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师:不要指望再会有谁来拯救你

呐喊一 谁给我们时间    事实上,有很多老师的工作比我所写的还要琐碎和繁忙,是什么让老师连最不应该失去的备课时间都失去了?

老师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是重复性的。拿班主任来说,从学生开学报道这天起,繁忙琐碎的一学期就开始了。作为教师,备课上课乃是根本,如今,备课这一工作基本上都要*晚上加班才能完成,当然这种加班是老师自发在自己家里的加班,从没人给过他们加班工资。学校的8小时工作时间根本就没有为备课留下余地。除了奔波在课堂和办公室之间,他们还要填写一张又一张名目各异永远搞不清到底有没有实际作用的表格,写一篇又一篇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写些什么的计划、总结、论文、案例,参加一个又一个层次不同规模不一的会议和培训;还要搞好教育课题研究,开展各类学生活动,抓好各项比赛的训练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事实上,很多老师的工作比以上我所写的还要琐碎和繁忙,比如低年级的老师,每天要上的课就有5节左右,差不多只有一节空课时间可以让他们坐下来喝口水,松弛一下疲惫的神经。可桌上总是有一大叠作业在等待批阅。听听他们怎么说的吧:“我上洗手间都要小跑着去!”

工作繁杂可以不在乎,毕竟做了教师这一行。可是没有时间好好钻研教材,好好备课,却是他们最大的惶恐和不安,所以不得不加班。可是,是什么让老师连最不应该失去的备课时间都失去了?

呐喊二 谁给我们真实

我见过100多页材料全部造假的,都能顺利通过专家鉴定、光荣定级,我还有坚持真实的理由吗?可每次对着学生纯洁的眼睛,我都会为自己深深羞愧。

教育重研究,重积累。但古言过犹不及,如今,这种研究和积累的风气之盛,已形成老师的又一种压力。一个课题研究,可以拿出几大箱的材料。一次教学质量评估,准备材料要做一两个月。最高级别的应属省、市级实验学校验收调研了,材料可以装几卡车。每学期,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调研活动多达数10次。每次调研,老师都要做好各种各样的材料,统计好各种各样的数据。这些工作都是额外的,完全挤占了老师本就不多的空余时间。

问题是,这些材料究竟有多少现实意义呢?连教师座谈学生座谈都是事先预演好的,不会说话的纸又能反映出什么呢?尤其是说明学校常规和学生情况的材料,大多是老师在领导授意下为配合学校工作自编自造的,根本没有任何实际参考价值。但是,对调研有用,对领导印象有用,对充实学校档案柜有用,对加快纸张消费促进纸业发展有用,谁来考虑老师的迷惑和忧虑?谁来体会老师在教授学生说谎时的痛心和尴尬?

作为基层教师,最关心的就是个人的职称评定了。可是现在连这项工作也充斥了虚假。我曾经历过2001年的高级教师职称评定,材料做了整整一个月,装满了一个大档案袋。我认为我一向非常诚实,而且工作十年来成绩也算骄人,恭居学校中层。但一百六十多页的材料中也有那么十多页的材料进了水。对此事我可以毫无不安,因为我诚实了也许就会被淘汰。评职称做材料从来都充斥着大量的虚假,而且已是约定俗成,天经地义,谁老老实实谁就是二愣子,就是成心不求上进,影响学校声誉。我见过一百多页材料全部造假的,都能顺利通过专家鉴定、光荣定级,我还有坚持真实的理由吗?可每次对着学生纯洁的眼睛,我都会为自己深深羞愧,对这个职业也由热爱而疑惑再至渐渐失望:我追求的就是这个吗?我无法回答自己。

呐喊三 谁给我们宁静

教育是神圣的事业,学校是心灵的净土。然而,一个又一个教育“运动”却正在使这种事业受到质疑,使这片净土出现阴影。

我们相信,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教育改革是正确的、必须的,但经过层层理解后的层层传达,到了基层教师那儿,这些改革容易变味。就拿前几年的“减负”来说,最初,不仅学生拍手叫好,老师也是拍手庆幸。学生负担轻了,老师的负担当然也相应减轻。而一年之后,随着学生考试成绩或多或少的滑坡,家长的质疑随之而来,于是减负呼声弱了,老师负担又上去了。

近年来,由于“择校”现象愈演愈热,学校终于彻底丢弃了减负口号,提出“理直气壮抓质量”,当然这“质量”毫无疑问着就是指学生的考试成绩。这一“理直气壮”,就是无数孩子的童年被作业扼杀,就是老师负担的恶性加重。

再说说如今教育界普遍存在的“一边高喊素质教育,一边紧抓应试教育”的现象。不仅老师无所适从,连领导们也不能自圆其说,只得自我解嘲地认为素质教育包含应试教育,两者并无矛盾。可是天天在教室里上课的老师心知肚明,两者根本水火不容!抓了素质就要付出考试成绩滑坡的代价,抓了成绩就不可能顾及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然而在方方面面的启发下,他们也懂得了水来土掩、兵来将挡。明天要来开素质教育现场会了,便把学生作业本收掉,发给他们各种课外读物,在墙壁上橱窗里布置好学生的各种手工手绘手写作品,关照学生对谁也不许说假期要补课;下周要考试了,学生每天不完成三张试卷别想回家——当然,回家后还有一张试卷要做。

面对这样的教育“运动”,老师怎么能不疑惑?谁在真正为教育着想?谁在真正为孩子着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谁来拯救你,老师》
一线教师呼吁:别让非教学任务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
学校“婆婆”太多,教师总在“迎检”,部长给教师减负的指示如何落实?
示范校创建当适可而止
时间都去哪儿了?基层教师:我们吃不消,学生学不好,求减负!
关注中小学生"减负":教师的负担也渴望减下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