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谈谈杨奇函兄所谓“少数人”吧

前略。

媒体大肆渲染的“高晓松”vs“梁植”的争辩其实没什么好争的。高不过是说:我们做一个节目本来是聊人生聊理想,你为什么要来跟我柴米油盐。梁就跟任何一个找工作的人一样,不可避免的迷茫呗——如何最大化自己、如何最多贡献自己。就是那种:我明白祖国是需要我发光发热,我这种规格的灯泡是安客厅去还是安厨房?这俩人说的根本不挨着,可以认为是代沟或者沟通不畅吧。

当然杨奇函兄的借题发挥挺有意思,暴露了很多我想八一八的点。

困生

贫困生这个概念,我第一次产生印象是“清华之友——凯风公益奖学金”。大一当时有同学拿了,像我这样的围观者羡慕嫉妒恨啊(话说我嘚瑟毛,光看成绩也不够……泪奔)。公允地说,在清华的贫困生有纯助学金、只开给贫困生的奖学金、奖学金带加成等方式。我去过美国念书也在加拿大看人念书(准确地说是养着老公念书),我所见的“世界级名校”,某些学科的学术上我们THU比不上他们,但对学生全方位照顾的程度以及对贫困生的特别照顾,无一比得上我们。多伦多大学phd全奖的额度也在安省低保以下,这个“奖”还有一些是TA的水分——当然加拿大是一个相对nice的国家,你可以随便做TA或者做兼职补贴自己。

第二次印象是大三开学:确切讲是0字班入学。团委在开学那天负责帮忙登记新生入学注册信息,收发系里的材料。会交给我们的有个材料是家庭收入调查表——收集这个信息的目的就是用来发助学金的,涉及隐私,我们都只管收不敢看的,都是交给系里主管学生工作的徐老师看。一个师弟来交材料,转身要走的时候被徐老师叫住了:你的助学金申请表呢,你不要助学金么?孩子很惊呆:“我不申助学金啊。”他家长在边上说:“我们家能付得出不用麻烦学校。”然后他就走了,他走后徐老师一阵唏嘘:“哎呦,这个父母双方都在务农,家庭月收入才一千多这哪儿够啊。这个要跟他们辅导员说一下。”2010年吧,清华迎新的工作已经很好了,每个学生是也知道学费住宿费,也大概知道大学生活的消费,也知道收入支出多少可以拿助学金,经济上也确是一些压力——但是,我不要拿助学金。能承受的我就承受了,不得不叹叹这孩子父母的风骨。

然后插播一下“贫困生”的反面,姑妄称之为“富贵生”吧。我很少意识到别人是富贵生——确切点,我身边的朋友们也都很少意识到别人是富贵生。清华的集体教育做的太牛逼了,我简直想象不出还能怎么样让“富贵”的痕迹再淡一点。学校里面的超市,卖的东西其实就是小卖部的水平。课业压力大,每人拎小包,老师们也都背着书包——也就没有接触过什么LV,话说要不是硕士时候朋友有个爱花钱的女朋友,我连Coach都没听说过。所以我和我的室友们就跟四个土包子一样,完全不知道谁谁谁是个富二代官二代。毕业后还有个笑话,说突然发现某男家境很好,全家都是某大城市精英阶层,怎么发现的呢——在清华苦逼没女朋友,一去美国读硕后,就有好几个女生在追他。(当然可能有些系不是我们这样,有些同学自己喜欢高调那也是拦不住的。)我们大一大二的时候对“家境”这件事真是完全没有感觉,到大三大四了见微知著能力明显提高之后,发现了也没有什么感觉,也不太讲这件事情。了不起一句“真是没看出来,某某某原来是传说中的富二代”的玩笑话。

平庸生

杨兄真是一个妄自菲薄的人,行文处处“我们这些平庸的清华人”——杨奇函要是算平庸的标准,那不是逼着我们很多人低到尘埃里么。(当然我是一个妄自尊大的人,虽然这一点跟本文无关,我就是喜欢天天高举“我妄自尊大”的旗子到处溜达。)

