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02大河的赐予 ——文明从西亚北非发端

2.1人类文明源于何处?黑格尔看 好中国。19世纪东方学成就的揭示。三 洲五海之枢。农耕活动从山地向河谷 的转移
人类是在什么时候进入文明社会?世界上哪一个地区的人们 最先沐浴文明的春风?
举凡文明社会的人们都思考过这一问题。
古代的人们给现代人留下了许多遗迹遗物:埃及的金字塔,
n
墨西哥的太阳门,英国的巨石,中国的长城,等等。但是,要真 正说清楚人类文明的历程,还必须有文字的依据。文明文明,首 先就是用文字来标明。
19世纪初年,德国大学者黑格尔在他的著作《历史哲学》 中提出,人类文明是从亚洲的最东部——中国发源的,世界历史 从东方向西方移动,最先从中国、印度、波斯幵始,然后才转移 到地中海地区。黑格尔这样说,是因为其肘的欧洲人看到,中国 有世界上最早的文字史料史籍。
尽管黑格尔大手笔出语惊人,然而这一次他却彻底地错了。 他没有注意到,欧洲学术界正在发生一场革命,人类文明发展的 历史进程表正在由这场革命的成果改写!
1799年,欧洲枭雄拿破仑率军远征埃及,欲与对手英军交 战。在地中海岸边一个叫罗塞达的村庄修筑工事时,法军掘挖出 一块一米来长的黑色石碑。碑上刻着两种文字,大多数字行是古 希腊文,而希腊文之上则是一些歪歪扭扭的蝌蚪般的符号。一个 稍有点古文知识的军官觉察到,这可能是埃及的古代文字,立即 报告了上司。于是,一场破译古埃及象形文字的热潮在欧洲学术 界悄然兴起。22年后,初出茅庐的法国青年商坡良解读象形文 字取得重大进展,一门以释读纸草文书、碑文墓铭上的古埃及象 形文字为发端,进而全面研究埃及古代历史文化的“埃及学”从 此诞生。将近两个世纪里,学者们的心血为现代人展示了埃及古 代文明的绚丽画卷。
学者们再接再励,随后不久又展开了对西亚古代文明踪迹的 寻觅。功夫不负苦心人,1857年,两河流域的古代文字楔形文 字也破读成功,从此又建立了一门专门研究古代两河流'域历史文 化的新的学问,称之为“亚述学”。取这个名字,是因为最先的 工作是从发掘和研究两河流域北部古城亚述开始的。
埃及学和亚述学的研究成就表明,人类的文明是在大约 5500年前从西亚和北非地区发源的。
这是个三洲五海的枢纽之地。三洲者,亚洲、欧洲、非洲 也,二块大陆就在此处联接在一^起。五海,指这一地区周围有地 中海、黑海、红海、阿拉伯海和波斯湾。而且,在这个不大的地 区内,还有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等大江大河;有扎 格罗斯山、黎巴嫩山等山脉;有尼罗河三角洲、美索不达米亚等 平原;有亚美尼亚高原、伊朗高原和阿拉伯沙漠。造物主使这里 的自然环境千姿百态,激发了人类对美好生活的热烈追求和创造 欲望。
这里曾经是最早的农耕中心,是亚欧大陆农耕文明的主要发
源地。它之所以成为人类文明的摇篮,决不是一个偶合,而是农 耕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
当然,从最早的农耕发展到文明的诞生,是有一个过程的。
最初的西亚农耕中心并不在大河平原,而是在四周的山区林 地里。这些进行“刀耕火种”农业的地带,初夏时节就大雨滂 沱,为农作物生长准备了足够的水分。随着农耕的扩散,农民们 发现河流下游的冲积平原淤泥更肥沃,更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于是纷纷迁居到河谷地带。然而,平原的夏天是几乎不下雨的。 保证丰收的惟一办法,就是拦河筑坝,开沟挖渠,引河水灌溉农 田,而这样的工作决非一两家农户所能做到。
于是,以往一家一户独立耕作的新石器时期农民,现在不得 不集中在一起,共同完成这些巨大的工程。过去那种松散的社会 关系,现在演变成了集体性极强的社会组织,并且还由一小部分 人实施管理功能。这些被后人叫作“祭司”的管理者,他们除了 要像先前的巫师那样主持求雨之类宗教仪式外,还开始负责记载 洪水泛滥的情况,负责设计和组织坝渠的建造及维修,负责将水 源分配给各家各户。渐渐地,他们由管理者演变成统治者,从社 会公仆演变为社会的主人。
一年一度对涨潮后留下的淤泥地段进行再分配,难免有些不 公正;对水源的分配也可能不尽合理,所以,这个集体组织内部 的矛盾冲突也就越来越激烈。而祭司们为维系社会稳定,不得不 采取一些强制性的措施,建立一些与社会大多数相对立的机构。 特别是当这个组织遭遇到外来进攻时,必须要有人来领导对外作 战。战争越来越频繁,临时军事首领的职能也变得永久化,最后 成了国王,并且还和祭司集团展开了竞争。国家也就在这个过程 中不知不觉地产生了。
4
2.2 “两河之间的地方”。开放、冲
突与融合。“来自东方的人”。星云状簇集 的苏美尔城邦。“真王”的统一。乌尔第 散王朝的强盛
这些最早的国家,出现在西亚两河流域最南部的苏美尔平
原上。
两河流域,主要位于今天的伊拉克共和国境内。两河,即幼 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都发源于亚洲西部的亚美尼亚高原,其 中下游几乎是平行地往东南方向流人波斯湾。两河流域,希腊语 古称“美索不达米亚”,意思是“两河之间的地方”。
在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分为南北两部分,以今天的巴格达为 界,北边叫亚述,南边为巴比伦尼亚。巴比伦尼亚又分为两部 分,两河最靠近的中游地区叫阿卡德,下游是苏美尔。文明社会 最先正是诞生在苏美尔地区。
其实,从地理环境自然条件看,两河流域并不是特别的好。 它处在西亚北非大干旱地带,雨水稀少,农作物主要靠引河水灌 溉。这里的地表层也无多少可供古代人类直接利用的资源:既无 森林木材,也无金属矿藏,甚至连建筑需要的石头都少得出奇。 惟一取之不尽的就是粘土。古代居民用粘土建造房屋,用粘土制 作陶器,甚至还用粘土做成供写字用的泥板。削尖的芦苇管是他 们用的笔,在泥板上刻下的字笔划形同楔子,故而有“楔形文 字”之称。
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倒是比较有特点,它处在亚非欧三洲的 交通要冲地带,呈开放状,与外界联系相当方便。因此,古代各 民族在这里往来、冲突、混杂,相互影响,相互融合,相互承袭
