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Y02城邦与列国时代的伊朗

同许多民族在历史的早期都经历了城邦与列国时代一样,伊 朗在其跨入文明的门槛以后,也经历了这一漫长的历史阶段,其开 端是西南部埃兰地区诸城邦的建立和扎格罗斯山区早期国家的形 成,最高阶段则是西伊朗语人建立的米底帝国和波斯帝国。由于 文化环境不同(东部文化衰退、两河流域文化繁荣),东西伊朗的历 史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东部融入中亚、印度文化、西部融入两河
文明)。
这一时期西部伊朗的历史在地理上主要分为三个部分:西北 部的亚美尼亚地区,中部的扎格罗斯山区和西南部的埃兰地区。 三者之间有各种交往,但由于文献资料不多,详情难以悉知;两河 流域是西亚文化最发达的地区,这里的城邦和国家的兴衰对西部 伊朗的历史有重要影响。同时,西部伊朗的早期城邦与国家也经 常参与两河流域的争霸,并在那里建立自己的统治。因此,伊朗西 部城邦与列国时代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外部争霸比内部争雄更激 烈,外部交往比内部交往更密切。
一、亚美尼亚地区的历史概况
阿拉塔与乌鲁克的贸易交往
古代亚美尼亚在伊朗的部分主要是以乌尔米耶湖为中心的伊 朗西北地区,“亚美尼亚”这一名称大概得自乌尔米耶湖南部的“乌 尔马纳”(意为“马纳人的城市”)。据苏美尔的文献,这里的历史可 以追溯到阿拉塔王国时期,相当于苏美城邦乌鲁克王恩梅卡尔时 代(公元前2850年)。阿拉塔的政治制度与乌鲁克相似,最高统治 者称为“恩” (en,意为“主人”),既是宗教领袖又是军事统师,其下 有元老院和各级地方官吏。在宗教上也与乌鲁克相似,都崇拜女 神伊南娜和死神杜木兹。阿拉塔与乌鲁克不仅在文化上有密切的 关系,而且在经济上也有贸易交往。古苏美尔史诗《恩梅卡尔和阿 拉塔之主》提到:恩梅卡尔为了修建伊南娜神庙,要求阿拉塔提供 大量的金银和天青石用作装饰材料,而阿拉塔则要求乌鲁克提供 它们短缺的粮食。最后通过交换,双方满足了各自的要求。这种
互通有无的贸易关系实际上是新石器时代就已开始的物质交往的 继续。
胡里人的米坦尼国
继阿拉塔之后在这一地区最有影响的是胡里人和乌拉尔图人 建立的国家。胡里人自公元前2000年左右就活跃在亚美尼亚、叙 利亚和伊拉克北部地区,与乌拉尔图人在种族、语言上有密切关 系。胡里人的文化还受到公元前两千年代前期进入该地区的印度
-雅利安文化影响。胡里人兴起于伊朗西北地区,然后向西发展, 益元前17世纪,胡里人建立了以哈布尔河流域为中心的米坦尼王 f。公元前16〜前15世纪是其强盛时期,与当时的大国埃及、赫 梯争夺叙利亚。公元前1400年,米坦尼在赫梯打击下衰落,中亚 述趁机崛起,并于公元前13世纪中期彻底消灭了米坦尼。
乌拉尔图与亚述的战争交往
同胡里人一样,乌拉尔图人也是兴起于伊朗西北地区,然后扩 张到土耳其东部和两河流域北部。有学者推测,“乌拉尔图”一名 实际上是公元前3000年前阿拉塔王国都城的名字(Ur-Artu意为 “阿拉塔人所建立的”)。公元前1274年以前,乌拉尔图人的活动 中心在乌尔米耶湖以南的平原和山区中,其时,乌拉尔图地区已经 形成了八个城邦国家。公元前1274年,亚述国王萨尔玛那塞尔一 世(前1274〜前1245年)只用了三天就征服了这八个城邦,还烧 毁了 51座城池,掳掠大批俘虏和财物。此后,乌拉尔图人迁往更 易于防守的凡湖地区,兴建都城图什帕。公元前8世纪前半期,乌 拉尔图强盛一时,打败了亚述的军队,成为亚述帝国扩张的一大障 碍。不过,从公元前8世纪中期起,乌拉尔图又遭亚述重创,玛那