公允地说,清华的评价很多元:思源班、星火班、SRT、Seminar、艺术团、体育代表队、各种主流or非主流爱好社团、团委学生会、党组织——我听说过的最有趣的是一个每天早晨五点去小树林读古文的社团。可能杨兄比较要脸,被学分绩压制的心情比较碎——像我这种不要脸的也就考试周和出分那周抑郁一下,其他时候活蹦乱跳开心不已。不止一个人跟我说“来自于一个小地方,觉得自卑XXX”。我也来自于一个小地方,确实觉得有些见识比不过高中就在名校的朋友,但是我一点也不自卑……没空自卑。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清华远远比老家快乐。——“远远”甚至不是来自清华任何一点的好,而是老家是个多么让我崩溃的地方。这是清华男生可能完全感受不到的事情:作为一个女生,世界(尤其是小城镇)对你有多大恶意。我可以高三回回考第一,同学们调侃我“人家是要去清华北大的”,但被我爷爷当面说:“谁知道你到时候发挥的怎么样能不能考上本一”。县中模式下,我可以天天在学校上自习上到十点回家,但邻居谣传你九点掀翻妈妈的麻将桌,为了论证“朱文泽是个道德低下的人”——我擦我真是一点都不反对小赌怡情。 我爷爷家老房子拆迁(四合院那种),想换楼房要补款(补款……你们明白么,不是郭海藻宋思明那种给钱,是自己补),跟我爸要钱,房产证上写我伯伯的名字——不给就是不孝子,于是给了。(我擦老大爷您一中国人五十多岁就考虑遗嘱这么细致,敢不敢死的时候再把房子给他。)对了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觉得那是“长子”而且生的是男孩。(我擦一共这么点资产,哪那么多穷讲究。)更多关于我家的细节我懒得说了都——要是没有爸爸妈妈对我无条件的爱,真不知道我在道德上会成为怎样的人,学识上也未必能靠谱吧。

我一直是一个在不干涉别人的前提下极自由极肆意的人,高中的时候看很多书很多杂志,听音乐,还听英文歌,还用MP3。——这点小事可真真触犯好多人的逆鳞了,觉得我装逼、目中无人。地方小就有这个特点:每个年级成绩好的学生都能达到几乎全城范围的有名。而我们那里对待有名女学生的态度是坚决而一致的: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打击而毁谤。我们初中就知道高中部有个有名的师姐,听说成绩挺好,但就是喜欢跟别人明争暗斗。(听听,女生追求成绩好就叫明争暗斗,男生这样做就是正当竞争。)我初三毕业的暑假,闲着没事就去学吉他,刚好跟那个师姐在同一个老师那里,我们大概算是陌生人,我觉得她对我这个陌生人是正常或者说很礼貌的——实在get不到那个明争暗斗的点。

我们那儿的成年人非常神奇,他们诡异的脑回路驱动着他们要去“逗”一个未成年人,通过把她/他弄哭或者弄得猴急白脸来得到某种(恕我不能get的)优越感。每当这样的人来到我面前,我一直遵从着“来而不往非礼也”的原则让他在智力上收到打击,从此我具备了技能“诛心”——我跟他们从来没说过“TMD”“NMD”啊之类的话语,现在想想他们可能打心底里希望听我说三字经而不是把他们驳倒到裤子都不剩。在步入成年人社会后,我逐渐明白了这样一些心态,有些能力低下的人,老觉得自己是“怀才不遇”,天天意淫着领导和政府的领导腐败贪污,酝酿着看别人和别人家孩子的笑话,回家骂老婆打孩子。

高中好好学习的动力就是要上清华,因为听说女生在清华过着公主一样的生活。(后来发现我YY过度了咩。)然后清华的人可正常了,太正常了——盗用一句令人哭笑不得的正面评价“这真是我见过最正常的一拨人了”(我好开心,这句话此时此刻并无效,至少我身边的同事与此是并列的。我真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现在在加拿大中产阶级的尾巴上,已经甩开那些奇怪的人两三辈人也不止。写出来也是因为不计较了。我原谅你们,恕我无法爱你们。)

