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家长必读 | 你爱你的孩子吗


原创 2018-01-30 蒲小英 



如果问有孩子的人:你爱你的孩子吗?很多人一定会不假思索地说: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能不爱吗?

可是,你真的没有想过吗?那今天就好好想一想:你真的爱你的孩子吗?

事实上,很多家长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在不遗余力地“迫害”着孩子却毫不自知。他们往往喊着“爱孩子”、“为孩子”的口号,却天天做着阻碍孩子自由发展,制造心理伤害,甚至形成人格障碍的事情,更可悲的是被“迫害”的孩子长大以后就会习得这种教育模式,并将这种“迫害”不自觉地传递下去。

一些家长不懂得孩子成长的规律,又缺乏自我成长,自我教育的能力和意识,亲子战争中处于弱势的孩子败北后只能落荒而逃,躲进自我,躲进幻想,自我攻击,心理冲突就这样形成了。问题孩子的背后必定有一对问题父母,一个问题家庭。

最残忍的家庭教育往往打着爱的旗号却在摧残孩子的心灵,就像最苦的药往往包裹着糖衣。还不如赤裸裸的打骂、虐待、抛弃来得直接,明白,彻底。其实,"隐性的心理虐待"非常普遍地或轻或重地存在于很多家庭之中,不管你承不承认,也不论你主观上认为多么多么爱孩子,它都是铁一般的客观事实。

伤在明处,谁也不能抹煞你被伤害的事实,这就有可能防止伤害的进一步延伸和扩大,伤害者受到谴责,被伤害者获得怜悯,这是一个理所当然的结果。

伤在暗处,你的痛苦你的挣扎在别人眼里就有可能成为无病呻吟,矫情做作,甚至被指责身在福中不知福,伤害还会无休无止的进行下去,旧伤还未结痂,新伤又覆上旧痕,你永远是哑巴吃黄连无处诉说,因为从表面上看,你的生活是那样衣食无忧,顺风顺水。

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结了婚,接下来就是生孩子。他们生孩子的初衷一般会是传宗接代、家庭稳固、爱情结晶、或者完成上一代下达的硬性任务等等,几乎没有多少夫妻认真地想过,他们要制造一个生命到这个世界上,应该如何面对他,教育他,如何与他相处。甚至可以毫不留情地说,很多人糊里糊涂地做了爹妈,糊里糊涂地养育孩子,糊里糊涂地过完一辈子。自己是家庭教育的受害者,到头来再把伤害报复到孩子头上,代代沿袭而不自知,这就是荣格所说的“集体无意识”在家族成员关系上的体现。

中国的传统教育一向极力宣扬“孝道”,这在中国人的观念里早已根深蒂固。然而,自古为人父母者就不是只有一种模式。舐犊情深者有之,易子而食者亦有之;深明大义者有之,教唆护短者亦有之;民主开明者有之,专横独断者亦有之;无私奉献者有之,自私狭隘者亦有之;教而有方者有之,只养不教者亦有之;关心呵护者有之,不闻不问者亦有之。一个家庭一个模式,可谓不一而足,不胜枚举。

有人曾经质问:千百年来,我们从未质疑过父母对于子女的爱,可是父母真的爱孩子吗?这里面难道没有掺杂着一些其它的复杂的情愫?比如无奈,比如道德压力,比如被动的责任感等等。其实,父母之爱也并非是百分之百的纯粹,很多父母更多的只是爱自己。“有一种冷叫做妈妈觉得你冷”,此时隐藏在怕孩子冷着冻着的背后的妈妈的内心活动肯定是万一感冒了吃药打针多麻烦。真正为孩子好,正确的做法是关注孩子自身的感受,而不是连冷热感觉也越俎代庖。

爱的纯粹程度,因家庭而异。纯度高,孩子幸福感就高;纯度低,孩子就会有痛苦。而来自父母和家庭的痛苦往往又是最痛彻心肺直指内心却不可告人的,这往往成为一个人性格形成的最根本动因和行为方式的原始模版,也是一个人沉睡在潜意识深处的心灵密码和记忆按钮。家庭是温馨的港湾,家庭也是伤人的利刃

无论你如何痛苦地在家庭中长大,无论你的生活(婚姻或者职业)如何被原生家庭的影响撕得支离破碎,你都得做一个糊涂的哑巴。你不能去追责你的父母,你必须回报他们,因为他们生养了你。“百善孝为先”、“可怜天下父母心”、“羊羔跪乳乌鸦反哺”——这是教化,这更是绑架!

爱,是一种天性使然的东西,与道德无关。得到了爱,自然会以爱回馈,不用教化,不用强制,不用提醒。

父母如若给予孩子真正的关心呵护疼爱,不是一味地只知满足物质即可,忽视心灵陪伴,孩子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得到满足,长大以后会同样去关心照顾父母,因为血本浓于水,爱出者爱必返。

可是很多家庭的现状却是:一个焦虑的母亲+一个缺失的父亲=一个不幸福的孩子。已婚妇女的焦虑是不言而喻的,工作家庭孩子的多重压力很难让她们依然保持单身时的优雅闲逸。而作为家庭顶梁柱的男人们必须为一家老小过上有质量有尊严的生活在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上努力打拼。于是出现了“假性单亲妈妈”这么个新词。最可悲的是父亲明明和孩子朝夕相处,却少交流少沟通,情感淡漠,形同虚设,其实质仍是父爱缺失。

于是,孩子只能面对一个整天满脸愁容满腹抱怨喋喋不休的妈和一个难得见一回面感觉越来越陌生的爸。慢慢地问题就来了——自闭、叛逆、出走、早恋、网瘾、群殴……这一切,都在告诉父母、学校和社会:"我们缺爱了!"

家庭缺少爱,父母不会爱,而孩子正如饥似渴地需要爱。爱是心理营养,是精神动力,是继续生活下去的原因。谁都无法在情感匮乏的状态下健康地生活,何况还在生长发育中的孩子。

家长会说“无奈”,“心有余而力不足”,并摆出一副离开他地球就不能转的表情。不要再自欺欺人了,那些都是借口,托辞,是逃避,卸责,是巨婴的典型行为表现。

只会生不会养,只会养不会教的家长大有人在,这样的父母如何让孩子在长大以后敬重你,依恋你,热爱你?孩子明明不爱还不能表达,谁敢说你不爱你爹你妈?那会遭众人辱骂唾弃,会被绑在道德的十字架接受最严厉的拷问,永世不得翻身。

孩子只能人格分裂般地违心地做出爱父母的表象,然而除了尽基本的赡养义务之外,情感的成分还能有多少,总不能空穴来风。“空巢”现象的深层原因值得人们好好反思,而不是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只知道扯着脖子唱:"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

写到这儿,我想对家长们说,请认真想一想:你们真的爱自己的孩子吗?你的爱是出于本能还是发自内心呢?抑或根本上就是爱你们自己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苏霍姆林斯基家庭教育思想及现实意义
咆哮教育实际是一种溺爱?
棒喝!中国家庭教育十大败笔,应引以为戒
为什么家长不尊重孩子,经常恶言相向,却要求他感恩父母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关键
当代家庭教育中的“五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