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才能做到“斗而不破”?

1/4 纳什均衡——不满意也没办法改变

去年有一篇关于苹果产业链的爆文,核心是说苹果利用产业链优势,在大陆企业之间搞平衡,甚至搞“二挑杀三士”的把戏,不但把整个产业链的利润大部分都收归囊中,还导致上游的企业处于疯狂内卷中,个个自危。

文章的逻辑看上去很自洽,但在实际从事供应链管理的人看来,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供应链博弈行为。

产业链的上下游本质上是“客户与供应商”的合作关系,但他们之间又有利润分配的矛盾,存在着“你弱他就强”的现象,所以又是博弈关系,是一种典型的合作性博弈

在很多人的想法中,博弈就是打败对手,但那是打架,博弈中参与方的目的当然是尽量争取多的利益,博弈的终极目标是“纳什均衡”。

什么是纳什均衡呢?

赤壁之战后,打了败仗的曹操退守中原,孙权和刘备各自占据一部分地盘,并结成表面上的联盟,这个状态就是“纳什均衡”,三家谁也不满意目前的状态,但任何一方都无力单方面改变状态。

纳什均衡就是博弈的各方经过一番策略较量,最终都认可一个分配结果,大家各赚各的,不谋求单方面改变局面。

生活中典型的“纳什均衡”是商家总是扎堆在市中心,因为大家都到市中心后,谁也占不到谁的便宜,就容易达到“均衡”的状态。

所以“纳什均衡”并不是大家都满意——所有商业都到市中心了,居民当然不满意——而是不满意也没办法改变。

这也导致很多“纳什均衡”非常短暂,博弈的外部环境稍微改变一下,大家又要开始重新博弈。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地“建立均衡——打破均衡——重建均衡”。

产业链上博弈的“纳什均衡”取决于各方在供应链上的地位,如果下游是巨头,又有很多竞争者,那么均衡点必然稳定地偏向巨头;相反,如果上下游很分散,那博弈的均衡点就会非常不稳定。

本文先用相对简单的苹果产业链为例,看纳什均衡如何建立与打破,再以更复杂的光伏产业链为例,看一看均衡的形成与变化过程。

2/4 苹果是“二桃杀三士”吗?

苹果对手机行业生产的一个重大变革就是它的“自主设计+垂直采购体系”。苹果把整个生产全部外包出去之后,把更多的零件拆分出来,让几百家供应商直接进入苹果的采购体系中。这么做增加了苹果的管理难度,但好处是降低成本,增加市场应变能力。

而CEO库克,正是供应链博弈的高手。

苹果产业链的博弈是典型的“一个下游大客户对众多上游中小供应商”的格局,苹果的谈判优势和主导地位是非常明显的,为了保持这个优势,苹果在每一个重要产品和关键零部件上,都要尽量保持两家供应商,这也是被媒体诟病苹果搞“二桃杀三士”的原因,其实不过是大企业保证供应链安全的常态。

但苹果毕竟是以创新为灵魂,其供应链管理也不会永远保持在一个均衡点上,而是不断动态调整。

以近两年苹果最创新的产品Airpods的代工业务为例,最初是由台湾英业达负责组装,因为零件非常精密,导致良品率始终上不去,产品需求很好,但产能受限。

于是苹果引入了一个新的代工商——立讯精密,这是苹果首次把重要产品的组装业务交给一家大陆厂商,此前,立讯只是苹果的连接器、耳机线、电源线和无线充电等零部件的供应商。

为了帮助立讯精密提升良率,苹果给予立讯产线、价格等很多优惠条件,这就是苹果供应链管理不同于一般大企业的地方。一般过于创新的产品,供应商常常因为投资风险过大,而不敢接,苹果愿意先付出资金技术,扶植有潜力的中等企业,像屏幕等重资产的行业,苹果甚至愿意帮助企业投资厂房设备。

