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干货】如何从宏观和微观视角做农产品研究

邀请好友送豪礼!185元红包等你拿! 基金商城1折起购

  今年以来的行情属于经济下行、货币宽松背景下的供给冲击行情。研究价格的不确定性从宏观角度,看经济周期(货币周期)、天气周期和品种特性,从微观角度利用供需平衡表研究动态变化中的比较静态产量、需求和季节性等。

  一、农产品的价格机制

  供需的基本概念:供需的变化和均衡来决定市场。做股票的熟悉的是用货币或者利率来决定市场。但两者不能脱离开来,看货币的时候,需要考虑供需,在考虑供需的时候要考虑货币和利率,中间不能有所偏位。

  从这个角度来看去年11月到12月,化工品、农产品的上涨除了供需的因素外,货币的因素也非常重要,我们将这个称为经济下行,货币宽松条件下的供给冲击引发的行情。因为在经济下行的过程中,整个需求是疲弱的,这时候应该将重点放在供给上面,这时候应该找到确实存在的或者可能会存在的供给问题的品种,这些品种是未来资金可能会追逐的品种。这也是我们把去年市场与供需,价格结合起来的一个核心体现。

  (1)影响价格的因素

  做期货的人知道:价格是反映不确定性的,反映未来可能发生的事件变化的不确定性,这样的价格是需要不断去定价的,已经定价的,或者在未来价格不会发生太大变化的,在价格里面都应该体现了,这就是一个相对比较有效的市场。这种不确定性,比如说北方天气的不确定性,对价格的影响就很大。比如说到了9月份,或者9月份以后,这种产量的不确定性可能消失了,价格就会舍弃供给而去关注需求的东西。

  价格是反应不确定的,这种不确定性也是我们做研究的要研究的重点。这种不确定性,比如2012年的洪涝,这种影响会导致价格的大幅度波动。然后包括一些危机事件,比如政治事件英国退欧等,这些危机事件对金融市场和商品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还有数据的不确定性,比如说美国3月宣布6月要公布种植面积,这也会导致价格产生波动。研究人员就会根据数据来研究这种植面积大概是多少,可能是多少,然后看同行估计的情况。这时候价格会按照预期的方式来运动,但是最后公布额数据是最权威的,这和以前预料的种植面积之间的差异性市场是会反应的。还有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西亚和东亚地缘政治的不确定性,如果力量是变激进的情况下,这样是会影响价格的。

  (2)农产品宏观层面来看:经济周期(货币周期)+天气周期+品种特性

  经济周期:影响需求,工业品的影响较大,对农产品影响较小。另外一个就是影响货币。对商品首先是反应在大宗商品上面,货币本来就追逐库存比较紧张的,品种比较短缺的商品。比如说如果我们认为经济比较宽松的话,那么商品就会维持一个比较强的态势。天气周期,通俗来讲就是“厄尔尼诺-拉尼娜”周期,天气周期对于很多地区,特别是赤道地区的天气系统产生很大的影响,对相关地区农作物的产量也会产生根本的影响。宏观方面来考虑品种的话,天气周期会是一个重要的参考。

  品种的微观特性:包括农业政策的因素、品种的政治特性和品种的价格需求弹性。大的品种,需求弹性可能低一些,但是如果是一些比较小的品种那么需求弹性就可能大一些。比如说像原糖、咖啡这些小的品种,价格对需求的变化并不是很敏感。比如豆粕相对于玉米在能源市场中来讲,他的价格敏感程度不是很高。另外就是工业品属性和油相关的工业品属性。我们在关注价格的时候可能就要考虑这些特点。

  下面说下关于宏观周期里面的美林时钟。大家做股票的人都知道,每个时钟都根据经济周期把货币相关的政策的一个周期,然后把周期内不同时期的一些投资品种配置在相应的阶段里面。一般来讲,在经济萧条的时候,可能石油。经济萧条时,货币政策是下行的,这个时候可能是石油的债券,然后再经济开始拐头往上的时候,这个时候盈利性在扩大,这个时候可能需要石油性的股票,然后经济进一步上行,进入到快速发展的时候,这时候商品的需求会上来,通胀的预期也会上来,股票很能会面临压力,需要的是石油商品,到了经济最热的时候,可能就是油胀。

