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起谈谈找工作: 二、择业观(中华,外企,以及技术销售)

之前的帖子http://bbs.xdnice.com/thread-1127220-1-1.html谈了下体制内的岗位,那么接下来就是西电人永不变的情怀与伤痛:华为和中兴 

首先谈谈华为吧,我非常欣赏华为这家公司,在我看来,用什么词形容这家公司都不过分,雄心壮志,朝气蓬勃,前景无限等等等。尤其是任总,我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他坐拥500强的公司,却只拿公司的1%股票,财富榜榜上无名。财散人聚换来的却是非凡的事业。他军人出身,不懂技术,但是却能攻城略地,国内海外都是华为的市场,他为民族产业树立了一座丰碑。ok,跑题了。。。 

从企业发展角度来讨论华为的话,我不打算再多说。引用一篇我去年参加华为openday之后,写过的文章:
http://blog.renren.com/blog/224851455/757595671 

1、华为现在手机终端的布局不错,开始逐渐摆脱和运营商的绑定,赞助超级杯就是一个信号。华为移动终端今后要走自己的渠道,现在已经在三个城市建立了自己的直营店,个人很看好它今后在国内发展。华为移动终端的长期目标是两年内国内市场份额前三,再两年世界前三。(这个长期目标的时间节点有可能记得不太清楚,但是国内前三,世界前三绝对是有的) 

2、海外市场方面,亚非拉以基建为主,欧美以终端为主,北美市场市场壁垒严重,营业额是欧洲的三分之一。

3、华为不会因为欧债,美债危机而从发达市场撤离。华为对各地都会有一个longtime commitment。比如说津巴布韦,华为是唯一坚持投入的外企,在它解决通货膨胀之后,第一年营业额达1000万美元。

4、华为今后的转型是要把传统设备商的管道能力拓展,建立一个云,管,端,三者结合的IT公司。现在管这边,通信设备基建已趋饱和,除非各地大面积部署4G网络,否则传统通信厂商的市场利润不大。云和端,才是赢利的重点。