遂成为乌尔米耶湖地区最重要的国家,详情在后面的米底和波斯 王国时期再叙述。


库提人与两河流域古国的交往
从公元前3000年代中期到前1000年代初期,扎格罗斯山区 的主要居民是库提人、加喜特人、路路贝人和埃利皮人。公元前 23世纪末,阿卡德王国的文献最早提到了库提人,库提人居住在 迪亚拉河上游的扎格罗斯山区,控制着美索不达米亚通往伊朗西 北、东北和东南的商路,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库提人沿着迪亚拉河 向美索不达米亚发展,阿卡德王国常常利用库提人保卫和管理东 部地区。库提人也经常与阿卡德人作战,甚至于公元前2150年成 为南部两河流域的霸主,阿卡德国王则降到了地方统治者的地 位,许多著名的城邦,如拉格什的古地亚都向库提人纳贡。乌尔第 三王朝崛起后,库提人又退回到扎格罗斯山。库提人的种族和语 言还不太清楚,其语言与高加索地区的阿尔班语有相似之处,有学 者认为库提人就是后来的库尔德人〇
路路贝人也是扎格罗斯山区的古老居民,公元前2250年,阿 卡德国王曾击败过路路贝人,当时,他们已经建立了国家,以后,其 语言、宗教、文化和生活深受巴比伦和亚述的影响。
加喜特人在两河流域南部的统治
加喜特人生活在埃兰北部的扎格罗斯山区,从公元前1770年 [起,加喜特人开始渗人北部巴比伦尼亚,充当巴比伦人的雇佣军和 农业劳动力,公元前1595年,古巴比伦王国在赫梯的打击下衰落。] []
加喜特国王随后统一了南部两河流域,建立了加喜特巴比伦的统 治(公元前1595〜前1155年),加喜特人时期,轻而快的双轮马拉 战车和马在战争中广泛使用,与马有关的职业成为地位的象征,如 “马夫”实际上是当时加喜特巴比伦最重要的行政官员之一。当时 国王之间标准的问候语中把马和战车是否安好作为一不可缺少的 部分。加喜特人有许多关于马的颜色、斑纹、驯马用语流传下来。 加喜特王朝于公元前1155年被埃兰所灭,加喜特人亦退回扎格罗 斯山了一直到公元前4世纪时还在。进人公元前1000年代后,埃 利皮成为这一地区的重要国家,可能与埃兰有密切关系,米底兴起 后成为米底与亚述之间的缓冲国。文献记载的不足使人们对上述 这些国家的种族、语言、政治、经济和^的了解很有限,SS-E 基本情况都很模糊。相比较而言,关于埃兰地区的文献和考古发 现较多,其历史也更清楚一些。
三、埃兰地区的政治与经济
伊朗最早出现文明的地方
埃兰地区的自然条件相当优越,这里既有易于灌溉的肥沃平 原,也有适于发展牧业的山地牧场,还有便于各种手工业发展的木 材及矿产资源,另外,埃兰地处美索不达米亚和伊朗东部及印度河 谷的贸易通道上,地理位置也很重要。因此,埃兰地区成为伊朗最 早出现文明的地方。
埃兰地区的历史一般分为四个阶段:原始埃兰时期(约前
3400〜前2600年,与美索不达米亚的乌鲁克文化4、3期和早王朝
1、2期同时代)、古埃兰时期(前2600〜前1500年)、中埃兰时期 (约前1500〜前1000年)和新埃兰时期(约前1〇〇〇〜前6世纪中 期)。其中前2600〜前2200年、前1750〜前1450年和前1100〜 前800年文献记载很少,被研究者称之为“黑暗时期”,现在的考古 新发现在一定程度上添补了这些空白。
