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PISA测试对我国小学阅读教学的启示小学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
PISA测试对我国小学阅读教学的启示
浙江省海宁市教师进修学校 虞哲中

摘要:

PISA测试是OECD的成员共同开发的国际性教育成果比较、监控项目。PISA阅读素养测试对我国小学阅读教学许多理念上的启示:要倡导为生活阅读、要实现多元化阅读、要强化有兴趣阅读、要规划独立性阅读;同时也给我国的阅读课堂教学的改革以许多启示:在教学目标上,要注重能力取向;在教学过程上,要体现生本理念;在教学结构上,要实施多元模式;在教学途径上,要强调内外兼修。

 

  关键词:PISA 测试 阅读 启示

 

  PISA是“国际学生评估项目”的缩写(the 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PISA),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成员共同开发的大型国际性教育成果比较、监控项目,是当前最主要的国际教育评价项目之一。它以纸笔测验的形式测量学生的能力,从而了解学生是否具备未来生活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评价对象是处于义务教育阶段末期的15岁学生。

 

  PISA测评包括三个方面:阅读素养、数学素养和科学素养,每次将其中一个方面作为主项进行深入测评,其它两个方面则进行综合测评。200020032006年的测试主项依次是阅读、数学、科学,2009年的主项又回到阅读。2009417日,上海市有约5000名在199311日至19931231日间出生的学生参与了PISA测试。这是大陆学生真正意义上的首次参加此项测试。因此,PISA这一国际学生评价项目又一次引起了我国教育界的关注。

 

  分析PISA阅读素养测试项目的特点,反思我国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学改革的现状,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一、PISA阅读素养测试对我国小学阅读教学理念的启示

 

  1、倡导为生活阅读

 

  与过去的许多关于学生学习成绩的国际比较研究集中于测试学校里传授的知识和技能不同,PISA评价的并不是学生掌握了多少学科知识,而是他们是否掌握与他们将来生活有关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评测的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创造性地运用这些知识技能的能力,以便其成年后在社会上发挥应有的功能。因此,在PISA阅读测试中,“阅读素养”被定义为“以开发知识、潜能和参与社会生活为目的,对阅读材料或文本的理解、运用和反思的能力”。

 

  我国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评估,往往集中在以文章句子和段落构成的散文类型上,这样的文本在PISA测试中被称为“连续文本”。此外,PISA还增加被称为“非连续文本”的阅读材料,包括:数据表格、图表和曲线图、图解文字、凭证单、使用说明书、广告、地图等等,要求学生进行说明、解释和讨论等。这种划分的目的,主要是考虑到学生今后在成人生活中,会经常遇到这种类型的文本。比如,在2003年的PISA阅读测试中,有这样一道阅读题,给学生阅读的材料是某地区五个图书馆从周日至周六每天的开放时间安排表,要求学生阅读后回答其中的佛克尔图书馆星期三什么时候关闭、哪个图书馆星期五晚上还开放,以考察学生在阅读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应该说,这样的测试完全区别于我们印象中的传统意义上的阅读题,而这样的题目却是学生在生活中会经常碰到的。反观我们的阅读教学,我们的文选型阅读课文更多的是侧重在情感、精神层面的且文学性比较强的文本,学生在课外阅读的也是与课本配套的、所谓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甚至为了考试所迫,许多的老师家长给孩子准备的课外书只是优秀作文选之类,与实际生活的距离比较遥远。

 

  青少年不可能在学校里学习到成年以后所需的一切知识和技能,学校教育必须为终身学习奠定稳固的知识基础。因此,倡导为生活的阅读、贴近生活的阅读,在生活中阅读,应该成为阅读教学的基本理念。

 

  2、实现多元化阅读

 

  按照PISA的观点,成人是在特定的“情境”下来阅读文字材料,所以阅读素养测评提供的文本必须具备情境要素。这里所谓的“情境”,主要是指作者的写作意图和用途,而不是文本的背景或条件。PISA将阅读情境分为以下四类,相应地,阅读测试材料也分为四类:“为了个人应用而阅读”,即为了保持或发展与他人的联系,或满足个人的兴趣需要而进行的阅读,这样的材料包括个人信件、小说、传记以及为满足好奇心而阅读的信息性材料;“为了公共应用而阅读”,是为了参与更大范围社会活动的需要而进行的阅读,阅读材料如规章、通知、布告、计划方案等等;“为了教育(继续学习)而阅读”,通常是为了获取知识,是更大的学习任务的一部分,这样的阅读材料包括课本、地图、纲要等;还有“为了(今后的)工作而阅读”,阅读的材料一般包括手册、报告、说明书、计划表、备忘录、项目表等。

