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富爸爸穷爸爸》:一本教你不拼爹的书

前言:四月初的时候看了JPMorgan Asset Management关于理财建议的一份报告,其中特别提到在职业生涯早期的定额投资,可以在未来享受巨大的复利回报。然后深深惭愧自己在经管学院待了四年都没有【深刻领会】这么重要的常识……于是补了一下投资学课上老师推荐过的《Rich Dad, Poor Dad》这本书,以下是根据自己的理解撰写的一篇”常识普及文“,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翻翻原书或是其他相关书籍。

----------------------------


理财的本质是财富的跨时期配置。

如何配置?罗伯特·清崎给出的准则是:尽可能购买资产,而不是负债。

什么是资产?能产生现金流的东西,比如房地产(收取租金)、股票债券(分红和票息)、专利权(专利费)、著作权等等。什么是负债?你为之支付现金流的东西,通常是为了满足你的某种需求。典型的例子有贷款买房(自己使用但不出租)、购买奢侈品。

为什么要这样配置?——社会的分工和组成方式决定了大多数人会在20-55岁间工作,55岁以后退休。所以对于个人而言,最基本的决策目标是在退休前通过工作积累足够多的财富,以便在退休后能靠这些财富维持一个合意的消费水平。不妨借助一个例子加以解释:小王25岁参加工作,退休年龄是60岁,他预期自己最多能活到95岁,这意味着他一生中将有35年用于工作,35年退休在家;小王目前每月的开支约为4000元,他希望退休后依然能保持这个消费水平;因此,在不考虑通胀和利率等因素的前提下,小王必须保证平均每月能有4000元存款存入自己的财富账户,才能实现这样一个目标——在95岁恰好用尽所有储蓄。

倘若小王预期自己退休后的消费水平会比4000元低一些,或者是他觉得自己活不到95岁,那么他就可能选择在60岁之前退休,或者每月少储蓄一些(以免眼闭上了钱没花完)。反之,如果他希望退休后有更高的消费水平或是活得更久一些,那么他可能就得每月多储蓄一些,或者延迟退休。

这里不妨定义这样一个概念——最早退休年龄(ERA,Earliest Retirement Age):即在给定退休后的消费水平和预期寿命的条件下,一个人最早能在什么年龄停止工作,以使得退休前积累的财富刚好足以支付退休后的所有花销。不难看出,在上面的例子里,小王的ERA是60岁。

而清崎的目标,则是将ERA尽可能地提前。因为ERA越早,意味着人【必须】守住工作岗位以维持生计的年限就越短,换言之,人将有更多的自由时光去从事工作之外的事。

那么,怎样把ERA提前呢?这就引出了复利的概念。中国学生对复利最早的印象,或许来源于小学数学课本里的储蓄问题——小明在第1年年初向银行存入了100块钱,银行年利率5%,到期自动转存,那么5年后小明能拿到多少钱?

答案是127.6元。(进一步还可以算出,存10年和15年的结果分别是162.9元和207.9元)

然而读完清崎这本书,当我再回忆起这个问题时,有了两点新的想法:

  1. 如果我是编书的人,我会把100块改成100万。100块变200块这件事不够有冲击性,但100万变200万,别说是小孩,就连大人也按捺不住啊。要我说,从小就该给孩子们的心里埋下理财的种子,中国才有可能出更多的巴菲特。
  2. 如果我是编书的人,我会给这道题出个第二问——如果小明在每一年的年初都存入100块钱,那么5年后他能拿到多少钱?10年后,20年后又如何?

 

如果说第一个想法只是量纲上的游戏的话,那么第二种则是实打实的理财思想了。回到我们最初小王的例子,不考虑利率和通胀,小王前35年每月存4000元,可以保证退休后35年衣食无忧。那如果他用这4000元买了XX宝理财产品呢?

假设理财产品回报率5%,通货膨胀率3%,那么每年资产净增长率是2%,每年投资5万元,持续35年后,小王能得到不只是5*35=175万元,而是250万元(可由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得到)。这意味着小王将有足够的资本活到60+(250/5)=110岁,也意味着如果他仍将预期寿命定在95岁的话,他可以提早5年在55岁时退休(可参考下表中的计算结果)。

如果投资回报率增加1个百分点,也就是净增长率变成3%呢?

那么前35年的投资将足以支付小王退休后60年的支出(但我猜他不想活到120岁……)。

下面这个表格总结了不同年限和不同增长率对应的资产积累倍数。简单地讲就是如果你每年投资1元,XX年后你的账户上将有多少钱。


能从这个表格中读出的信息有很多,我们重点谈其中的两点:

  1. 对比左下角(2%,35)的49.99和右上角(6%,20)的36.79。一个明显的启示是,即使选择了一个相对保守的投资方式(对应较低的回报率),只要坚持的时间足够长,也比一个有更高回报率、但坚持时间较短的投资方式更有成效。
  2. 关注增长率在4-5%,年限在25-30年(即图中红色方块内的四个数字)的区域。这四个选择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选择一种回报率在7%-8%的投资方式(别忘了加上通胀),坚持25-30年,就能满足50年左右的退休后开销。50年的退休生涯,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已经足够长了,不是吗?

 

结论:为了最大程度地利用复利的力量,在职业生涯早期应尽可能减少支出,多做定期的投资或储蓄;投资或储蓄的年限越长(或者说开始得越早),复利的作用越显著。

 

-------本书的其他建议--------

  • 当受到诱惑,欲望开始膨胀时,别向感觉屈服。推迟决定的做出,这是极为重要的。
  • 富人靠公司致富,因为企业所得税低于个人所得税,而且很多个人花销可以归入企业支出要了解法律,充分利用法律赋予你的权利实现自己的事业。
  • 能长期富裕的人,是先建立他们的资产,然后才用资产所产生的收人购买奢侈品,穷人和中产阶级则用他们的血汗钱和留给孩子们的遗产购买奢侈品。
  • 负罪感比欲望要糟,因为负罪感从身体里抢走了灵魂。去做你心里认为正确的事——因为如果你做的话,你有可能受到指责,也可能会成功;而你不做的话,一定会受到自己的指责。



书名:富爸爸穷爸爸
作者: (美)罗伯特·T·清崎 / 莎伦·L·莱希特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奋睿计划-4月读书心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穷人到富人只要三步
怎样才能30岁成为富翁
复利72法则,你知道吗?
投资?20至60岁必学复利术
理财技巧!为什么说复利的威力比原子弹还大!看了就知道!-头条网
ChatGPT:如何在3年内成为百万富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