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易经六十四卦之泰卦详解

易经泰卦:行动变革的辩证法

【原文】

(乾下坤上)泰①:小去大来②

初九:拔茅茹(3),以其汇(4)。征,吉。

九二:包荒(5),用冯河(6),不遐遗(7)。朋亡,上尚于中行(8)。

九三:无平不陂(9),无去不复。艰贞(10),无咎。勿恤,其孚(11)于食,有福。

六四:翩翩(12),不富以其邻(13),不戒以孚(14)。

六五:帝乙回妹(15),以祉(16),元吉。

上六:城复于隍(17),勿用师,自邑告命。贞吝。自邑告命。贞吝

【释义】

①泰是本卦标题问题。泰的意义是交通以及畅,卦象为示意地的“坤”以及示意天的“乾”相叠加,以示陰陽交通以及畅。全卦内容重要讲对待峙面的彼此转化。②小去大来:掉往的小,获上的大。③茅茹:一种可作红色染料的草。(4)汇:品种。(5)包:用作“枹”,指枹瓜。荒:空。包荒:将枹瓜挖空(用来绑在身上渡河)。(6)冯(ping)用作“淜”,徒步过河鸣淜。(7)不遐:不至于。遗:下降,下沉。(8)上尚:获上副手。中行:中途,半路上。(9)陂:斜坡。(10)艰:通“旱”。艰贞:占问旱灾。(11)孚:置信。其孚于食:置信粮食不可问题。(12)翩翩:用作“谝谝”,意义是巧语善辩,说流言。(13)富:用作“福”。不富:遭殃。以:拖累。(14)戒:警备。孚:俘虏。(15)帝乙:殷代着末第二个帝王,纣王的父亲。回:嫁。妹:奼女。(16)祉(ZhT):福。以祉:有福,上福;隍:没有水的护城濠(有水的护城濠鸣池)。

【解释】

泰卦:由小利转为大利,利市。

初九:拔掉落茅茄草,按它的品种特征来鉴别。行入,。

九二:把匏瓜挖空,用它来渡河,不至于下沉。财物丧掉了,半路上又获上别人副手。

九三:平地总会变成起伏的斜坡,外出分间隔尽划分终回要返归。占问旱情,没有灾难。不用郁悒,置信会有粮食吃,会有福泽。

六四:骗人说流言,使左近的人一同遭殃,没有提防,还有人成为了俘虏。

六五:殷王帝乙把女儿嫁给周文王,因此上福,大吉大利。

上六:城墙被攻破,倾圮在城濠中。从邑中传来呼唤,要中止打击。占问获上不的征象。

【解析】

中国传统头脑望重对待峙面的彼此转化,在周易中已经初露端倪。往后的历代头脑家时时谈到这方面的问题,将这方面的头脑时时深化光大。老子等于一个突出代表。

对待峙面的彼此转化,中心等于一个相彼此同、转移的问题。天与地、自然与人类、国度与国度、一群人同另外一群人、国君与臣民、丈夫与妻子,都存在彼此接头以及类似的问题。公例畅,畅则以及,以及则万物畅旺强大。对待峙、对待峙,只能招致敌意、矛盾抵牾,甚至暴力战争。今世社会中的人们,已经越来越了解到了彼此类似与以及谐铺开的首要性。

前人群情对待峙面转化的安身点在一个“以及”字,向他们更瞅重的是双方的转化:由生到作古,由盛到衰,由好变坏,由大到小,由福到祸。转化入程等于一个行动以及变革的入程,这标明他们是用动态的不雅念来对待万事万物的存在。个中既有起源于真实生计的切身段悟(“包荒,用冯河,不遐遗。”),也有理性笼统的思辨(“无平不陂,无去不复。”),应该说是相称深进。咱们此刻更入一步了解到,对待峙转化需求确定的条件,例如由质变到质变例如运用手艺本领能耐或者政治、军事能耐,而咱们一向不应忘却的是前人早已经理会了的事理:万物顺遂以及畅等于泰。

泰卦

泰:小去大来,吉亨。

泰卦:小人往,大人来,吉利知晓。

泰卦是下乾上坤,地天泰卦。序卦传:“履而泰,然后安,故受之以泰。泰者,通也。”人必推广礼节然后高低上其愉逸,故泰卦在履卦以后。

下卦为内,上卦为外,卦爻由内到外曰去,由外到内曰来。坤为小人,乾为大人。坤在外,故曰“小去”,乾在内,故曰“大来”。详细见下边的彖传。

彖曰:泰,小去大来,吉亨。则是寰宇交而万物通也,高低交而其志同也。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性消也。

彖传说:泰卦,小人往而大人来,吉利知晓。意义是寰宇订交而万物流利,高低订交而同船共济。内阳刚而外阴柔,内刚健而外柔顺,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之道在增进,小人之道在衰减。

泰卦论说了宇宙人生处于流利时的行动规律。寰宇何以畅达?天之阳气降低,地之阴气上升,组成天鄙人而地在上的状态,如此寰宇订交,万物流利。人事何以流利?居上位之君体恤鄙人之民情,鄙人之民意能上达于朝廷,则高低同船共济,社会以及谐。

泰卦的阴阳属性是内阳而外阴,泰卦的固守属性是内刚健而外柔顺,泰卦的人文属性是内君子而外小人。泰卦的社会属性是君子道长而小人性消。“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认为以及”是老子兑泰卦的完满总结。

泰卦下乾阳上坤阴,六爻的行动是从下去上,乾卦的三阳在接连增进,坤卦的三阴在衰退,着末的目的等于六爻纯阳的乾卦。此阐发咱们的社会是一半黑暗,一半亮光,假若社会的铺开标的目的是泰卦的“君子道长而小人性消”,那么将来断定是乾卦“见群龙无首”的大同全国。

一样,一小我也是半善半恶,假若做到“内君子而外小人”,也等于“内方外圆”,“内修德而外遵法”,那他等于一个亮光通行的人。说“外小人”而不说“外君子”,盖小人时常以君子之貌呈现于世也。

象曰:寰宇交,泰;后以财整寰宇之道,辅相寰宇之宜,以阁下民。

象传说:寰宇二气订交,这等于泰卦;君王因此裁整寰宇之大道,布施寰宇之上当,用来帮手护佑苍生。

后,君王。财成,谓裁节调解。财,通“裁”。辅相,谓帮手襄助。相,助也。阁下,通“佐佑”,谓帮手保佑。

寰宇订交以气,人之订交以心。由于泰卦论说的是宇宙人生处于流利时的行动规律,因而泰卦就成为了帝王办理社会的规律,君王凭据寰宇阴阳之道裁成礼乐法度,凭据寰宇情形之变革上当,布施平民按时弄好四季农业破钞,因此帮手保佑苍生,使苍生身心上以安康。