 

  显然这样的分类完全区别于我们以“文体”分类的阅读教学传统,更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与需求。我们不得不承认,在这样的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中,一个人的阅读必须是多元的,才能适应社会发展有需要,才能更好地在社会中学习、工作、生活。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课内外进行多元化的、广泛的阅读,是我国小学阅读教学面临的一个更大的课题。

 

  3、强化有兴趣阅读

 

  2000年度PISA测试研究报告显示,在各个国家,对阅读表现出高度兴趣的学生,在阅读测验中的表现都明显高于不爱阅读的学生。从来不为兴趣而阅读的学生平均阅读成绩是474分,远低于所有受测学生的平均分500分。31%的学生会每天自由阅读自己有兴趣的读物,但时间不超过半小时,他们的平均分数就高了一点,为513分;而每天为乐趣而阅读半小时到两个小时的学生平均分数更高,达到了527分。

 

  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学生的阅读兴趣决定了阅读能力,而并非我们惯常理解中的教师的讲解、学生的操练决定阅读能力的高低。

 

  其实我们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阅读兴趣培养的要求也十分明确,在第一学段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就是“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我想,这应该是要求贯穿一、二、三学段阅读教学的一项根本目标。在课标的阅读教学建议中也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因此,在教学中,如何将此目标当作阅读教学的首要目标去落实,如何切实有效地引导学生有兴趣地阅读,值得广大语文教师的关注。

 

  4、规划独立性阅读

 

  2000年度PISA测试,芬兰是最大赢家,经合组织国家15岁中学生的平均阅读成绩为500分,而芬兰学生的平均成绩却高达546分。在阅读能力上,芬兰的学生明显领先其他国家的学生。从对受测学生的问卷调查情况看,芬兰学生不但阅读能力强,也非常乐于阅读。有18%的芬兰中学生每天花一两个小时,自由地进行阅读。这样的阅读是单纯为了享受阅读的乐趣而阅读,不是为了升学考试。而上文例子中对所有学生课外阅读时间与得分对比的分析也充分证明了学生独立阅读对其阅读能力提升的重要性。

 

  根据小学生年龄特点,我认为,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抓好课堂40分钟的有效性外,还需重视帮助学生规划每天的独立阅读时间。对小学生而言,“晨读”的安排是最有保证的阅读时间,十分钟也行,半小时更佳,只要长期坚持,必有收获。另外,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每天适当地布置回家阅读作业,引导学生多样化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课外读物,阅读自己选择的自己喜欢的读物,鼓励学生阅读后与同学、家长、老师讨论阅读过的材料,引导学生解释、评价阅读材料并提出理由等等,都是必须且有效的方法与策略。

 

  二、PISA阅读素养测试对我国小学阅读课堂教学改革的启示

 

  1、目标:注重能力取向

 

  著名特级教师沈大安教老师将当前我国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分为三种类型,一为“语文知识取向”,二为“阅读能力取向”,三为“人文精神取向”。在全国各层次公开性的语文研讨、观摩、评比活动中,大多的教师的阅读课堂是以人文精神为取向的,同时,也因为大量公开教学活动的开展,此类取向的阅读课堂也成为了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的普遍认同并孜孜追求的“好课”;在广大教师的日常教学中,或因为要上好这样的好课实在难度太大,或由于受传统以讲授为主的课堂影响太深,或迫于考试的压力,阅读教学课堂还是以“语文知识取向”为多。而应该也必须成为小学阅读教学主要目标取向的“阅读能力取向”的课堂却往往难得一见。这不能不说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致命伤。

 

