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布袋和尚的这首禅诗,哲理深邃、意境高远,值得一读再读!
userphoto

2024.01.20 河南

关注

今天我们来聊一首禅诗。所谓“禅诗”,即是那些渗透着佛学与禅宗哲理的诗篇。例如,六祖惠能大师的著名五言禅诗:“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广为人知。历代以来,许多杰出的禅诗作家,如寒山、拾得、王梵志、王维、苏轼、曹雪芹,以及近代的赵朴初大居士等,均对禅诗有所贡献。禅诗不仅深受人们喜爱,还能启迪人心,让读者领略禅宗的韵味。

今天,我们将讨论一首出自《汉魏六朝诗讲录》的禅诗,由五代时期的布袋和尚所作,名为《插秧诗》。布袋和尚,亦称契此和尚,因其常背布袋而得名。他以其常笑的面容、幽默风趣、聪慧睿智、慈善和乐观的态度,赢得了众人的尊敬和爱戴。民间更传说布袋和尚是弥勒佛的化身,被视为许多寺院中弥勒佛像的原型。对于曾参观寺庙的人来说,那个总是笑呵呵的弥勒佛形象必定印象深刻。身边常见的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描绘了弥勒佛的宽容与慈悲,提醒世人学习这种包容。那么,这位一代高僧布袋和尚的禅诗,又将如何独树一帜,带给我们何种深思呢?

这首诗写的是: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为稻,退步原来是向前。

这首《插秧诗》诗,是描述农人插秧景象的作品。据说,此诗乃布袋和尚在其游化民间期间所作,意在启迪当时与之同耕的百姓。

布袋和尚以其独特的视角创作了这首关于插秧的诗作,其文字虽平实却蕴含深刻哲理,颇为引人入胜。诗中描绘了插秧者手持秧苗,一撮又一撮地将其栽植于水田中。在低头劳作的同时,他们能在水面上看到天空的倒影,一片蔚蓝,点缀着洁白的云朵。这样的情景,对于曾在农村生活的朋友来说,应当是再熟悉不过的。

诗的前两句“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不仅仅是描绘景色,更是布袋和尚向世人传达修行内在境界的方式。这里的“田”,既可以理解为字面上的农田,亦可象征人们的“心田”。而插秧,作为一项农事活动,也隐喻着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种种行为,如言语、思想、行动乃至生活的点滴。这些行为不仅是修炼我们“心田”的途径,同时也反映了我们内心的状态。

“低头便见水中天”这一句,喻指当人们放下杂念,全心观察、感知自己的身心时,便能领悟到身心与外在世界的真实本质。若能达到内心的平静,或许就能更深刻地理解身心与外境世界的真实面貌。

其实,禅诗可以多种角度去理解,而在此我愿意与各位分享我的个人见解。我认为大师通过这首诗传达给世人的一大教诲便是:仅有在低头的时刻,人们才能真正看见水中的天空。农民在插秧时,不得不弯腰低头,这是一种艰辛的劳作。将这般辛勤劳动视作修行,或许我们可以理解为做人需谦虚谨慎,脚踏实地。即便在今天,许多人不再需要从事农业劳作,但不论时代如何变迁,保持谦卑的态度,平等地对待他人;放下浮躁,认真务实地对待事物和人际关系,可能才是收获成果的关键。当然,这仅是我的个人理解,期待引起更多思考,并欢迎大家分享自己的见解。

“六根清净方为稻,退步原来是向前”,这两句诗富有双关意味,颇具经典之美。从字面上看,意指插秧时,秧苗的“根须”需保持清洁无腐,方能成长为“稻(道)”。若“六根”理解为佛教中指的六感官——眼、耳、鼻、舌、身、意,那么这句诗表达的是当这六感清净时,人的心灵方能透彻明净,从而领悟真道。布袋和尚在此运用了形象的比喻:在插秧过程中,人们逐步后退以完成整个田间的种植。对于未曾见过插秧的年轻人来说,这种一边插秧一边后退的做法或许难以理解,但布袋和尚的诗意表达了一个深刻的哲理——有时候,退步恰恰是一种向前的进展。

诗中说的禅理颇具趣味性,即便对于未曾深入阅读多少书籍的人而言,也不难理解。禅诗中提到,秧苗必须保持根须的清洁,未受污染,方能健康成长,并在秋天获得收获,即稻谷。对人而言,只有当我们的内心未被尘埃和杂念所污染,保持清净,才能修得正道。通过秧苗的比喻,我们能感受到大师深切的用心,其愿望是创作出广大群众都能理解的诗作。

诗中“退步原来是向前”这一句,是全诗的精髓所在。它告诉我们,要想取得进步,达到内心的安宁,关键在于学会退让、包容。这一理念与老子提出的“反者道之动”有着相似之处。

实际上,万事万物都存在一个度的问题。不仅仅是插秧,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蕴含着这一道理。例如,拳击时,需要先将拳头缩回,以便出拳时更具力量;跳远运动中,站着跳远肯定不及先后退一定距离后再起跳来得远。一个人若过于骄傲,终将遭遇挫折,而保持谦虚和谦卑,更有助于维护内心的宁静,做好自己的事。

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我们有时会思考:在人生的征途上,何为进步,何为退让?实际上,对此并无标准答案。有些人看似一路高歌猛进,势不可挡,但可能难逃一次挫折;而另一些人虽看似行进缓慢,却可能更加从容、愉快且持久。于是,我们难以断言哪一种方式更为优越,这确实不易判断。

若以本诗主题“插秧”为例,插秧过程中的每一次后退,都使得一拢新的青青秧苗得以种植。这种“退步”实际上是收获的喜悦,是一种独特的“前进”。常言道,“退一步海阔天空”,这种退让不仅代表着人生格局和视野的扩展,更是一种不同形式的收获。

此外,我读到一段颇具意义的话,愿意与大家分享。它表达的观点是:愿意吃亏的人,最终不会吃亏;而总想占便宜的人,最终难以真正占到便宜。给别人留下余地,自己也会有退路。给别人一个下台阶的机会,同时也为自己创造了台阶。很多时候,向前进固然重要,但退让更为关键。这是一种传统中国哲学的体现:退让一步,可以积蓄力量;退让一步,有助于身心的休整;退让一步,可以更清晰地洞察形势;退让一步,能够带来良好的缘分。当然,每个人的视角和思维都不尽相同,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我们的想法也会有所变化。那么,您对这种观点持何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观点和思考。

好啦,今天就聊到这儿了, 这里是致远书香,我是宁曦,咱们下期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契此,又名布袋和尚即民间弥勒佛的化身写的这首七言绝句《插秧歌》,胜过千万心灵鸡汤,写下它的僧人,原是弥勒佛的化身
弥勒佛唯一传世的禅诗,通俗易懂,却讲述一千年哲理,点醒世人
布袋和尚的禅诗,只有人到中年才懂
关于插秧诗的原文(插秧诗布袋和尚原文)
《插秧诗》赏析——【转载】[禅诗]布袋和尚《插秧诗》
春耕到来,读布袋和尚这首诗,看他如何讲插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