的现象非常突出。在两河流域三千多年的古代文明史上,先后成 为这里主人的就有苏美尔人、阿卡德人、阿摩利人、亚述人、伽
4
勒底人和波斯人等,另如赫梯人、埃兰人、米底人、库提人、加 喜持人、胡里特人等,也都程度不同地侵扰过这里。
两河流域的最早文明是由苏美尔人创造的。他们大约在公元 前4000年左右来到这里,不过他们来自何方倒还是一个谜。有 学者说他们类似蒙古人种:圆头,直鼻,不留须发。这不是没有 道理的,因为这些人自称“苏美尔人”,其本意就是“来自东方 的人”。
初来乍到的苏美尔人,在平原上进行粗放原始的灌溉农业。 一望无垠的平川找不到遮掩之物,他们便建造了一些泥土小屋, 屋顶上覆以芦苇干草。这是普通农夫的住房。而作为公共活动场 所和祭司居住地的神庙则要宏伟得多,在埃利都地方发现的一处 神庙遗址,面积有250多平方米。
公元前3500年左右的时候,苏美尔人迈进了文明的门槛。 这时,他们发明了楔形文字,虽然属象形文字,但已有表意的趋 向,基本音符达500多个。铜器已普遍使用。在乌鲁克城遗址, 这时建立的神庙规模特别宏大,一个大厅里,柱子直径有2.6 米,墙壁则用红、白、黑三种颜色的锥体物镶嵌修饰,可见当时 公共活动场所的宽大和讲究。
由于社会活动的需要,以往单个住户开始迁往中心地区,从 而形成大大小小的居民点,有很小的村庄,有大一点的小镇,还 有更大的城市。有学者估计,在苏美尔这块地区,这时有村庄 112个,小镇10个,小城市1个。这是大约公元前3200年左右 的事情。这时的苏美尔也已有社会的分化。一个石膏瓶浮雕中, 明显地描绘了两类人:一些全身赤裸的人正在向另一些人奉献贡 物C
到公元前2800年时,在苏美尔以及北邻的阿卡德土地上, 出现了大大小小几十个城市国家。最重要的有乌鲁克、乌尔、拉 迦什、基什、尼普尔、埃利都等。这些国家密密麻麻地分布在苏 美尔平原上,有如一团星云。
这些城市国家都是以一个城市为中心,结合周围农村而形成 的。它们的面积一般都不大,几十或者上百平方公里;人口也不 多,最多的几万人,少的只有几千。
城市国家形成之初,管理国家的机构还刚刚脱胎于原始社会 的管理组织,包括了城邦首领、氏族贵族会议和公民大会。城邦 首领在小国里称“恩西”,在大邦里则叫“卢伽尔”。他们在战时 是军事首领,在平时是最高祭司,握有宗教和军事双重权力。不 过,城邦的实权还是操纵在贵族会议手中。而公民大会则形同虚 设,一天天被架空。
初期的这些城邦国,宗教气息十分地浓厚,执行宗教职能的 僧侣集团便有特殊的地位和权力,神庙也就成了苏美尔各国的政 治经济中心,特别是经济中心。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土地属于神 庙,或出租,或分种,或由奴隶耕作,其收人供神庙公用。据估 计,大约有半数居民在经济上要受神庙控制。
苏美尔这块土地,总共不过三万来平方公里。有了那么几十 个城邦,即使是平时也难免碰碰磕磕,何况大家都想扩大自己的 统治范围,因此城邦之间的大小战争便非常频繁,很难得有相安 无事的时候。
争夺兼并中,一些大城邦先后称霸,如基什、乌尔、乌鲁 克、乌玛等,其中以拉伽什的霸业最为长久。
拉伽什在公元前25世纪兴起之时,只有3600个公民。不久 后,恩纳杜门继恩西位。他发明了一种高及脖颈的长盾,大大增 强了部队的保护力,在同邻邦的战斗中无往而不胜。他一战即平
掉乌玛,令四周城邦闻之丧胆,纷纷俯首称臣,奉献贡物。拉伽 什霸业自此奠定。
大约一个世纪后,王位传到卢伽尔安达手中。此时拉伽什有 如日中之天,国土已达2000平方公里,人口也有了 15万。可是 卢伽尔安达并不珍惜祖宗基业,一味地强取豪夺,先是假借主神 宁吉尔苏之名,占有了一大片公有地,后又不顾民情激愤,强下 增税令,还大幅度地提高丧葬费用。一时间,拉伽什城内怨气冲 天,一场大风暴突然降临。
公元前2378年,在平民拥戴下,乌鲁卡吉那上台当政。乌 鲁卡吉那虽是卢伽尔安达的姑父,但其治政风格却全然不同。他 实行了有利于平民的改革政策,改革的中心是扩大公民权,目的 是加强城邦统治的社会基础。结果,拉伽什城邦的公民数量比 70年前增加了 10倍。然而,平民们欢欣鼓舞之时,贵族们却感 到自己的利益被侵犯,他们联合周围城邦反对乌鲁卡吉那。内外 夹击之下,拉伽什被乌玛灭掉。
乌玛此后又称霸了几十年,而且还统一了苏美尔许多地区。 但不久后,北方兴起了更强大的阿卡德王国。
阿卡德的第一个国王叫萨尔贡,也称为沙鲁金,“真王”之 意。据说他是一个妓女的私生子。他自己说,他的“母卑,父不 知所在”。出生之后,他被丢到河边,后被一个园丁捡回,抚养 成人。他自己最初也做过园丁,后来当上了基什城邦王的近侍, 专门为国王捧杯递茶。神话传说称女神伊丝塔尔看上了他,爱上 了他,让他当国王。因此,他发动了一次平民起义,夺了王位, 并在两河最靠近的地方建立了阿卡德城。他的国家就叫作阿卡德 王国(公元前2371〜前2191年)。
事实上,阿卡德人是闪米特人的一支,其形象与苏美尔人迥 然相异,长脸,尖鼻,多须发,颇似今天的阿拉伯人。
传说萨尔贡一共经过了 34次战争,才消灭乌玛。后来又征 服乌尔、乌鲁克等城邦,共俘虏了 50个恩西。他统一了苏美尔 和阿卡德地区后,自称“天下四方之王”、“大地之王”。这是两 河流域南部第一次实现统一。西北部的马里,东南方的埃兰,都 成了他的属国。他还将军事活动延伸到了小亚细亚的东部、叙利 亚,以及阿拉伯半岛东岸的一些地方。
萨尔贡能实现统一,自然有很多因素。首先,这是两河流域 灌溉农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不实现统一,一些大型的水利工程 就无法修建。而各个城邦之间原有的兼并与争霸活动,实现了局 部统一,也可看成是王国统一活动的前奏。为了加强统治,苏美 尔许多城邦中的贵族支持统一,欢迎萨尔贡的军队。而萨尔贡的 军事力量又特别的强大,他拥有一支由雇佣兵组成的常备军。据 说每天有5400名士兵在萨尔贡的王宫里吃饭。
王国从一开始就实行了中央集权的君主统治制度,但君主的 统治未必稳固。从萨尔贡起,各地的反抗和起义此起彼伏。史书 记载,有个城邦发生起义,被萨尔贡彻底镇压:全城被“夷为平 地,连飞鸟的窠巢都被捣毁无遗”。.
