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易筋洗髓经》激发经筋活力·修炼法要
userphoto

2024.04.02 北京

关注

天下武功

筋髓功 易筋经之体·洗髓经重生

以武学打开世界·智者不匹夫 武者无懦夫 

中医学深信,人体内的十二经脉是气血流通的重要通道。当这十二经脉畅通无阻时,气血便能和谐运行,从而维持身体的健康状态。然而,一旦这些经脉出现堵塞,气血便会遭遇瘀阻,各种疾病便可能接踵而至。

人体的肌肉群,依据十二经筋的走向被精确地划分为十二个部分,这就是所谓的“十二经筋”。十二经脉穿梭于这些经筋之间,不仅为它们提供必要的营养,还起着主导和调控的重要作用。同时,十二经筋也反过来对经脉进行保护和调节,二者之间存在着微妙的平衡关系。

当我们谈及《易筋经》这部经典时,“筋”所指的就是这十二经筋。而“易”字,则蕴含着改变和完善的深意。因此,“易筋”可以理解为改善和提升十二经筋的状态。《易筋经》实质上就是一部专门介绍如何改善十二经筋状态的经典之作,其终极目的在于修炼和强化十二经脉。

具体来说,当我们通过站桩的方式进行修炼时,可以明显感受到整条经筋被激发活跃起来。这种激发状态进而能够增强经筋内经脉的传导性能,使得气血的流通更加顺畅。但值得注意的是,站桩时的姿势至关重要。因为每一种桩势都是针对特定的经筋设计的,只有姿势准确无误,才能达到最佳的修炼效果。即使某些动作难以完全做到位,我们也应该明确标准姿势,并尽力去接近它。

《易筋经》与普通的肢体活动有着本质的区别。虽然普通的肢体活动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到十二经筋,但由于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因此很难有效地启动十二经脉。而《易筋经》的奥妙之处就在于,它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姿势,能够有针对性地激发整条经筋的活力。这种激发状态不仅能够刺激与之相对应的整条经脉,还能使经脉保持一种有序、通畅的状态。这样一来,经脉的通导性得到显著增强,气血流通更加顺畅,从而大大提升了人体的内在动力——真力(即内劲或内力)。

【练功总则】

1.《易筋经》的每一势,实质上都是桩功的体现,而不应被误解为动功。当前市面上流传的各种版本,普遍存在的误区便是将众多姿势误当作动功来习练。对于深爱易筋经的朋友们,他们可以通过站桩的实践来深刻验证这一点。


2.每一桩势都包含着左势和右势的区分,这一判断以足部位置为准。当左足在前时,主要锻炼的是左侧的经筋,这便是左势;相应地,右足在前则是针对右侧经筋的锻炼,即为右势。即便是在正立的各种桩势中,也依然有左势和右势的细微差别。只要我们细心观察那些古老传承的图示,就不难发现,在每一势中,双足的位置都并非完全平齐,正立桩势的双足前后之间,总是存在着约三寸的微妙差距。

3.在习练《易筋经》的各种桩势时,有一个共同的核心要点,那就是“头领身松”。头领,指的是在站桩过程中,意念并不集中在身体各部位的支撑力上,而是依靠头部的引领力量,仿佛将整个身体轻盈地提起,这股领劲要一直贯通到足跟,使得整个身体宛如悬吊在空中一般。而身松,则是要求身体各部位彻底放松,自然垂坠,不施加任何支撑力。只有当身体达到充分的放松状态,头部的引领之劲才能顺畅地通达足跟。因此,在站桩时,习练者需要反复检查身体的各个部位,一旦发现有使用支撑力的地方,便应立即调整至放松状态。特别是在头部引领时,隔肌往往最容易产生紧张,这时就需要特别注意放松心口窝,使隔肌得以松弛,进而促进周身的放松和重心的自然下降。总的来说,“头领”有助于提升精神状态,“身松”则促使重心下沉,这两者在上下对立中达到了和谐的统一,共同激发了经筋的活力,并显著增强了经脉的通导性。

4.在修炼过程中,内心的宁静与深邃至关重要。习练者应努力做到无思无为、心境寂然不动。多读《老子道德经》对于提升个人的心境修养大有裨益,这也是易筋经修炼中不可或缺的心法要诀。