这就是创新类产品的供应链博弈,苹果愿意先让利,让对方快速成长起来,此时的“纳什均衡”的利益分配,反而是偏向于供应商端的。

在苹果的扶植下,立讯迅速将Airpods的良率提升至接近100%,成为绝对份额的供应商,无论是成本,还是品质,可以说是立讯成就了苹果Airpods这一现象级产品。

可一旦Airpods成为成熟的产品,苹果供应链的惯例就要来了,它必须要扶植第二供应商,并且选中了歌尔。

可是,歌尔代工的良率的爬坡速度不复当年立讯的神奇,据说直到现在仍然有点问题。但苹果在权衡了供应商能力和供应商风险之后,仍然选择把更多的订单交给歌尔,于是立讯在Airpods上的份额逐步下降。

此时的“纳什均衡”又回到了对苹果最有利,对第二供应商稍稍有利,对第一供应商不利的局面。

那么,这么做,对作为AirPods最大的功臣立讯是不是不公平呢?

也不是。立讯只是份额下降,由于AirPods本身的高增长,营收并没有下降;更重要的是,立讯通过代工AirPods,首次切入到苹果核心产品的代工,证明了自己的能力,为自己争取苹果最重要的产品Iphone的代工订单,打下了基础。

苹果产业链比较简单,博弈的特点也容易看清,理解了之后,就可以尝试理解更复杂的竞争格局分散的光伏产业链的博弈特点。

3/4 光伏行业为什么这么内卷?

苹果产业链由巨头主导整条产业链的利润分配,相对比较有序,加上苹果这些年一直是高增长,所以整条产业链一直处于“正和博弈”的状态,导致大部分供应商都有钱赚,像立讯还成长为国内的消费电子巨头。

但光伏的博弈就残酷得多,因为利润微薄且不稳定,常常陷入“零和博弈”,出现“你死我活”的局面。

为什么光伏产业链这么内卷呢?这跟光伏产业链上中下游核心环节的特点有关:

一个产业链的下游提供了产业链利润分配的“总蛋糕”。光伏的下游是国内外各发电企业,国外企业受产业政策和国际贸易的双重影响,国内由于水火电发电成本太低,光伏发电只能依赖财政补贴,受政策影响,常常以脉冲式的抢装为主。

这就导致了整体产业链的总利润波动巨大,需求急剧上升期,中上游企业拼命扩产,需求下降期,则成片倒闭。

无序扩产是典型的“囚徒困境”,这个词来自一个经典的博弈论例子:

警察抓到了两个嫌疑人,分开审讯,每一个嫌疑人都知道:

1、如果两个人都认罪,结果各判五年;

2、两个人都不认罪,结果是各判一年;

3、如果一个人认罪,一个人不认罪,认罪的人免刑,不认罪的人加刑到十年。

如果两人可以通气,结果肯定是双双不认罪,但现在两人不知道对方的情况,结果必然变成双双认罪。

产业链的博弈也是如此,谁都知道需求只是暂时的繁荣,扩产很危险,但你不扩产,别人也会扩产,扩产的规模效应会降低成本,很可能在下游需求没有逆转时,竞争对手就先把你的订单抢走了。

这些年死于扩产的光伏巨头,可谓数不胜数,尚德电力、赛维LDK、英利绿色能源,都是称霸一时的企业。

破解囚徒困境,要么是行业协会出来协调,要么是出现一家独大的企业带头建立秩序,所幸经过这些年的博弈,每一个环节都有一些企业渐渐与对手拉开差距,这样无序扩张和无序竞争就少了很多。

但新的博弈又出现在上下游各环节的巨头之间——以去年下半年开始的硅料涨价危机为例。

2019年,欧洲取消了对华光伏“双反”,正因国内取消补贴而陷入行业低谷的光伏行业,开始了小幅扩产;今年年初,国家又提出了“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让光伏未来五年的高增长成为了确定性事件,产业链的扩产更加积极。