阿卡德王国共经历了五个国王。在国内矛盾不断激化的情况 下,外部的敌人乘虚而入。公元前2191年,王国被东北方向来 的游牧民族库提人所消灭。
而库提人的进入是掠夺和骚扰性的,他们并没有在两河流域 建立自己的统治。因此,苏美尔各城邦又逐渐地恢复了元气。公 元前2150年左右,各城邦的联合力量赶走了库提人,接着又压 倒阿卡德人,再次成为本土的主人。连年的战争,使苏美尔人的 军事力量膨胀起来,各城邦又一次展开了兼并与争夺,最后,在 公元前2113年时,由乌尔重新统一了苏美尔和阿卡德地区。
新的王朝被称为乌尔第三王朝。之所以这样称呼,是因为在
乌尔此地曾经两度出现过国家。乌尔第三王朝时期,中央集权和 专制王权大大加强,国王集行政、军事、经济、司法等所有大权 于一身3更值得一提的是,王朝的第一个统治者乌尔纳木编纂了 已知世界上第一部成文法典——《乌尔纳木法典》。法典中,国 王开始被神化。
乌尔第三王朝是两河流域社会经济大发展的时期。这时,青 铜器广泛使用,也开始用牛耕田,出现了有几百个人劳动的手工 大作坊,普遍使用白银作货币。由于国王直接控制了全国的一半 土地,大规模使用奴隶劳动的大农场、大牧场随处可见。
到这个时候,经过几百年的融合,苏美尔人和阿卡德人的差 别已经消失,两河流域居民溶为了一个民族。只不过外人也不断 地觊觎这块沃土。公元前2006年,从正西方向冲进了阿摩利人, 从东南方向冲进了埃兰人,乌尔第三王朝就在这双重打击之下灭 亡了。
2.3西来的阿摩利人。古巴比伦的 辉煌。自称“太阳”的王。等级关系,奴 隶制度,野蛮的同态复仇。世界第一部最 为系统完整的法典
阿摩利人和埃兰人从东西两个方向侵入两河流域后,埃兰人 骚扰抢掠了一通,很快就退回去了。而阿摩利人则不走了,在这 一带建立了许多小城邦国家,著名的有伊新、拉尔沙等,所以这 一'时期又称伊新_拉尔萨时期。
巴比伦也是阿摩利人建立的一个城邦小国,位于幼发拉底河 中游北岸,公元前1894年立国3最初的那些国王不思进取,守 成为重。到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时(公元前1792〜前1750年),
巴比伦展开了进攻,逐渐吞并其他城邦。汉谟拉比在位的第三十 年,他基本上统一了 “苏美尔和阿卡德”。第三十五年,他又攻 占了西北部的马里。这样,汉谟拉比完成了整个两河流域中下游 的统一事业,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
这个帝国被称为古巴比伦王国,两河流域自此便称为巴比伦 尼亚,两河流域的居民自此统称为巴比伦人。古巴比伦王国是两 河流域古代文明史上最辉煌的时期。
古巴比伦王国时期,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达到了登峰造极的 地步。国王几乎集中了国家的全部权力。他亲自掌管司法、行政 部门,审理案件,监督和控制地方政权,直接掌握对军队的控制 权和调动权。他还亲自管理灌溉网络,大力兴修水利。汉谟拉比 在位的第八年、第九年、第二十四年、第三十三年,都被作为国 王“开凿河渠之年”而载入史册。汉谟拉比还建立了强大的常备 军。为了保证兵源,他分给士兵以土地,而且规定任何人不得侵 犯,如有侵犯,一经查出,立即处死。
汉谟拉比最有影响的所为,是制订了一部极为系统而完整的 成文法典。这部《汉谟拉比法典》,原刻在一个石柱上。1901年 在埃兰的苏撒城被发现,可能是作为战利品被埃兰人搬了回去。 正文共有282条,中间的35条曾被埃兰人刮掉,添加了别的内 容,后来根据其他文献予以补齐。
《法典》前言炫耀了汉谟拉比的“功绩”。他称自己是“不朽 之王族、强大之君主、巴比伦之太阳、光明照耀于苏美尔及阿卡 德全境、四方咸服之王”,他制订法律,是要“发扬正义于世, 灭除不法邪恶之人,使强不凌弱”,是为了促成“繁荣和丰产富 足”,是为了 “建立一个其根基于天地共始终的不朽王国”。
《法典》条文涉及内容十分广泛,从中我们可以很清晰地了 解3700多年前古巴比伦社会的方方面面。
从法典中,我们知道古巴比伦王国有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 古巴比伦居民分为三个社会等级,即阿维鲁、穆什根努和奴隶。 阿维鲁是全权公民,法典上又称他们为自由民、自由民之子,这 些人可能是原巴比伦国的公民,其中一部分是贵族,大多数是一 般平民。穆什根努则是非全权公民,他们可能主要来源于被征服 的苏美尔各城邦的原有公民。
既然是非全权公民,穆什根努的法律地位就要低得多。假设 杀死一个自由民需要偿命的话,杀死一个穆什根努则只要做出一 定的赔偿;如果伤害了自由民身体某一部位需要赔偿的话,伤害 穆什根努身体的同一部位则只需赔偿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
古巴比伦的奴隶制度相当发达,数量多,而且形式多样,来 源丰富,并广泛地用于各生产部门。国家保护对奴隶的所有权, 法典上就有许多处罚奴隶逃亡的严厉规定。不过,法典中也有规 定:奴隶通过赎买可以获得解放。当然这种解放是不稳固的,奴 隶主有权让被解放者重新为奴。