补充一下,终端就是你的手机,电脑,ipod,ipad。终端通过管,连接到云。这是未来信息时代的发展趋势。手机,电脑都只是一个hub。如果单独说手机的话,那就是移动终端。华为目前的四大块业务是:管道(运营商)、企业网、终端以及其它
然后从个人发展的角度来说说华为吧,同样做一个SWOT分析
S:
华为招收的人数多,如果心理测试能过的话,相对较稳
W:
累累累,奋斗者协议,义务加班,等等等等,让大家对华为是又爱又恨。
工资一般
O:
坚持几年之后的期权和奖金诱人
我也很看好华为未来的发展(这姑且算一个O吧)
T:
无法适应华为文化的人太多,致使离职率高
华为海外销售的话,最好不要超过3年,学到专业技能,赚到钱就跳槽吧,毕竟销售很讲究客户关系,公司不会那么轻易让你从非洲回来的,^^。
关于华为的收入问题,引用一下之前看过的文章:
HW的收入包括工资、奖金和期权收益三部分,艰苦补助商业保险等另记。新员工以工资为主,老员工的奖金+期权收入是工资的N倍。这体现了公司的控制刚性成本,放开弹性费用的财务策略。入职初2年的收入只是工资;第三年奖金开始发威,第四年期权开始发威。所以你的收入曲线,是一条早期平缓,中期陡峭,但后期又步入平缓的曲线。第一个拐点,是你的薪酬结构发生了变化,有奖金和期权收益了;第二个拐点,是你的个人职级到了天花板,收入的涨势趋缓。两个拐点中的快速增长期,就是你职级不断提升的那个黄金阶段,这个时期,你的工资、期权和奖金都会有比较明显地增长。就是那些比较着急的人,或者不适应HW文化的人,一般在三年内就离开了,能够坚持到第四年的,一般是比较适应HW待得住的。所以这种收入增长曲线,能够把利益向那些愿意与公司长期合作的员工倾斜。HW有句话:拿多少钱干多少活,钱越拿越少;干多少活拿多少钱,钱越拿越多。就是不喜欢斤斤计较的人,喜欢埋头苦干出活的人。这就是企业文化。文化这东西,没什么对不对,只有适应不适应。就好比两个道德高尚的人,也可能会因为相处不来而离婚。
然后是中兴,相比华为,中兴显得黯然一些,我对它的了解也相对较少,那我就大概谈一下我已知的内容。
终端方面,中兴在全球手机市场的占有率排名第五,仅仅次于诺基亚、三星和苹果与LG
中兴的工作相对轻松一些,尤其是女生,可以偷懒。但是相应的,去年招收的女生不多(听说是前年招收的女生太多导致的),不知道今年女生招收的情况会如何。
中兴的销售是base在国内,然后时常去国外出差。这一点比华为常驻海外好。去年中兴招Sales人很少,原因还是前年招的Sales多了。
中华说好了,然后就是其他外企
我先对入职外企做一个SWOT分析
S:
大部分外资企业都有完善的培训计划,新人入职后,会接受一段时间的入职培训,或安排轮岗,最大程度了解公司的流程和不同岗位的工作内容。比如说TI,会有长达一年的入职培训。
外企的起始工资高。(爱立信和IBM是两个特例,他们的工资不高,不过相对的工作也很轻松)
工作压力相对较小(四大之类的外企是特例,把人当骡子用,不过相对的工资也相当惊人)
管理人性化
W:
英语要求高
核心技术接触较难。(当然,在国内企业,你也不是想接触就接触的,那得熬上很多年才行)
天花板现象,尤其是进入中国相对较迟的外企,初期的时候不可能公司架构完全本地化,所以会由老外担任大中华区的高管。本地人晋升就相对较难(比如说Marvell)。当然也有反例,比如说TI,它的大中华区总裁就是从西电通院走出来的校友。
O:
可以在宽松,高福利的环境下平稳工作十来年。(30岁之后见后文分析)
有了外企工作经历的镀金,跳槽的话也方便许多。
T:
在外企工作的长期收入不高。
外企的人力成本高,压力小,致使其难以与中华竞争。直接与中华竞争的公司未来发展前景不明朗
失业危机大,在外企是不进则退,35岁之前要晋升为基层经理以上,在40岁要做到区域经理以上,否则年龄越大失业危机越大。
失业危机和天花板现象的共同作用,致使外企在30到40岁之间的员工的离职率也很高。
外企更多的是把你训练成螺丝钉,而不是多面手,所以跳槽之后的就业局限性很大
接下来我对外企分类分析:
1、直接和中华竞争的外企
爱立信,诺西,阿朗等,其中只有爱立信当前经营状况不错。其余不建议去
2、不直接与中华竞争的外企
TI,NI,IBM,GE等。
在各自行业依旧是领头羊的角色,可以进入。
其中,TI主要招收销售和技术支持,研发<10人,工资9.5k*13;
NI据说有大小年之分,去年是小年,主要招的是技术相关的岗位,我不太了解;
Marvell工资20W左右,不招Sales,而且不推荐,没有晋升机会。
CISCO,说是校招,我也投了简历,但是周围的人都没接到面试通知,估计只在上海招吧。
IBM去年没有招Sales,只有研发和咨询类的工作。待遇一般。
微软,去年由于把bing的研发中心调入中国,所以扩招,大概招了200多人,年薪17W+
GE,ABB,伊顿等电气公司,招收Sales不多,但是待遇也不错。(GE比较杂,除了电气还有医疗和能源)
最后分析技术销售。
1、很多人或许会问,技术销售对技术要求如何。我想说,一点要求都没有。只要你是理工科的学生就可以了。
事实上我去面伊顿和GE,一点专业基础都没有,其中GE我投的还是医疗。
2、要准备什么
可以不准备。如果你是个人精。尤其是华为,对销售能力不看重,看重你的综合素质。
如果想准备的话:
看看经济学的书,没坏处,偶尔说出来会给你加分。
看看销售的话术,也可以,网上有这样的书。
强力推荐逻辑性不强的同学看看,金字塔原理。
看看销售的小说,也可以,但是别当真。
看书的话,一定要记笔记,一要记录文章的逻辑,方便你以后回想,二要记录有机锋的话,以后要会说。建议整理成TXT格式,方便备份。
我从大二记笔记到现在已经积累了1.6mb的txt了。
实际上,最重要的还是要在生活中多多练习交流和心态,参加学生活动是有好处的。
3、技术销售看重什么
(1)抗压能力和执行力
(2)系统化思维,目标分解能力
(3)时间管理能力
(4)最后才是交际能力和亲和力
很多人对销售有误解,觉得销售只是聊天,吃饭。如果一直保持着这样的认识,那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通信的可以看看……《通信类就业企业2010-05-12 20:32明细》
员工发声:有关中兴股票期权激励的商榷
《分钱理论系统》 第十章期权分配操作
也许出乎你所料:hw为什么卖掉手机?
Apple Store 里的 Specialist 工资有 5000 到 15000 的差别,难道是有业绩提成吗?工资根据什么评定? |
迟到扣工资,合法吗?合理吗?看看外企是怎么处理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