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材没有教的:一张慢性咽炎根治方(特点适用人群)

用宣痹汤治疗

慢性肥厚型咽炎的体会

这张方有特定的适用人群,要谨记文中使用要点,在临床辨证运用。见到咽炎就一棒子打死,都用养阴清热解毒药,这是大忌。此方的加减法及验案,要仔细揣摩体会!

慢性咽炎是一种比较难治的常见病。根据咽部检査情况,一般可将其分为三型:单纯型、肥厚型和干燥型。

本文29例慢性咽炎均属肥厚型。笔者用《温病条辨》中的“宣痹汤”为主方治疗了29例此类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整理报导如下。



诊 断 依 据



(1)患者常常自觉咽部有异物感、咽干,或轻度咽痛;常反复发作急性咽喉炎;病程超过半年以上。

(2)检査可发现咽部黏膜充血肥厚,咽后壁或咽侧束有呈颗粒状或片状隆起的淋巴滤泡。



一 般 资 料



性别:男性18例,女性11例。

病程:最短9个月,最长14年。

疗程(以服药剂数计算):最少19剂,最长39剂。

疗效:痊愈20例,显效4例,无效5例。



疗 效 标 准



(1)痊愈:症状消失;咽部检査已正常,一年以上未见复发。

(2)显效:症状基本消失;咽部充血肥厚已不明显,突起的淋巴滤泡大为减少,一年以内很少复发。

(3)无效:症状如旧,或症状虽减轻而常有复发;咽部检查无明显好转。



方 药



以《温病条辨》的“宣痹汤”(《温病条辨》上焦篇和中焦篇各有一“宣痹汤”,本文采用的是上焦篇的“宣痹汤”)为基本方。

其方组如下:郁金、射干、枇杷叶、通草、香豉(后因药店无香豉,故一般不采用)。



药 物 加 减



01热偏重

症现咽干,咽痛,咳少量黄浓痰,口干欲饮,小便色黄;咽红或肿,舌质略红,脉数。
可加银花、连苕、马勃、橄榄、山豆根等。

02痰偏重

咽中似有物阻的感觉非常明显,咳浓痰、其色或白或灰,或舌苔厚腻。
可加浙贝、桔皮、茯苓、半夏、桔梗、甘草等。

03湿邪郁闭为主

症现咽中似有物阻而昼夜无轻时,胸闷,善太息,口粘不干,咳声重浊,或晨起咯灰黑色痰,恶心干呕,舌苔厚、白腻或灰滑,咽暗红。
可加藿香梗、蔻仁、厚朴、茯苓、滑石等。

04气郁为主


喉中似有物阻的感觉乍有轻重时,胸胁胀痛,善太息,或干呕,或哕,脉弦,咽红不明显。
可加合欢皮、代代花、厚朴、瓜蒌壳、桔核、陈皮等。

05兼阴津受伤


症现喉干夜甚,声音易嘶哑,脉细、或寸脉沉,舌红或干。
可加芦根、知母、花粉、天冬、麦冬、玄参等。
咽炎用抗生素、养阴清热无效,宣痹汤加减治疗。



病例




陈某,女,19岁,知识青年。1973年12月8日初诊。
患者幼时即发现扁桃体肥大,经常发作急性咽痛,故于1973年3月份在某院做了扁桃体摘除手术。术后虽然未再发作急性炎症,但一直感咽部不适。曾多次服抗菌素和“养阴清热”的中药,未见好转。

症见:现患者自觉咽干微痛,喉痒咳嗽,咽中似有物阻,咯之不出、吞之不下,晨起咯少量灰色痰,胸略闷,口不渴,二便如常。脉略弦滑、右关沉,舌质偏红,苔薄白,咽部轻度充血潮红,未见明显的疤痕组织,咽后壁粘膜肥厚,有散在颗粒状淋巴滤泡隆起。