社会有上层修筑与经济根蒂根基,裁整寰宇之大道,拟订礼乐法度,属于上层修筑;布施寰宇之上当,弄好四季农业破钞,属于经济根蒂根基。

初九:拔茅茹,以其汇,征吉。

象曰:拔茅征吉,志在外也。

初九:选取茅草,根相牵联,同质汇聚,前行吉利。象传说:选取茅草,前行吉利,由于志向在外。

初九动,乾变巽,巽为木,为白,引申为茅根。茹,根相牵引之状。茅根白色牵联而生与公开,阳爻为白色,与地天泰卦之象极度吻合。乾卦的三个阳爻,就像白茅根牵联汇聚。

初九阳刚处下当位,与六三相应,志在上行,所说志在外也,所曩昔行吉利。

说卦传补遗:巽为白茅

巽为白茅,另见于大过卦,下巽上兑,初六“藉用白茅”。而泰卦以后的否卦初六爻辞与泰卦同为“拔茅茹”,盖初六动,坤变震,震为萑苇,为蕃鲜,亦可引申为茅茹。因泰否之初爻变卦巽震,故曰“拔”,拔,动也。大过初爻不用变卦,唯用原经卦巽,故曰“藉”,藉,静也。

爻之辞,若取之原卦,则是静态之义;若取之变卦,则是厘革之义。:此笔者所新发现者。

九二: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上尚于中行。

象曰:包荒,上尚于中行,以光大也。

九二:容纳空阔,徒步过河,不漏失遥方贤者,也不损人利己,受到推崇是因行于中道。象传说:容纳空阔,受到推崇是因行于中道,至公至正。

包荒:九二与六五相应,因此下乾卦与上坤卦觉上,故九二容纳寰宇。

用冯河:冯(冯píng),即凭(凴)。徒步过河。互卦(互体)二至四兑为泽,引申为河,三至五为震,震为足。又二爻动,变卦离,离为为鳖,为蟹,为蠃,为龟,取之变卦,则是厘革之义,如水族龟鳖之涉河,分别互体震足、兑河泽,则其象为:不用船舟而徒步过河。

不遐遗,朋亡:遐(xiá),指乾卦,天之遥,遥方的贤者,君子;朋,指坤卦(坤卦辞见“朋”),指损人利己,小人。因乾增坤消,所以不漏失遥方贤者,也不损人利己。

上尚于中行:指九二之德,居于中位,与六五君上相应。又因变卦离,离为日,故曰光大。

九三:无平不陂,无去不复,艰珍无咎,勿恤其孚;于食有福。

象曰:无去不复,寰宇际也。

九三:没有不竭平整而不歪斜的,没有不竭行入而不归回的,在艰巨中正定就没有灾难,不用郁悒,维持诚信;在饮食上有福可享。象传说:没有不竭行入而不归回的,由于正处于寰宇交卸之际。

无平不陂,无去不复:陂(bēi),歪斜。九三正处于下乾上坤寰宇阴阳交卸处,坤为地,大地没有不竭平整而不歪斜的;乾主健行,坤主安全,没有不竭行入而不归回的。

艰珍无咎,勿恤其孚:三多凶,阴阳改变必有辛劳,若能维持正定,可贯注三之凶也。恤,忧。孚,信。变革之际分外要维持诚信,如此则不用郁悒。珍,内心正固;孚,取信于外。九三刚爻居于阳位,与上六相应,所之内珍而外孚。

于食有福:此句言卦象,三爻动,下卦乾变兑。乾为天,为金玉,引申为福。兑为口,引申为饮食,故曰于食有福。

六四:翩翩,不富,以其邻;不戒以孚。

象曰:翩翩,不富,皆掉实也。不戒以孚,中心愿也。

六四:轻盈翱翔,不富实,是由于它相邻的;不警戒,由于诚信。象传说:轻盈翱翔,不富实,由于都掉往阳实。不警戒,是由于内心愿意如此。

翩翩:六四入进上卦坤,三爻阴柔,取四爻动,酿成震卦,震为动,阴柔之动,故曰翩翩。

不富,以其邻:易以阴虚无阳为不富,六四与其相邻之六5、上六皆阴爻,故不富。

不戒以孚,中心愿也:六四与初九相应而诚信,此两厢甘心,故曰中心愿也。

六五:帝乙回妹,以祉元吉。

象曰:以祉元吉,中以行愿也。

六五:帝乙下嫁其妹,取上福气所致为吉利。象传说:取上福气所致为吉利,是由于居中而完本钱人的愿看。

帝乙回妹:五爻是天子之位,故于六五称帝乙,阴爻有似王者嫁妹。帝乙,商代帝王,或者谓商汤,或者谓微子、纣王之父。详见后孔子冤家阳虎为赵简子卜筮周易。回:女子出嫁曰回。

“帝乙回妹”爻辞另见于回妹卦之六五,回妹卦下兑上震,少女配于长男之象。泰卦二至四为兑,三至五为震,互体为回妹卦,此周易古经用互体之证。

祉,福,谓取上福气。

中以行愿:六五以柔中,下应九二之刚中,2、五皆中正,为泰之主,以中交中,行其所愿而成泰。

上六:城复于隍;勿用师,自邑告命,珍吝。

象曰:城复于隍,其命乱也。

上六:城墙倾圮在壕沟里,不能出动戎行,从乡邑传来呼唤,正固将有坚苦。象传说:城墙倾圮在壕沟里,命运铺开已经趋于败乱。

上六居泰之极,处于泰极否来、物极必反之时,宛如城墙倾圮在壕沟里。当此之时,居高位者,切不成兴兵妄动,当承受邑人之劝戒,谨守正道,或者可贯注灾吝。

城复于隍:复,通“覆”。隍,城下沟也,无水曰隍,有水曰池。六爻动,上卦坤变艮,取之变卦,用其厘革之义,艮为止,为门阙,引申为城墙,厘革之义就是城墙倾圮。

勿用师,自邑告命:六爻为宗庙,古时侯帝王誓师大会、颁赐爵命平常都在宗庙举办。所以这里提到师以及命。下卦三阳自下而来,此权益在乡邑(二爻为大夫,邑为大夫封地),所以不成收兵,承受邑人之劝戒。

孔子冤家阳虎为赵简子卜筮周易

阳虎之于孔子,如提婆达多之于佛陀,犹大之于耶稣。阳虎对待孔子成圣历程的熬炼起到了极大的促成感召。

列子一书中对待孔子终生所遭遇的考验回纳综合为四:“穷于商周,围于陈蔡,受屈于季氏,见辱于阳虎。”个中两难(围于陈蔡以及见辱于阳虎)与阳虎有着直接的联系相干,另两难亦或者多或者少与阳虎有确定的干系。