  PISA所测试的阅读素养主要是学生的阅读能力,从三个层面来衡量学生的阅读能力:(1)获取信息的能力:能否从所阅读的文本资料中,迅速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包括字面信息和隐含信息)2)解释文本的能力:阅读后,能否从阅读的资料中正确地解释文本的意义。(在全面阅读文本的基础上,联系各个部分的相关信息,对文本进行逻辑上的理解)3)思考和判断能力:能否将所读内容与自己原有的知识、想法和经验相连结,综合判断后,提出自己的观点。(包括对文本的形式和内容两方面的反思与评价)

 

  要强化我们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堂的“能力取向”,培养如PISA测试所测量的三种阅读能力,我以认为首先要做到以下三条:

 

  (一)要让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对于中国小学生来说,基本的母语学习方法大抵可以概括为六个字,一是“读悟”,充分地读、多形式地读,然后适当地感悟,努力做到读悟结合;二是“品评”,让学生围绕重点话题,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品析、评论;三是“说写”,说写是学生把握语言形式的基本方式,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要精心设计说写练习,让学生进行有效的说写练习。

 

  (二)要着重加强阅读策略的指导。如何从阅读的文本中去获取有效信息、如何整体把握文章的内涵,怎样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及生活体验去解释文本的意义、怎样对文本的内容与形式进行反思与评价、对于不同的体裁、面对生活中不同“应用情境”的文本应该采用何种策略去解读……加强诸如此类的阅读方法、策略的指导对提升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非常有现实意义。这需要我们在阅读教学中不能仅仅从“文章学”的角度去解读文本、设计教学,更要从“阅读学”的角度去研读文本、设计过程。

 

  (三)要不应该回避语言文字训练。小学语文姓“小”名“语”,因此,从严格意义上说,没有规范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的课,就不是小学语文课。同时,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释文本的能力、思考和判断能力都需要通过大量的训练来习得,没有扎实有效的语文文字训练,也肯定无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笔者的观点是: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不仅不应该回避语言文字训练,还要强化这样的训练。当然前提是,这样的训练设计应该不是枯燥的、机械的。

 

  2、过程:体现生本理念

 

  PISA测试强调的是全体学生的发展,这与我国课改促进每个学生发展的理念相一致。目前的许多课堂教学的价值转向了体现教师个人的才、艺展示。这种“师本式”教学很大程度上只是在精心演绎教师个人的“钻研所得”,离学生实际相去甚远,学生在教师设计的圈子里“学习”,而不清楚为什么学、和为什么要这么学。华南师大郭思乐教授研究如让“教育走向生本”,对我们很有启发。我以为阅读教学只有体现生本理念,才能切实有效地提升每个学生的语文素养。要在阅读教学过程体现生本理念,笔者觉得应该做到以下三条:

 

  (一)要研究教学起点。我以为,有效的教学首先不是考虑教师用什么一鸣惊人的新“招”,而是要首先研究学生,然后是研究适宜的内容与目标,最后才是方式、方法问题。一句话,学生的实际是最重要的教学的起点。我们要研究教学的起点,追求学生的提升。

 

  (二)要重视学路设计。要注重研究学生的学习路径。为学而教,以学定教,顺学而导。不要只考虑教路的顺畅、方便。要考虑学生拿到这篇课文,会怎么学,应该怎么学,怎样教学可以使学生在以后再碰到类似的课文的时候会自己学,而不待老师教。

 

  (三)要关注真实参与。对于目前的小学阅读课堂看,有一种评论是:优等学生热热闹闹,中差学生莫名其妙。越是热闹的课堂,越能发现学生的参与率不高。要构建学生真实参与的的课堂,我觉得衡量标准是:首先教师要关注参与的面,要让每个学生有参与学习、参与交流、参与训练的机会。其次,还要追求参与的度,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时空,要有参与的深度和广度,从而达成课堂教学的目标。

 

  3、结构:实施多元模式

 

  从PISA项目的测试内容看,参加测验的学生必须阅读短篇故事、网络信件、杂志报导以及统计图表等各种形式的信息,然后回答不同类型的问题。对于教学而言,不同形式的文章显然应该运用不同的模式来教学。

 

  从目前情况看,阅读课堂教学模式的单一化、评价标准的单一化,正严重制约着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我认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应该也必须是多元模式的课堂。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我们完全可以因课文题材、体裁的不同,教学目的的不同,设计出丰富多样的教学模式。