家庭奴隶制是古巴比伦的一大特色。所谓家庭奴隶制,就是 全家人包括妻子儿女都是家长的奴隶,特别是妻子对丈夫。法典 中规定,妻子如对丈夫不忠,则应处死;假使妻子仅仅是被指责 与他人通奸,但并未有抓获证据,她也要被投人水中处死。而对 丈夫不忠行为的处罚则大不相同了,即使妻子有意见,她也只可 携带属于自己的那一部分财物回“父”家,而不是回“娘”家。
法典也有许多关于租赁、雇佣、交换、借贷、.转让等方面的 规定,说明古巴比伦社会的私有化已达到相当深的程度。
令人吃惊的是,法典中的一些条文明显地留有原始社会的痕 迹,带有一定的原始性、野蛮性,“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之类 同态复仇的法律随处可见。如第196条规定,倘若某自由民损毁 了任何自由民之眼,则应毁其眼;第200条规定,自由民击落了
与他同等的自由民之齿,则应击落其齿。第229条至231条规 定,建筑师为自由民建造房屋,因质量问题而致使房屋倒塌,若 压死了房主,则要处死该建筑师;若压死了房主的儿子,则要杀 死建筑师的儿子;若是房主的奴隶被压死,则要由建筑师对房主 以奴还奴。
从法制史意义上说,这是迄今为止现代人所能见到的世界上 第一部最系统、最完整的成文法典。它对后世的希腊、罗马和地 中海国家法律的制订,无疑起有很大的影响。
尽管汉谟拉比煞费苦心,制订了如此严密的法律,他也无法 使王国的统治根基纹丝不动。正是由于私有制、奴隶制高度发 达,社会分化加剧,国内矛盾日益尖锐,最后引起冲突,因而大 规模的暴动到处发生。而王国的统一实质上只是一种军事上的联 合,没有稳固的政治经济基础,南部苏美尔城邦在经济上还有很 大的独立性,自然就有政治上的离心力。因此,从汉谟拉比之 后,古巴比伦的国力开始下降,逐渐走向了衰落。
这时候,外部力量又开始人侵两河流域。东部的加喜特人, 北部的赫梯人,都发起了进攻。公元前1595年,古巴比伦城被 赫梯人毁灭。
随后,两河流域进入了长达8个多世纪的混乱时期。
2.4美索不达米亚早期科学成就:天 文学、数学。高超的建筑艺术。《吉尔伽 美什》的故事。洪水和方舟传说
到古巴比伦王国时期,当世界大多数地区还处在愚钝野蛮黑 暗状态的时候,两河流域地区的人民就创造了极其灿烂辉煌的精 神文化成果。
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前文已述,它对后来西亚许多民族文 字的形成和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在科学方面,两河流域的成就非常突出。他们能根据月亮的 盈亏变化来制订阴历。一年分12个月,有6个月为30天,另6 个月为29天。为了能与太阳运行的周期相协调,他们还设置了 闰月,不过随意性略大了点,有时连续几年未设,而有一年竟有 3个闰月。他们还能区分行星和恒星,还了解金、木、水、火、 土五大行星的运行轨道。对天上所有的星座,他们按照太阳轨道 平面位置而分为十二块,称之为“黄道十二分”。
古巴比伦人的数学知识也可谓上乘。他们采用了十进位法, 也采用了六十进位法,这些现代人用得最广泛最频繁的计数方 法,其源头就在古代两河流域。一小时60分,一分钟60秒,一 个圆周为360度,这都是他们的发明。他们还会加减乘除四则混 合运算,知道开平方、开立方,知道解方程式、求未知数,知道 勾股定理,能计算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以及梯形的面积,还 大致求出了圆周率为3。
两河流域古代人民的艺术创作水平相当高超。塔庙是苏美尔 人的典型建筑物3最大的乌尔塔庙高达四层,底面积为2600多 平方米。四层塔身的表面用黑、红、青、白四色砖块铺就,分别 代表阴间、人世、天堂和太阳。塔的门洞均为拱形。古巴比伦人 的代表性建筑是王宫,从其次要城市马里发掘的一个遗址看,该 王宫面积达24,000平方米,厅房共计600余间,墙上大多绘有 彩色壁画,题材多样。巴比伦的雕刻手法早先略显刻板,后具有 丰富的表现力,线条朴实刚劲,人物神态庄严而坚毅。
古代两河流域人民创作了不少传之万代的文学作品。许多作 品寓意深刻,思想性强,真实地反映了时代和现实。举两个 44 例子——
<咏正直受难者的诗》:一个人对神对国王都十分地虔诚。他 经常做好事,但总得不到好的报答,而且还要遭受苦难。于是他 怀疑神是否真正的公正。他发问:“为什么到处都是邪恶的事 物?”“在人看来是好事,而神却认为是恶;人所认为是坏事,而 对神来说则是善,谁能了解天上诸神的意旨呢!”作品表现了人 们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也表达了人开始对神的不信任。
《主人和奴隶的对话》:主人和奴隶共对答了 12个问题。起 初,对主人提出的要求,奴隶一律顺从地回答:“是的,我的主 人。”到了后来,奴隶终于嘲笑主人的愚痴:“谁能高得走上天, 谁又能把大地填满呢?”主人恼羞成怒,威胁要杀死奴隶。奴隶 丝毫不惊慌,针锋相对地回答:“我死了以后,你也活不到三 天。”作品既表现了奴隶的反抗精神,也揭示了四体不勤的奴隶 主离开了奴隶就活不下去的社会现实。