阳虎(生卒年不详):姬姓,阳氏,名虎,一名货。年岁后期鲁国人,季孙氏家臣。他以季孙家臣之身,毫无丰硕家底与政治后台,却可以跻身鲁国卿大夫行列步队,从而唆使三桓,执政鲁国,开鲁国“陪臣执国政”的先河。所以阳虎是一位有才无德之人。

阳虎后来在鲁国掉势,先跑到齐,后又奔晋投赵简子。这位赵简子其优越的机谋之术控制着这位野心家阳虎,功能赵氏因阳虎之才而获上大治,赵简子终究成为晋国最富强盛年夜的世卿。

哀公九年(公元前486年),晋国的赵鞅(即赵简子)欲援郑而伐宋,阳虎用周易占筮,获上泰卦变成需卦,也等于泰卦的六五爻:“帝乙回妹,以祉元吉”,阳虎说:“宋国正在吉利时,不能以他为敌。微子启,是帝乙的大儿子。宋国以及郑国,是娘舅以及外甥的干系。福祉,是爵禄。帝乙下嫁其妹取上福气所致为吉利,大师那里可以吉利?”因而晋国就不往援郑伐宋。

微子启与纣王都是帝乙的儿子,巨贾沦亡后,周武王命微子启接连殷祀,封于宋,为宋国鼻祖。泰卦六五言“帝乙回妹,以祉元吉”,宋国是帝乙以后,宋国必大吉,所以不成伐宋。

对待“帝乙回妹”帝乙的,孔子时期已经有两种说法,阳虎的是纣王之父帝乙,而孔子的知名弟子子夏说帝乙是商汤:“帝乙回妹,汤之回妹也。汤一曰天乙。”

泰卦卦象。上坤下乾。地在天上。乃寰宇订交。乾坤彼此之象。卦爻三阴三阳。高低相称。内皮毛上。升降相调。刚柔相济。在前数卦。自屯蒙往后。皆为阴阳错行。刚柔消长。不可分比喻。其数杂。其用动。其行无定。其德多方。故其象难解。而福祸不一。至泰则不然。乾阳居内。而占卦之半。坤阴在外。亦占卦之半。顺卦位之序。以判内外。画扫数之半。认为阴阳。而能以刚承柔。以上接下。天自高而自卑。地自下而上。气通而孚度。德合而合时。乃交相为用之道也。阳以阴用。阴以阳行。此至道之则也。阳主升。而始于下。阴主降。而发于上。此劈头一直。顺应上当也。故在一岁。舂夏之时。天道下行。地道上济。寰宇气交。生化乃成。泰卦之象也。生化既繁。亮光乃昭。物有以众。德用乃弘。情形以以及。民生乃康。此泰卦之象。为康以及发育之时。清幽沉着舒适均宁之日。在世为平定。在年为大有。在民为治安。在国为盛美。乃上治之纪也。如日之春如风之温。如地之平。如水之清。悠然以生。夷然以成。以及乐亲悦。不相怀疑。平定妥帖。不有陵倾。乃道之既成。德之已经明。寰宇康宁。乾坤自平。更何物之不全。事之倒楣哉。故曰泰。言至宽无垠。至遥无阻。囊括万有。以盈以阜也。故中心坦白曰恬然。高枕无忧之至也。颂上世日泰鸿。泰一。称上治曰泰平。以其至矣。字亦作太。凡无可加者曰太。泰之为泰。固无以过矣。

泰字原同大字。称大者、则用大。若至大而重读之。逐转为太字。其实一字也。后人分为大太二字。又作泰字。泰亦通汰。皆普遍之意。言语中称过甚者曰泰。或者即用太字。如忒字意。有分外之义。故太一者至一也。太极者至极也。今卦名不用太而用泰者。以其兼含开阔之意。且知晓无阻。匀称无垠也。泰字下从水。言如水之无涯涘也。上从三人。志其众也。亦可视作天字与大字之合书。不过喻其大耳。卦合乾坤。可见取象之大。所包之广。而上有天字。下为水字。上本乾卦之象。下取坤卦后天代以坎水之象。又取河图天终生水之义。上为天一。下为水。则乾坤乃相生以成物。非如先天之高低对待峙。高下悬尽。故寓其意于泰字焉。又泰字上半。即春字上半。春字亦取天大之义。皆言天所生成万物。成其博识博大之德耳。泰卦本乾坤合德。生成备用。阴阳异化人物康阜之时。字象与卦象皆相合。字义与卦意皆相应也。而一言释之。则泰者亨也。利之所见也。本乾之道以成亨。本坤之道认为利。在乾卦辞。乾始能以美利利世界。又乾元而利市也。可见泰之成用。全本乾之用。乾无形。其用皆见于坤。则乾之亨利。即坤之亨利。二者合而为泰之亨利。故泰之为泰亨也。利世界而不绝。是谓大利。无物不受其德。是谓财主。言知晓世界无不泰也。在道为大。在德为通。前入一切而绝宜。包举万端而皆利。故周易上经。以此卦为最盛。比之下经既济。尤有过焉。则以其气之以及。而数之平也。道之全。而德之溥也。后天生化。至此备矣。乾坤之用。至此具矣。故以之继履。履者世界之所以定也。万物之所以安也。安且定。则恬然矣。故有履。然后能泰。泰见然后履道以成。履用以久。此圣人致平定之世。必由于礼也。依礼以立。然后人生上全物育上繁。无争无仇。无忧无害。然后人物同泰,然后世界皆泰。岂非寰宇之德所成。乾坤生化之功所底耶。岂非圣人教育之道而至。礼乐齐一之效所为耶。夫圣人与寰宇同德。与乾坤同用。而御之以礼。施之以教而已经。泰果无由至哉。寰宇一日不交。乾坤暂时不会则世界否塞。生化且断。礼教一日弗成。圣人之道暂时不继。则家国危始。民物烦忧。尚何泰之看哉。故泰基于天。而成于人。发于数。而底于事。行于气。而应于物者。非易致也。圣人无私。则亨利者。世界之所公也。正如乾坤之合为泰非自为也。时至自合。道至自成。故继履者泰也。时过则迁。用极则变。故继泰者否也。一反一复。乃见天数。一通一塞。乃见时运。勖哉人乎。毋自偿其事。而为天所弃乎。天所予者。功业自豪。天所弃者。败辱自深,故在泰爻曰包荒。在否爻日包羞。是在人之自择耳。

