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化龙乡】水洗《澶渊之盟》之八:潜伏者
本站出品 
必是精品 
1

文化龙乡

文化龙乡

历史溯源

一一中国古代连年的战争,也促使各国之间的谍报工作日益成熟起来,以至于到了宋代,谍报网络的发达程度已经可圈可点。

一一自从宋辽景德元年一战,签订了众所皆知的澶渊之盟,王继忠这个名字也随着映入了世人的眼帘。随着辽军南侵,王继忠与宋真宗的书信往来似乎成为了决定战争走向的轴线,而王继忠从而也罩上了“潜伏者”的面纱。

一一王继忠与宋真宗的第一次联系是通过雄州知州何承矩,并且在此后有一段时间没了音讯。而在辽军南下后,宋真宗再次收到王继忠的来信,于是在回信中写到“…向因何承矩上言,乞差使往,其时亦允所奏,尔后别无所闻。相次边陲,复兴戈甲,今览封疏,深嘉恳诚,朕富有寰区,为人父母,傥各谐偃革,诚亦协素怀,手诏到日,卿可密达此意,共议事宜,傥有审实之言,即附边臣闻奏。”

一一王继忠是在1003年三月的望都之战中被俘,而何承矩是在1004年冬被宋真宗由雄州改任澶州。另外,从信中的“复兴戈甲”可以看出,他们首次通信时,辽国南伐的信息还未到达宋真宗那里,要不就不用提“复兴戈甲”了。

一一那么,在辽九月初八通知高丽将要伐宋后一周左右,宋真宗就于九月十六日召开了御前会议,商议亲征的事情,那么宋真宗接到辽要侵宋消息的时间是在一周之内。而此时的辽国还没有真正动作,那么是谁把这个情报透露出来的呢?王继忠?还是另有其人?

一一我们知道王继忠被俘后,被萧太后与辽圣宗委以重用,授以户部使。据查:户部使,辽代置,属南面官,为户部使司长官,掌东京路赋税、度支、盐铁等事。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后勤保障部门,对于大的军事行动是必须参与的,所以王继忠是能够每一时间掌握军事情报的。但作为一个后勤保障部门的长官,不是在国内组织后勤工作,而是随军出征,就有些让人匪夷所思了,对于这些疑问将在后面的篇章中予以解释剖析。

一一那么,现在不管是王继忠还是其他人传递的消息,这些情报都会以最快的速度传到了宋真宗那里。这说明有一张巨大的大宋情报网络已经在宋辽之间运行,并且已经成熟结果。这些信息只能在宋辽史册中窥见一斑,不会有大篇幅介绍,否则就会让对方“一窝端”。那么这些“潜伏者”们又是怎样传递的这些情报的呢?

一一其实,宋代间谍的身份非常复杂,遍布各行各业。出使外国的使臣,做边疆贸易的商人,敌将的亲信、宠妾,土著、番民,普通老百姓、俘虏、僧人等等,都可能是间谍。

一一对于这些谍报人员,辽国头痛不已,以致于成立了特殊机构专以对付。在大辽驸马侍中贾师训的墓志铭中就有相应的记载:

一一且成立的该局有生杀专夺之权,可见辽国对于防范宋朝谍报人员的程度之深,由此可见一斑。该墓主贾师训同时也从事过辽国的谍报工作,元丰七年(1084年),辽朝卢龙节度使贾师训出使北宋贺正旦,因为出使北宋而获取了有用的军事信息,被辽道宗提拔为枢密直学士。

一一而大宋也有专门的情报机构组织,这一组织最初叫机宜司,成立于宋真宗咸平(998—1003)年间,约在宋英宗之后被撤,改由安抚司负责间谍事务,而具体负责的当是书写机宜文字这一官职。南宋时期,宣抚司、都督府都设置了书写机宜文字一官,应当是沿袭北宋而来,同样负责边防间谍的相关工作。

一一说了半天,这些谍报人员是如何工作的呢?

间谍的工作多种多样,有的从事行刺暗杀,有的负责离间招抚,有的纯粹充当双方的传声筒。当然,更多的还是刺探情报。这包括敌国一般性的军情政务,山川形势、人口地理等战略性的情报,以及战争或备战时期更为具体的,如敌军将领简历、军队人数与分布、粮草多寡等讯息。

一一获取情报很重要,同样重要的是,获取情报后的传递工作。在宋代,主流的情报传递方式有两种。

一一其一是烽燧传递,这是一种相当古老的手段,最早的记载是周幽王时期,他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家喻户晓。方法虽然简单,但的确管用,因此直到宋朝,烽燧仍然被视为一种主要的情报传递方式。在与辽、夏交接的边塞,宋代便设置了大量的烽火台。

一一其二是由正式的间谍组织负责,依靠宋代的邮驿加急传递。传递分为三个等级:步递、马递与急脚递。其中,最快的是急脚递,能日行四百里,军机情报的传递主要就是靠它。南宋时期,由于战乱,过去的邮驿体系陷入崩溃,朝廷于是建立了斥堠铺取而代之,后来又新增了摆铺。

一一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独特的情报传递手段,如可以烤着吃的信鸽、考验肱二头肌的射箭传书等。