古代两河流域留下的最有影响的文学作品是长篇叙事神话史 诗《吉尔伽美什》。这部史诗最早产生于苏美尔城邦时代,后于 古巴比伦王国时期编定成集。史诗实际上是古代两河流域地区神 话传说的总集,显然是集体创作,并在民间长期口头流传再加以 修订补充的结果。史诗共3000多行,用当时通用的楔形文字刻 写在12块泥板上,直到近代才被学者们译读成功。
整部史诗,分成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叙述道,在两河流域南部苏美尔地区,有个叫乌鲁 克的城邦,国王吉尔伽美什不是个地道的人,而是三分之一是 人,三分之二是神。他总觉得在乌鲁克找不到用武之地,于是就 以残酷地压迫和残害人民来宣泄,抢男霸女,害得百姓特别痛 苦。史诗表达人民的呼声道:吉尔伽美什不给做父亲的留下儿 男,他的残暴也从不收敛,难道这就是乌鲁克的保护人?难道这


就是老百姓的保护人?人民忍无可忍,只得向天神反映,祈求天 神拯救自己。天神知道后,就训练了一个半人半兽的凶恶怪物, 叫作恩齐都,来与吉尔伽美什对抗。恩齐都来到乌鲁克后,两人 进行了激烈的搏斗,胜负不分,结果反而相互爱慕,结成了好朋友。
第二部分写吉尔伽美什怎样从暴君变成了英雄。吉尔伽美什 与恩齐都结成好友后,两人为乌鲁克人民立下了不少功劳。他们 先杀死了沙漠中吃人的狮子,后来又除掉了森林中的害人怪物芬 巴巴。这个芬巴巴神通广大,史诗中说,他的喊声就是暴风,他 的嘴就是火焰,他的气息就是死亡,他还敢软禁女神伊丝塔尔。 吉尔伽美什在天神舍马什的帮助下,终于除掉了芬巴巴。当时舍 马什刮起了八种风:大风、北风、南风、旋风、暴风雨的风、冰 冻的风、卷起怒涛的风、热风,向芬巴巴劈头打去。在芬巴巴的 哀告声中,吉尔伽美什毫不手软,将他杀死。
这时,女神伊丝塔尔得救,遂向吉尔伽美什倾诉爱慕之情, 而他却拒绝了女神的求爱。伊丝塔尔觉得受了侮辱,于是向其 父、也就是最高的天神安努告状。安努便创造了一头力量足以消 灭吉尔伽美什的天牛。天牛来到乌鲁克城后,残害了好几百人。 但吉尔伽美什在恩齐都的帮助下,最后还是将天牛杀死。这一部 分是史诗的核心,也是史诗最精彩的段落。
第三部分,写吉尔伽美什及朋友恩齐都被天神报复,恩齐都 死去,吉尔伽美什远游的故事。天牛被杀,更激怒了伊丝塔尔, 她站在乌鲁克城褛上大骂吉尔伽美什。但英雄不理睬她,在幼发 拉底河洗完了手后凯旋而归,大开宴席3这时候,他的友恩齐 都做了一个梦,说他马上会死。几天后,恩齐都当真死了,吉尔 伽美什非常悲痛,同时也感到很恐惧忧伤,想到自己最后不免也 有一死。为了躲避这一死,并探索“死和生命”的奥秘,他放弃 了国王位置,远游出走。他来到了世界的另一端,见到了他的祖 先赛苏陀罗,那个在洪水中得救被后来基督教徒称为诺亚的人。 赛苏陀罗劝他到海底去寻找一种长生不老的仙草,并给了秘方。
吉尔伽美什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海底找到了这种草。可是 在回来的路上,仙草又被蛇偷吃了,吉尔伽美什感到心灰意冷。
第四部分写吉尔伽美什与恩齐都亡灵的谈话。吉尔伽美什无 可奈何地回到乌鲁克,更加悲伤请求天神给以恩典,让他和恩齐 都的灵魂见面。天神最后同意了。两人见面后,又有一段谈话, 主要谈论死后世界的凄凉。到此时,史诗便结束了。
整部史诗表现了人们反抗神的意志最后失败的悲剧,但也反 映了人在探索生死奥秘时感到死后世界之凄凉的心态,反映了古 代两河流域的人不追求来世的初步思想,这是很不同于其他古文 明地区的。
近现代西方学术界流行“泛巴比伦主义”的倾向,认为世界 所有文明都源自两河流域。这种说法当然是错误的,但也不是毫 无根据,因为古代两河流域许多文化成果的确传播到了世界其他 地区,特别是欧洲文化和基督教文化受其影响较大。譬如基督教 的“洪水”之说就是来源于苏美尔人。苏美尔的文学作品中,可 以见到描绘洪水之凶恶的诗句:
猖獗的洪水呀,没人能和它对抗,
它使苍天动摇,使大地颤抖0……
庄稼成熟了,猖獗的洪水将它淹没。
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河水每年都泛滥。北方的大雨和高 山积雪的融化,汇成了滔滔而来吞没一切的洪水,使居住在下游 平原的苏美尔人总有世界“末日”之感,困境中的人们希望冥冥 中有神来相助,于是就有了诺亚方舟的故事。
2.5尼罗河之潮:孕育古埃及文明 的圣水。走廊式的绿洲。闪人和含人。红 冠、白冠与权标头。美尼斯统一埃及
与两河流域古文明兴起几乎同时,在非洲的东北角,那块与 亚细亚洲有陆地相连的地方,诞生了古埃及文明。
尼罗河西岸漫漫黄沙吹扬下的金字塔,就像一群饱经风霜的 历史老人,默默诉说着埃及文明的悠深久远。是的,这是5000 年前文明史的见证。要知道,那时候地球上大部分地区人类还与 文明无缘。
“埃及”一词是古代希腊人叫出来的,脱胎于古埃及语“孟 斐斯”(古埃及都城,意为“普塔神之宫”)。而古埃及人则将自 己的国家称为“凯麦特”,意为“黑色的土地”,可见他们对养育 自己的家乡深深的爱。周围的沙漠,他们称为“红土”。
就地理位置而言,古代埃及并不有利:相对的孤立、闭塞。 它北临地中海,南边有难以通行的尼罗河几大瀑布;东濒红海, 西边是浩瀚的利比亚大沙漠。只有东北方向与西亚地中海东岸地 区相连。
