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的老年梦

我的老年梦

刘昆山

有梦是幸福的。有人会在梦中笑醒。

梦,似乎是青年人的专利。

老年,是无梦的岁月。人上了岁数觉少,做梦的几率就低。

老年人只有在“反刍”过去事业成功时才能回味到些许欢乐;老年人很难在“梦想”未来实现人生价值中品尝快慰。

老年果真如此悲凉?

我,迈进老年门槛已八年矣。八年来,我感受到彻夜难眠的失梦之痛,奔波于坎坷的寻梦之旅,终于获得了久违的初梦方醒,于是,放胆去追求未来之梦……

(一)初梦方醒

有事业才有梦,有理想才有梦,有追求才有梦。

当偶然踏进“老年学研究”的沃土时,我清醒地意识到这里可能有我的老年事业,这里可能蕴藏着我的老年理想,这里应该是我的老年追求。于是,我开始有了梦想:在老年学领域进行研究,写出有分量的论文,为发展我国的老年学事业贡献绵薄之力。要先在企业的老年学学会会刊上发表,第二步在市的老年学研讨会上发表,第三步在省的老年学研讨会上发表,第四步在全国的老年学研讨会上发表……

有了梦,便张起了生活航船的风帆;有了梦,便亮起了生活色彩的光环。我研读了大量老年学的论著,从思索老年学的定义起步,开始踏上事业平台的台阶,虽然步履艰难但义无反顾地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攀登上去。

20043月,我的第一篇老年学论文《论老年学的内涵与外延》在大同电力机车有限责任公司老年学学会《会刊》上发表;

2004916日,参加大同市老年学学会第四次老年学学术研讨会,发表论文《论“社区居家养老”模式》,荣获优秀论文二等奖;

2005915日,论文《保持老年与社会的和谐,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目标》入选山西省老年学学会第十次老年学学术讨论会,荣获优秀论文二等奖;

20061020日,参加大同市老年学学会第五次老年学学术研讨会,发表论文《论老年人生价值》,荣获优秀论文一等奖,同时提交的论文《架构有中国特色的老年学学科体系》荣获优秀论文二等奖。

令我激动不已的是,我的论文《保持老年与社会的和谐,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目标》入选中国老年学学会2006年老年学学术高峰论坛,荣获优秀论文奖,并且出席了2006917日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召开的庆祝中国老年学学会成立20周年暨中国老年学奖颁奖大会。这是中国老年学界最高级别的会议,是最高级别的奖项。我平生以来首次胸佩代表证步入金碧辉煌的圣殿。我的梦想实现了,美梦成真,这天恰逢我的68岁生日。

(二)失梦之痛

我是1998年退休的。刚刚离开工作了41年的岗位,我并没有多少失落,自认为“耍笔杆子”的人,退休后生活是会很充实的。我偕妻子一同走亲访友,游历名山大川,看望了多年想看望的亲人,游了多年想游的名胜古迹。旅途的颠簸劳顿和没完没了的应酬请吃,逐渐将起初的激情和喜悦消磨得踪影全无。拖着疲惫的身子和颓废的心情回到了家中。

孩子帮我买了股票,说凭老爸的智商准赢无赔。于是,我专门买了股票机,整日在家中双眼紧紧盯住那些弯弯曲曲的线条,品味“上上下下的享受”,忍受“买了就跌,卖了就涨”的摧残折磨。随着时间的流失,我除了记录撰写了5厚本名为《股海拾贝》的炒股笔记外,10多万元的股本剩下不到三分之一。我彻底失望了,心境里除了“阴雨”就是“雾霭”,没有一丝丝灿烂的阳光,也没有一点点斑斓的光彩,更没有魂驰鹏游的梦想。

我开始“反刍”退休前的岁月。学校毕业后,我是志愿到塞上古城的,因为这里有号称亚洲第一流的机车制造厂。我为能参与制造从孩提时代就喜爱的火车头,感到无比兴奋和喜悦。我参加了轰轰烈烈的建厂劳动,参加了第一台火车头出厂的欢腾庆典,经历并参与了5571台蒸汽机车的制造,以及由蒸汽机车转产内燃机车、进而转产电力机车的全过程。为国家制造更多、更好的火车头是我的事业,是我的追求,是我的人生价值之所在,更是我的全部梦想。为了梦想,我把并不太壮丽、然而却是充满活力的美好青春献给了我挚爱的工厂:做过技术员、工程师、高级经济师;担任过秘书、厂办副主任、法律顾问室主任;手持割枪、焊把在生产一线劳动过,伏案图板绘制过蓝图;从事过近20年的“为他人做嫁衣”的文秘工作,撰写过不计其数的公文……41年的工作历程,尽管道路坎坷,人生曲折,有过痛苦也有过烦恼,但更有欢乐、喜悦,有梦想也有追求。

但是,人在退休之后,却好像一位随队行进的登山队员,突然被一只无形的手推下了悬崖,跌入了山涧,从此便脱离了集体,失却了前进的方向,泯灭了人生的意义,只有失落、孤独、沮丧、郁闷像影子一样忽长忽短地紧紧粘在你的身上。这种失梦之痛,对于还没有跨入老年之门的人来说,是根本体味不到的。我在年轻的时候也曾认为,人老了享享清福多好。殊不知,“颐养天年”并不是混吃等死,难道老年人就没有人生价值了吗?