第一节  手三阳桩势

手三阳经皆循行于上肢外侧,其中手阳明经在上,手太阳经在下,手少阳经在中间。

手阳明经生向前之真力,手太阳经生向左右开之真力,手少阳经生向下之真力。

1.韦驮献杵第一势——手阳明经筋(经脉)

桩势要领:如图1,左势双足立定外八字,夹角成90度,左足在右足前方三寸许,双肘与肩同高,双手心斜向相对,约成60度角,左手比右手向前三寸许。站桩时背要裹圆,内腰脊要直。头领身松,目视前方。右势反之。

经筋(经脉)循行:手阳明经筋(经脉)分布于食指、臂的外侧前缘、肩前肩胛及面颊。初站此桩,首先是肩前和上臂前缘酸麻热胀,常练自然消失,渐会感到手阳明经筋(经脉)循行部位有通畅之感,并且掌上生出向前之真力。

2.韦驮献杵第二势——手太阳经筋(经脉)

桩势要领:如图2,右势,双足并拢成外八字,右足比左足向前三寸许。上身前倾30度左右,头正,目平视、双臂侧平举,掌心向上。注意:身体倾时不可弯腰凸背,腰脊要直,是以髋关节为轴前倾上身的。

经筋(经脉)循行:手太阳经筋分布于手小指、臂的外侧后缘、耳周围及面颊。初站此桩,肩后侧、上臂后侧会出现酸麻热胀等现象,久站自然消失,随后出现通畅轻快之感,双掌生出向左右开的真力。

3.韦驮献杵第三势一手少阳经筋(经脉)

桩势要领:如图3,右势丁八步,右足比左足前三寸许,双臂前平伸,双手心向内(向自己的颈部),指尖向上,注意腰背要直。

经筋(经脉)循行:手少阳经筋分布于无名指、臂的外侧中间(介于手阳明和手太阳经筋之间)、肩上颈侧与面颊两侧。初站桩,肩上端易酸胀,久之自然消失。劲到一定程度,手少阳经筋循行部会出现通畅轻快之感,随之掌上生出向下之真力。

第二节  手三阴桩势

手三阴经循行在上肢内侧,其中手太阴经循行于上肢上缘,手少阴经循行于上肢下缘,手厥阴经循行于上肢中间。

手太阴经生向后之真力,手少阴经生相合之真力,手厥阴经生向上之真力。

1.九鬼拔马刀势——手太阴经筋(经脉)

桩势要领:如图4,此为左势,左足在右足前三寸许,右手置于头后,掌心向后,拇指侧在上;左手置于背后,拇指侧在下,掌心向前(向自身),腰脊要直,头面向左上方。注意:双肘向后背,不可松懈向前。

经筋循行:手太阴经筋分布于大拇指、上肢内侧前缘及肋间。初站此桩,臂前肩下发酸发胀,久之自然消失。若常练此桩,手太阴经筋循行部位会有麻热的感觉,进而畅通轻快,随之掌上生出向后之真力。

2.摘星换斗势——手少阴经筋(经脉)

桩势要领:如图5,此为左势,左足向前三寸许,左手置于臀后,掌心向下,臂要伸直;右手置于头顶,掌心向上,臂要伸直。头面向右侧,下颏微抬起。右势反之。

经筋循行:手少阴经筋分布于小指、臂的内侧后缘及胸肋部位。初站此桩,小鱼际会有酸胀感,久之手少阴经循行部位则生通畅感,掌上生出向内相合之真力。

3.出爪亮翅势——手厥阴经筋(经脉)

桩势要领:如图6,此为右势,右足在前三寸许。双手置于头顶,掌心向上,手指相对,右掌比左掌略在前寸许,腰脊要直,头要领,身要松。注意:双肩不可端,要沉肩。

经筋(经脉)循行:手厥阴经筋(经脉)分布于中指、臂内侧中间(介于手太阴与手少阴之间)、腋下及胸肋间。初站此桩,掌根手腕内侧酸胀,久炼则手厥阴循行部位有通畅感,掌上生出向上之真力。

第三节  足三阴桩势

足三阴经主要分布在下肢内侧,其中足太阴经分布在下肢内侧前缘,足少阴经分布在内侧后缘,足厥阴经分布在中间。

足太阴经筋(经脉)生向后之真力,足少阴经筋(经脉)生向下之真力,足厥阴经筋(经脉)生向内相合之真力。

1.倒拽九牛尾势——足太阴经筋(经脉)