因此,埃及文明的发育主要在于内部的环境条件。自南向北 贯穿埃及大地的尼罗河,是孕育它的摇篮。尼罗河长达6500多 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之一。它的上游由两条河流汇合而 成。一条是白尼罗河,发源于非洲中部的高原和湖泊地带;另 一条是青尼罗河,发源于今天埃塞俄比亚境内的热带雨林地带。 古代埃及文明区域主要是尼罗河第一瀑布以北直至地中海沿岸这 一段狭长河谷地。尼罗河把埃及划分为两大部分:孟斐斯以南走 廊式的尼罗河谷地称上埃及;尼罗河下游的三角洲是下 48
埃及。
每当天狼星出现在东方地平线时,埃及的农民就在翘首盼望 尼罗河潮水的到来。由于大河定期泛滥,在两岸形成了肥沃的冲 积平原。汛期开始于7月,到9月时,沿河地带变成了沼泽。10 月水退,两岸留下了一层薄薄的淤泥,这是非常有利于农业生产 的。远在2000多年前,古希腊学者希罗多德就感叹地说:埃及 真是“尼罗河的赐予”。
古埃及的其他自然条件也比较好。那个时候,这里的气候要 比现在湿润,比较适宜于农作物的生长。矿产资源不算丰富,石 材多,金属矿少,但要取得也不很困难:铜可以到西奈半岛,金 可以到努比亚(今苏丹北部)釆挖。
不过,古代埃及文明的创造者并不是现代埃及人的直接祖 先。现代埃及人是阿拉伯人(公元7世纪迁移至此)和当地土著 人的融合。土著居民体格高大,皮肤黝黑,是由古代非洲的哈姆 语人部落和亚洲的塞姆语人部落混合而成的。考古发掘材料表 明,古埃及文化既有古代非洲民族文化的特征,也有西亚文化的 来源,语言属于闪一含语系。
埃及发掘过几千万年前的古猿化石,但却至今还没有发现古 人类的踪迹。大约在12,000年前,这里已有人居住在河谷两岸 的高地上。那时的气候还算好,高地上覆盖着森林和草地。8000 年前,埃及进入新石器时代,居民由高地向河谷地带迁移,转入 定居,从事农业。
此后2000多年里,埃及处在母系氏族阶段。在这个时期的 遗址中,发现有相当多的妇女雕像,女人的坟墓也比男人的大, 母牛被尊奉为大母神,连居民死后都要同母畜一起埋葬。这时的 农业已相当发达,种植大麦和小麦,饲养山羊和绵羊。
公元前3600年时,埃及文明露出了熹微晨光。考古发现这
时的坟墓有大小之别,这显然是贫富分化、社会不平等现象的反 映。还发现了红色王冠的浮雕,以及王衔符号,这都是王权的标 志,说明国家正在萌芽之中。
仅仅只过了百多年,即公元前3500年左右时,埃及就进入 了文明时代。反映这时候情况的是涅伽达文化遗址。遗物中有铜 制的工具和武器,如匕首、刀、斧。陶器是彩陶,上面有“印 记”,实际上是表明归谁所有。雕像图画中有俘虏受缚的情景, 有奴隶的木偶像。不仅坟墓的大小有差别,而且墓中殉葬的财物 也有多有少。涅伽达文化的最大成就,就是文字的发明。此外, 遗址的墓地里,还发现了埃及第一个知名的国王“蝎王”,他的 王杖权标头上,出现与以前红冠不相同的白色王冠。
这些襁褓中的国家,沿着尼罗河两岸分布。一般一个国家是 一个小城邦,埃及人自己称为“斯帕特”,通译为“州”。斯帕特 的象形字符是一段由河渠划分开的地段,可见埃及最初的国家形 成过程是与划分退潮后的土地相联系的。居民们已住到河谷平 原,从事大规模的灌溉农业。
每个“州”都有自己的名称、首都,也有自己的政权和军 队。氏族原有的图腾,如鹰、母牛、蛇等,现在成了各州的保护 神。州有州长,即国王,一般都是世袭制。国王之下还有军事官 员和祭司等。
随着州的出现,州与州之间的战争不断发生,统一的进程也 就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大约从公元前4000年代中后期起,埃 及慢慢形成了统一国家。
首先是上下埃及分别实现了统一。公元前3300年左右,下 埃及以布陀州为中心统一,上埃及以尼赫布特州为中心实现统 一。下埃及国王带红冠,上埃及国王戴白冠。
下埃及的经济文化发展逐渐比上埃及快。但它也有自身的缺 50


点,那就是三角洲上河网密布,各地区之间相互隔绝,统一总是 不稳固,国家力量不如上埃及强。
公元前4000年代末,上埃及征服了下埃及,统一了全埃及。 这个初步统一的功劳,记在一个叫美尼斯的国王名下。因此他被 当作古埃及第一王朝的第一个国王。不过,统一活动的真正完 成,经历了好几百年的反复斗争,历史上将这个时期称为早王朝 时期,包括第一和第二王朝。
统一能实现,关键的原因是少数人在统治大多数人时,感到 需要更强有力的国家机器。当然,灌溉农业的发展,也要求在更 大的范围内统一组织、规划和兴修水利工程。
统一的过程,也是埃及专制王权逐步确立的过程,国王一开 始就有被神化的倾向。而且,从统一之初,就建立了复杂的国家 机构,包括经常进行土地和人口、财富等方面的清査,保证国家 收人的财政部门;对外进行战争和掠夺的军事部门,即军队;以 及负责水利、天文、气象等方面事务,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公共工 程部门。
2.6埃及的第一个“青春时代”:历 时500年的古王国。尽人皆是的奴隶。“赖 神之子”。修建金字塔。中间期。中王国
