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醉翁亭记

醉翁亭记                                     

1,本文选自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字______自号,_________晚年又号_________  _________人。__________________家,谥号__________________之一

2.实词

          蔚然         峰回路转                翼然临于泉上               

 

                            负者             伛偻提携          

 

伛偻             提携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林霏开                            山肴野蔌              山肴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觥筹交错                                苍颜     颓然   

 

 阴翳                   上下                乐其乐

 

 3用原文语句回答:

文中描写朝暮之景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春天景色的句子:_______________夏天景色:________________;秋天景色:________________,冬天景色________________。描写醉翁亭状貌特征的句子               线索句(微露主旨):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破题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主旨句:醉能同乐

描写了远景: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近景: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醉”和“乐”统一起来并点明主旨的句子醉能同其乐。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相照应的句子是: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文中表现醉是表象,乐是实质的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能表达“太守之乐”的是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

4“环滁皆山也”有何作用?

开门见山,为醉翁亭点出背景,坐落在群山中,将滁州城的地理环境一笔勾出。

5第一段写景有什么作用?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做铺垫,表现作者的山水之乐。

6“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一句有什么作用?

贯穿全文的线索句,微露主旨,为下文张本.

7“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一句的作用?是全文的核心命意,为下文写景抒情定下了基调。

8第二段作者极力渲染的是什么?目的是什么?

山中朝暮四时之美景,表达作者对山水的喜爱之情,为下文的游玩作铺垫。

9“朝而往,暮而归******乐亦无穷也”一句在结构上有何作用?表达作者怎样的心情?

是此段的小节。抒发了作者纵情山水被美景陶醉的欢乐。

10第二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写了山间朝暮和四季的美景及出游之乐。结构上分述总收

11全文写景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借景抒情,寄托作者娱情山水、排遣内心抑郁复杂的情趣及与民同乐的感情。

 12“鱼酒肴蔌”的共同点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这些都是山间野味野菜,都取之当地。揭示宴酣之乐来自山水之乐。

13,贯穿全文的线索            乐

14,第三段描写了四幅画面,各是什么内容,本段的核心是什么?

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核心:太守醉(前3陪衬作用)

15,“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太守真的喝醉了么?谈谈见解?

并非真醉,而是陶醉,太守陶醉于这美丽的山水景色,陶醉于百姓生活安定富足,陶醉于自己能与民同乐。

16“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与以前学过的哪篇哪句相似?

《桃花源记》黄发垂鬓,并怡然自乐,(借代)

17,为什么写“太守宴”之前要写“滁人游”?

为太守宴创设一个欢乐的气氛,并蕴含着作者与民为乐的旨趣。

18“至于负者******滁人游也。”作者为什么着力渲染滁人兴高彩烈地出游的场面?(或滁人兴高彩烈地出游,这与太守有何关系)

滁人兴高采烈地出游说明他们生活富足、安定快乐,这正是太守政绩的表现,是太守励精图治的结果,这也是太守醉与乐的基础。

19,写“众宾欢”说明了什么?

 众宾欢饮,精神愉悦。②太守与宾客关系融洽良好。

20:从文章内容来看。太守是很擅长治理滁州的。第三段中哪些描写体现了这一点?写出你的理解

“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因为人民只有生活富庶才能游山玩水,无忧无虑,体现了太守将此地治理得物阜民丰.

21“前者呼,后者应******往来而不绝”通过这个场面,你感受到什么?

“滁州百姓生活富足,安定快乐,太守治理有方。

22第三段那个字是“乐亦无穷也”具体而生动的体现?

                                          

 

23,写作本文时正值作者被贬滁州。但体现在本文的却处处是“醉”与“乐”,对此你如何理解?

:被贬难免有郁闷之情,但本文意在表现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写醉是为了写乐。醉是表象,乐是实质。醉与乐是统一的,都是“与民同乐”的表现。

24,本文除了表现作者寄情山水排遣郁闷心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以外,还表现了什么?(中心)

不因遭受打击而垂头丧气,反而旷达自适,表现出泱泱君子的坦荡胸怀和铮铮铁骨。

25,“醉翁之意不在酒”其实也不全在“山水之间”而是在什么?

在于借山水排遣郁闷之情,在于与民同乐于山水之间。

 

25,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中”苍颜“颓然”揭示出太守怎样的心境?

