卧龙槐巨枝伏地,宛如卧龙翘首,东面的名泉老龙泉,清莹的泉水绕宫而流。宫内后院的东厢房,名曰“听泉山房”,坐在房中可听到中溪水哗啦哗啦川流不息,如仙女低吟。南院东楼名为“羁云楼”,紫霭缭绕,白云悠悠,似天外仙阁。

《泰山小史》记载说,斗母宫“幼尼妙婉秀丽,解文字,衣饰如美少年。其室宇陈设,饮食供客,极其豪奢。”先前,这里的尼姑为方便香客,增加收入,除收香火钱之外,还开设了餐馆与茶馆。

传说,清代光绪年间,莒县有个大财主,名刘殿锡,字廷桂,在济南府和别人合资开办电灯公司,琴、棋、书、画无所不精,又加有钱,生活也十分放荡,常常来泰山游山玩水。他特别喜爱斗母宫的风景,一天到晚住在斗母宫,白天观看山水,晚上赏月。后来看上了一位名叫靛云的尼姑,三番两次向她求爱,一次又一次碰了壁。他快怏不乐,奋笔写下“

二”两字,刻在斗母宫附近的岩壁上,至今犹存。有人问他是什么字,什么意思,他说:“看上去是两个字,实则是四个字,即‘风月无边’,双关语,是赠给斗母宫尼姑的!”说完扬长而去,再也不到斗母宫来了。不久,又一个叫何书仁的浪荡公子,又来斗母宫调戏小尼姑,也碰了壁,就学着刘廷桂的法儿,送给斗母宫尼姑一块匾,上书“因受”二字,并解释说:“我这也是看上去是两个字,实则是四个字,即‘恩爱无心’!”送了匾,尼姑们放在庙里,也不悬挂,他灰溜溜地走了,实在没意思。旧社会里,这里的尼姑们受不了有钱人的欺凌,不少人逃走了,后来那个叫靛云的尼姑,因为长得漂亮,又被姓宋的县太爷的公子缠上了,三天两日来调戏,靛云一气之下,逃到玉皇顶北面的深山密林里,最后饿死在那里。

-----------------------------------


你们去过泰山吗???这是泰山一处有名的石刻,如同风月无边的石刻一样很有价值.有一个泰安人,他告诉我,,这个字是上面的"李和经游山乐",也就是快乐[乐]字.
故事是这样的:中天门上和云步桥之间,从前有个茶铺,有个茶小二---茶博士叫李和经,也叫小乐,看到很多人在石壁上题字(石刻),当茶铺没生意的时候,自己也学着写自己的名字(乐的繁体),用手指蘸着水在茶桌上来写,写多了,时间长了,随心所欲,也很潇洒,自己也很得得意.听说后来有名士指点他,就形成了现在的字体.被刻在石崖的下方(不敢与名人相提并论),也就是现在这个样子.

----------------

------------

泰山《石刻文宝》(上) 8月31日 泰山《石刻文宝》(下)9月1日

------------------------ 

五岳独尊

远古时代中国人就崇拜大山,“山高而尊者为岳”就是说,高峻而出名的大山又被尊称为“岳”。尧舜时代就有了“五岳”的说法。3当时的天子,每五年一次“巡狩”,到各地巡回视察,分别召见东、西、南、北、中的五方诸侯,召见的地点,就在“五岳”之山。

  这五岳之山,就是称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随帝都的变迁而变迁:东周以后定为嵩山。除中岳外的四座大山,后来又成为四方诸侯之长的代名词。

  《史记》这部书里就有尧帝与四岳的记载,说的是尧帝与四方诸侯之长,共同协商帝位继承者的事情。当时尧帝在位七十年,想选一个合适的继承人。四岳就向尧推荐平民男子虞舜,尧把两个女儿嫁给舜,又经过一段考察,让位于舜,开始了有名的舜帝时代。尧舜两位领袖,被誉为中国古代的圣贤。

  古人崇拜高山,进而又把受尊重的山岳当作一方诸侯的象征。五岳之中最受尊崇的是东岳泰山,因为人们也崇拜太阳,日出东方,普照神州,所以古人认为泰山是众山之宗,天下之尊,五岳之长。这就是成语“五岳独尊”的来由。

  《述异记》里有个神话故事:开天辟地的盘古是一个巨人,他死后倒在神州大地上,头朝东,变成了东岳泰山;腹部变成中岳,左臂变成南岳,右臂变成北岳,两脚变成了西岳。巨人之头变成了东岳,所以泰山就是“五岳之首”了。

  神话传说也会变成现实。从伏羲氏到炎黄二帝,从秦皇汉武到封建末世的康乾,历代君王都对泰山奉若神明,“五岳独尊”,祭拜如仪。泰山凝聚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被历史学家郭沫若称为“中国文化史的一个局部缩影”,成为今天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

----------------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泰山上“虫二”两字,日本专家研究了十年,郭沫若一笑破解谜底
“虫二”
“风月”趣谈
泰山上有一个石刻,背后典故耐人寻味!
泰山石刻“虫二”,日本专家10多年想不明白,郭沫若一语道破谜底
泰山上刻"虫二"两字,日本专家大惑不解,郭沫若给出答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