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会计史话(5):《至正直记》与簿记

    我国封建社会中期的元代,有一本名为《至正直记》(又名《静斋至正直记》)的书广为流传。该书共设四卷, 系元代孔齐所撰, 此书为作者于元末避兵四明时所作。该书涉及范围极其广泛,不仅记载了许多元代社会的掌故、典章, 还论及书画、戏剧、文物收藏和有关诗词本事等方面的内容。由于书中所记多为作者所见所闻, 当然其中亦不乏怪诞不经、因果报应之事, 对于国丑、家丑、治家、教子诸事,皆直笔记之。

早前学界一般认为,此书有助于了解元朝特别是溧阳及其周围地区的政治经济、农民战争、风土人情, 对于史学研究者和文学研究者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殊不知,此书的第三卷《出纳财货》中,对元代民间会计的发展和运用情况却有一段极其精彩的描述,作者夹叙夹议地阐述了会计工作在管理社会经济事务中的意义与作用,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会计工作的认识,并简明扼要地归纳了元代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因而使得此书成为会计史学界研究元代民间会计的重要文献之一。

众所周知,元代的商业已经十分兴盛,当时大都(今北京)、杭州、泉州和广州等都是当时中外著名的都市。据有关史料记载,杭州城有行会十二所,每个行业大约有一万两千个店铺。而这十二个行业仅仅是当时最兴旺的行业,其他小行业则举不胜举,经济发达程度可见一斑。在江南一带还出现了由大商人出资开设的绢庄和牙行(从事贸易中介的商业组织)。杭州等城市,甚至出现了许多雇工生产丝织的手工作坊。日趋复杂的民间工商业,使得业主不再兼任会计工作,开始聘请专职的管帐先生。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元朝的民间会计相比官厅会计而言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那么,当时民间会计事业到底发展到什么程度了呢?《至正直记》中则做了较为详实的记录:“人家出纳财贷者,谓之掌事,盖傭工受雇之役也。古云:谨出纳,严益藏。此掌事者六字铭也。然计算私籍其式有四:一曰旧管,二曰新收,三曰开除,四曰见在。盖每岁、每月、每日各有其报,事目必依此事,然后分晓,可校有无多寡之数。凡为子弟亦然,千文之患。虽微物钱数,亦必日、月具报明白,免至久而迷乱,无可考也。先人尝曰:人家掌事,必记帐目,盖戄其有变更,人有死亡,则笔计分明,虽百年犹可考也。此虽俗事,亦不可不知。此式私记谓之黄簿,又曰帐目。”个中记载,隐含三个方面的会计理论价值。

首先,就是关于会计工作地位的高度认识。从上记载可见,《至正直记》在写到元代“掌事者”(类似于现在会计的工作)时,提出应该“谨出纳,严益藏”,其中所提炼出的“凡为子弟亦然,千文之蛊,虽微物钱数,亦必日、月具报明白,免致久而迷乱,无可考也。先人尝云:人家掌事,必记帐目,盖懼其有更变,有人死亡,则笔计分明,虽百年犹可考也。此虽俗事,亦不可不知”要求,意义深远。这就是告诫人们,你在民间要经营好一个店铺,或办好一个手工作坊,就必须有一个善于记帐、算帐、查帐、管理好财目的“掌事者”。无论收支事项大小,财物入出多寡,都必须坚持日计、月算和岁会。出纳和会计要防止帐目上出错。每笔帐都要依据实际发生的业务如实记载,保管好帐簿,做到有据可查,有证可对。库藏财物要妥善保管,财物进出要仔细检验,定期进行实物盘点,核对帐目,明确责任,做到帐实相符。这样,即使过了很久,当时的“掌事者”去世了,仍然能够根据当时的帐目进行核对,从而可以防止钱财上的损失。这实际上反映了当时民间会计核算中必须坚持的一个基本原则,即管算结合。

其次,是关于会计方法的翔实记载。《至正直记》中,作者所记“然计算私籍其式有四:一曰旧管,二曰新收,三曰开除,四曰见在。盖每岁、每月、每日各有其报,事目必依此式,然后分晓,可校有无多寡之数”诸语,即说明当时的帐簿记录是按照“四柱式结算法”记载发生的业务事项。一天的帐目有前一日结存的,有当日收到和支出的,每天结束时,以“旧管+新收-开除”计算出每日的结存数目,这便是当时每天所要报告的“事目”。如果“管事者”从帐簿上将上述数目抄录下来按照“四柱式”分列,呈报给业主,便是“四柱式”日报。月报、年报的编制方法与日报相同。“计算私籍”一词的出现,表明“四柱结算”已经成为了当时大小商户普遍采用的核算方法,其基本原理亦已经为元代人民所继承,其应用的范围从官厅拓展到民间商业,成为了当时民间会计核算中最基本的会计方法。

第三,是关于会计记录工具的描述。《至正直记》中,也提到了当时民间会计所用的帐簿,称之为“黄簿”,据说“黄簿”的得名与当时帐簿所用的纸张有关,因当时帐簿的封面均为黄色,故得名“黄簿”。根据用途的不同,“黄簿”分为流水性质的“黄簿”和“总清”性质的“黄簿”。如果以时间顺序记载各项收支,日结以“四柱式”排列,计算每天结存的帐簿,就是流水性质的“黄簿”;如果是按照收支项目分别汇总记载到“总清帐”簿中,月末、年末按“四柱式”排列,计算出结存的帐簿,便是“总清”性质的“黄簿”。

总的来说,《至正直记》中对元代会计的描述从地位、到方法,再到记录工具,可谓至为详尽,已经大体上给我们勾勒出一副中国元代会计的工人场景与真实画面,正所谓:

从官厅到民间四柱得以传承

从结册到黄簿铢毫皆可稽核

 

主要参考文献

郭道扬:《中国会计史稿(下册)》,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8年,第16页~19页。

尤德艳:《<静斋至正直记>及作者考述》,中国典籍与文化,2003年第3期。

《静斋至正直记》(卷三),《出纳财货》


许家林 沈贞玮 原刊于《财会通讯》2011年第2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财务管理规则
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内部管理制度
公司财务管理制度
企业出纳安全手册(三):出纳日记账
物业公司会计实务二
常见经济案件的查帐技巧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