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还儿童以习作的自由

 



还儿童以习作的自由

刘 荃

“自由”本意指没有阻碍的状况,是一种免于恐惧、免于奴役、免于伤害和满足自身欲望、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舒适和谐的心理状态。换言之,就是不受束缚地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其意就是让教者给儿童营造一种自由的习作氛围,让儿童在自由之中放飞思绪,写下见闻感受。

一、探源:习作教学“自由缺失”的现状

课改以来,人们喜欢用“自由表达”来体现作文教学的新理念,但我们不难发现,习作教学仍然缺乏自由。许多教师仍然没有走出应试为本位的误区,过度讲解写作知识、强调写作技法,儿童本体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和尊重,致使习作价值错位,儿童享受不到习作的乐趣,视习作为畏途。

习作本该尊重儿童的天性,呼唤儿童的灵性,张扬儿童的个性。如果教师总是把知识灌输给儿童,总是使用同一标准去衡量儿童的习作,那么儿童习作便会越来越丧失自由,毫无生趣可言。基于此,我们提出了“还儿童以习作的自由”的教学主张,追寻习作教学的一种童真童趣的敞亮境界。

二、破译:“还儿童以习作的自由”内涵阐释

“还儿童以习作的自由”,旨在真正理解儿童,读懂儿童,让儿童说真话、实话,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我们以为至少要秉持以下4种观点:

1. 课标观:紧扣课标,回归儿童

《语文课程标准》在小学三个学段均有着核心的习作目标与内容,低年级“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中年级“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高年级“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这些无一不告诉我们:习作教学的本质应该是紧扣课标,回归儿童,切实把儿童放在作文教学的主体地位,让儿童自由地、自主地、自发地写,让习作成为儿童成长的史记。

2. 目标观: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易”即不费力,“乐”即欢喜快活,“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指儿童习作时动笔轻松自如,兴致盎然。这是儿童习作的敞亮境界,我们在习作教学中须以此为目标,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帮助儿童写得轻松,写得愉快。

3. 教学观:自由思考,自我发现

“告诉我的我会忘记,给我看得我会记住,让我参与的我会理解。”这就告诉我们,教师的教学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营造一种氛围,引导儿童积极参与,在自由思考中自我发现,这样的获得才能深刻。习作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应腾出更多观察、思考、发现、想象的时间和空间给儿童,体现出他们的主体地位。

4. 方法观:观察思考,表达创造

儿童习作应该让儿童在观察中学会观察,在思考中学会思考,在表达中学会表达,在创造中学会创造。这一方法观的提出,旨在让儿童能“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以及“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三、致用:达成“习作自由”的主要策略

针对习作主体迷失、教学主体迷失的现状,我们提出如下习作教学的策略,意在让儿童能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从而营造儿童习作的一方晴空。

1. 作前疏导:功夫在诗外

写作绝不仅仅是拿起笔来写在纸上那一段时间内的事情。试想,在动笔之前,如果没有一定的素材积累,语言储备,情感积淀的话,儿童能够写出作文来吗?因此,“作前准备”在儿童习作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1)关注生活,丰富源泉。我们总是听到儿童时常抱怨写作没有素材。其实,儿童生活的点点滴滴都是可以关注的,他们在学校有沮丧、有开心、有拉帮结派、有吃亏报复、有忍耐谦让,他们与同学之间的相处其实就是一个小世界,充满着种种不确定。因此,我们需要去激发儿童用一双慧眼去关注平凡的生活,也许在自认为一成不变的生活中蕴藏着许多丰富有趣的事情。

(2)留心观察,积累素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首先要激发儿童的观察兴趣,设法利用儿童的好奇心引导他们观察周围事物。其次,要交给儿童观察的方法,动用多种感官寻找、感受、体味,并且适当介入思维,善用想象与联想,悟理品情,做简要记录。这样观察到的素材才是生动的,活泼的,涌动着无限活力的。

(3)强化阅读,汲取营养。阅读是作文的根基。因此,我们觉得强化阅读是习作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它可以帮助儿童积累阅读经验、语言素材、生活知识、写作技能、情感认识。它是一汪海洋,赋予儿童无尽的奥妙,需在乘风远航中汲取点点海浪,充实和丰富自己。

2. 作中指导:操曲而晓声

“写作教学应抓住取材、立意、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如何才能“学会”?那就要求教师在作中指导时引导儿童多加练习,在实践中学会运用。

(1)取材——唤醒生活,打开言路。取材,它解决的是“写什么”的问题。教师首先要确定好话题,开拓儿童思维,向生活取材。话题的确定要考虑到儿童的兴趣,要恰到好处。其次,教师还需进行组织交流、有效引导,让儿童说真话,说真事,说真情。同时,还要注重引导儿童从素材中选择最有代表性的材料,以避免选材的盲目性。

(2)构思——理清思路,掌握写法。构思,是解决习作“怎么写”的问题。很多时候,习作课上教师引导选材后,儿童就自思自悟自写,教师的指导并没有真正有效地介入,这使儿童习作处于一种规范不足、自由泛滥的“假性自由”的状态。课堂上,我们可以采用“借助例文,读读悟悟”“精选范文,比比议议”“联系实际,说说评评”等办法,引导学生构思成篇,以充分发挥例文或者范文的价值和功能。

(3)立意——正确引导,深化认识。立意,是解决“写得怎样”的问题。教师在习作指导中要积极引导儿童进行求异思维、反向思维,鼓励儿童多元化的思考和体悟。对于儿童的偏颇观点、消极的生活态度、暗淡的生活色彩等问题要给予及时纠正,从而净化儿童心灵,提升生活境界。

(4)起草——得心应手,一气呵成。起草是解决“写下来”的问题。这一环节是儿童由模糊思维转化为具体思维,从内部言语转化为外部言语的过程。所以,教师要给儿童创造一个安静、安全、自由的写作环境,让儿童集中精神,用文字将所思所想所感凝固下来。此时,教师最好也能随着儿童一起习作(下水文),以陪同的方式给儿童以情动相随之感。

3. 作后引导:淘漉始到金

好文章,三分写,七分改。习作通过多次修改,才能发出耀眼的光芒。教者要重视对写作的评价,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功能。

(1)加工——通览细查,斟酌推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这就要求儿童起草之后要对习作进行再加工,也要求教师围绕习作要点,针对共性问题,给儿童做具体入微的指导,对加工修改的态度、过程、内容、方法作简要提示。

(2)评价——多就少改,赏识激励。习作评价是作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它解决的是“久力”的问题。《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的评价,要重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习惯,鼓励表达真情实感,鼓励有创意的表达,引导学生热爱生活,亲近自然,关注社会。”因此,习作评价需要“人性化”,儿童辛辛苦苦写的文章,教师不应以冰冷的标准去衡量,要知道儿童习作只是一种练习,是一种学习过程。教师的评价应该紧扣课标标准,关注习作过程,尊重儿童,多用鼓励性评语,充分表扬儿童习作优点,增强其自信心,为写好作文提升巨大的动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浅谈农村小学作文教学
小学作文教学论文(10篇)
帮学生走出怕写作文的困境
给童年撑起一片绚丽的天空
初中作文的源头活水
《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策略的研究》课题 结题报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