泰小去大来吉亨

此泰卦彖辞。总指全卦之用也。泰之为义已经见前。小大者、指阴阳。去来者、指升降。泰上坤下乾。阳始阴终。而自寰宇言之。天上公开。乃其体也。天降地升。则其用也。今泰卦世界地上。正孚寰宇之用。故有去来之称。天为阳、鄙人而上升。地为阴。在上而降低。是阳为来。阴为去。阳大阴小。故曰小去大来。犹言去者小。而来者大也。又阳主生。阴主成。阳主始。阴主终。生始无绝。故为大。成终有穷故为小。今泰卦以乾始坤终。乾下复上。坤上还下。亦为去来之象。而乾无绝。坤有终亦称小去大来。且全易卦皆发于乾。则乾为各卦之本。坤自乾变也。由乾而坤。自成去。由坤复乾自成来。乾去变坤。为有限者。故仍必复。坤来返乾。为不动者。故为归复。亦小去大来之象也。泰与否反。泰为小去大来。否为大去小来。盖泰之订交。去者短狭。来者广长。乾坤互抱。其气周迥。其道纡遥。循环不休。以生化万物。故为小住大来。否则反是。故为大去小来。去者、往也已经也。缩也。减也。来者。入也末至也。加也。践诺也。泰为小去大来。明其为生化无绝。育成无量。其数不成纪也。否则反是。易往后天为准。故重来而轻去。传曰数去者顺。知来者逆。易逆数也。言全易为求知来者之象。故重在逆数。逆者迎而取之也。知者推而上之也。世间生化由简入繁。由寡入众。由乱入治。由陋入精。此自然之理。必至之数也。故重来而轻去。泰小去大来。恰孚易旨。所利亨于物者。皆来也。其倒楣亨者。则去矣。故为治安之世。为繁美之时。以寰宇相成。阴阳相以及。以开其化而致其政。盖乾坤相合。刚柔相宜。以成其用。以达其德。故有吉亨之占也。小去大来。阳长阴消。刚中柔外。利己利物。所过者无论。所来者无不善。曰吉亨。言利市。至无绝也。

彖曰泰小去大来吉亨则是寰宇交而万物通也高低交而其志同也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

此申释彖辞之义也。言泰卦之德用。所关极大。所系极众。其最要者。本乾之健。用坤之顺。躲阳于内。行阴于外。乃泰之转义。彖辞之大旨也。既孚乾坤之道。合寰宇之德。刚柔交而高低接。内外一而往处同。气包万方。而理通一切。精育万物。而神用无量。寰宇周旋。人去世育。道沟通物。用不殊方。志意雷同德业相济。大则无外。细则无内。上则通神。下则齐物。以生育变革。而无不适。以动静辟阖而无不宜。掌管至中而动作至以及。区别至精。而调解至神。故能表里阴阳。纲维寰宇。日月不掉其度。山河不差其仪万物咸亨。庶类同泰。是活着界为君子在位。小人弃捐。君子道长。小人道消。盖君子体阳。小人体阴。君子用柔。小人用刚。君子治内。小人治外。君子利物。小人利己。道不同也。志辨别也。故泰平之世。君子入用。离乱之纪。小人幸运。其行固异。其事业自殊。泰之为泰。仁认为志。智认为识。忠恕认为世界。礼义认为政教。无党无偏。悍戾清淡。无偏无党。悍戾荡荡。无反无侧悍戾正大。皆泰之德用也。悍戾者至道也。圣人之道也。王者规律寰宇。仿效阴阳。如日月之代明。如年岁之递坛。无私利。无过不及。无朋比异同。无奸邪反覆。巧取强夺。故底于泰平。言能至平也。平则均。均则以及。以及则安泰。以乾坤两上其平。阴阳至均。健顺至以及故一切皆安。安则生化日盛。荣美日增。故泰卦为盛世。为旺时。为正道。为君子之德业。比之于家。父子佳耦兄弟。各绝其道。各具其德。以以及以安。则家境必昌。比之于国。君臣高低。官吏人民。各绝其道。各具其德。以以及以安。则国治必隆。高低各如其分。利物利人。生成各如其志。成己成物。故为泰。谓其平也。唯平乃泰。有一不平。则不泰矣。君子道长。小人道消。恶人上福。恶人予罚。正天道之常。道理之平也。若反是君子被斥。小人盈庭。阴险为政。霸道以逞。则世界不平。兆民忿恨。高低相贼。挨次陵夷。是为否世。乃泰之反其所以然者。掉其匀称也。凡物或者事。莫不有阴阳二者。莫不有匀称与倾偏。匀称则泰。倾偏则否。此理也。亦数也。泰之以及安。以乾坤匀称,阴阳谐以及。健顺相应刚柔相成也。故无不宜。万物同亨。庶类同吉。非一人一事之利也。非为君或者民。非为己或者物也。而皆利之。是谓财主。言无不亨也。气交则通。数孚则达。故亨者。乾之所覆。坤之所载。无不亨也。以君子之道。正如是耳。所谓吉者。由亨而吉。由吉以亨。世界同亨。世界同吉。则诚泰矣。

再是卦重在高低健顺恰上其当。亦如履也。尊者自卑。高者自下。则易得上其平。故阳贵能阴用。刚贵能柔用。泰之德用。正以乾坤能相济相成耳。不独人事所贵。天道亦复如是。人之修道。亦当深体此义。由后天言之。泰否即既济末济。泰与既济皆取此义。亦全易之义。盖莫不以逆举动顺也。逆则知来。而吉亨正在此逆字中。然逆者乃迎而推之。非兴天数背行也。以逆而以及。乃宝贵。若背行是后面。能否与末济也。此处宜细思之。

易卦由乾坤至泰否。为一大节。乃寰宇之数。已经交互成行。乾坤之道。己分合成序。履之所以辨也。定也。畜之所以育也、全也。万物皆上其生矣。各安其所矣,是寰宇生成之德已经备。乾坤尊卑之分已经明。而世界治平。人物亨吉。而泰卦以成象。因而易之为易。已经自成一大循环。人世之为治乱。亦自分一大阶段。是谓之世纪之枢也。故乾坤至泰为交合。至否为别离。一阖一开。而家数以见。一聚一散,而事物以繁。是在天道无为自化之时。渐进进道有条为理之际,圣者合天而乱世安民。妄者逆天而乱邦祸众。皆缘于人事之异。而以见泰否之互成。是世界者、人治之。人乱之。泰者、人而至之。否者、人所使之。天道固自循环。而在人事之相孚也。故有服然后有泰。忘履然后有否。乾坤交合之气。至泰而大光。寰宇生成之德至泰而大显。于是泰为及时之化。上治之世。为元亨之道。为利贞之功。盖乾坤四德。肯见于泰。而内有其守。外致其用也。故泰者亨也利也。彖称为吉亨。指其外功也。有履之元贞在内、故也。吉即利也。阴顺阳正。天先地从。故善始善终。有生有成。而世界皆亨。万物同利矣。此泰之所认为泰也。泰大也。古通用。