何为弱势群体,谁为谁登高一呼

吐槽吐太久,都差点忘了正题。

几年前“北大一对男同性恋”羡煞众人,现在在多伦多金融界的微信朋友圈上也很火爆。我真不觉得这是在挺同性恋。北大的男同性恋恰恰是最不需要被社会关注,最不需要别人为他争取“爱的权利”的人。话说白了就是,我牛逼(/有钱)就是这么任性。需要被关注的同性恋人群,是社会底层的人,是买个避孕套都要计较钱、真正暴露在接触性传染的威胁下的人:建筑工人、种地的农民、端盘子的服务员、一头黄毛的理发师……知识分子家庭的同性恋若还算苦,这些人的痛苦又是几个量级?咱们看身边的同性恋还觉得挺萌的,开玩笑说“性别不同怎么能在一起”、“好基友好基友”地叫个不停。可是身为同性恋,在底层社会有多大异样的目光,多少人甚至没去想过?多少宣传、支持同性恋的人也都乐于去提起牛逼的同性恋者、并秉承着“同性恋是一种优秀”。不优秀就没权利同性恋么?

你看着自己觉得“做清华的平庸生压力很大”,你见过其他学校哪怕是清北以外的优秀学校的优秀学生的数学能力是多少么,想过其他学校有多少钱搞学生节么,想过其他学校有没有学生节么,想过其他学校拿什么锻炼学生的社工能力么,想过其他学校的学生没有数学能力又没有社工能力的话……他……他没有做技术的能力连做sales的能力也不行,他该找什么工作?

想过没有,小县城可能几年才考上一个清华北大的,想过吗,有的农村学校已经十年没有人考上本一了。

我觉得我在24岁的年龄上是中国特别优秀的女性,可是哪怕如此,我也曾保守性别歧视的伤害。那些不优秀的姑娘——甚至根本不是不优秀,而是因为贫穷而不具备优秀可能性的姑娘——甚至苦到有做皮肉生意支持弟弟上学还被弟弟觉得丢脸的,她怎么办?

你在一个二线城市甚至一线城市买了房(或者付了首付),粮价涨了肉价涨了马上抵制呼号。那怎么办,中国农民就是贱,活该贱卖粮养活你们这些知识分子,家里凑不齐送孩子上大学的钱?怎么解决,都靠政府解决?市场经济这么久了,税没交多少,看见惨事就天天号着政府解决——政府不正在调粮价解决么,你又反对。你就觉得有一部分贪官存在、有一部分腐败存在——他们没全落马之前,谁敢动你的利益就是“人民的敌人”,你拒绝在任何公益活动上捐钱并且觉得自己站在正义的一方。

这些年,我们为什么这么讨厌“公知”“大V”,不就是他们说着自己“伸张正义”而实际上要么收着各种奇怪的国外反华势力的funding(美其名曰学术funding),要么其实讨要的是自己的利益么。

当真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么!

所以说高晓松学长说的对啊。你拿着麦克风,就是拿着话语权。你拿到话语权不为这苦难的人登高一呼,不为苍生登高一呼,就提提你自己的个人烦恼,还觉得这是某种社会应当高度关注的问题——社会真是瞎了钛合金狗眼才天天关注这些问题。个人怎么发展是私人的事情,不是放诸公共讨论的事情。清华于你的价值,是给了你足够的空间让你成长,遗憾我们不能带你装逼,我们能带你飞——但是飞是你自己的事情,不要动辄觉得人生迷茫社会亏欠了你、人生失意社会亏欠了你。社会前世给了你三万个回眸,回得眼珠子都快甩出来了么,就楞说人亏欠了你。

我的读者,我们都是得利的人。如果你想改变这个社会,吃米吃肉的时候,想想怎么好好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对得起农民伯伯两块五一斤的大米牺牲他自己孩子的未来供给你的口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科学网—“输血”之辨
助学金助我成长
高校要求贫困学生公开“述贫”被指二次伤害
质疑高校新招:贫困生申请助学金必须公开演讲
教育如斯,毁人不倦
助学金捆绑饭卡,贫困生就不能吃好点?|助学金|贫困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