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何能钓到鲫鱼的地方却很少有鲤鱼,鲤鱼的鱼道鱼窝一般都在哪里

有钓友私信留言,为什么能钓上鲫鱼的地方,鲤鱼就很少,反而是能钓上鲤鱼的地方,同样也能钓上鲫鱼;是不是鲤鱼和鲫鱼并不在同一个鱼道?

首先需要答复的是,鱼道,是分鱼种的,不同的鱼种,生活习性不同,对食物需求不同,溶氧环境不同,鱼道的产生自然是不一样的。比如鲫鱼,因为体型小,所以多是群居,对水深的要求非常广泛,可以40厘米深,可以3~5米深,只要有充足的食物来源,合适的溶氧环境,水深水浅倒是无所谓了。

但是鲤鱼不同,首先鲤鱼的生长周期就短,一年龄的鲤鱼,可以长到1~2斤,2年龄的鲤鱼,那就长得更大 了,体型大了,对水深的要求就很高了,除了人工养殖的池塘,很少在1米以内的水深里,钓到鲤鱼;其次,体型大了,对氧气的需求也很旺盛,很多急流的水域,鲫鱼体型小,根本留不住,但是往往存活着鲤鱼,原因是急流水域,溶氧都很高,能满足耗氧需求,那么鲤鱼的鱼道,鱼窝,一般会在哪些地方呢?

一、水相对较深,而且水底地形越复杂越好的水域;鲤鱼在生长发育时,对食物的需求是极大的,总说鲫鱼口脏,意思是鲫鱼对各种食物都有好奇心,就是拿烟头作钓,鲫鱼也会试着吃吃看;而鲤鱼则对食物的数量需求很大,户外野钓鲤鱼,打窝分量少了,鲤鱼都不进窝;在野外水域,鲤鱼时常游曳的水域,一是要水深,水深了,鲤鱼才能游的开,遇见危险才能随时躲避;二就是水底地形越复杂越好,水底地形复杂了,水流就会因为地底高低不平,导致流速差,会聚集大量的食物,比如小鱼、小虾等,如果水底一马平川,根本无法截留这些食物。

二、水面大、溶氧量高,水底有落差的水域;开篇已经说明,鲤鱼体型大,对氧气的需求不是鲫鱼能够媲美的,所以水深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水面一定要大,水面大,水域和空气接触面积大,从另一方面说,也是能够增加溶氧的,这也是为什么水草多的地方,一般鲤鱼也会多,是因为水草在水底的光合作用可以释放氧气,增加溶氧,非常便于鲤鱼存活;

而水底有落差的地形,则是另一个很重要的要素,经常野钓的钓友都会总结出一个规律,比如近岸水深最深1.5米,以这个水深去垂钓,即使有鲤鱼上钩,也不会体型很大,如果长竿打远,7~8米的水深,也不见得效果很好,但是在介于1.5米~7米之间的落差地形,在这里垂钓,钓上的鲤鱼就会多一些,这是因为水底有落差的地形既能因为地形落差形成水流的流速差,能聚集食物,比如草籽、植物种子、小鱼虾等,另一方面,这种落差地形,还能因为水流的原因,增加溶氧。

三、有水草,但是密度的一般的水域;很多文章说,水草繁密的水域,多有鲤鱼出没,这是不可能的事情,鲤鱼的体型越大,对水底空间的要求就越高,比如七八斤的鲤鱼,身长都快接近半米多了,水草繁密,鲤鱼在水底身子都翻不过来,别说钓鱼了,摸鱼鲤鱼都跑不了,这么危险的水域,怎么可能有鲤鱼存活?实际上有水草,密度还很一般的水域,加上适合的水深,这才是适合鲤鱼存活的水域,这种位置,水草既能增加溶氧,也能聚集小鱼虾,是很好的食物来源地,同时水草稀疏,不妨碍鲤鱼来回巡游,也能遮光。

对于鲤鱼的鱼道、鱼窝确定,并不是某一次,或者少数的几次就能确定,通常,来判断鲤鱼的鱼道,鱼窝,一两次的垂钓,是不可能确定的;至少一天要通过鲤鱼的觅食高峰期,至少四次试口,同时至少3~5天的测试,才能有个大致确认的结果;在一天中,早上6~8点,下午5~6点,傍晚10~12点,清晨2~4点,都是鲤鱼开口觅食的时段;然后就是在温差变化不大,持续的3~5天,进行鱼口测试,如果均能在以上三个地形水域垂钓后,有很好的鱼口,那么基本可以判断这片水域的鱼道、鱼窝,对于以后在这片水域作钓,有很好的参照价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水库钓鱼怎样找鱼道 水库钓鱼技巧
[转载] 谷子钓鱼技巧
见多识广 的----------钓鱼技说
学会如何找鱼道,还怕窝里没鱼吗?
在大水面速钓小鲫鱼技巧全解析 - 钓鱼人
24节气钓鱼技巧,二十四节气如何钓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