  天气周期的特点是一个循环的,这里面需要关注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的变化。天气周期里面我们怎么考虑单产,这是一个技术性的工作,需要的是一个团队来做的事情。关于天气在太平洋赤道地区,有一个行星系的大气循环和海洋循环,然后有一个大气和水温的交换,这样就会影响到全球大片的天气和陆地产生影响。这个一般意义上将可以理解为如果是在厄尔尼诺天气周期面的话,那么太平洋东岸地普遍的会出现降水偏多的状态。然后太平洋西岸地区普遍存在降水偏少的情况。拉尼娜地区的话,这情况可能刚好是反过来的,太平洋东部地区可能出现一种降水偏少对的状态,对于太平洋西部地区可能会出现降水偏多的状态。这是一个大概的概念,然后对于大部分地区来看的话,这里并不排斥是有差异的,这里面天气的状态,图已经显示出来了我刚才所说的这样一个意思。这种天气的影响对美国的大豆的影响在厄尔尼诺天气周期里面,美国包括南美的水分会偏多,这样总体来讲是有利于大豆的单产的提升,对于拉尼娜来说,单产会偏低。

  美国玉米的特点,和大豆的特点不同。美国玉米种植在靠南的地区,玉米对降水不是很敏感,对温度敏感。这样来讲,美国的玉米和美国夏季的温度特别是8、9月的温度是一个高度的负相关的关系。所以最近我们发现在玉米市场上是发生了一个很大的变化,就是价格出现一个大幅度的回落,这就和最近大家关注到的,美国在7月玉米授粉的时候没有明显的高温天气,同时降水在西部和南部有所回升。所以我们看到最近美国玉米出现暴跌的这样一种情形。我们在周一已经提出这样一个警示了,不要指望7月份有一个高温天气,不要指望7月天气有明显的好转,就是要预防美国价格的这样一个风险。因为美国玉米种植的关键生长期是7月份授粉阶段,他对温度很敏感,7,8月份他都需要的是一个比较凉爽的天气。这样的环境才有利于糖分的合成,但是对大豆来讲的话,大豆的生长关键期就是在8月结荚的这样一个阶段,所以这样一个时候关注的就是会不会出现一个天气的降水偏少导致的干旱的影响。温度对玉米的影响和厄尔尼诺天气也有一定的关系。但是这里面应该还要考虑一个全球的增温,年代性增温的这样一种现象。

  (3)微观机制:供需平衡表

  平衡表就是我们应该考虑的一个核心,平衡表是一个把供和需两方面数值化,然后放在一个表里面算库存变化的一个表,在这里面我们想讲一讲关于农产品的特性。

  从产量方面来看,我们特地将农产品和工业品对照来看,农产品首先具有一定的生长周期,他需要大概四到五个月来确定产量,并且需要更长的时间,比如说可能需要六个月来形成收获供应的这样一个阶段,在中间是无法提供新的供应的,这是农产品的一个特点。工业品是只要有利润,随时都可以开工进行生产,这里面可能会有很大的差异。另外第二方面是农产品的产量是不确定的,高度的依赖于天气,虽然我们可以根据利润来决定面积,但这里面起作用的是单产,单产的波动比较大,严重的时候可以出现百分之三十的波动,如果经济周期是向上的,他的需求会往上,如果经济周期是往下的,他的需求会减小,而且我们知道经济周期有很强的惯性,也就是他持续的时间比较长,对于工业产品,一旦上涨,工业品推动的上涨会很强,然后经济下行的时候,持续的时间也比较长,所以从定价方面来看,我们认为农产品是由供给决定的,而工业品的价格是需求来决定的,当然这是在供给是充足的情况下来说的。

  我们来看供需平衡表,供需平衡表是目前在当前价格水平下面市场或是分析人士对于未来一段时间内品种供给、需求,库存变化这样的一种预期,将这预期数值化,然后放在这样一张表中来进行研究判断。所以这样来说,里面涉及到很多的限定词,第一个限定词是,他是基于一定价格,就是价格不同,对应的平衡表是需要修正的。比如说在当前的平衡表下,我们判断价格是要上涨的,当价格上涨到一定程度,我们判断价格已经溢出了需求,之后需求就需要下调,这时候需求下调,平衡表中库存就要回升,这就是说价格不一样,平衡表是需要进行修正的。所以平衡表是价格的一个函数,两者是有关系的。

