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婚姻真正的毁灭者不是小三,不是男人,而是你妈
文 | 心之助
我从23岁第一次谈恋爱时就发疯般地想结婚,可直到32岁我仍孑然一身。
不是我不想,而是我不能。
我在一个缺爱的家庭长大,从未见过亲密是什么样子。我父母双全、身体健康,但精神上我却无家可归。 

我的妈妈还未长大
 
人们都默认父母情感成熟,但大多数情况,父母比我们更像个孩子。
 
我的妈妈就是这样的人。我记得小时候,爸爸在国外,妈妈一个人带着我。她工作压力大,经常冲我发脾气。


有一次她出差半夜回来,我被巨大的声响吵醒。朦朦胧胧间,听见妈妈把我摆在饭桌上的东西一样一样往下扔。胶卷儿、照片、我的作业本、练习册、铅笔盒……噼里啪啦被扔了一地。

我害怕极了,躺在床上,大气也不敢喘,而那门缝中露出的黑色胶卷儿成为我脑海中难以磨灭的画面。

不成熟的父母
我最近看了本书,《不成熟的父母》,书里这样定义“情感成熟”的父母:能客观地进行思考,很好地控制情绪,有共情力和同理心,并能与他人保持深层地情感联系
 
而情感不成熟的父母则害怕流露真情实感,常常避免与他人的亲密。他们情绪不稳定,情感上依赖孩子,渴望得到孩子的注意和安慰。

他们关注自身多过孩子,缺乏同理心,对感情不敏感。他们很固执、不尊重不同意见,犯错后从来不承担责任,还喜欢控制孩子
 
在我印象中,我妈的情绪是极其不稳定而且难以预测的,她经常放任自己的情绪,并要求其他人无条件满足。

有一次我们约会,我迟到十几分钟的时间内,给我打了三十几个电话,当我找到她时,她坐在马路牙子上哭。

我当时工作有事儿,实在赶不上。而作为基金经理的我,手机是要按证监会规定上交锁起来的,这她都知道。

 
从我记事起,我妈就一刻不停地忙这忙那。她说她在怀孕时还在背《新概念英语》,在坐月子时备战托福,她说是生活所迫。

可实际上,我们那时候并不穷。我感到我妈有巨大的生存焦虑,只有工作才能给她自信和安全。
 
我妈还特别喜欢扮演受害者角色,情感绑架我,每次一说我,必要声音发颤、涕泪交流:“ 我这么做还不都是为了你。等我死了,看谁还管你。我身体不好,你把我气病了怎么办?我老了肯定指不上你。” 可她越这样,我越关闭。
 
我们从来无法进行任何真正的交流:

你跟她说开心的事情,她就说些风凉话;

跟她表达焦虑,她情绪波动得比你还厉害;

跟她说些担心的事情,她说你心太重性格不好;

跟她说些难过的事情,她说你太敏感玻璃心;

跟她说些有趣的事情,她忙不迭打断你说她自己的事;

跟她吐槽学习压力大,她说自己当年高考有多牛;

希望她能改改,她就哭天抢地说辛辛苦苦一辈子还不落好;

于是我选择什么都不说了,然后她说我冷暴力……


创伤代代相传
我曾经纠结很久,她为什么不能像电视里的那种妈妈,安详、宁静,为什么不能给我关爱,还会问我要关爱?



后来我慢慢发现,父母情感不成熟,是因为他们在童年时,他们的父母也没有照顾好他们,导致他们没能很好地开发出情感。
 
从社会原因上来说,他们生长于物质匮乏的50年代,又经历了文革的创伤,很多人都非常没有安全感。 

孤独的孩子
 
我在这样的家庭长大,一直感到非常孤独,长大后也很难跟人建立亲密关系。
 
《不成熟的父母》中说,不成熟父母的孩子会发展成两种类型:
 
  • 幻想型:幻想型孩子会YY出一个完美世界,有个完美伴侣满足自己。他们会拼命追求,往往变得很成功。
我就属于这种,家庭中的孤独让我非常渴望和人链接,而我认为让别人喜欢我的唯一办法就是变得金光闪闪,这让我不停地奋斗,上常青藤、进华尔街、当基金经理。

但是我在某一天却发现,别人喜不喜欢你,跟你的光环儿没半毛钱关系,于是我的世界崩塌了。
 
  • 角色型:角色型的孩子会配合父母定位,扮演全能或无能等角色。
对于出生在这样家庭的孩子来说,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找到真实的自我。我们要倾听内心的声音,而停止为满足父母的期待而活。


我在心理咨询师的引导下,慢慢看到了真实的自我。做金融、当基金经理,并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我只是想要它给我带来的爱和尊重。

我慢慢回忆起小时候那充满激情做事情的感觉,发现我最喜欢的事情是写作,然后我做了一个改变人生的重要决定:我转行了。
 
我放弃了百万年薪,而成为了一个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撰稿人,但是困扰我十多年的抑郁情绪一下好了。我现在每天练瑜伽、写作、开工作坊、给人做咨询,生活忙碌又充实。

跟父母和解
 
1. 忘掉心理学
 
我们学习心理学,并不是为了用这个攻击父母,而是跟父母和解。和解的第一步,就是要把我刚才讲的那些心理学全部忘掉!
 