国家统一后,埃及在政治、经济和文化各个方面的发展都进 人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这是埃及的第一个“青春时代”——古 王国时代,包括了第三至第六王朝,历时500余年(公元前 2686〜前 2181 年)。
国家的统一,首先就有利于农业的发展。兴修水利成了当时 一股风气,官员们往往把修建水利工程当作政绩、当作功劳来炫 耀,或作为自己升官晋级的资本。这样做的客观效果当然是大大 促进了灌溉农业。
畜牧业也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在三角洲地区。第四王朝一 个叫哈佛拉安的人说,他拥有835头有角大牲畜,220头无角大 牲畜,760头驴,2235头山羊,974头绵羊,等等,数字虽然有 夸张,但毕竟说明了数量之多。
除了农业、手工业进一步发展外,埃及的商业也开始出现。 国内商业虽然仍以以物易物的原始交换为主,但谷物、牲畜、金 环、铜环等也开始当作交换媒介,即原始货币。一些墓壁的图画 上,还表现了集市贸易的场景。对外贸易相当兴旺,主要同西亚 的叙利亚、腓尼基,南方的努比亚、蓬特(今索马里北部)等地 来往。第三王朝一个国王,曾派一支40只船的船队去黎巴嫩釆 运木材。
古王国时代的埃及,社会关系如同金字塔一样。顶点是国 王,之下是人数极少的大贵族,再往下有一个复杂的中等阶层, 包括中小奴隶主、中小官吏、自由职业者、管家等。底层当然就 是劳动者了,即农民、手工业者以及奴隶。
奴隶主要来源于战俘。古王国的国王经常发动对外战争。第 三王朝时,埃及人征服了西奈半岛。第六王朝的大臣乌尼曾率兵 数万,五次远征阿拉伯半岛上的游牧民族贝都因人。埃及人还对 利比亚、努比亚、'蓬特发动过大规模的战争,因此战俘数量多。 不过,埃及人特别是下层社会的农民们,都要受到主要是国王的 奴役,这是古代东方社会的典型特点之一,史称“尽人皆是的奴 隶”。
专制王权在古王国时代达到了一个高峰。这时的国王被称为 “赖神之子”,赖神即太阳神,是全国最高的神。作为最高的统治 者,国王具有无上的权威。大臣见国王时,要匐伏在地上,要用 52
嘴来吻国王脚下的土地。国王发起怒来,还经常用王杖亲自动手
责打大臣。
军、政、财、神诸权全都集于国王一身。高级官吏都由国王 任免。国王之下设有宰相,作为国王的行政助手,主管行政、司 法和经济。军权由国王直接掌管,军队也由国王亲自统率。宰相 一般由太子担任;如果太子不适宜任此职,则由王亲替代。各州 州长也由国王任命,掌管本州的司法、赋税和水利。上埃及设一 总督代管各州,下埃及由国王直接控制。
古王国所做在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事,就是修建了数十座金字 塔。如果站在历史的角度,从金字塔的修建,可以看出当时专制 制度的强化,看出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看出统治者的穷奢极 欲。同时,它也是当时劳动群众智慧的结晶,又反映了下层人民 身受苦难的现实状况。
金字塔实为埃及国王的陵墓,棱锥体,下底四方,上尖,形 似汉字的“金”字,故中国人称为“金字塔”。埃及人自己叫它 “庇里穆斯”,很高的意思。塔群位于今天开罗西南方的尼罗河 畔。据说,埃及人相信西方就是人死后的归属,就像太阳从西边 下山一样。往往国王一继位就为自己造陵墓。
金字塔的修建开始于第三王朝。最大的金字塔是第四王朝国 王胡夫所建。胡夫金字塔高达146.5米,边长230米,塔底面积 达52,000平方米,用石260块万,平均每块重2.5吨左右。金 字塔的建筑方法是迭砌法,石块之间没揩灰泥,但异常的严丝合 缝,刀片都插不进去。胡夫金字塔的旁边,还有一座叫哈佛拉的 狮身人面像。两者相互烘托,交相辉映,构成一幅深远的历史场 景。
如此宏伟高大的建筑,古埃及人到底是怎样修建的,确实令 人困惑。有人干脆说是由“天外来客”建起来的。也有人声称在
金字塔石块中发现了一缕一寸长的头发,因此提出了“人工浇注 石块法”,如同今天的混凝土。
看来还是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的说法比较可信。根据他 的看法,古埃及人是用“木楔法”采石。先在石崖上用金属工具 钻出一排排整齐的小洞,再往洞里打进木楔,然后往洞里灌水。 木楔见水后产生膨胀力,能将一块块四边相当周正的石料裂出, 略加修整之后便可。
在运输上则采取“滚筒法”。选择一些圆木铺在道路上,将 石块置于其上,推动石块,滚动圆木,便可不断地前进。由于采 石场都在尼罗河的东岸,因此运输石料颇费时日:要修筑运石道 路,还要将石块船运渡河。
修建金字塔则采取“沉砂法”,过程也不复杂。最下的几层
还好办,越往上修,越存在如何将笨重的石块弄上去的问题,古
埃及人采取了一个虽然笨拙但很有效的办法:修好了第一层,就
用沙土在四周填成一个长长的土坡,再将第二层的石料沿着土坡
斜推上去;修完第二层,便堆一个高度与第二层顶面一般高的土
坡,然后再将用于建第三层的石块推上去;以此类推,当修到塔
尖时,塔实际上埋在一个沙土堆成的小山之中。最后将沙土取
走,使金字塔一层层露出来。
因此,金字塔的修建耗费了无数人的劳动。希罗多德估计, 至少是10万人修建了 30年!