又曰。泰卦为正月卦。乃三阳三阴平分之数。自一阳来复。二阳临。至三阳泰。皆阴中生阳。阴日消。阳日长。冬绝春来。而寰宇捆縕。万物生育。是春令见于泰。春政成于泰。于是泰春首。春与泰同头。而下一为日。一为水。正后天坎离代乾坤之用。主生化之源也。水与日、为一切生化之本。缺一则不生不化。无水则枯。无日则冻。冬令冰凉。万物凋萎者。即水日欠缺也。欠缺由于寰宇不交。阴阳间隔距离。日不为煖。则物寒而发火少。水不为润。则物燥而生意掉。必待春月。寰宇始交。阴阳以以及。水温而泽。日煖而蒸。万物萌芽。情形温文,此既泰卦之小象也。寰宇之大。生化之弘。犹必待泰然后见其功。至春然后成其用者。实以二气之调为不随意马虎也。必刚柔相济。升降相上。一元随化。五行周流。然后孕育无垠。生成不已经。可见泰运之有期也。一年仅有度春风。百世仅有逢泰运。必天人相合。礼教并隆。圣德在朝。仁义为政。方可冀平定之治。成泰阶之时。以孚乾坤元亨之德。见阴阳造化之神也。故泰运难期。而否世易至。非独天道也。人事亦在其贲焉。世无尧舜之君。谁成唐虞之治哉。故泰否相继。而人民终苦多难。

象曰寰宇交泰后以财整寰宇之道补相寰宇之宜以阁下民

此申释全卦象义。以明人道也。泰卦既以乾坤合德。寰宇同泰。以生成万物。长养万民。则居寰宇当中者。并称三才之人。亦当体寰宇之仁。整寰宇之道。化行世界。以教育民。治整世界。以利养民。予之以生育安适。籍之以以及乐平易。大而异化。小而永宜。裕后而无量。承先于不替。方足以孚泰之道。致泰之甪。而全泰之功也。故交类有主。国度有君。世界有后。为以代行寰宇之政。广及乾坤之德。以涵养之。办理之。以阁下斯民。而达乎泰世。此固天之所命而赖有人以顺承之。正如坤之合乾。地之顺天。无微不至。无曲不达。故天道因人而见。易教因人而行。泰以人成。世以人治。此天人相应之极。而为神形高低交契无间之盛世也。故泰之体。出于寰宇自然。泰之用。依于圣王政教。此礼治之所肇。人文之所建也。礼以开平定。人以成大德。天道照临于上。神功潜运于中。则风雨以时。冷暑不忒。财物丰阜。人民安康。世界乐嬉。不知帝力。国度富盛。不见人功。谁为致之。盖天所降命之君师也。君而兼师。政而合教。礼行而刑措。化及而令简。上清下宁。遥怀近悦。是谓无为之治。唐虞之际。大同之期也。故辞极言人君之功。以适于交泰之德。涵养之力。以孚于寰宇之以及。唯以及乃宜。唯宜乃利。唯利乃亨。斯成亨吉之象。而上以及平之占也。

后、帝也主也。以泰之用。必有后致使之。中庸所谓非天子。不议礼。不制度。不考文。必有德有位。然后能为之。泰由履来。平定由礼教启。此辞之必称后也。又后同后。言寰宇交泰以后。人乃应之。以整寰宇之道。以泰否皆天道。人所以顺承者。必因泰而致之。故彖辞首言天道。次及人事。虽运会出于自然。而固守必徵诸人力。君子以道长而入用。小人以道消而退斥。即人能孚寰宇之德。然后能成世之泰也。天道在前。人道在后。先后相及。而寰宇交泰者。乃成天人交泰矣。故称后以明人功耳。财与裁栽才古皆通用。辞称财成。言因寰宇之利以利物。而财以阜物以丰也。有天时者。必绝天时。有天时者。必上人以及。三者俱备。事无不可。功无不举。故大学称、有土斯有财有用。而先在有人。易传曰、何以聚人曰财。皆言财用不成少。而国以治平。世界以安者。必先理财。故辞称财成。且兼含裁成栽成之意。言有财然后能裁成之。或者栽成之。裁言平准。栽言拔擢。不过志于成而巳。又包才义者。才与才哉二字原通。以有此才成耳。亦若曰此足致使于成。才固同材。言有此材而用之上当。则何为不可。故财成盖括此数义。其最要者。有天之时。地之利。认为人之财。则上人之以及者。宁有不达寰宇之道。整寰宇之物者乎。圣王治平世界。必因寰宇之因缘。人物之集中。上以契其肉体。下以纳其物力。故盛世必有乐岁。治国必多富民。利用阜生。必因天时天时。人回物与。必由生育安适。故寰宇交泰。恰以备后之用也。后因之以财整寰宇之道。而辅相寰宇之宜。以阁下民。则民物同康。世界无不泰矣。辅相者因时而时之。因利而利之。冷暑有时偶尔。燥湿各利。必辅以导之。相以辨之。宜寰宇之宜。而绝时利之用。阁下者教化之事也。神农播百谷。而民粒食。轩辕制衣裳。而民被服。凡寰宇之一切以导民破钞。即寰宇之所能以授民斥地者。皆阁下之事也。文化之美备。风习之淳良。生计之安适。起居之便当。莫非吾后阁下之功。以此而民泰矣。而国泰矣。而世界皆泰矣。则所渭寰宇交泰者。赖有后致使之成之。认为世泰。可是后之功大矣。后之德至矣。辞之所指。固已经绝其意矣。安上长有此人认为民后哉。

初九拔茅茹以其汇征吉

此遥古九爻辞。言初爻之用也。遥古九即乾初九。而乾之上有坤。则用异乎乾。乾为潜龙勿用。以阳之升于地中也。遥古九。为阳之蓄而待发。且天道上。地道卑。今乾居下。其志在升。乾主升始。其用在动。故爻辞曰拔茅茹以其汇、征吉。茅者、用以包物。茹者、根也。皮也。汇。类也。聚也。初九阳初动。故为拔。乾为天主覆。故象茅茹。以备包盖也。阳集鄙人。动而上升。阳动而阴应之。物生而地成之。生育以全。气数以合。故汇类同拔。不复留滞也。如春风一动。万物胚胎。朝气一行。万类启螫之象也。阳动而周流六虚。气行而包纳万象。是即泰之始也。天生地成之德初见也。拔者、非人力也。朝气使之。汇者、非势拘也。气息通之。自然而然。自致所致。不假权力而自集。不用委曲而自动。故拔茅茹、而以其汇相从也。阳既为动。用既以生。则为行、为出外之象。不甘淹迟也。寰宇交泰。万物同舂。谁无朝气。而逆时自弃哉。气至自出。时至自行。顺天应道。因时成化。此物此志。世界大同。故曰征吉。