 

  比如,语文课程论专家倪文锦教授和王荣生博士鉴别出的文选型语文教材选文“定篇”“例文”“样本”“用件”四种类型,其中的“定篇”“例文”“样本”称为“学件”。我觉得大体就可采用不同的模式去教学。

 

  “定篇”往往是世界和本民族的优秀文学作品,主要要学习其经典的丰厚蕴涵,如大量的童话、寓言即为“定篇”。这样的课文教学要以感悟积累为主,大抵可以采用“初读,知内容──研读,品意蕴──熟读,记语言──再读,演一演”的模式进行教学。“例文”的教学目的在于掌握从众多诗文中提炼出来的概括性知识,学习其关于文章和文章读写的知识,如《桂林山水》等课文。这样的课文要采取“读写结合”为主的模式,基本思路是:了解内容──朗读积累──领悟写法──尝试运用。“样本”大体相当于叶老所说的“例子”,教学目的是通过学生的自主阅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把握课文内容,进而培养阅读或写作同类诗文能力,如说明文和许多写人文章就属此类。这样的课文的教学要以“学法指导”为主,可以采用“方法渗透──方法领悟──方法小结──方法运用”的教学模式。

 

  总之,因文而异、因需而异的多元化的教学模式的探索肯定会给阅读教学带来更多的活力,也肯定会让学生和教师们真正感受到语文教学的快乐。

 

  4、途径:强调内外兼修

 

  如前所述,PISA测试对我国阅读教学的一条重要启示就是要让学生进行的充分的课外读书时间,进行大量的自主阅读。博览群书、广泛涉猎,历来也是我国传统阅读教学的一条基本经验。语文能力的形成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不可能立竿见影。只有大量阅读,才能博采众长,融会贯通,才能做到厚积而薄发。有效的阅读教学途径必然是“内外兼修”。我们既要重视学生课堂的学习,更要重视学生课外的阅读。要有效地实施“内外兼修”的教学,我的观点是:

 

  (一)要有效沟通课内与课外。无论从培养学生读书习惯、完成145万字的课外阅读量来说,还是从给每个孩子一个美好的人生,使我国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来说,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是我们的份内之事。有效沟通课内与课外,一方面要引导可以将课堂上学到的读书方法迁移到课外阅读中,或以文章的主题、作家的特点、文章的体裁或PISA所谓的“阅读情境”的特点进行拓展阅读等等,另一方面也要将学生的课外阅读成果引入到课内来,展示他们的阅读成果、收获、策略,解决他们在课外阅读中的困难与疑问。

 

  (二)要指导读书方法。课外阅读的指导方法首先要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让孩子有读书的欲望;其次要指导孩子选择多元的、适合的阅读材料;第三要指导孩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阅读。总之,让孩子很有兴趣地读自己喜欢的高品位的优秀读物,并读有所得。

 

  (三)要创造读书条件。开放学校图书室、充实班级图书库、构建“读书走廊”、组织“好书漂流”等方法都是值得一试的好方法。浓浓的书香校园对孩子来说才是最有吸引力的校园。根据PISA研究,家长的社会地位和教育程度,确实会影响孩子的阅读能力。但文化资产的影响力更胜于实质财富。换句话说,家里的文学作品、书籍愈多,父母愈常和孩子讨论书籍文本的内容,通常孩子的阅读能力愈强。因此,我们营造书香校园的同时还要引导家长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书香家园。

 

  

 

  参考文献:

 

  <1>王荣生,语文科课程论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25121

 

  <2>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9192

 

  <3>王晞、黄慧娟、许明,PISA:阅读素养的界定与测评。上海教育科研。2003937-40

 

  <4>杨希洁,PISA对我国基础教育评价制度改革的启示、科研与决策。20077

 

  <5>叶平,学生阅读能力评价新理念。http//wwwcst21comcn/2/pisa-readzsht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习材料: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信息类文本如何读? 怎么教?
2021年第77篇:读文随笔∣“阅读能力”研究概述及启示
小学语文五层次阅读能力层级框架的构建
小学语文群文阅读论文5篇
会读文学作品≠掌握阅读能力!我们需要怎样的阅读能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