我见过不少人,因为了解了心理学,就开始“我是边缘性人格”啊,“原生家庭创伤”啊,“他是自恋型情感吸血鬼”啊,到处乱安。结果作茧自缚,把自己陷在一个框里出不来。
 
心理学是把双刃剑,它既能让我们了解自己,也能为我们竖起厚厚的墙。它最大的问题是给人贴标签、下定义。

要知道,我们是人,人是万物之灵,是一团能量,是最精妙的仪器,是不可能用几个心理学标签去定义的。而且人时时刻刻都在变化,概念却是死的。
 
所以太过陷入心理学理论,会导致我们去评判别人,把别人一棒子打死,而阻碍我们去深入了解别人,触摸他们的能量。
 
学越多的理论,会让你离亲密更远。
 
我们知道“不成熟父母”是什么样子,是为了认清问题所在,只要你知道,哦,我的父母也是孩子,所以我们会关系紧张,这不全都是我的错,这就够了。

而不是说要用这些概念去指责父母、要求父母。


 
2. 要放弃“父母爱我胜过他们自己”的执念
 
我们从小受文化传统熏陶,认为父母一定是爱孩子的,他们爱孩子一定胜过爱自己,关键时刻他们甚至可以为孩子牺牲自己。甚至父母都认为他们真的是这样的。
 
但如果我们抱着这样的执念去生活,就会发现总是失望。而实际上,没有人会爱他人胜过自己,人这种生物永远是最爱自己的。这就是佛教所说的“我执”。我的身体、我的名声、我的孩子、我的财产。

因此你会发现,只有你符合父母心目中的孩子的样子时,他们才爱你。母爱也是有条件的。
 
世上能无条件爱一个人的人恐怕找不出来一个。所以也没必要为这个发现而沮丧。
 
我们要求一个人爱孩子胜过自己,既不现实,也做不到。
 
当你放下这个执念时,你会发现你对父母的要求大幅度降低。


 
3. 要放弃寻找“完美父母”
 
前文第二段提到了情感成熟父母的画像,但我放眼四周这样的父母几乎找不出来一个。看很多心理学文章会产生一个幻觉,就是那些“完美”的人是存在的,只是我没有遇到。

而实际上,心理学意义上的“绝对健康”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我们实在没必要为没有遇到“完美父母”而怨天尤人。
 
4. 不要幻想父母会改变,也不要强行去改变他们
 
在我刚刚接触心理学时,会拼命地给我妈发这种文章:《武志红:母婴关系决定孩子一生》,《北大学生拉黑父母|社会应该允许孩子“不孝”》。但我妈一看标题就特别激动,打都不打开看。后来逮着微信里那篇《你失败的锅,原生家庭的锅不背》拼命@我。

我写了很多微信给我爸妈,表达我多年来内心积压地各种不满,但无一例外地石沉大海。最后我彻底崩溃,跟他们大吵大闹。但是我妈会哭得上气不接下气,还狠狠咒骂心理学。
 
后来心之助的咨询师告诉我:“你妈已经这样生活很多年了,你的诉求对她的平静生活是种威胁,就好像每天往她床上扔一只蛇一样。

情感亲密是需要人有一定成熟度的,不是所有人都具备这种条件。你不需要和妈妈建立那种你想要的亲密关系,而只是保持互动就好了。”
 
于是,我慢慢放弃了改变他们的想法。我告诉自己,我的父母不会成长,也永远不可能成长了。我除了接受没有别的路可选。


在这种情况下,我该怎么办?
 
5. 觉察,保持觉察地跟父母相处
 
我知道我父母是情感不成熟的,那么我就应该带着高度地觉知跟他们相处。后来,我妈再哭闹时,我会第一时间先让自己冷静下来。

我告诉自己:她的情绪来了。她只是要发泄情绪,她不是要伤害我,我没做错什么。这样抚慰之后,我就不会害怕。然后我会去观察她,观察她的情绪是哪里来的,因何而起。
 
比如过年时,她情绪波动特别剧烈,但抱怨的都是些什么我穿的衣服不好看,我不出门老在家写文章什么的。

慢慢地我觉察到,她其实是恐惧,她不能接受我内容创业的这种生活方式,她觉得我太边缘化了。她担心我生存不下去,又没有结婚,会脱离社会,会死掉。
 
我是怎么觉察出来这一点的呢?我发现她老提日本的御宅族,那些正值盛年的男人,因为失业长期宅在家里,啃老,不出门,一宅几十年,最后心理问题,杀掉父母。还有那种日本独居老人,一个人死在垃圾堆里……
 
她潜意识里,把我的生存状态跟这些联系在一起了,所以她内心非常恐惧。
 
我看到,她这种恐惧的下面,是爱。她不能忍受我过的不好的画面,哪怕只出现在想象里。
 
以前,我会觉得她是控制我,不能让我做自己,或者太脆弱,对我没有信心。
 
但这一次,我看到了妈妈内心有个非常脆弱的小女孩儿,她在哭泣。
 
生平第一次,我做了让步。
 
春节后,我火速找了个工作,在心之助做原创作者和情感咨询师,兼顾我的梦想和她的安全感。
 
然后我开始在心之助老师的引领下,学习心理学。
 
我的妈妈脸上又有了笑容。
 
6. 真正独立
 
有些时候,我们跟父母的关系,也有点像跟恋人的关系。你越需要他们,他们越不可靠,你越不需要他们,他们反倒变得可靠。
 
要记住我们已经长大了,我们需要跟父母重建到是成年人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孩子和成年人的关系。
当我终于不再扒出自己的伤口雪雪呼痛,再也不问我妈要爱时,我妈终于开始尊重我了。


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恨自己“坏脾气”的来访者
孩子不是父母的面子
不要把孩子变成自己圆梦的工具
心理学:女生为什么总爱说“分手”?这是什么心理?
16岁女生亲口告诉你:出轨的爸爸,对女儿伤害有多大
育儿•音频:好爸爸邓超:如果你足够爱孩子,就陪他们一起哭吧┃小胖妹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