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伏羲女娲风姓考原

                                                  张仲強

    

 《帝王世纪》:“庖羲氏,风姓也,蛇身人首,有圣德。燧人氏没,庖羲氏代之,继天而王,首德于木,为百王先。”《帝王世纪》又曰:“女娲氏亦风姓也,承庖羲制度,亦蛇身人首,一号女希,是为女皇。”

       按《帝王世纪》等书所述,伏羲女娲之前,尚有有巢氏,燧人氏等,但他们均以氏名而无姓,说明在伏羲女娲之前,部落族团尚未形成而仅氏族的存在。进入华胥氏时代的伏羲女娲时期,做为文化英雄,史传伏羲女娲创以先天八卦为代表的哲学体系,确立普拉路亚对偶婚制,发明生产工具,改善生存状态,生产力提高,人口增长,氏族壮大分化,形成胞族、部族、部落和部落联盟,因而促进“姓”的产生,所以,风姓遂成华夏民族第一姓。这里,我们需要探讨的是:伏羲、女娲为什么以“风”为姓?首先,让我们从有关民族的神话传说入手,分析“风”姓的得姓之源。

       苗族是上古三苗的孑遗,苗族文化中蕴含了许多上古信息,所以,苗族文化、尤其是神话传说、风俗、语言等受到学者的重视。在苗族传说中,人类生自枫树:枫树年久,生有树瘤,状如人、化为人祖“榜相”、“榜留”。苗族古歌中说:“树干生妹留,妹榜从树心来。”苗族神话传说值得注意的是:人类生自枫树。上古语言,音近义同,枫当为“风”的繁衍。然而,严肃的科学研讨不能以此为答案,语言学家罗常培先生在《语言与文化》一书中提到,风上古音读若“孛缆”。在古朝鲜语中,风即读“孛缆”,为上古汉语复辅音[PI-]在语言中的孑遗,据语源学的研究,[PI-]可与复辅音[bI-][KI-][hI-][kr-]互换。以上复辅音形成的联绵词保存到现在的仍有许多,如“笸箩、棒浪、不律、蓓蕾、葫芦、栲栳、嵻㟍、果螺、崑仑、崆峒……。而苗族神话的传说中榜相、留相、妹榜、妹留之“榜”、“留”,正为上古复辅音[PI-]的分化。

     对以上联绵词的词义稍加分析,就可以发现:上古复辅音[PI-] 、[bI-]、[kI-]、[hI-]、[kr-]词族的联绵词均有“浑圆、旋转、中空。”等意义,说明它们是远古语言发生期由同一复辅音分化而来。以上对“风”的语源学讨论使我们得以在更宽广的视野内对“风”姓由来进行探究。 

     在波斯巴尔底语中有“polo”一词,指圆球或树的圆的部分,或者树瘤。在波斯、马球戏也称为“polo”。岑仲勉认为即源于巴尔底语。令人惊呀的是:巴尔底语“polo”也指树瘤,这与我国苗族传说中枫树瘤化人祖榜相,榜留(即[pl-])非常相似。

     宋·孙穆《鸡林类事》中说:朝鲜语“风曰孛缆。”据研究,系上古时期从汉语中借去的词(说见杨琳《训诂方法论》)。《楚辞·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后飞廉使奔属。”王逸注:“飞廉,风伯也。”《古史箴记》中说:“风伯飞廉、鹿身雀首,头生尖角,伐黄帝,于涿鹿之战被擒杀。”徐旭生考证:飞廉为古东夷族,风姓,属太昊部落,在与黄帝之争败后迁居湖北一带,形成楚族。飞廉一族后西迁,居于犬丘(今天水一带)为秦民族的先祖。司马迁也认为飞廉是真实的历史人物,将其列入《史记·秦本纪》。飞廉一族为什么要西迁?可以理解的一个原因是:泾渭流域,尤其是陇中及葫芦河流域,是他们的先祖伏羲女娲的家乡,是太昊伏羲、女娲氏族的发祥之地。

     古史传说将飞廉神话化,尊为风伯,则是因为飞廉与风的关系。对风伯的祭祀,其源甚古,甲骨文卜辞:“于帝使风,二犬。”郭沫若释:“视风为天帝之使,而祀之以二犬。”卜辞:“宁风,北巫犬。”是说商代就有杀狗祭风的习俗。

           飞廉鹿身,头如雀,有角而蛇尾豹文。高诱注曰:“兽名,长毛、有翼。”飞廉有鸟的头,鹿的身,且有双翼。鹿和鸟皆善奔属,所以飞廉的形象,其实是对风的形象化描述。新疆及中亚草原考古发现的“鹿石”,和飞廉形象完全一致。考古学认为,系飞廉一族西迁,部分变为草原民族的物证。鹿在突厥语系的维吾尔语中读(buБa)、哈萨克语(buБə)、柯尔克孜语(buБu)、撒拉语(buБu)。以上各读音皆与风(孛缆、飞廉)近似、疑飞廉一族西迁后传自草原民族者。在吴方言中,至今仍称大风为“勃来风”。清·张南庄《何典》第三回:“起来一阵勃来风,吹得那阳沟水涨三分。”在彝族语中,风读“brum”,仍保留了复辅音,而在水族语言中读风为“lom”,即[pl-]的分化。在汉语中也保留了这种分化,《说文》:“岚,得风貌,从风亦声,读若婪。”以上可知,风(孛缆,飞廉)是远古语言发生期最古老、使用最频繁的复辅音词。
         伏羲女娲以“风”为姓,也仅非“风”一词的古老,它当与原始人生存生产状况最有关联,因而也最为关注的事物有关。做为自然现象的风,在远古时期与人类的关系之紧密,是今人无法想象的。伏羲女娲氏族居于四季分明的暖温带干旱半干旱丘陵沟壑地带,气候变化决定了采集渔猎的成功与否。风得节候之先,故对风的观察可予知气候的变化。以原始人“互渗律”的思维方式,万物盛衰皆由风来决定。在《易经》中,风为巽卦,位主东南,为春风的方位化,巽之易象又有“长、直、游移不定、出入”等象,是对古人所见最剧烈的风“龙卷风”的形象描述。龙卷风拔地而起,旋转不定,裹挟万物,如羊角而扶摇直上天宇,其威力对原始人群的心灵震撼是无比巨大的,至今,陇中民间仍有对旋风的禁忌,认为旋风是神灵经过时的征兆。旋风其实也就是微型的龙卷风,其形成原理是相同的。