后人按希罗多德所说的做了试验,证明他讲的这些做法完全
可行。
但是,从胡夫金字塔以后,金字塔有越修越小的趋势,这实 际上是象征国王的势力越来越小,王权开始走向衰落。果然,到 第六王朝时,埃及便分裂了,直到第十一王朝,这140多年时间 (公元前2181〜前2040年),被称为“第一中间期”。分裂的时 54
期也就是混乱的时期,除了地方势力各据一方外,下层人民的反 抗起义也特别激烈。
到公元前21世纪时,埃及又慢慢趋向统一。先也是上下埃 及分别形成了两个独立的王国。下埃及以赫拉克列奥波里为中 心,上埃及以底比斯为中心,形成了南北对峙。双方都想把整个 埃及统一。先是北方的下埃及得势,后来由于内部纷争,优势转 到了南方。公元前21世纪中叶,上埃及征服了下埃及,埃及实 现重新统一。底比斯建立第十一王朝,开始了中王国时 期。
中王国包括第十一和十二两个王朝,历时250余年(公元前 2040〜前1786年)。为什么它能实现重新统一? 一个重要原因在 于它依靠了一支新起的社会力量,被称为“涅捷斯”的社会阶 层,主要由一批小私有者组成,包括中小官吏、商人、富裕的手 工业者等。他们要求有强大的王权、有统一的国家,来保护他们 的利益。中王国统治者顺应了这种愿望。
无论是农业,还是手工业、商业,在中王国时代都得到了长 足的发展。然而,这种发展往往是与军事侵略连在一起的。中王 国的军事远征活动相当频繁,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掠夺奴隶,控制 商道,控制原料基地和矿产地,如远征努比亚就是为了掠夺黄 金。随着远征的进行,埃及版图向外大有扩张。往南,中王国势 力已越过第二瀑布(在今天的苏丹境内);向东北,埃及还一度 占领巴勒斯坦和叙利亚的一些地方。
然而,中王国繁盛的好景并不久长。在王国内部,以州长为 代表的地方贵族不断培植自己的政治和经济势力。一俟羽翼丰 满,他们便嚣张异常,拒不服从国王的调遣和命令,把本州看成 自己的独立王国。
虽然第十二王朝的国王几经努力,使州长们的行为略有收
敛,但中央政府的元气已伤,难以控制政局,统一王朝很快又瓦 解了。埃及历史进人了第二个“中间期”(公元前1786〜前1567 年)。
2.7古代埃及的文化成就:象形文 字,天文学、数学、医学,建筑和艺术。
对死后世界的祈求
古代埃及人所创造的文化财富,在世界文化和人类历史中所 占有的位置,不在两河流域之下,有的方面还要突出些。
古埃及的灿烂文化成果是多方面的。
大约在公元前3500年,埃及就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文 字——象形文字。象形文字最初来源于图画文字,表意为基本特
a
征,用图画来表示一些具体事物,这跟中国汉字最初产生时的情 况差不多。在发展的过程中,又出现了标音和部首符号等构造方 法。标音符号进一步发展后,出现了一符一音的音符号24个, 都是辅音,没有元音,构成了“复合文字”。
现代欧洲人所用的字母,是在埃及24个字母的基础上,由 西亚的腓尼基人创造字母文字后再传人的。不过,古埃及文字的 使用面当时就很窄,仅限于官方用语。几经变迁后,后来终于变 成了死文字,直到19世纪被学者们译读。
“由于计算尼罗河水涨潮的需要,产生了埃及的天文学”(马 克思语)。由于长期观察天文现象,古埃及人已经测定了许多星 座的位置,能够分出恒星和行星,能画出星象图。他们以天狼星 为测定历法的依据,按照太阳运行规律,制订了“太阳历”:一 年为365天;分为12个月,每月30天,年终外加5天用来庆 祝;一年分3季。埃及的这种历法后来传到古罗马,经欧洲人稍 56
加改变后,即成了今天所用的“公历'
由于测量尼罗河的水位,测量退潮后的两岸土地,再加上建 筑等方面的需要,埃及人发展了数学。埃及人已掌握了算术的加 减乘除四则运算法,已知道有未知数,能幵出一个未知数的方 程。几何方面,能计算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圆以及等腰三角 形的面积,算出圆周率为3.16。有能表达1—1万的数字。据 说,“十进位”算得上是埃及数学的最大发明。
古埃及的医学也相当发达。从制作木乃伊的需要,可知他们 已懂得解剖学,对人体组织也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他们知道了 大脑的作用,知道血液的循环,认为心脏有22根管道通向全身。 他们有一定的医疗知识,但与巫术揉合在一起。他们还有相当高 的防腐技术,主要利用香料、碱水和椰子水作防腐材料。
从金字塔的修建可以看出古代埃及人建筑水平之高超。同 时,埃及许多古代神庙也反映了这一点。底比斯的阿蒙神庙,有 16排石柱,共134根。每根柱子的直径达3.4米,横截面上可 站100人。
古埃及的艺术作品主要是雕刻与绘画。其特点是正面性和静 止性,主要用在画国王和大贵族、大官吏。在画普通人时则有灵 活性,有现实主义感。
埃及的宗教比较原始。有来自原始公社的图腾崇拜、自然崇 拜。各州有自己的保护神。全国有最高的神:先是有太阳神赖 神;后有阿蒙神,即丰收神;后来还在改革中出现了新太阳 神——阿吞神。作为农业民族,埃及人非常崇拜农业神。
与古代两河流域不同,古埃及非常流行对死后世界的信念。 埃及人认为人的灵魂和肉体不可分割,因此制作木乃伊,希冀人 的灵魂在死后还能回复到人体身上,将人体保存好等待灵魂的回 来。埃及人还有个习惯,就是在埋葬死人的时候,都放有“死人
书”。现代人从这些“死人书”中获取了不少研究古埃及社会的 原始资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两河流域文明——美索不达米亚的王朝更迭
29. 两河流域的早期古文明国家:白话四大文明古国之五
【两河流域】失落的两河文明1
两河流域古代史
曾经繁盛的两河文明为何消失在了西元前?
中东与非洲古代历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