诊断:痰湿郁热,痹阻胸咽(慢性肥厚性咽炎)。
处方:川郁金12g  枇杷叶12g  射干9g  通草1.5g  杏仁10g  芦根6g  浙贝母10g。

共服药14剂,诸症基本消失,咽部检査除发现少量突起的淋巴滤泡外,余已正常。守方继服7剂,其病告愈。1976年底随访,一直未复发。

张某,女,40岁,农民,1969年3月17日初诊。自诉咽中似有物阻、反复发作咽喉疼痛已5年。
根据其以往病历记载,西医诊断为慢性肥厚性咽炎,先后用过抗菌素,清热养阴的中草药、激素混合抗菌素溶液喷喉,10%硝酸银腐蚀咽部等,均无明显疗效。
某医认为此病是“梅核气”,投以半夏厚朴汤,反而病情加剧。

症现:咽中灼热疼痛,口咽干燥,欲冷饮,咳少量黄浓痰,咽中仍有物阻感,吞之不下,咯之不出,略胸胀,心烦,小便黄。脉数略弦,舌质偏红,舌苔略黄腻,咽部充血,其色深红,扁桃体Ι度肿大,咽后壁淋巴滤泡呈片状隆起。


考虑原属痰湿郁热,痹阻胸咽之证,误服苦温辛燥之剂反助其热,故以银翘马勃散合宣痹汤加减。


处方:银花10g  连翘5g  马勃6g  郁金6g  枇杷叶8g  射干10g  浙贝母10g 焦栀仁5g  芦根6g。

服药4剂,咽痛已除,痰色转白,余症均减。继投下方。
处方:郁金10g  枇杷叶10g  射干9g 通草1.5g 芦根6g  全瓜蒌10g。


上方共服24剂,诸症悉除,咽部检查正常,1976年底随访,未见复发。



体 会



本组慢性肥厚型咽炎的患者,多数具有以下临床表现:

咽中似有物阻,咽干微痛,咳灰色痰,胸闷,善太息,舌苔腻,脉弦。

笔者认为,这些症状不能用风热犯上和阴虚火旺来解释,而应考虑其主要病因是湿邪。

由于湿蕴上焦,肺气胸阳不得宣达,郁而化热,煎熬津液成痰,凝痹于咽,则成此疾。

湿邪能致咽喉疾病,早在《内经》上就有记载,如《至真要大论》曰:“湿淫所胜……民病……嗌肿喉痹”;《温病条辨》亦有“湿温喉阻咽痛”的明文;李继孝等将慢性咽炎按中医辨证分型,“肝气痰湿型”即为其中之一。

在临床上,我们常可发现某些慢性病患者(如肝炎、肾炎、风湿病等)同时患有慢性咽炎,而且往往能从他们的症状中找出湿郁化热的依据

正因此疾多以湿邪为主,所以病势缠绵,即使长期服用清热、解毒、滋养之品,却难达到根除的目的。宣痹汤则不然,方中郁金化湿解郁,枇杷叶理气化痰,射干泄热利咽,通草轻清淡渗。四药合方,宣泄上焦而祛湿热之邪,理气化痰能除胸咽之疾,与是证颇为合拍,故能收到较好疗效。



本文摘自《江西中医药》 1980年01期,作者:姚梅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慢性咽炎宣痹汤组成:郁金、射干、枇杷叶、通草、香豉 药物加减:
名医姚梅龄:'慢性咽炎'难治,因为你没用过这个方子
用上焦宣痹汤治疗慢性肥厚型咽炎的体会
慢性咽炎方✔如下:郁金、射干、枇杷叶、通...
治疗梅核气(慢性咽炎)几个常用方剂的区别
从三焦理论看上焦宣痹汤的灵活应用 杏徒 2016-06-24 (上焦)宣痹汤出自清·吴鞠通《温病条辨·上焦篇》(故称上焦宣痹汤),由郁金、枇杷叶、射干、白通草和香豆豉等五味药组成,原为太阴湿温,气分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