古人对风的观察是非常细致的。他们发现风的变化和节候的变化密不可分,于是对风进行了精细的划分。《易纬》中说:八节之风谓之八风。立春条风至,春风明庶风至,立夏清明风至,夏至景风至,立秋凉风至,秋风阊阖风至,立冬不周风至,冬至广漠风至。四季八节之风是远古人类渔猎采集,安排生活的指南,故“风”成为崇拜对象,是顺理成章的事。风行天下而鸟乘风以行,所以鸟与风便有了联系。甲骨文中“凤”与风通用,说明在甲骨文产生时代,风与鸟已“互渗”而有相同的意义。“凤”上古音帮冬,piwem(《汉字古音手册》)。《广韵》方戎切piub。其实也属“孛缆” [pl-]的分化。

                《左传》中有这样一段话:“我高祖少昊挚之立也,凤鸟适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凤鸟氏,历正也。”据徐旭生考证,少昊为东夷部族。凤姓有九部,皆以鸟为图腾。这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九部中如青鸟氏,丹鸟氏等皆以羽毛颜色命名,而凤鸟氏少昊挚独以“凤”名,而且少昊挚又是风姓九部的“历正”。凤的原型是鸡,鸡是原始人最早驯化的飞禽。鸡有灵敏的生物钟。古人发现鸡有报时的功能,于是鸡也有了神性,最终神化为凤。风和凤都可测“天数”,于是它们“顺势”融为一体了。古人为了主动了解和掌控自然,便发明了占卜术,而最早的占卜术就是“风角鸟占”。少昊挚为风姓九部的历正,也就是主管测天置历的氏族首领,是所谓“知天数”者。在上古,历法的准确与否,又决定氏族的生存状况。那么,少昊挚又是怎样来测“天数”的呢?东汉郑玄在《相风赋》中写道:“栖神鸟于竿首,候祥风之来征。”是说将鸟羽缀于竿头,羽毛随风动,以测风向风速。这种仪器古代称做“伣”。高诱注《淮南子·齐俗训》:“伣,候风者也,世所谓'五两’。”唐《开元占经》对“相风”的描写更为细致:“候风必于高平畅达之地,立五丈竿,以鸡羽八两为葆,属竿上,候风吹则占,亦可竿首作盘,作三足鸟于盘上,两足连上,而外立一足,系下而内转。风来则鸟转。回首向之,鸟口衔花,花旋则占之。”

这里说到相风,似与伏羲女娲得姓无关,其实,内中正暗喻了伏羲女娲的真实身份:他们和少昊挚一样,是上古巫师身份的氏族首领,是掌“天数”者。正因他们有这样的知识和智慧,能够解决关于氏族生存的疑难,引导氏族战胜灾难,改善民生状态,提高生存质量,因此获得拥戴,并被神化。这从古史传说中伏羲女娲种种“圣迹”可知。

伏羲又称“太皋”,皋为会意字,篆文从本(进献禾麦于神灵),从白(祝告),会向神灵进献新禾,祷告神佑之意,《说文》本部“、气皋白之进也。”《周礼》“诏来瞽皋舞,皋,告之也。”本义为在郊野水边高地举行祷告祖先神灵的祭祀活动。上古主祭者必为巫师,太皋之义即“主祭的大巫。”

女娲为上古之巫,学者何新有所考证,他认为甲骨文中巫字形作“”与隶书“十”很相近,易讹为“十”,所以古文《山海经·大荒西经》:“有神十人名曰女娲之肠,化为神,处栗广之野,横道而处。”应为“有神巫,人名曰女娲之肠。”张光直先生认为,古巫字“”当为规矩之形。东汉画像砖及世传伏羲女娲图中,伏羲女娲各执“规”“矩”,而规、矩正是上古测量日月星辰运行的工具,与相风一样,为巫者所必备(张光直《美术、神话与祭祀》)。而刘宗迪在《失落的天书·山海经与古代华夏世界观》一书中,更明确指出:伏羲、女娲风姓即源自“相风”。至此,我们对伏羲,女娲“风”姓之原由可以说有了一个较为完备而脉络清晰的解释了。

  

 参 考 文 献

何新《诸神的起源》

罗常培《语言与文化》

王孝廉《岭云关雪》

吴晓东《苗族图腾与神话》

张光直《美术、神话与祭祀》

刘宗迪《失落的天书·山海经与古代华夏世界观》

杨琳《训诂方法新论》

张云《上古西藏与波斯文明》

王增永《华夏文化源流考》

徐旭生《古史的传说时代》

黄懿陆《山海经考古》

欧潮泉《基础民族学》

列维·布留尔《原始思维》

刘宗迪《失落的天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苗族的风俗信仰及图腾崇拜看族源
伏羲氏、太昊、女娲氏,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
伏羲女娲政权的五十一任帝
契(帝喾之子、帝尧的异母弟,天文学家)
黄帝一统(三)1:黄帝对上古中国的统一从东部开始,西部和南部是对神农统治的接管
大汶口文化陶文之内涵解析与太昊、少昊之国的演变史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