“埃兰”(ELAM)意为“高地”,最初指伊朗西南部靠近山区的 一个城邦^后来也包括“低地”(苏萨平原)的城邦国家。早在原始 埃兰时期,这里就已形成一个有独特语言和文化的区域,因此,如 同苏美尔、阿卡德一样,埃兰更多的是指一个文化区域,而不是简 单的地理划分。埃兰人大概来自新石器时代以农耕为主的洛雷斯 坦人的一支。进入早期青铜时代后,他们已经广泛分布在埃兰地 区,创造了著名的苏萨文化。苏萨是埃兰地区最重要的城邦之一, 苏萨文化的B、C和D期(约前3500〜前2600年)表明原始埃兰已 进人阶级社会,创造了象形文字,修建了祭祀中心,青铜铸造、制陶 业和纺织业都很发达。以苏萨为中心的平原地区是埃兰文化的核 心地区,这里还有阿万、西马什等城邦。山地城邦有安尚、希阿尔 克和雅亚,它们离平原地区较远,尤其是雅亚,离苏萨直线距离有 近900公里,是埃兰文化的外围地区,只有安尚较多参与了城邦的 争霸。
从传弟制到传子制
在古埃兰和中埃兰时期(前2600〜前1000年),埃兰地区的 重要城邦先后建立了 5个王朝:阿万第一、第二王朝(^600^前 [2200年),西马什王朝(前2200〜前1900年),埃帕尔提王朝(即苏 卡尔马赫阶段,前1900〜前1500年),安善和苏萨王朝(前1500〜] []
前1100年)。最高统治权在各个城邦之间转移表明埃兰地区只是 几个城邦国家的松散联合体,这种联合经常被城邦之间的力量消 长所打破。势力最大的城邦虽然宣称统治了整个地区,但其他城 邦仍然有很强的独立性,有自己的国王、总督等。埃兰地区政治制 度的特点,也加剧了这种状况。
埃兰地区政治制度最显著的特点,是母权制残余长期存在,表 现为兄弟继承制,传甥制和兄妹通婚制。王位的继承传弟不传子, 如果要传给男性后代,也只能传位于姐妹之子,以保证王位在母系 一方。为了防止大权旁落他族,往往实行兄弟姊妹通婚,以减少与 母系方面有亲属关系的王族旁支的竞争。另一方面,这又为父系 继承制的出现提供了条件。这些制度使王权很长时间固定于母系 家族之内。埃帕尔提王朝时期形成的三头共治制度很好地反映了 埃兰政治制度中城邦分治和母系继承制的特点。在共同掌权的三 个人当中,苏卡尔马赫(大总督)是埃兰地区的最高统治者,其下是 苏卡尔(总督),是某一个或两个城邦的统治者,如“埃兰和西马什 苏卡尔”,再下是属于某个城邦的王、牧者等。苏卡尔马赫、苏卡尔 和王三职有时由一人兼任,经常的情况是苏卡尔马赫和王分别由 二人担任,并且后者从属于前者。三个职务一般由王族中的兄弟 和儿子担任。如果担任苏卡尔马赫的哥哥去世,优先继承这一职 位的只能是弟弟,而不是儿子。由于二者之间是按母系亲属关系 统治埃兰各邦的,因此,它既照顾了城邦地方统治者的权力,也保 证了母系在整个埃兰地区的权力◦从安善和苏萨王朝起,随着父 系继承制的发展和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母系继承制逐渐遭到破 坏,由传弟制过渡到了传子制,如中埃兰时期的一些王称自己是前 任统治者之子,苏卡尔马赫也不再使用,但母系继承制的影响还一
直存在,如希尔哈克·印舒希纳克(前1150〜前1120年)继其兄库 提尔·纳洪特为王后,又娶其寡嫂以强调他在母系方面的合法地
位〇