桩势要领:如图7,此为左势,左足为虚步,足尖点地,足趾向左侧,足跟提起,重心在右足;右手拇指、食指指向自己的印堂,其余三指自然握拳,右手距头约一尺,右肘与肩同高。左手置于左胯后,小指、食指伸直,指向身后,中指、无名指回勾,拇指扣在食指指端,掌心向右。

经筋(经脉)循行:足太阴经脉分布在足大趾、下肢内侧前缘及胸腹部。常练此桩,足太阴经筋所循行部位生通畅感,并且足下生出向后之真力。

2.三盘落地势——足少阴经筋(经脉)

桩势要领:如图8,此为右势,右足在左足前三寸许,双足之间相距约一足,双足成外八字。屈膝下蹲,收臀,腰脊要直,头要领起。双手置于两胯旁,五指自然张开,虎口向前,手心向下,双肘由后向外、向前翻拧,与双膝向后翻拧相对。右手比左手略向前寸许。

经筋(经脉)循行:足少阴经筋循行于足小趾、足心、下肢内侧后缘及脊柱前侧。常练此桩,可以强脊柱,经筋(经脉)循行处有通畅感,足下生出向下之真力。

3.吊尾势——足厥阴经筋(经脉)

桩势要领:如图9,此为左势,左足略在前三寸许,双足外分成180度角,双足尖向外,足跟向里,双足跟相距约一足,弯腰,抬头,双手十指交叉,手指交于对侧掌心而非掌背,掌心向下。注意:膝不可弯屈,头不可低下。右势反之。

经筋循行:足厥阴经筋循行于足大趾、下肢内侧中间,介于足太阴与足少阴之间。常练此桩,可使经筋所过之处生通畅之感,足下生出向内相合之真力。

第四节  足三阳桩势

足三阳经筋主要分布于下肢外侧,其中足阳明经分布在外侧前缘,足太阳经分布在外缘,足少阳经分布在中间。

足阳明经生向前之真力,足太阳经生向上之真力,足少阳经生向外开之真力。

1.卧虎扑食势——足阳明经筋

桩势要领:如图10,此为左势,左足为虚步,重心在右足,双手十指并拢支地,双手与肩同宽,腰脊要直,头要抬,要有领起全身之意。注意:腰背要平,右膝不可过屈。

经筋循行:足阳明经筋分布于足二趾、三趾、四趾、下肢外侧前缘、胸腹、面颊等部。常练此桩,足阳明经筋循行部有通畅感,足下生出向前之真力。

2.打躬势——足太阳经筋

桩势要领:如图11,此为右势,右足略前,重心在左足,双足相距约一横足宽。俯身下腰,双手十指交叉,手指交于对侧手的手背,置于头后,掌心向上。注意:双肘不要夹,要展开,前臂成一直线,腰脊要直,不可凸背,颈不可弯。

经筋循行:足太阳经筋分布于足小趾、下肢外侧后缘、腰背及头顶等处。常站此桩,足太阳经筋循行部位会有通畅之感,足下生出向上之真力。

3.青龙探爪势——足少阳经筋

桩势要领:如图12,此为左势,左足在前,右足外摆,双足成90度角,右掌推向左侧;左手半握拳,置于左胯旁,头歪向左侧。注意:头要领,虽然是头歪的姿势,但意领要强。

经筋循行:足少阳经筋分布于足第四趾、足背、下肢外侧中间、身体的左右两侧及头的侧部。常站此桩,足少阳经筋循行部位有酸麻胀热及通畅感,足下生出外开之真力。

通过站易筋经桩势,可生出一种内在的真力,此力外柔内刚,具有极强的穿透力。此力生于命门(第二腰椎棘突下的凹陷中),通过十二经筋(经脉)而从手足发出,对应女口下:十二经脉中,阳阴经脉相表里对应,而二者生出之真力的方向正相反。掌上真力上下、左右、前后共三维六向,足下真力亦是上下、左右、前后三维六向,如此手足相合,正如著名武术家王芗斋所云“三劲成体、六力错综”(《断手述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易筋洗髓经》系统修练法要 - 韦驮十二劲 - 易筋功法 - 达摩易筋洗髓经-演武场 易筋...
少林易筋洗髓经全面修练法要|少林易筋洗髓经
《易筋洗髓经》修练图文讲解 第5页
卢氏结构科学自修教程(一)
(12)禅武阶段功法学习笔记
筋长则寿长 抻筋运动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