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史国强:杨家将死敌并非潘仁美而是他,并且死在濮阳

杨家将的头号仇敌 命丧濮阳

——兼为纪念“澶渊之盟”1014周年

史国强/文

说起来大宋杨家将可谓妇孺皆知,很多戏曲、传说都脍炙人口,引人谈趣。而说到杨家将真正的仇敌,人们似乎马上想到的是戏剧舞台上那个白脸奸臣潘仁美(原型为潘美)。其实,杨家将的头号仇人不是潘美,而是另有其人。这个人与濮阳还真有一些瓜葛,以生命的代价对“澶渊之盟”的形成及后来宋辽两国的社会经济、文化艺术发展起着奠基性的作用。今年秋天恰是“澶渊之盟”1014周年,此文兼为纪念。

一、杨业究竟是怎么死的?

杨业,在众多的戏曲、小说中称为杨老令公,一把金刀天下无敌。杨业又名杨继业,原籍麟州(今陕西神木县)人,后来迁徙到山西太原。其父杨信是地方豪绅,自立为刺史。杨业少时倜傥,善于骑射,但读书不多,却勇武有智谋。北汉时,杨业屡立战功,人称“杨无敌”,升建雄军节度使。宋太宗很佩服杨业,在攻灭北汉以后,授杨业为右领军卫大将军、代州刺史等职。

雍熙三年(986年),宋朝廷组织东、西两路大军北伐辽国,要夺回早先失去的燕云十六州。杨业随军征讨,潘美任西路军元帅,杨业任副帅,监军王侁。东路军元帅是曹彬。这次北伐,宋军大败,西路军在撤退到陈家谷口时,监军王侁和另一将领刘文裕以语言激杨业,说:你号称无敌,今天却战败退逃,“得无他志乎?”不是有其他想法吧?还说:你能领兵进入陈家谷,天黑以前再冲杀出来,算你是真无敌,有忠心!杨业气急了,毅然带兵冲入陈家谷。当时主帅潘美在场,也不敢多说话。

那时候军中的监军是非常厉害的。赵匡胤在阵前“黄袍加身”,夺了后周的江山,所以他经常担心军事将领也学他的样子,夺取赵家的大权。赵匡胤委派亲近大臣在各军中任监军,专门监督将帅有无可疑行迹,一旦发现立即上报皇上,不得已时可杀无赦。就连著名将领潘美、曹彬也惧怕三分。特别是监军王侁竟然对杨业说出了“得无他志乎”的话,潘美也吓得出了一身冷汗。

杨业带兵冲入陈家谷,几场血战,士卒伤亡大半,自己也“身受数十创”。傍晚,杨业等人杀到了陈家谷口,结果不见一兵一卒在谷口接应,遂仰天长叹“奸臣害我也!”就又杀入重围,结果全军覆没。

其实,潘美等人一直在陈家谷口,潘美曾提出杀入陈家谷接应杨业,监军王侁、刘文裕说:杨业号称无敌,不用接应。到了快天黑时,王、刘二人害怕辽兵蜂拥而至,自己当了俘虏,就说杨业回不来了,强行领兵逃跑。史书上说“美不能制”,潘美控制不住,随着“沿灰河退二十里”。他们刚刚退走,杨业就杀出了陈家谷。

在陈家谷内,杨业已经是匹马单枪,虽然受伤几十处,辽兵依然不能靠近他。天慢慢暗了下来,杨业隐藏在一片树林里。有一个辽国大将与杨业数次交锋,都没有取胜,恰在此时发现了穿红袍的杨业,就偷偷弯弓搭箭,杨业中箭落马,被俘。这个辽国大将名叫萧达揽,杨家将把他视为死仇。

杨业被俘后,拒绝投降,绝食三天而死。至于“碰死李陵碑”的说法,是小说、戏曲等为了突出杨家将的忠烈,为吸引读者受众的眼球而编纂的故事。

二、萧达揽是怎样命丧濮阳的?

