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和公婆、父母“住”会更可能生小孩吗?| 学人说

★“我婆婆为了让我安心生第二个小孩直接搬到我家里来了,说要帮我带孩子,还说我们夫妻只管生,以后孩子的照料和经济开销她全包了......”


“我婆婆就住在我家附近,我的第一个小孩都是她帮忙照顾的......”


“我本来不想再要第二个小孩的,我妈和我婆婆天天在我旁边说再要一个小孩的好处,时间久了我也觉得再要一个小孩挺好的。”


这些话都是调查过程中,听年轻的妈妈们说的。这些亲身经历引发了我的兴趣和思考,是不是和父母、公婆居住在一起,更可能生孩子呢?





撰文 | 张洋

责编 | 靳永爱


年轻夫妻还跟父母一起住吗?


随着三口之家越来越普遍,家庭规模逐渐缩小,很多人会觉得现在年轻人很多都不和父母、公婆一起住了,来自父母的影响会不会没那么重要呢?
 
我们首先通过普查数据来看看中国目前的家庭结构分布。下图是中国主要几种家庭结构的分布图,由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研究所研究员王跃生老师根据四次普查数据计算获得。我们可以发现,从1982年到2010年,中国的家庭结构一直都是以核心家庭(即夫妻带着未婚子女生活的家庭)、直系家庭为主(父母和已婚孩子及其配偶构成的家庭),大部分是核心家庭。
 
图1. 1982-2010年全国家庭结构(%)

数据来源:王跃生. (2014). 中国城乡家庭结构变动分析. 当代中国史研究(02), 117-117.
 
普查数据展示的结果与我们直观的感受一样,现在大部分夫妻都不和父母一起居住了。但通过调查数据我们发现,虽然跟父母同住屋檐下的比例不高,但是绝大部分居住地跟父母的距离很近。下图是根据“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纵向追踪数据获得的2000年女性与公婆、父母居住距离的比例分布图。我们发现,女性与公婆的居住距离很近,同住一屋、邻居、同村或同社区居住的比例加起来超过80%;相比较起来,女性与自己父母的居住距离会远一些,大部分女性与父母是同县居住的。从户口本上来看,虽然年轻夫妻和公婆、父母已经分开了,但其实很多人是住在公婆或者父母附近的。虽然没有居住在同一屋檐下,但和公婆、父母的联系依然非常密切。因此,回答“和公婆、父母住是否会更可能要小孩”这个问题,需要搞清楚“住”这个概念。“住”不应该仅仅局限于传统意义上住在同一个房屋中,而应该真正考虑到邻近居住也可能产生的影响。
 
图2. 2000年女性与公婆、父母居住距离分布图(%)

数据来源:杨菊华, & Susan E.Short. (2007). 中国的婚居模式与生育行为. 人口研究, 31(02), 49-59.

近公婆,远父母,生第二个孩子的压力更大

研究者杨菊华和Short(2007)使用1993年、1997年和2000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纵向追踪数据,来研究中国的婚居模式和生育行为之间的关系。调查的对象是20岁到52岁的女性,女性得至少分别有一位健在的公婆和父母。
 
研究重新定义了“住”这个概念,除了住在同一屋檐下的居住安排,也把居住距离考虑进来,居住距离从近到远依次有同住、相邻(邻居、同村或同社区)和不相邻(同县、外县)。此外,该研究还区分了和妻子父母一起居住、和丈夫父母一起居住两种居住方式,并且设定了变量来衡量:更靠近公婆、更靠近父母、到双方父母距离类似。
 
研究有四个方面的具体发现:

1.  女性和父母/公婆居住在同一屋檐下,对第一个小孩的出生不会产生影响,但会降低生第二个孩子的可能性,生第二个孩子的时间会更晚。


2.  从丈夫父母的角度看,夫妻临近公婆居住比同屋居住会更快地生第二个孩子,但对第一个孩子的出生没有影响。


3.  从妻子父母的角度看,女性与父母住得越远,生孩子的速度越快,生孩子的可能性也越高。


4.  对已经有一个孩子的女性来说,靠近公婆居住比靠近父母居住更可能要第二个孩子。
 
总结这些发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1. 父母和公婆的确会对夫妻的生育决策产生影响。