象曰拔茅连茹志在外也

此申释爻辞之义也。道在内。而用必推诸物。气发于中。而德必见于外。志在外。正如茅茹之拔。脱然而出。将以成其包覆之德也。不独成己已经也。必连类而及焉。故以其汇者成物也。内躲其用。外显其仁。成物智也。成己仁也。内外俱至。个性之所见也。智用在外。而躲于内。仁体在中。而显于物。内皮毛成。阴阳相翕。此泰之本象。天公开上之微义也。亦易之妙用。逆来顺去之精旨也。必如是然后泰。然后全其生。成其道。达其德。必如是然后世界治安。人物以及乐。初九爻辞。固已经明指其要矣。

泰卦初九爻辞。尚有微义。须加注明。爻辞称茅茹。役夫指明取包纳之义。而人或者末达。盖包纳之象甚多。何独取噙于低微之茅。在泰为乾坤合。乾象天。而取地上之茅。是必有故。盖古礼最重茅。即人情时常应用臣、亦多采茅。古者跪拜必供白茅。以包祭物。且有常供。如管仲责楚,包茅不进。无以肃酒。诗称野有作古齐。白茅包之。白茅纯柬。有女如玉。易大过初六爻辞。籍用白茅无咎。肯与泰否二卦、拔茅茹义相证明。不过为皎洁皎洁之物。神人所重契者也。又以茅之生也最先。当寰宇初判。发火始萌。水土初分。生物始育。苔藓之间。翘然独茂者、茅类而巳。盖其上天适厚。启生独先。而有皎洁皎洁之苗。发育之干。连接之根。上吸雨露之滋。下引水泉之润。是能达天水之气。上地土之肥。而干净宜于祀神。生发孚于育物。故祭事所必用。平日所必需者。其在泰否。皆取寰宇之气。象生成之道。而寓数于物。见用于时。则茅上当其所象也。譬之于四季。冬往春还。茅乃先茂。夏未秋始。茅亦先枯。其首应阴阳之生成。早上冷煖之化育。开落不掉其序。荣瘁不忒于时。故泰卦以喻生发之功。否卦以喻凋残之道。寰宇合则自盛。乾坤判则自衰。而遥近皆然。族类相应。故月其汇之文也。

九二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上尚于中行

此泰九二爻辞明本爻之用也。泰下为乾。九二乃乾之内卦主位。亦泰之内卦主位也。乾以天德。包覆无垠。故曰包荒。荒者大也。洪荒也。寰宇初奠。万物始生。水土既分。全国无绝。而人事未施之先。物自生育自成化而已经。言其数。则大而无外。言其质。则野而无文。言其所处。则随至自安。言其所入。则随地自便。初末尝有人力的地方置。物力之休养。虽在寰宇生成当中。仍难免于荒草漫漶之象。故曰荒。以九二本初九之志于外。则重在于行入。阳主升。而为始生之本。故行于世界。超于空中。而无畏于险阻。阳性刚而行健。以成其生化。则不惜犯艰巨。多跋涉。而阳鄙人。与阴阻隔。不随意马虎接近。而气已经交。志已经达。则虽遥不遗。而所行无友。以位正中。秉刚健而不掉其道。以志主近。履艰阻而不馁其心。虽越荒原。踰江河。独行无朋。而上尚于中行。以达其志。成其德以遂其博识不休之道。所致于泰也。盖九二鄙人卦中爻。与上卦坤相离遥。但气已经动。志在通。则由此以入。终当至焉。故用冯河。言不惮险也。不遐遗。言志在交遥也。朋亡。言独行无友也。上尚中行。言守道不掉也。以九二本乾之德。行乾之道。包荒以见其大而能覆。冯河以见其健而不休。不遗以见其乐交坤。而上合德、以遂其生成。朋亡以见其独阳无侣。而因自勉以达其行入之志。尚中行者。其志已经遂。其行竟成。能以乾阳自固。而推天道于物。能交坤阴以孚。而合地道代成。故爻辞明述其义。以申乾道不休、天行健之旨。而见乾能交坤。寰宇合德。以成交泰之象也。盖交泰者。寰宇各半。天主于九二。地主于六五。高低相应。以成全卦之用。则九二乃乾主位。亦泰之主位。主此而交彼。正如帝与后妃。又如国与国两尊相睦。以成其化。乾处下而主动。故宜不避烦劳。不辞卑屈。为将以成其大也。将以广其生也。体乾而用坤。体阳而用阴。以斯而克成交泰之象矣。

象曰包荒上尚于中行以光大也

此申释爻辞之义也。光大二字。指乾之道。成泰之用。非乾不能称也。唯乾之刚。而能不休。唯乾之明。而能大生。故曰光大。以包荒而上尚中行也。盖九二本乾之德。以利世界。因坤之以及。以生万物。虽荒原而能包覆无遗。虽距遥而能交亲如响。历冯河而不阻。当孤傲而无忧。故能尚于中行。以成交泰也。夫乾之所者、太刚易折。过孤难合。生而无养。始而无终。则亢而有悔。以掉中道也。今泰卦之乾。以自卑就下。则刚而柔矣。以合坤相以及。则独而有亲矣。不亢以自害。孤以自伤。而生者上坤成之。始者上坤终之。坤之不及。调其过火。则恰如其位。尚于中行矣。故以光大称。谓能善用其道。而上交于坤耳。夫处乾者贵上坤。行乾者贵用坤。坤本无成。以交乾而成。九二之成。以六五之应也。天覆之。地载之。天生之。地成之。天之博识。即地之博厚也。唯博厚、乃成天之博识。唯博识乃成地之博厚。二者相须相助。相合相成。舍其一。则皆败矣。故九二之光大。上六五以成之也。曰上尚者。向其相求之切也。设有离志。即不上矣。故乾卦之用。皆取坤用。坤之于乾亦然。包者天也。荒者地也。冯者天也。河者地也。不遗者天也。遐者地也。朋亡者。掉其助也。上尚者。上其孚也。光大者乾之固有。成光大者。坤之所为也。故曰寰宇交泰。言必交然后泰。不交、安看其能泰乎。故九二之位中正也。而必上六五之应。乾之道大矣。而必上坤成。泰否之异。即由斯判也。

包字乃泰否两卦要义。泰言包荒。否言包羞包承。皆乾坤相对待之象。言天自包地。地在包中也。唯泰之气交而道通。故包荒成其光大。否之气断而道塞。故包承包羞见其艰虽。以寰宇自然之数。无不包也。故皆称包。以寰宇运用之数。或者不通也。故称包、而有荒与承羞之过也。过则反成否矣。九二爻上尚二字最精。言末定也。或者上或者否。富以其行事为判。果乘泰而骄。则反为否塞。故以光大为言。必心中平安。卑谦以及众。方能成其光大。而对待人宜恕。俗称包容人曰海涵。曰包荒。即此义也。要能包荒。始能上助。否则坤己自遥。安看其相成哉。