说到萧达揽,在辽国历史上可是一个声名显赫的人物。萧达揽也叫萧达凛、萧挞凛,字驰宇,从小通晓天文。在“雍熙北伐”时他任诸军副部署,因活捉宋朝名将杨业,萧达揽升任南院都监。他一生戎马倥偬,屡立战功,曾经东征高丽(今朝鲜半岛),因功进封兰陵郡王、南京统军使。后来,他先后攻克宋国的遂城、祁州,擒获宋将王先知,一时名声大振。萧达揽踌躇满志,正在中年气盛之时,每战身先士卒,一心建功立业。但在1004年秋天,他率几十万大军发誓要攻克大宋都城开封,饮马汴水,眼看宋朝危如累卵,他就要大功垂成之时,万万想不到在宋朝的北大门澶州,自己却英年命短,一代名将之星陨落在古城濮阳。

辽国的明星大将被宋国的列兵小卒取走了性命。后人开玩笑,说萧达揽打了一辈子秃鹫,却被一只雏鹰叨破了脑袋,丢失了性命!

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年)秋天是一个多事之秋。宋、辽经过40余年的争战,尤其是自雍熙北伐惨败后,宋朝对辽朝就一直心存畏惧,逐渐由主动进攻转为被动防御。相反,辽对宋却是步步紧逼,不断南下侵扰。此时,萧达揽是中原地区乃至大宋王朝最大的麻烦制造者,是“杨家将”最大的仇人与劲敌。

秋风萧瑟。萧达揽担任主帅,跟随辽国萧太后率大军南下,几乎是所向披靡,很快攻克德清军(今清丰县),三面包围澶州。宋将李继隆一面死守澶州,一面向朝廷告急。宋真宗皇帝闻讯大惊,满朝大臣慌乱,王钦若提出迁都南京,陈尧叟主张迁都四川成都,宋真宗也想南逃。宰相寇准力主抗敌,提出御驾亲征,到首都开封北二百余里的澶州督战。抗辽名将杨业之子杨延朗(即杨延昭、杨六郎)也上书主战,愿做先锋与萧达揽死战。宋真宗和寇准一行抵达澶州,登上北城门楼。宋军一见城头的黄罗伞“皆呼万岁,声闻数十里,气势百倍”。据文献记载,宋真宗御驾亲征,鼓舞了士气,集中在澶州附近的大宋军民多达几十万人。

萧达揽自恃勇武,根本不把宋军看在眼里,在黎明时分在数十个轻骑兵的护卫下在澶州城下指挥强攻。本来,宋军早已得到情报,知道“彼谋于迟明来袭”,萧达揽亲自督战攻打澶州城西北防区。守护澶州城西北的宋将是内侍周文质,他连夜向澶州总指挥李继隆和秦翰汇报。果然,第二天黎明辽军对澶州“围合三面,轻骑由西北隅突进”,萧达揽亲自督战。宋军看到数十骑兵簇拥着一位将军,料定必是萧达揽,就立即安排床弩进行伏击。床弩是当时威力很猛的固定型弓箭机械,拉开弓需要十来个人,射出去的箭像标枪一样粗大。威虎軍小头目张瑰带领几个人猛拉床弩,瞄准萧达揽把红缨枪一样的长箭射了出去。这力挽狂澜的一箭,正中萧达揽头部,他当即坠马,被抬回大营时已命归黄泉。有人这样评价小小军头张瑰是“一箭定乾坤”!

这一箭,挽救了大宋江山的命运,射出了一个历史的拐点;这一箭,奠基了“澶渊之盟”,挽救了千万生灵,射出了一个百年和平发展的新时代。

三、宋辽“澶渊之盟”的意义与影响

辽国萧太后闻知萧达揽阵亡,痛哭不已,乃“辍朝五日”。《辽史》记载:“将与宋战,挞凛中弩,我兵失倚,和议始定。”主帅殒命,军中士气低落,攻取宋都开封已绝不可能,萧太后听从了北宋降将王继忠的建议,派人入澶州谈判议和。其实这正合乎宋真宗赵恒的心愿,他当即表示愿达成和解,并派曹利用作为使臣与辽国洽谈议和事宜。寇准向宋真宗面谏,说:此时契丹已是强弩之末,正是彻底战胜打败他们的大好时机,千万不能议和!宋真宗一心只想媾和,大臣们也都惧怕契丹,纷纷表示支持和谈,甚至联合起来攻击寇准拥兵自重,把皇上当赌博孤注一掷。寇准无奈,只得同意讲和。

