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砍柴脱口秀|昨嫌人口多,今愁人手少:我准备上班到七十岁

今天30岁以上的朋友,特别是农村长大的,一定对一项国策有深刻的记忆,那就是计划生育。


我是70年代生人,至今对年少时在老家目睹的计划生育的种种场景仍记忆犹新。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初,许多地方的政府对计划生育实施一票否决制。就是说镇党委书记和镇长,县委书记和县长,所管辖的地区如果计划生育工作没做好,就要掉乌纱帽了。一旦牵扯到乌纱帽的,那真是“悠悠万事,唯此为大”。因此地方官员把计划生育当成最重要的工作来抓,于是也催生一些非常雷人的标语。比如:


"一胎上环二胎扎,计外怀孕坚决刮 "

"逮着就扎、跑了就抓,上吊给绳、喝药给瓶"

"该扎不扎,房倒屋塌;该流不流,扒房牵牛"

"宁可血流成河,不准超生一个"


当然计划生育是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出台的一项国家政策。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的中国,人口确实很多,造成的压力也很大。由于当时中国的工业化程度不高,百分之七八十甚至更多人生活在农村,土地和环境承载不了那么多人口。


可是谁能想到,从严格地实施计划生育到劳动力减少、老龄化人口剧增、人口红利耗尽之间,频道转换是那么地快。而这个隐忧在21世纪初便开始有了苗头,到2010年左右,劳动力紧缺的现象更为明显。只是由于政策的惯性以及依附在这项计生国策上的利益集团之作用,人口政策没有得到及时的调整。到2015年全面放开两孩,人口增长的效果却并不明显。


  • 中国社会已经未富先老


前两天在海南的博鳌亚州论坛2017年年会上,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透露一项统计:2015年中国新增劳动力投入是负0.9%,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就是说2015年比2014年新增加的劳动力少了近1%,这个数字还是蛮可怕的,而且这个数字一直在加大。


这正是:昨嫌人口多,今愁人手少。大家注意,我用的是人口多和人手少这两个对比。我们觉得一说人口,口是要吃饭的,它要消耗粮食的,所以要搞计划生育。但是等到了这几年,突然觉得人手少,手是干什么的呢?手是用来创造财富的。


据一些专家统计,未来这几年,每年有2600万以上的人要退出劳动人口行列,什么意思呢?就是每年退休人数可能超过2600万。按照男子60岁、女子55岁退休的标准,截至目前,也就是男性1957年、女性1962年及以后出生的人将逐年退休,回家拿退休金。


中国社会已经是未富先老,提前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我们再来看一组数字,中国新增长的人口是什么状况:


2015年中国出生人口1655万人,比2014年少了32万人,也就是说出生率在下降,2016年好一点,出生的人口是1786万人,比2015年要增长了0.09个百分点。2016年的出生率是12.95‰,也就是不到1.3%的出生率,这个是非常低的。有人估计说中国到2025年以后开始人口负增长,我觉得中国人口负增长开始的时间可能还会提前。


  • 今天的中国多生娃是一件很艰难的事


以前地方政府说抓计划生育工作是天下第一大难。可当人口负增长的时候,你想让育龄夫妇多生孩子,会比搞计划生育还要难。因为搞计划生育,地方政府采取一种颇受争议的强力措施,让夫妇少生娃,还能做到。一旦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人的生育观念发生根本转变,养育孩子的成本增加,80后、90后甚至00后,一代人比一代人的生育愿望会降低,他们会主动少生,生两胎的是少数,多数选择生一胎甚至丁克。这个时候你再动员育龄夫妇多生就非常难了,政府总不至于采取计划生育那样的强力措施,让年轻人必须多生娃吧?


这一事实在日本和中国的台湾地区已经显露出来了。台湾3.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承载了2300多万人口,算得上人口很稠密,但是现在亦在鼓励居民生育。因为台湾比大陆进入工业化时间要早20多年。再说日本,37万多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承载了超过1.2亿的人口,现在对于日本政府来说,最发愁的也是人口负增长,劳动力在减少。


东亚属于传统的儒家文化圈,是鼓励生育的,宣扬多子多福。但是包括中国台湾、日本和韩国,一旦完成了工业化,人的生育观念转变后,让新的一代人如祖辈那样多生孩子,已经是很难了。


中国大陆也会是这样的,经过那么多年的计划生育宣传,传统的生育文化有了很大的改变,比如以前这样的宣传标语比比皆是:少生孩子多栽树,少生孩子多养猪。让人觉得多生孩子是一种耻辱。这种生育文化一旦深入人心,想扭转过来几乎是不可能的。


  • 延迟退休很快会成为现实


一些专家在多个场合包括这次博鳌亚洲论坛上,提出一些应对之策。一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使每个劳动力的效率更高。这当然是一个办法,原来10个人干的活,现在7个人可以干,那么这7个人就可以养活更多的退休职工。但是我们知道,人才的培养需要一个过程,不是说今天拿出个计划,实施后明年就能有成效。所谓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把一个人培养成一个合格的劳动者,得十几年功夫。


第二个办法是提高生产自动化程度。许多生产岗位可以选择机器人,以减少劳动力的使用。这当然也是应对老龄化社会、应对劳动力锐减的一个办法。但这个应对之策在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上比较有效。比如农业生产,以前一百个劳动力在做,效率还不高,现在用农业机械,五六个人可以做完;制造业也是这么个道理。


但是第三产业总归是要有人来做的,许多服务工作是机器代替不了的。我开个玩笑,等我们这些人退休以后,去养老院住着,养老院的服务人员不能用机器人吧?电商再发达,你呆在家里收快递,送快递的这恐怕还得有人。


所以无论多么的科技发达,人的效率多么高,可能会解决一些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劳动力缺乏的问题,让更少的人产生更多的效益,而第三产业也就是服务业的劳动力缺乏是没有办法。


另外,则是推迟退休年龄。我说我们70后80后这一代人,真是不容易,我们年富力强时,正碰上上一代劳动者的下岗潮,许多劳动者50多岁甚至40多岁就下岗或提前退休。这一代人实际上是靠70后80后来养。可等我们到60岁的时候,由于新进劳动力大幅度减少,社保的压力剧增,我们这代人只能推迟退休了,干到65岁,甚至67、68岁才能退休,很可能成为现实。


昨嫌人口多,今愁人手少。这是一个大的趋势,我们无法改变,只希望整个社会能在科技上、教育上多做点文章,减轻一些劳动力紧缺带来的压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蓝海经济观察】2021人口数据-拐点来的太突然
【高频考点】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 高频考点46 人口问题
UC头条:“60后”退休潮:特征、影响及应对
人口负增长,渐成为趋势,结婚和生育,难承受现实......
劳动力总量首现下降 人口红利窗口加速关闭
印度13.53亿人口,为什么不控制?这么多孩子养得起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