从农村公社到家庭公社
在经济制度方面,古埃兰时期,以土地公有和集体耕作为特点 的农村公社已经瓦解,而代之以家庭公社。家庭公社一方面具有 农村公社的某些特征,如土地公有、集体耕作。另一方面又是单个 的、独立的经济单位。农村公社内部的管理机构也成为国家的基 层管理组织,负责替国家、神庙征收賦税、征发徭役,处理地方日常 事物等。根据苏萨出土的文书,家庭公社有两种不同类型;一是由 具有血缘关系的许多大家庭和小家庭组成的家庭公社。这种家庭 公社保留了农村公社的较多传统;另一种比较特殊的家庭公社是 由彼此没有血缘关系的若干个体家庭,按照合伙契约组成新的家 庭公社。这两种家庭公社,尤其是后一种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出 现贫富分化、土地私有现象,但并不严重。家庭公社这种自然经济 形式仍是整个埃兰的社会基础。农村公社瓦解后,神庙经济从中 独立出来,同王室经济一样,两者通过不同途径获得大量土地,其 所有权归王室和神庙,以不同方式交由租地自由民和奴隶耕种。 神庙经济和王室经济的所有者和管理者构成埃兰社会上层的经济 特权者。在上面三种经济形式中都有奴隶存在,奴隶处境较好,拥 有家庭、财产和房屋。总体上看,埃兰是以自由民为主的自然经济 占主导地位,社会经济的性质还没达到典型奴隶制的水平。
埃兰地区的法律相当发达,有较完善的法律制度和各级法律 机构。还有部落习惯法的残余,如法官必须定期选举、以前农村公
社的管理机构可以审理诉讼案件、长老也可以参加案件的审理、分 割财产时可以用抽签的方法等。埃兰社会既有宗教法规,也有民 法和刑法等世俗法律。尤其是埃兰的民法,内容广泛,形式完备。 从已发现的大量私人买卖契约看,每份契约一般包括10个条款: 借贷数目、债权人、债务人、借贷日期与地点、利率、还债日期(或地 点)、抵押物、担保条件、证人、偾务人画押。这些私人法律文书反 映了埃兰社会生活的真实情况。
四、埃兰地区的对外交往
古埃兰对外战争与贸易交往
埃兰有文献记载的最早与外界的交往是与美索不达米亚南部 城邦的交往,既有战争交往,也有贸易交往^古苏美尔时期(前 2900〜前2340年),基什第一王朝国王恩梅巴拉吉西(约前27世 纪后期)是最早侵入埃兰的两河流域城邦统治者。在整个古埃兰 时期,两河流域南部的著名城邦基什、乌尔、乌鲁克、拉伽什都曾攻 入埃兰地区。如拉伽什国王古地亚(约前2144〜前2124年)侵人 埃兰,击败安善城邦,把缴获的战利品献给拉伽什主神宁吉尔苏, 还征召埃兰人和苏萨人为其修建宁吉尔苏神庙;统一两河流域南 部的阿卡德王国、乌尔第三王朝以及第一次统一两河流域南北的 古巴比伦王国都曾征服过埃兰西部地区,并建立了某种形式的统 治;而埃兰也击败过乌尔、拉伽什,在不同时期也统治过两河流域 的部分地区。如公元前1952年,西马什王甚至攻灭乌尔第三王
朝,俘其王,废其都。乌尔人著名的“哀歌”泥板文献生动地描述了
乌尔城被毁的惨景。埃兰也与两河流域的城邦有过结盟。阿万第 二王朝希塔王时(约前2280〜前2240年),埃兰国力强盛,其北部 扎格罗斯山的库提人也强盛一时,对埃兰和阿卡德王国构成威胁。 为了对付库提人,阿卡德国王纳拉姆辛(前2254〜前2218年)与 埃兰阿万王朝统治者在苏萨签订友好同盟条约,规定阿卡德在发 生战争时,埃兰必须提供援助,作为交换条件,纳拉姆辛必须以其 王后所生之子为王位继承人,但后来阿卡德人还是亡于库提人,埃 兰也遭到库提人的沉重打击。西马什王朝时,大概是为了共同对 付阿摩利人,埃兰又与乌尔结盟。乌尔王舒尔吉时,还把他的两个 女儿分别嫁给埃兰的安善和瓦拉西城邦的统治者。舒尔吉还参与 修建了苏萨的一些神庙;埃兰地区和两河流域的贸易交往是沿着 一些固定的贸易通道进行的,最重要的一条是从苏萨经阿万到迪 尔,再达埃什努那,然后与两河流域的其他重要商路相连。