2. 婚居方式对生第二个孩子的影响更大。


3. 居住离公婆更近、离父母更远生育第二个孩子的压力更大。

代际互动是影响生孩子决策的根本原因

你会不会觉得这些学术结论让人匪夷所思呢?为什么和父母/公婆在同一屋檐下反而会降低生第二个孩子的可能性,而对第一个孩子没有影响呢?为什么同丈夫父母一起居住与同妻子父母一起居住有不同的影响呢?
 
为了深入解答这些问题,我们首先得从理论的角度来理解父母/公婆是如何影响年轻夫妻的生育行为的。婚居模式主要通过代际互动影响女性生育行为。
 
这种代际互动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与父母、公婆住地近,代际互动会更有效。

1. 父母的生育态度、价值观念传递给了子女,影响子女的生育行为。


2. 即使生育态度和价值观念没有传递给子女,子女也可能受到父母的压力,或者受到父母提供的经济的、非经济的(例如照料)帮助而生小孩。


3. 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女性为改善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而生小孩。
 
回到我们上面提出的两个疑问,父母/公婆到底是如何影响夫妻的生育行为的呢?其实这与代际互动在中国家庭文化、家庭关系中的具体体现有关。
 
1. 性生活频度是孩子出生的最直接决定因素,与父母、公婆同屋居住,可能有诸多不便,年轻人可能会降低性生活的频率,那么孩子出生就会更晚。夫妻一般都会要第一个孩子,第一个孩子对组建家庭也比较重要,因此与父母、公婆同住对第一个孩子的影响不大,而对第二孩子的影响就比较明显了。


而临近公婆居住加快生第二个孩子的速度,这是因为住得离父母近既不会影响夫妻之间的性生活频率,又能够方便地获得公婆在家务、照料孩子方面的帮助,所以会加快生第二个孩子的速度。


2. 近公婆居住会提高生第二个孩子的速度, 但与父母居住就正好相反,这可能与中国传统的家庭权力关系有关。
 
刚嫁人的女性自主性、安全感比较低,需要通过生小孩来建立自己在婆家的地位。尤其在男孩偏好依然盛行的地区,对于第一个小孩是女儿的女性来说,生第二个小孩也非常重要,因为她们会面临来自公婆和丈夫的压力。
 
相比较来说,和父母一起居住的女性与娘家的关系比较亲密,安全感相对比较强。在中国的农村地区,从妻居的女婿通常来自贫困家庭或者外地,丈夫的权力在家庭中受到制约,妻子在经济上更独立,生小孩的压力也就比较小。
 
 
结语


可见,生小孩真的不仅仅是女性个人的事情,而是整个家庭决策的结果。婚居安排背后体现了家庭之间的代际关系、夫妻关系,甚至家庭权力地位关系。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放开,夫妻有了要第二个孩子的自由,但很多女性面临着工作和家庭平衡的压力,没有时间、精力去照料孩子。这篇文章的研究结论给我们支了一招,我们是不是可以通过妥善合理地安排婚居方式,既能保障正常的夫妻生活,又能和父母、公婆保持良好的互动关系,又能给未出生的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呢?

 

【参考文献】


1.  王跃生. (2014). 中国城乡家庭结构变动分析. 当代中国史研究(02), 117-117.

2.  杨菊华, & Susan E.Short. (2007). 中国的婚居模式与生育行为. 人口研究, 31(02), 49-59.




张洋


密歇根大学社会学

博士候选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你为什么要生小孩?如何做一对健康的父母?
生孩子究竟是为了什么?小S竟然这么说……
新婚姻法告诉女人"三做三不做"
生育这件事,男女本就不平等
备孕三年无果,夫妻医院做检查,医生的诊断结果让夫妻脸红
第一批丁克家庭如今咋样了?几个后遗症接连涌现,很多人或悔不当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