宋真宗对曹利用说:“只要不割地,能讲和,契丹就是索要百万钱财,也可答应。”曹利用问底线是多少?宋真宗说:“如事不得已,百万亦可。”寇准听了,暗中对曹利用说道:“如超过三十万,我就砍你的脑袋。”

曹利用代表宋朝与辽朝谈判,最终形成盟约:一、辽宋为兄弟之国,辽圣宗年幼,称宋真宗为兄,后世仍以世以齿论。二、以白沟河为国界,双方撤兵。辽归还宋遂城及瀛、莫二州。此后凡有越界盗贼逃犯,彼此不得停匿。两朝沿边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创筑城隍。三、宋方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至雄州交割。四、双方于边境设置榷场,开展互市贸易。

如何对辽国提供岁币,双方达成了宋朝每年给契丹三十万银绢的数字。盟约签成后,曹利用向宋真宗回报。宋真宗大惊,连声说“才三十万,这么少?你很会办事,很会办事!”遂重奖赏了曹利用。

这次盟约就是著名的“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以后,北宋在边城雄州(今雄安新区一部)开放交易,制瓷和印刷技术传到了辽国;香料、犀角、象牙、茶叶、瓷器、漆器、稻米及丝织品等,与辽国的羊、马、骆驼等牲畜交易互市。双方贸易促进了契丹族与汉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增进了友谊。“澶渊之盟”的签订,首先结束了宋辽之间长达40余年的战争,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的状态,出现“生育繁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白发长者),不识干戈”的现象。其次,宋朝节省了巨额的战争开支,30万岁币的支出不及用兵费用3000多万的百分之一,避免了重兵长年戍边造成的过量徭役和朝廷赋税压力。再者,促进了宋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双方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融合,正面影响了北宋以后中国历史的进程。

“澶渊之盟”后,近130年中原没有大的战事,双方和睦相处。辽朝边地发生饥荒,宋朝也派人在边境赈济;宋真宗驾崩时,辽圣宗还“集蕃汉大臣举哀,后妃以下皆为沾涕”。

诚然,也有人认为“澶渊之盟”是屈辱之盟,是打了胜仗还赔了款的城下之盟,认为“澶渊之盟”后,朝廷“忘战去兵”,武臣被排挤,文臣掌权获宠;百余年休戚罢战,兵备松弛,导致后来辽国西徙,宋朝南迁,北方沦陷。

“澶渊之盟”的订立,有两个人的命运似乎与之有直接联系。一个是萧达揽,他的死使得辽军上下士气受到沉重打击,客观上促使和谈迅速成功,他以生命为盟约奠基,也为宋辽两国迎来了百年和好。有学者认为,如果没有萧达揽之死,就没有“澶渊之盟”,甚至宋朝的历史有可能重写。另一个是寇准,由于寇准立有大功,名高望重,受到宋真宗和一些朝臣的疑忌,不久,被贬出京城,再次回到濮阳,主镇北京大名府。当时,濮阳属大名府所辖。寇准显赫功劳,换来的是降级贬官。

至于杨家将,萧达揽殒命濮阳,他们也算出了一口气。杨家将的后裔直到宋末的宣和年间才有人在大名府任下级军官,不断往来于濮阳,留下了一些传说故事,充实了街谈巷议与方知资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杨家将》中的辽国萧太后,在历史上到底有多厉害?权谋高过武则天!
真实历史:佘太君和穆桂英根本不存在
雁门古塞烽烟净 杨家忠义满乾坤
杨家将若干历史问题的真相
杨家将:杨延昭(图)
扬威北宋的“杨家将”,其实仅区区四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