  第二点是平衡表是对未来的一种预期,我们这平衡表是截止到未来9月份的状况,或者截止到明年什么时间的一个状况。这是一种预期,预期代表着要不断的变化,需要不断的进行修正。统计表和平衡表是不一样的,统计表是既定事实,平衡表是预期。在不同的阶段,分别分析供给和需求。比如说对作物的关键生长阶段,上半年作物的产量在整个定价里面的权重是比较大的,因为他的不确定性是最大的,所以价格就反应产量。这时候我们就不考虑需求了,所以今年3月份我在讨论群里面,当时对于豆粕我就说在8月份之前不要考虑需求,就盯着供给。平衡表中我们知道价格肯定影响供给,供给也会影响需求,这肯定是这样的但是这是一个动态的思维,我们在分析的时候要用一个比较静态的思维,就是说在考虑供给的时候把需求按着不动。因为需求是新作的需求,新作的需求是什么呢?谁也不知道,所以大家对这种预期是很稳定的,预期很稳定,价格就行不会再去关注他了,价格始终是反映不确定性,如果预期是稳定的那么价格就不会变了,所以这时候关注的是天气的变化和产量的变化,这也是用天气的信息来不断的定价,9月份以后关于天气和单产的不确定性基本已经定价完毕之后,到10月份才重点关注需求,这时候把供给当作是不动的,这就是动态的比较静态的思维。

  最后,农产品具有生产和消费的季节性。生产的季节性主要体现在种植进度,生长情况,天气,生长质量,包括单产的变化的不确定性。农产品是季节性的生产和全年的消费,她的生产季节和消费季节是不重合的。这也是比较静态分析的依据,在生长阶段,新作还没进入消费阶段,当然也有采购,但是采购的量并不大。所以这样大家的预期收入是稳定的,季节性的例子:美豆的25年的平均的走势(如下图),整个上半年价格是趋上的,这是25年平均的趋势。整个下半年一般是8月份价格一般是回落的,到了10月份价格又会出现回升。这季节性就和生长季的天气有关系,生长季以后,8月份以后所有关于天气对生长的不确定性在不断的衰减,价格开始回落。到了9月份天气的不确定性完毕,人们开始关注需求的不确定性,这时候价格再次开始上涨。对农产品来讲供给是压倒性的,不确定性对价格的影响也是压倒性的,所以我们看到在美国大豆上半年产量的不确定性对价格的影响是占据了主导的作用。季节性的具体分析对于过去30年,过去25年,过去10年的数据结果差距不大,但是具体到一年来看,差异性是很大的。因为这图是平均出来的,但是平均数和实际情况是有差别的。我们不仅要参考平均情况,还需要关注具体的年份的季节性的影响。这方面来讲也是关于产量相关和需求相关来讲的。比如说有没有异常的天气现象,比如对于玉米来说有没有异常的高温或地位,比如14年美国有异常性的低温,玉米长势很好,价格不断下跌。今年阿根廷出现了异常性的降水,这些都是季节性异常。比如到了今年下半年,我们需要考虑有没有异常性的消费因素。比如说压榨的进度,例如白糖研究里和蔗糖过去三十年平均的压榨进度之间的差异,是异常快还是慢,出口是异常快还是异常慢,这都对价格有影响。

  这就是对农产品分析的基本框架,对于需求的分析、出口、压榨、养殖的判断是有一些基础方法的,但这需要团队来做的。关于方法这块就讲这些。关于品种的情况,由后面的专家具体分析说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期市】大宗商品价格分析的逻辑和方法
我的大宗商品价格分析逻辑和方法(兼论为何看好原糖和美豆!)
大宗商品价格分析的逻辑和方法
《期货多空逻辑》——2、商品周期与产业链那些事【精华笔记】
大豆豆粕与豆油背后的价格逻辑
期货投研:豆粕急跌空头持续、别着急抄底、后市的投资逻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