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外固定?原来我不懂!
说到骨科外固定,和生活息息相关谈不上,但起码自己或周遭的亲朋好友多多少少经历过外固定的治疗,就外固定本身而言,的确还有许多值得人们深入挖掘的东西,如各种外固定的材料、时下聚焦的儿童青少年领域、术后的外固定辅助治疗等方面,接下来就为大家作逐一的剖析。

● 历史与发展:骨折固定材料的演进




根据历史记载,石膏用于骨折固定可追述自千年之前,早在公元前 1000 年,阿拉伯人就已经相信它们能被运用到医疗外固定中,当时是将石膏粉(硫酸钙)加上水混合后,加上模子用以固定骨折 [图 1]。


当今使用的缠绕式石膏绷带的前身 [图 2],是荷兰军医 Antonius Mathijsen[图 3] 于 1851 年发明,他将石膏粉涂抹于纱布上加水使之硬化后固定骨折 [图 4]。直至 1969 年人类登陆月球之际,缠绕式石膏绷带仍是惟一用于骨折外固定材料。而医师患者也对缠绕式石膏绷带的笨重、闷热、难照顾习以为常。



此情形于 1970 年 3M 公司推出新式树脂玻璃纤维绷带 [图 5] 后,逐渐颠覆了传统石膏绷带的观念。第一代树脂玻璃纤维绷带必须用紫外线灯照射后硬化达到固定效果;第二代则以水作为催化剂达到硬化效果;第三代树脂玻璃纤维绷带则让表面更为平滑操作更为便利。



对于临床患者来说,高分子绷带较传统石膏更轻,更容易使用。特别是儿童患者,如使用软性高分子绷带,在拆除时仅需使用绷带剪或用剥果皮方式移除,不用电锯,有效减少医师与患者的压力。软性高分子绷带另一特色就是提供部分可控的活动度,降低固定后产生关节僵硬与肌肉萎缩的风险,若搭配趋水袜套,可无忧无虑地洗澡是其最特别之处。


外固定材料的更新换代为医师提供了更为便利有效的治疗方式,而儿童骨科作为有别于一般骨科的特殊群体,亦在飞速发展。


● 焦点关注:儿童骨科发展现状



在国内儿童骨科专业医生的共同努力下,也受益于国际学术交往的日益频繁,中国儿童骨科专业在近 10 年来获得了快速的发展,目前仍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WHO(世界卫生组织)曾有统计数字,50% 的男孩在其儿童阶段会发生一次以上的骨折,而在女孩这个数字则为 25% 左右。但即便基于如此庞大的儿童骨折发生率,相比较于其他的骨科亚专业而言,普通骨科医师普遍对于儿童骨科的知识不熟悉,存在广泛的知识盲区及错误理念,专职儿童骨科医师数量更是少之又少。


究其原因,高风险、低收入、工作强度过大等等目前中国儿科医师严峻的生存状态,是不可回避的重要原因。但回溯中国骨科学的发展历程,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儿童骨科专业曾长期被排除于骨科大家庭之外;儿童骨科的内容,在医学生的教材中很少被涉及;而国内医师可参考的儿童骨科教材严重匮乏,已有的教材往往知识陈旧甚至错误百出;这些都曾经是限制儿童骨科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就骨科创伤和畸形矫正这两块儿童骨科领域内最重要内容来说:


儿童的肢体创伤,目前绝大多数首诊医生仍是欠缺儿童创伤诊治经验的成人骨科医生。对儿童最常见的需急诊手术处理的如肱骨髁上骨折,仍普遍存在诊治不规范的现象,导致相当多的儿童出现肘内翻、肘关节功能受限的严重并发症,乃至于发生骨筋膜间室综合征、缺血性肌挛缩等等灾难性结果。儿童的外髁骨折、孟氏骨折,是常常被漏诊、误诊、误治的骨折,甚至因不良后果而导致赔偿以及引发医疗诉讼,仍屡见不鲜。儿童不是成人的缩小版,儿童有其特殊的生长现象,部分基层骨科医生,甚至在骨折手术处理中不懂得保护儿童的生长板,导致继发难以补救的发育性畸形。儿童的骨折往往有其特殊的治疗原则和特殊的治疗技术及器械,不同于成人创伤骨科医师普遍认同的 AO 原则,比如近年来出现的弹性髓内针等技术。而儿童骨科最常使用的石膏固定技术,近年来各种新的材料如高分子石膏绷带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相比较传统的石膏材料而言,高分子石膏绷带在塑形能力上毫不逊色,而且具有高强度、舒适、X 射线透过性好、速干、透气性好、可淋浴及盆浴、易拆除等等诸多优点。对于儿童的骨折、矫形和手术后的外固定,高分子绷带甚至已经几乎完全替代了传统的石膏固定材料。