一一刺探的情报包括敌国一般性的军情政务,山川形势、人口地理等战略性的情报,以及战争或备战时期更为具体的,如敌军将领简历、军队人数与分布、粮草多寡等讯息。所以在情报传递过程中,保密工作是重中之重,这包括两方面,一是如何躲过敌方的搜查,二是当情报不幸落入敌手时,如何确保不被泄露。于是,间谍技术便很关键了。

一一宋代常用的间谍技术有以下几种:

蜡丸。又被叫作蜡书,蜡弹,即将写好的机密文书放在用蜡做成的圆形外壳之内。蜡丸小巧、轻捷,方便携带,又易于隐藏,可以放在衣服、头发,甚至嘴里面,是宋代间谍最为常用的一种传递情报方式。但如果是非常重大的情报,蜡丸的隐藏措施就得更为严谨了,要确保即便被俘虏了,情报也不会落入敌手。为此,一种看起来就很疼的藏匿方式登场了——割股藏书,即把大腿割开一个口子,将蜡丸藏在其中后再缝上。这当然很痛苦,能对自己这么狠的通常不会是一般人。

矾书。又称密写,用明矾的水溶液作书写材料,在纸、衣服或丝织物上写下要传递的情报,待风干之后字迹便会消失。只有再次沾上水,之前所写的东东才重新显露出来。

秘语。也叫隐语,即用不相干的词汇来表达真实的信息,这其实就是一种黑话。如间谍叫跳河者,奸细叫两来者,探事人叫游侦,窃听叫属耳,请求伺察叫长耳目。

一一以上几种间谍技术并非宋朝特产,有的还起源甚早,真正能代表宋代间谍技术水准的,其实是密码的运用,在当时这叫字验。

一一所谓字验,简单来说,就是将各种情报用一首四十个字的诗(即五言律诗)中的某些字来传达。

一一仁宗年间的《武经总要》官修的一部军事著作中记载,军中之事有四十余条,各以一字为暗号。

一一军中大小事务被归结为四十条——请弓、请剑、请粮料、请草料、请舔兵、请移营、贼多、贼少、战不胜、战大胜、士卒病、都将病等。出征之前,带兵将领与枢密院选定一首不带重字的五言律诗,让诗中的每一个字依次代表一种军情。字与军情依次对应的密码本只在两边的高级将领手中。

一一当需要传递情报时,前方将领从约定好的那首诗中找出情报对应的字,然后将其写进普通的公文中,并给它标上记号,通常是在上面加盖印章。

一一譬如按照次序,请粮料排在四十项军情中的第九项,而双方约定的诗是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那么,这一情报对应便是此诗的第九个字:五。之后,将“五”写入普通的文书中,并在此字上加盖印章作为标记。

一一枢密院收到公文后,看到标记的“五”字,知道这字在王勃诗中排行老九,掏出密码本,按照上面的顺序查找第九项军情,便晓得了,原来是前方缺粮了啊。

一一其实,大宋谍报人员获取辽国的情报并不太容易,一来辽国没有标准的文字,用的比较乱杂,有汉字,有契丹大字,还有契丹小字,要想从文字类方面获取情报,还真得提高谍报人员的文化水平。二是口音不同,辽国人员组成亦很复杂,除了契丹自身民族外,还有汉人、女真人及其他国家俘获过来的人员。

一一但大辽及高丽间谍人员从大宋获取情报就相对容易些,所以大宋有时候在这方面经常出现“防不胜防”的情况。例如,在大宋非常重视文人,结果一些文人闲来无事,不仅喜欢作诗绘画,还非常热衷于出书,结果让辽国、高丽的谍报人员钻了空子。有一次欧阳修发现在“京城近有雕印文集二十卷,名为《宋文》者,多是当今议论时政之言。”于是警觉起来,立即上书皇帝,说“详其语言,不可流布,而雕印之人,不知事体,窃恐流布渐广,传之虏中,大于朝廷不便”,要朝廷“今后如有不经官司详令,妄行雕印文集,并不得货卖。”

欧阳修像

一一苏东坡的弟弟苏辙也向皇帝提过类似的建议:“凡议时政得失、边事军机文字,不得写录传布。本朝会要、实录,不得雕印。违者徒二年,告者赏缗钱十万。”凡是议论朝政和军情的书,以及记载大宋典章和朝廷大事的书,严禁出版,严禁传抄。如有违反,判刑两年,并奖励举报人一百贯铜钱。

苏辙像

一一但苏东坡的书集里恰恰有许多这类的文章,以致于在宋徽宗主政时沦为禁书,不准雕版印刷出售。

一一澶渊之盟,虽然让宋辽停息了大的军事冲突,但在和平局面下,“潜伏者”们那一双双警惕的眼睛,依然关注着双方“异动”的蛛丝马迹……

植根濮阳文化,学文化、聊文化、品文化。 

深耕龙乡故事,看故事、听故事、写故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英国国家安全局(军情五处)
世界六大情报机构和谍报黑科技,你知道多少?
台间谍在曼谷异常活跃以中餐馆做情报据点(图)
上世纪最大间谍:上将级克格勃特工因贪恋女色露馅|间谍|克格勃
暗战|莫斯科:看不见硝烟的谍报战场
冰山下的交锋——从仁宗朝与辽国的岁币交涉看宋朝军事情报能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