九三无平不陂无去不复艰贞无咎勿恤其字于食有福

此泰九三爻辞也。本爻乃泰卦关头。全卦大用。已经见九二爻辞。而九三当下卦之终。为乾卦之末。乾绝而坤受气。阳终而阴绍德。是九三居二者之间。主合化之纽。兼刚柔之用。连健顺之义而内有其守。外致其功。下启其方。上布其道。故辞曰、无平不陂。无去不复。言平之与陂。去之与复。相随所致。正如阴阳之相及也。平者必陂。去者必复。气至则反。物极必变。泰之用。由逆以成顺。故高者下之。卑者上之。乱者治之。善者败之。乃穷通之理。消长之数也。九三阳极矣。刚至矣。往而不返。入而不顾。则阳必亢。刚必折。天道不如是也。以阴济其亢。以温热其折。则亢者反卑。折者反续。此平者为陂。去者为复。道理之绝量。天道之常度也。九三入则六四。反升为降。转入为退。故有平陂去来交去之象。乾坤合化。过此以去。坤代乾功。寰宇合德。至此以入。地代天成。陂者成其平。复者成其去。非相逆也。非相害也。乃相济也。乃相辅也。日去月来。以成其明。暑去冷来以彰其序。故九三之用神矣。而世间生化。人物生息。莫不如此例、以流传繁衍至于无量无绝。此大循环之道也。不如是则穷矣绝矣。人物皆尽。尚何泰之可言。九三之象。乃寰宇合化之例。世之治乱。亦由是辨。末有一治不变者。末有一乱不治者。气极则变。物极则反。非谓工资。实缘天数。而或许疑焉。认为乱极成治。固矣。治极成乱。理之所无。不知气有绝。数有穷也。欲其长治。必先育其气。持其数。尧舜以后。不能再见尧舜。汤武以后。不能再有汤武。虽其时末乱。而久之则治衰。终仍难免于桀纣之乱。岂非治极则乱乎。由人事言。固有善恶之辨。若天道。只要消长之异。更无吵嘴之分。故平与陂齐不雅。去与复同道。初无悬殊也。唯寰宇有四季之气。乾坤有四德之化。永相连接。而不加几。则其序不愆。元亨者必利贞。利贞者必元亨。泰九三亨至矣。必反求于贞。唯贞能永亨。如花开必培其根。水流必浚其源。故辞曰艰贞无咎。勿恤其孚。于食有福。明示成亨之用。贵在能贞。贞则永孚。而寰宇之德永合。乾坤之道永接。然后交泰不背也。勿恤二句。言九三本艰贞之德。上无咎之占。高低克谐。内外咸应。勿恤于艰。而有孚于道也。恤者自念也。心之所悯曰恤。勿恤、即无忧之意。虽过艰而能贞。有咎而能免。故有勿恤之语。泰主寰宇交合。九三处乾交坤之地。能体乾而用坤。履刚而行柔。自返以诚。致道以德。故有其孚之语。言孚于道也。平者多陂。去者多忘复。今当平而必陂。去而必复之境。历乎艰险之道。循迥于有咎之途。而终能自免以孚者。赖其贞也。唯能贞以度艰。故能勿恤于咎。唯能艰贞无咎。故能有孚于道。道兼阴阳言。谓升降皆宜。入出皆上也。一阴一阳之谓道。泰九三之谓也。九三极阳而入于阴。自升而退为降。居内以看外。行下以回上。故恰孚于道。而全乾坤之用。合寰宇之德。成泰之道也。于食有福者。以德而有上也。食福不归。寰宇之所予也。且食者身受也。福者天锡也。秉阳刚以推化。则万物同亨。因艰贞以自厉。则一身厚福。食犹口食也。.九三内连九二。外接六四。互成兑卦。为口舌之象。又口者入出之道。纳食而出言。今本自反之义。故主食以养己。养己者、终养物。福己者、终福世界。此九三之用。推之为四海之惠。约之为一人之庆。所谓一人有庆。兆民赖之。泰之为泰。盖本此旨。以泰主乾而用坤。本天而协地。守阳而达阴。持健而行顺。内君子而外小人。尊天王而仁民物。不过以两者之交合。而上其异化也。

象曰无去不复寰宇际也

此申释爻辞之义也。际者外交。言九三居寰宇之交。而能介其际以相孚也。寰宇往遥。而气甚近。故易孚。九三在此间。如门之枢。车之轴。司转旋之任。为外交之功。故历平陂。扼去来交去。艰贞无咎。有孚食福。皆道之所用。德之所成也。其要在贞字。能贞始亨。能亨始泰。大哉亨乎。至哉贞乎。此乾坤之德所以称大与至也。

六四翩翩不富以其邻不戒以孚

此泰六四爻辞。与九三爻辞相斗劲也。六四居外卦之始。为坤卦之首。以阴行阴。与九三之以阳行阳。正相称。而二爻密接。刚柔相应。内交际孚。故九三称其孚。六四称以孚。九三为阳求阴。阳极阴生。恰能容洽。不相猜疑。故曰勿恤。六四为柔志刚。柔下刚来。恰成顺受。不相顾忌。故曰不戒。在小畜曰富以其邻。以畜志于上也。此曰不富以其邻。以泰志于均也。均无贫。二者辞异而义一。盖小畜言利。利者重物。泰言义。义者轻财。而皆本推心以恕道接物。故皆曰以其邻。小畜之邻。同富而不独上。泰之邻。同义亦不独穷。此寰宇交泰之大用也。天之财。地所产。地之物。天所生二者相成而不独有。相育而不独施。六四之柔。不以骄于九三。九三之阳。不以惧于六四。二者同亨也。故六四之不富其邻者。非不富也。不偏富也。正与小畜义同。且六四下与九二应。九二之亨。六四之所赖也。阳行而阴孚之。阴至而阳协之。若有上则同上。无上则皆不上。六四之弱。不志于上。而其邻亦化之。故不富而能泰。取其均也。凡所谓富者。阳上阴之抚养也。阴之与阳。则仅看其生成。于阴曰富。于阳则否。富必有物故也。六四无物。所育所成。皆乾之物。故不曰富。而非贫也。譬之佳耦同财。男为富。女不曰富。以随夫而富。亦非贫也。六四柔也。柔之所至。以及婉嫋娜。如女子之容日翩翩。以其委婉多姿也。既近于阳。以刚相形。又处于外。以内相媲。休休而文采独盛。温温而婉绰有余。比之丰度翩翩之公子。故辞取喻焉。以在外也。不曰女。认为阴也。不曰男。而独以翩翩二字。象其操行耳。然六四固以柔成刚。以阴孚阳者。入则昭其文德。认为亮光。退则蓄其威仪。认为贞静。此其能成德达道。以育于物者也。故辞称其孚。言克孚于道。以成其泰耳。