揭示出太守在欢娱宴席上的另一种黯然心绪,一种悲凉的心境。

26结尾一段中哪句话揭示了全文主旨?为什么?

“醉能同其乐,”因为他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

27结合原文说说欧阳修是一个怎样的人?

热爱大自然但不玩全沉迷于自然美景,他虽遭贬谪,但仍能奋发有为,勤于政事,造福一方百姓,并能于民同乐,是个胸襟豁达以百姓为念的人。

28,欧阳修尽管被贬滁州,仍能有所作为,请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我们无论身处怎样的逆境,都应保持旷达的胸襟,坦然走好自己的路,积极乐观地对待生活不计较生活中的得失。

29,“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据你看“太守之乐”的实质是什么?

山水之乐,最重要的是与民同乐。

30,作者善从动静的对比中突出意境之美,试举例

景物与景物对比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

林之静与禽鸟之乐对比 树林阴翳                鸣声上下

景物与人物对比     夕阳在山                 人影散乱

人物与人物对比     负者歌于途               行者休于树

31,文章反复出现“醉”与“乐”,二者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是为了写乐,太守因乐而醉,醉能增其乐。醉与乐是统一的

32,从“人之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一句中你读出了什么言外之意?

人们对太守内心的想法不真正理解,不理解太守内心的抑郁苦闷,太守缺乏知音。当时能做到被贬后仍奋发有为,励精图治,与民同乐的人太少了。

33,首段说“太守”而不称其名,有何用意?

设置悬念,为全文的结句“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设下伏笔。

34,“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一句有何作用?

最后点出做记人的姓名和身份,照应前文,解开全篇悬念,自然巧妙而又余味无穷。

35,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全文主旨:与民同乐。

36,王柳先生和醉翁同是饮酒,其用意有何不同?

《王》在饮酒中自得其乐忘怀得失。

《醉》在饮酒于山水之乐中排遣内心的郁闷。

37,文章第四段写了哪几种乐,各是因何而乐?

禽鸟之乐:游人去可尽情嬉戏,游人之乐:随太守游览山水之乐,太守之乐:山水之乐更重要的是与民同乐

38,作者心目中的山水之乐包含哪些意思?

一是从秀丽自然景色本身引发出的快乐,二是从太守与滁人共享这一美景而产生的快乐。

39找出文中沿用至今的成语并解释,

1)水落石出:形容真相大白

2)醉翁之意不在酒:言在此而意在彼,指另有他图。(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3)觥筹交错形容许多人相聚饮酒时的热闹情形。

40.从本文语言中可以学习和借鉴什么?(或翼然一词有何妙处)

本文语言凝练精粹,如“有亭翼然”“翼然”一词把亭子像鸟张开翅膀、凌空欲飞的形状、态势刻画了出来,形象生动,栩栩如生

41.为什么说“乐其乐”是全文的文眼?

太守的乐趣不单单是乐于山水,更重要的是自己能与民同乐,能为滁州百姓尽绵薄之力,为滁州百姓的政治清明、为人民的安逸而乐。所以说         

42写一个关于醉翁亭的对联

翁去百余载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结合本文与《岳阳楼记》写一幅对联:

岳阳楼,醉翁亭文化瑰宝,范仲淹,欧阳修思想大家。

43在你看来,欧阳修自号“醉翁”的用意是什么?

一方面表明他热爱并陶醉于美好的大自然,他要娛情山水以排遣郁闷,另一方面也表明他以百姓之乐为乐,被百姓之乐陶醉。

44.为什么说“太守之乐”境界最高?

他既知禽鸟之乐,又知游人之乐,既能同醉又能自醒,体察万物,反思人情,与民同乐。

45,屈原说“众人皆醉我独醒”人若总是清醒的面对残酷的现实,却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欧阳修自称“醉翁”,有何用意?(以醉的眼光看待世界有何妙处?)

“醉”的眼光看世界,能在倘徉山水时获得回归自然、与民同乐的情趣,到达一定程度的排解忧患情绪的作用。

46作者到底都在乐些什么  1山水之乐   2宴酣之乐    3乐人之乐,三乐归一,都是‘与民同乐’。

47.作者在文中写朝暮及四时之景时,分别抓住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8醉翁亭记导学案
醉翁亭记 练习
《醉翁亭记》复习资料
2013年《醉翁亭记》中考试题及答案
醉翁亭记 [北宋 ● 欧阳修]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醉翁亭记》习题及解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