(三)寻梦之旅

我从解析“老年人生价值”入手,开始艰难的寻梦之旅。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价值是客体的功能或属性与主体需要之间的满足或被满足的关系。老年价值,就是老年作为价值客体对于社会这个价值主体的有用性。“有用性”是指人对社会的贡献或能对人产生积极效果。匈亚利诗人裴多菲说:“生命的多少用时间计算,生命的价值用贡献计算。”

老年要活得有价值,绝不能离开社会。人的第一属性就是社会性。退休,你离开了原来的工作岗位,这就意味着你退出了原来的社会坐标,断开了原来与社会的联系方式。对于退休之人而言,最重要的是,应该尽快重新融入社会,建立全新的联系方式,创立全新的社会坐标。否则,你将一直处于孤独、郁闷的失梦心境之中,更难谈实现老年人生价值。有人将退休后比喻为“人生的第二个春天”,正是对老年重新融入社会,创新人生意义而言的。

于是,我坚决走出了封闭的家,寻找与社会的新的联系方式。

起初,我想发挥自己的特长,着手撰写文章,先后写出了《伟大的理论创新,强大的力量源泉――论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掌握生产力发展规律,加速发展社会生产力——学习邓小平关于生产力的科学论断》,每篇都是2万多字。尽管做了很大努力,却没有得到社会的认同。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与北京的一家信息资源开发公司取得了联系。他们编纂经济类图书,招聘“写手”撰写文章,然后以他们的名义出版,只分给“写手”大约三分之一的最低规定稿酬。这份“能人不愿干,赖人干不了”的打工活,对于我来讲,一是有事干,二是社会效益不错,三是多少还有点收益。于是,我连续给他们写了近40万字的文稿。后来,他们觉得我水平还行,就将整套书稿交给我写。时间要求紧,我感到又像“上班”似的,连续“奋战”了半年多,终于完成了这套70多万字的3本书稿。第二年春天正式由经济管理出版社出版,我作为第二作者书了名字。

尽管打工要受“盘剥”,但毕竟是为社会做出了一些贡献。然而,美梦难以成真。这家公司突然决定“杀”向国外,我们这些“写手”全都被“辞退”了。

幸好在当“写手”的期间,我给一家报社写“美食散文”,每个月都能发2-3篇稿子,也算是与社会联系的另一种方式。经朋友介绍,我到交警队的一个部门去“打工”,每天上半天班,负责写材料,倒也轻松。只干了一年多,随着机关的整顿,我再次“下岗”了。

要实现老年人生价值,即寻找到自己的梦想,不仅要架构与社会的联系,而且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老年事业”。有事业才能有追求、有梦想、有价值。这便是我经历两年多寻梦之旅的结论。

(四)未来之梦

2003年底,公司成立了老年学学会。我被吸收为首批会员。通过对老年学的接触了解,我敏锐地感到“老年学”将是我今后的事业。一则老年学是一门新兴学科,迫切需要更多的人涉足研究;二则老年学涉及多个学科,知识渊博,研究难有穷尽;三则各级老年学学会相继成立,级次相对较多,达不到高水平可以达到低层次,对我来说并非“好高骛远”。最重要的一点,我不仅是在书本上研究,而是用亲身去感受,用心灵去体验。

有了事业心,人长精神面貌新。

我研读了许多中外老年学著作,并整理撰写了十几万字的《老年学大事记》。今后我拟将研究重点集中于“老年价值”专题。

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预计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老龄化水平要推进到30%以上。因此,中国理应为世界老年学的理论创新做出应有的贡献。

通过我的自身体验,国外的老年学理论之一的“解脱理论”是错误的解脱理论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解脱理论主张,老年人退出工作岗位后,最理想的生活方式是颐养天年,在家中享受天伦之乐,安度余生。亲身感受告诉我,解脱理论必须予以否定,而应代之以老年价值理论。

我的未来之梦是,在有生之年穷尽全力,研究老年价值理论:老年价值何在;老年如何建立与社会新的联系坐标;老年如何在新的事业中实现人生价值。我深知自己的学识和功力不足以承担如此重负,但我愿意在探索老年学理论的新路上,做一块铺路石。

有梦是幸福的。我现在可以放声高歌:“心若在,梦就在……”

 (作于2006年5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自我实现与自我管理(一)[转帖]
世外桃源寻梦
【浙江】戴奕星《白玉兰.探春.寻梦》指导老师:李菁
就像自来也《寻梦》
寻梦|不忘初心
人活着本来没有意义,正因为有了梦想、有了追求,人生才有意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