但光伏产业链扩张期常见的上下游扩产时间错配的问题,再次出现。

光伏的上游是硅料,这个环节是典型的化工行业,扩产周期长达1.5~2年,意思是说,从你发现下游的需求很好打算扩产,到新的产能满产,需要2年的时间。

而光伏的中游依次分别是硅片、电池片、组件,其中组件和电池片是典型的加工制造业,投资相对简单,扩产时间只要几个月,硅片的投资扩产周期介于两者之间。

这么一来,硅片、组件和电池片厂商看到未来几年的确定性高增长,都想早早布局,在2020年底率先达产。可上游的硅料环节才刚刚投资,产能上来了,原料不足了,供需矛盾导致硅料价格暴涨,国内多晶硅料均价从年初的8万元/吨涨至目前27万元/吨,涨幅超过220%。

一般而言,原材料价格暴涨,会沿着产业链从上游向下游传递,出现三种情况:

情况一:如果需求好,最终由消费环节的涨价来承担;

情况二:如果涨价导致需求下降,供需关系逆转,最终又回传给上游,上游价格再掉下来;

情况三:如果需求不好涨不了价,但中游产能又扩上去了,导致上游价格降不下来,那亏损由哪一个环节承担,就形成一个复杂的博弈。

光伏今年演绎的正是第三种情况。

因为下游的电价无法上涨,而光伏发电基本靠补贴,一旦装机成本上涨,下游就会暂时推迟装机,这样,就把“皮球”踢给了中游。

由于扩产的急先锋是中游的组件和电池片环节,该环节厂商的应对是降低开工率,产能扩了,但不开满,通过强行压需求的方法,再把“皮球”踢给上游硅料环节,要求上游降价。

但硅料企业知道光伏装机是政治任务,对方没有博弈的资本,加之硅片企业的新产能也开始出来了,中游的需求实在压不住,硅料降价也不现实,“皮球”又被踢了回来。

于是产业链中游联合起来,向主管单位举报“价格操纵行为”。这一招,是博弈行为中常见的“寻求监管”,有了政府部门的监管,可以防止一部分过度博弈让各方都陷入囚徒困境的局面。所以从年中开始,一路暴涨的硅料终于不再上涨,开始高位横盘。

最终博弈的结果,上游硅料不再大幅上涨,但已经涨上去的也不会再跌回来;中游的厂商“硬扛下”大部分成本上涨的压力;下游的发电企业为了完成政治任务,也要消化一部分涨价。最终,光伏产业链达成了一个短暂的“纳什均衡”。

当然,这也只是一个暂时的均衡,任何参与方的变化——无论是硅料超预期扩产,更上游的工业硅的涨价,还是发电企业忍住亏损发动年底的抢装——都会破坏这个均衡,引发新一轮博弈。

4/4 洞察人性和平衡利益

回顾一下本文的核心内容,产业链博弈都是合作博弈,合作是斗而不破,博弈是凭实力提要求,所以最终往往无法达成人人都满意的“帕累托最优”,只能形成“不满意也没办法”的“纳什均衡”。

在一次投资者沟通会上,有人问立讯对苹果的看法时,董事长说:“A客户确实给很多厂商造成很多压力,表面上是价格的压力,其实是技术、能力的提升,当把压力看成动力的时候,除了业务以外,我还是很感恩有这样的客户一直拉着我们走,有这样一个老师,给我们生意又带着我们走,严师出高徒。如果抱着自己没问题的心态,就什么也做不好,客户今天选你是你比友商好,明天还选你是因为今天的你比昨天的你更好……”

博弈不是简单的计谋,而是在洞察人性和平衡利益中作出选择,博弈论还有很多精彩的模型,懂一点博弈论的知识,对职场非常有帮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重复博弈」
图说:纳什均衡究竟是什么?
纳什均衡说了些什么
博弈
纳什均衡到底是个什么鬼?
【经济dot】今天,再读“纳什均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