儿童肢体畸形的类型繁多,其中较为多见的是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和发育性髋关节脱位。这两种最为常见的儿童先天肢体畸形,目前均已有被世界广泛认可的规范的诊疗流程。国内在儿童肢体畸形矫正上,除少数专业的诊疗中心之外,仍普遍存在治疗不规范的情况,严重时甚至可能给孩子造成灾难性的后果。从此点而言,儿童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工作任重而道远。发育性髋关节脱位和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均强调早期治疗,而前者的发病相对隐匿,新生儿筛查对其的早期发现和诊治极为必要,欧美发达国家均已有数十年的成功的经验可资借鉴,这仍是亟待在国内推行的关系国计民生和下一代健康的重要工作。


谈到儿童肢体畸形,不可讳谈目前严重而广泛的环境污染和社会保障、救助制度的不健全,以及二胎制度的放开等等。这些都将是导致儿童肢体畸形发生率和绝对数字增加,以及长期致残率未能得到很好控制的重要原因。笔者在临床工作中,曾经无数次遇到家境贫困的先天畸形孩子的家长,要求我们将病历记录中的「先天性」等字眼删去。究其原因,只是因为当地的社会救助和保险制度,对于所谓的「先天性」疾病不予覆盖。每每此时,看着这些家长无助的眼神,作为医者,心中总是被深深地刺痛。


综上,中国的儿童骨科事业,在新一代儿童骨科人的努力下,随着各种新的理念、技术、器械和材料的使用,越来越多的中国儿童因此而受益。但是,正如前述,中国目前的儿童骨科病人仍然大量地由成人骨科医师首诊和处理,希望随着社会的进步,从政府和全社会的层面,能够更多地关注儿童和从事儿科专业的医师,更加普及儿童的特有治疗理念,造福更多的中国孩子。


材料的更新迭代和骨科发展的形势也提高了医生和患者对外固定的认识和对材料的选择。


病例分享




患儿情况:俄罗斯籍,男,7 天,右侧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左足跖内收。

治疗:右足采用 Ponseti 方法治疗,4 次手法矫正+软性绷带固定 1 周,1 次/周,第 5 次切断跟腱后手法矫正+软性绷带固定 3 周。左足采取手法矫正+软性绷带外展治疗 2 周。拆除软性绷带后,按计划穿戴 Mitchel 支具和做物理治疗(牵拉腓肠肌)。目前患儿 6 个月,双足外形良好,右足 Pirani 总分 0 分,没有复发。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使用高分子绷带治疗:患者可以洗澡、用风筒快速吹干,拆除方便……)



(6 个月随访显示,治疗效果与使用传统石膏无异)




患者情况:男,35 岁


病因:一天前打篮球起跳落地时突发右踝关节活动障碍,足跟部轻度疼痛,不能主动跖屈,不能以足趾站立,可触及右踝后方凹陷,门诊就诊。


查体:右足后方肿胀、触痛,触摸跟腱连续性中断、凹陷,跖屈力弱,Thompson 征(+)。X 线检查未见踝关节周围骨折。


诊断:右侧跟腱断裂(撕裂型)。


治疗:行腰麻下跟腱修复术,取俯卧位,做跟腱内侧切口,长约 15 cm,锐性切开皮肤、皮下及腱鞘,将皮瓣及腱鞘一起翻转至外侧,见右跟腱于止点上 4 cm 处完全断裂,断端呈马尾状,粗细不等,长度参差不齐。顺行整理断裂肌腱,予 0 号缝线行 Bunnell 缝合,游离腓肠肌腱膜与跟腱远端缝合(Lindholm 法)。术中检查跟腱张力适中,冲洗后逐层缝合。术后右踝跖屈 20°,予短腿树脂绷带固定。


① 制作短腿树脂绷带时先于右小腿前方至足背制作跖屈20°硬树脂托。




② 待硬树脂托强度合适时,以软树脂绷带缠绕。




③ 待树脂绷带硬度最大后,沿前内侧纵行剪开树脂绷带,安装魔术扣,方便患者拆卸。






总结:手术后定期换药,两周拆线,切口愈合良好。按跟腱断裂术后康复方案指导患者进行术后康复锻炼。术后三个月复诊,右踝背屈 0-20°,跖屈 0-50°。 

综上,在对行业现状有了一定认识之余,也对外固定材料的发展及对外固定技术的推动有了更深的理解。也希望除了高分子树脂绷带,会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可以造福患者和医护人员的新型材料,为骨科外固定事业乃至整个医疗事业添砖加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骨科外固定材料有哪些
骨折固定的新方式—低温热塑板材
高分子石膏夹板的突出优势及使用方法
医海泛舟:话说“石膏”
用水泡大的海洋生物球(泡大珠)原理是什么
医用耗材(医疗耗材)常用分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