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二流大学毕业生,真的只配过二流人生?


今天给大家推荐一篇文章,来自作者三由。


他出身农村家庭,起点低,没资源没背景,靠自己的努力,毕业四年,从月入5000到5万。


他在上市公司做过销售经理,也在创业公司做过销售总监,现自己创业,对职场、择业、成长有不少感悟,尤其对大学生及职场新人来说,三由的一些社会经验和曾经趟过的坑,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学习,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弯路。

文|三由


01



金三银四是招聘高峰期,跳槽季里,老员工拿着工作经验想更上一层楼,而应届实习生多数只能用学历去证明自己。

 

我们常常看到“XX大企业非211/985不招,涉嫌歧视学生”的带有谴责意味的新闻。


然而,对很多二三本大学的应届生来说,去名企实习工作的确是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甚至,连面试的机会都没有。

 

有认识的前辈在名企做资深HR,招牌应届生时也挑211/985,我问她:“大企业真的歧视二三本学生吗?里面也不乏能力上乘者啊。”

 

她的回答很简单:“不存在歧视,也不否认其中有人才,拿这个标准来筛选应届生,其实是为了提高招聘效率,节省招聘成本而已。

 

后来我明白了她的意思,对于人人都想去的企业来说,收到的简历多到看不完,HR做不到每份简历都仔仔细细去寻找亮点。


于是最简单粗暴的方法是设置一些硬指标:211/985、硕士毕业、英语六级等门槛来“自动过滤”求职者,最后只考虑达到指标的前N%的候选人。

 

这样做当然是有失公允的,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降低了招牌成本。


而且,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大企业也相信985/211的毕业生总体上来说,其工作的完整与完美程度更好,平均学习能力也更强,尤其是自学的能力。

 

那么既然如此,二三本学生在这种形势下是不是就永无出头之日了呢?他们真的只配去二三流公司过二三流人生吗?



02


其实站在名企的角度来深入分析,他们需要的不是被贴上211/985的标签,而是标签下所代表着的东西:比如学习能力、工作完整与完美程度、综合能力等。

 

这些才是企业真正看中的,而至于标签是否都能准确匹配所代表着的东西,我们不得而知。


只是在没工作经验可证明的前提下,他们往往先入为主地用简单粗暴的过滤方法。

 

前不久,马云在以色列顶尖学府特拉维夫大学演讲,现场有人好奇提问:" 阿里招人有什么学历背景要求吗?"

 

马云回答:"完全没有!如果我们对学历背景有什么要求的话,马云就永远进不了阿里巴巴了。公司初创时,包括我在内共有 18 个创始人。实际上我们都毕业于那些很差劲的学校。"

 

马云给名校毕业生提了一些建议:" 如果你毕业于名校,也请尊重那些差劲一些学校出来的学生;那些像我一样不是名校毕业的学生,也请尊重自己,只要努力,会有机会的。"

 

他还表示,我们当然欢迎名校毕业生,但更看重的是你的进取精神和学习能力,这是我们的用人标准,并不取决于你毕业于哪所学校。

 

马云的回答其实很明确地表达了一些名企招人的关键因素: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和进取精神。


如果你能在暑期实践中通过自己的努力去积攒经验,并拥有足够动人的工作项目经历,那么也极有可能获得名企的青睐。


毕竟不是所有的大企业都是拿着标签来衡量应届生的,抛开实质性价值只谈标签的行为对企业来说也是是毫无意义的。



03


因此,正如马云所说,名校的学生不应妄自尊大,如果以为贴上标签就一劳永逸的话,那么踏入职场之后你的标签将没有任何实际价值。


二三本学生也不用妄自菲薄、自暴自弃,只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不怕没有机会。


进入职场之后个人的价值会通过不断积累的工作经验和一路的升职加薪得以证明。


当初校招进不去的企业日后也会有机会,但前提是你在某一专长进行了深度积累,并且这一积累是你向往的名企所需要的。


看到这里,有人可能会觉得这是烂大街的鸡汤文,看完了大家还是过着二三流的人生,并没有任何益处。


是的,以前我也这样消极暗示,高考失利去了普通二本的我,大概是再没人生可言,211/985毕业的前途大概是我一生都无法企及的。

 

可是,事实是,这个世界变幻莫测,瞬息万变,真的没有什么绝对的事情。

 

一路走来遇到的人和事已经足够让我相信:不管你处于什么环境,你想要什么样的人生完全需要你自己去把它走出来。



04


如果你是二三本学生,你不甘心不服输,你想要改变自己初入职场的起点,那么还是有选择,或考研,或想方设法积攒实习经验。


前提是不要盲目做决定却又三心二意半途而废,一定要认准目标,提前做准备工作,掌握资讯,然后沉下心来咬牙坚持一年,很有可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大学有个朋友Z,他在大一的时候就很清楚自己的目标。于是大学四年一点也没有荒废,前期拓宽专业眼界,后期一心扑在考研上,最后考上了北京大学国际关系专业的研究生,等着他的是美好的未来。

 

而如果你不想考研,也不用觉得前途迷茫。除了在校期间注重去培养专业能力、学习能力之外,踏入职场后的付出和成长很是关键。


大学同班同学D,财会专业,毕业之后先去创业公司锻炼了一番,一人担任多职,搞定了整个公司的财务工作,熟悉了整个业务流程,虽然很辛苦,但收入也不少。


目前已凭借之前的工作经验和强大完整的业务能力,就职于某大企业财务部门的中层管理层了,收入翻倍。



05


考研失败或者不喜欢本科专业想跨行入职的,也千万别觉得暗无天日。


考研失败了大不了就业,专业不喜欢大不了跨专业,刚毕业的阶段可塑性实在太强,未来也充满无限可能。

 

考研被刷之后,我去找喜欢的工作,先做内容运营积累自己的经验,后来拿它当跳板成功就职策划岗。然后通过工作项目在实践中提升专业能力,甚至还借了大学专业教材来系统学习理论知识。


慢慢地从跟着师傅做项目到自己单独统筹项目,期间也幸运地接了许多大品牌的项目,为工作经验增添了很多亮点。


现在自我介绍时不会有人再问起我的学历,我做过的优秀项目,服务过的大品牌就是我的个人名片。

 

无论选择哪一条路,如果你想改变人生,努力和付出都是必不可少的,不怕别人有天赋,最怕有天赋的人还比你努力。


所以,哪怕起点比较低,但只要用心地去经营自己的生活,找准目标、脚踏实地,付出更多的心血,总会过上想要的人生。


毕竟,人生那么漫长,未来实在是充满了太多的可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说说普通学历的人在以后的职场里如何立足
从人大毕业生到赤贫农妇, 伍继红的“下坠”人生有什么启示
你和一流大学的距离,差的不只是学历
大学生和研究生就业吃亏在软能力差
这3种大学生最玩物丧志, 毕业后没有企业愿意要, 大学算白读了
如何回答面试官问你普通高校毕业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