是两河流域经伊朗中部与中亚地区和经伊朗东南部与印度河 流域贸易的中介,两河流域所需的大量矿石(铜、铅、银)、木材和奇 珍异宠(天青石、黑曜石、光玉髓)都经过埃兰输入,这些商路对维 持两河流域经济与文化的繁荣起了重要作用。
中埃兰与加喜特巴比伦和中亚述的战争与贸易交往
中埃兰时期是埃兰历史上的古典时期(前1450〜前1100 年),其疆域南到波斯湾的雷延,北达扎格罗斯山。安善和苏萨成 为埃兰地区最重要的城邦,安善也是东部农牧经济的市场中心。 埃兰与加喜特巴比伦和中亚述的关系时而缓和,时而紧张。前14 世纪前期,埃兰与巴比伦王室之间互通婚姻,互派使者,但前14世 纪后半期,两者关系恶化,加喜特巴比伦王库里加尔祖二世(前
40
1332〜前1308年)击败埃兰统治者胡尔巴提拉(约前1330年),征 服了苏萨等城邦,随后埃兰复国,与巴比伦不时发生冲突,并在短 期内统治了巴比伦部分地区。中埃兰的一个特点是大规模的金属 贸易很发达,底格里斯河东部地区(以迪尔为中心)具有重要的战 略和商业地位,这里成为埃兰、巴比伦和中亚述长期争夺的对象。 公元前13世纪后半期,埃兰和亚述不断进人加喜特巴比伦,干涉 加喜特巴比伦王位的继承,拥立有利于自己的国王;公元前12世 纪,埃兰利用亚述衰落之机,开疆拓土,不但消灭了加喜特巴比伦 王朝,把古巴伦人的汉谟拉比法典、阿卡德王纳拉姆辛的记功石柱 和马尔都克神雕像运往苏萨,而且攻入亚述腹地,控制扎格罗斯山 东西广大地区,一度成为当时西亚的一大强国,但好景不长,在巴 比伦伊新第二王朝国王尼布甲尼撒一世(前1126〜前1105年)的 进攻下,中埃兰衰落了,阿拉米人的劫掠更加剧了西部埃兰危机, 与此同时,东部安善的马利延城也萎缩并最终被抛弃,这很可能与 后来著名的波斯人游牧集团的到来有关,东部胡齐斯坦受影响较 小,成为东西埃兰的避难地,直到公元前8世纪后半期,西部埃兰 才重新_起并不时与亚述发生冲突。
文明交往对西部伊朗和两河流域历史的影晌
西部伊朗文明初期的居民一方面建立了自己的文化,另一方 面又受两河流域阿卡德文化的深刻影响,两种文化交往的结果,使 ¥自的文化在对方的文化中有了影子,使各自的文化在对方的文 化中留下了痕迹。从整体上看,阿卡德文化对西部伊朗的影响更 大,尤其是埃兰。埃兰文化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受两河流域文化影 响巨大,这是两地文化长期交往的结果。埃兰人在公元前4千年
代中期就创造了伊朗历史上最早的象形文字,后来又演变为线形 文字,公元前3000年代后期,埃兰人借用苏美尔和阿卡德语的楔 形符号,把线形文字改造为埃兰楔形文字。由于埃兰与两河流域 的密切联系,以苏萨为中心的埃兰西部地区也广泛使用阿卡德语, 尤其是法律文件和宗教用语。其他方面也不同程度地被阿卡德 化,许多官职、人名、神名都借用两河流域的,如乌尔第三王朝的苏 卡尔马赫、苏卡尔被埃兰埃帕尔提王朝采用。在苏萨附近的哈夫 特城邦遗址(前15〜前14世纪)出土的圆柱印章上,国王的名字 和尼普尔的恩利尔神联在一起,还出土了许多伊丝塔女神小雕像, 反映了埃兰地区在与两河流域的交往中,宗教对埃兰的影响。埃 兰的建筑也深受两河流域影响,苏萨东南部的乔加·赞比尔有苏萨 王朝的统治者安塔什·纳皮里沙(前1275〜前1240年)修建的巨 大塔庙,和两河流域的塔庙极为相似,都是用砖修建的、带有阶梯 的层级金字塔形建筑。无论从政治、经济,或从思想文化上看,古 ,代埃兰基本上都属于两河流域的“神庙城市”类型。
埃兰文化是在苏萨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苏萨遗址出土的 属于早期埃兰的许多艺术品都具有典型的地方特色。该时期的彩 陶不但镶有美丽的花边,而且上面绘有各种几何图形和动植物图 案。中埃兰时期哈夫特城出土的国王和王后的泥塑头像,大小与 真人相仿,非常逼真,同时,阿卡德艺术传统的影响依然存在,安塔 什·纳皮里沙皇后雕像的阿卡德现实主义倾向甚至比两河流域保 持的还好。尽管受两河流域的深刻影响,埃兰地区仍然具有自己 独特的语言和文化,距两河流域较远的安善城邦及东部埃兰地区 很少使用阿卡德语,交易和法律用语都是埃兰语。地理上两河流 域是阿卡德文化的核心地区,西部扎格罗斯山是阿卡德文化的外 围,东部扎格罗斯山则是其影响地区,整个西部伊朗被不同程度地 阿卡德化,语言的借用最好地反映了这一点:埃兰语、胡里语、加喜 特语、乌拉尔图语都借用楔形符号来改造和发展自己的文字,作为 西亚流行了 2000年之久的国际语言,阿卡德语对保存西部伊朗文 化的作用由此可见一斑。直到公元前1000年代后,阿拉米语才取 代阿卡德语(巴比伦方言和亚述方言)成为西亚的国际语言 的中断对一种文化的发展也会带来不利影响,如大约从公元前 1750〜前1450年,在美索不达米亚最南端的沼泽和沿海地区兴起 了海国王朝,它阻碍了古巴比伦王国经波斯湾与印度河流域哈拉 帕文化的传统贸易,也限制了古巴比伦经埃兰从陆路与印度的交 往,极大地动摇了古巴比伦王国的经济稳定和政治地位,古埃兰末 期持续300年的“黑暗时期”和印度河流域哈拉帕文化的逐渐衰落 也可能与此交往的中断有关;加喜特巴比伦时期,两河流域与埃及 的交往非常密切,并且充当了伊朗高原各地与埃及交往的中介。 加喜特人长期维持着中亚一伊朗一美索不达米亚一利凡特一埃及 的商路,这对埃及新王国(前1570〜前1085年)步入政治、经济、 军事和文化的繁荣时期是很有益处的。
城邦与列国时代主要是西部伊朗的历史,进入公元前1〇〇〇年 代后,说西伊朗语的米底人和波斯人也逐渐参与到西部伊朗城邦 与列国的政治生活中,并成为伊朗乃至整个西亚历史的主角,而东 部伊朗除个别时期外,始终不是伊朗历史的主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看地图说古国】009 伊朗最早古国:埃兰
曾经统治地球,现在却消失的四大民族,它们跟中华民族比差了啥?
点击《爱在西元前》(发表于《中学历史教学研究》)
盘点曾经盛极一时,后来却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四大民族
两河文明(中)——古巴比伦
伊朗埃兰古国:盛极一时的「神之国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