象曰翩翩不富皆矢实也不戒以孚中心愿也

此申释爻辞之义也。说者谓六四为阴柔无用。故有此占。实非此意。盖掉实二字。指不志于上而言。即无物之意。以六四阴居阴位。又在外卦。内无所储。中无所守。故为掉实。实与虚对待。掉实言主于虚表。并非伪也。用在于外。非无用也。故翩翩称其外面之美。不富明其无物之真。以六四之情。为全九二九三之用。初不自为。故用在外。譬之取水灌田。其器必空。虽管无存水。而津润之功不泯也。比之繁华之家。虽幼子衣服锦绣。车马丰肥。非其富也。生计必优、则以其用、非自为也。故曰掉实。果六四而实。则九二九三将无所用。果外卦而实。则乾将无所成。坤为代终。坤之用皆乾之用。阴道虚。地道虚。虚而仍在。虽虚不害也。故掉实一语。不能够辞害意。中心愿者。坤成功乾。阴乐全阳。地道代天。柔德弘刚。外以推其德。虚致使其用也。故曰中心愿。中心自愿为乾用也。故不相警戒。而订交孚也。泰之大用。本在此义。地道上行。天道下通。亮光永凝。交孚于中。中者三四两爻也。上为坤德。下为乾德。唯中爻为合德。故友泰也。譬之一岁。二至悬尽。唯年岁在中。情形温热。万物生成。中之地址。即以及之所成也。故冷暑异宜。温热合化。寰宇异道。中以及孚功。其中心之愿。即泰之所成也。夫阴贵能涵阳。下贵能奉上。外能体内。形能洽神。是道之至也。德之极也。唯泰与既济寓其象。中孚充其用。易重交以及。如与人交易然。必相上而皆利。始为均平。有一倒楣。则争讼起矣。故均无贫。不言富也。六四之虚。以中心所愿。所谓客套下交。同心协力者也。愿者素愿。心所欲也。阴自欲阳。两相为利故友则泰。离则否。苟离而否。更何固守可言哉。六四之孚。正以其掉实也。谓为无用误矣。一卦六爻。时相应证。此自然之例也况在泰乎。唯上中则泰。过与不及。皆非泰也。故至上六遂掉泰矣。

六五帝乙回妹以祉元吉

此泰六五爻辞。言本爻之用及其象也。泰卦中四爻。二至四为兑。三至五为震。合之成雷泽回妹卦象。故爻辞取回妹之义。泰以乾坤交孚。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亦婚媾之象。上卦属坤而居外。亦回妹之喻。盖回者女回于男。妹奼女也。于男日嬃娣。于女日姊妹。老少之别也。帝乙者。以五爻君位。而阴爻、柔道也。甲刚乙柔。故称帝乙。以其位之所当。德之所合。时之地址。情之所宜。乃以帝乙回妹为喻。非必有其人其事也。然古者、尊卑序以甲乙。如商代诸君。皆以十干为名。则谓为有其人其事。亦无不成。以六五一爻。恰同于回妹。而寰宇已经合。内外当位。下与九二相配。正如帝之与后。故彖辞称后。以女赅男。此爻称帝。以男赅女。而回妹二字。明其好合之道。字其交孚之情。内正外顺。刚先柔从。即坤代乾。健合顺之义也。凡泰卦爻皆取斯旨。六五尤明着其事耳。祉福也。也。以祉元吉。六五之占。与九二交孚。无不福利也。在施曰祉。在受曰吉。以祉见施。而受者同吉。故辞如此。元吉者、至吉也。元不吉也。言自然。不假请求也。以六五受九二之施。而获履乾元之吉也。即坤受乾之道。而顺承其元亨之意。

象曰以祉元吉中以行愿也

此申释爻辞之义也。与九二六四及回妹九五之辞。均相证明。以六五居外卦中位。而内应九二之正。前接六四之情。九二日上尚于中行。六四曰中心愿也。此则日中以行愿也。回妹则曰其位在中以贵行也。皆以位之当。而情之正。行之勿疑也。以六五与九二相孚。有个中位。与六四相洽。有其情绪。光明正派。情至德从。故有以祉元吉之占也。在彖辞已经言高低交。其志同。寰宇交。其道同。九二六五之辞。正与之证。盖九二鄙人。而本天德。六五在上。而秉地道。故行愿云者。行指道言。愿指志言。两两交孚。而成泰。此元吉之所来也。

上六诚复于隍勿用师自邑告命贞吝

此泰上六爻辞也。明泰用已经终。泰数已经极。终则必复。极则必变。处穷而不能终穷。应变而不能制变。是泰且反成否矣。城者高而隍为卑。以高而复于卑。倾颓之象。以尊而就于下。竭蹶之情。坤用本待乾成。上六坤道已经绝。而处位至高。阴道不扬。而所至无助。是犹城复于隍也。城以屈从。隍以卫城。今隍不为卫。城不为守。城掉而就隍。其败亡之象也。故曰勿用师。自邑告命贞吝。言无可取也。又复者返也。由遥而近也。今自城复隍。道日遥矣。弃其守而徇于隍池。忘其乘、而纳于污下。其尚可用乎。或者曰复者复命也。以尊听于卑。主听于仆。将听于卒纲纪不立。呼吁倒行。则战必败。守必亡也。虽告命而自邑。命已经弗成矣故贞吝。贞者自固之谓。吝者悔败之事也。以上六之气已经竭。不能孚于九三。不克返于初九。阴与阳遥。刚与柔离。天不复包地。地无以承天是道遥而自为政。德离而任其志。命出群下。行成悖谬。虽本其贞固之守。无如大纲不存。小人幸入。欲其不吝上乎。

象曰诚复于隍其命乱也

此释爻辞之义也。言乱离之日。高低不能相维。呼唤无常。依背不知所可也。又乱者终也。其命且终。欲其不变不上也。故泰反而为否矣。

泰否皆指政治。兴既未济不同。故泰上六之命。指政令也。爻中言帝言后。明致泰之道。必本于贤君。而在君能与其臣民交孚。君位虽尊。而志鄙人。民位虽卑。而意达上。高低交通。君民平宁。有如男女姻娅。无不相上。此泰之所认为泰也。然治极则乱。亲甚反离。以分殊易间。位难平也。故泰贵平。上六之乱。以不上平耳。

卦象前后天之异,在方位与挨次,役夫已经详言之:唯前后天各图象,位次各不同者,以其气数各有合也。伏羲八卦位序,为一切底子,

其六十四卦则有数种;位序不同,名类斯异;文王八卦位序,自伏羲变来,其六十四卦,亦与伏羲者殊,然皆出于上乾下坤之八卦位序则同。盖底子一,而变革无绝也。

伏羲六十四卦,应以本卦之序为最显然;即依乾、兑、离、震、巽、坎、艮、坤之1、2、3、4、5、6、7、八挨次,而将本卦所变者,统属之于一卦;

如乾卦之下,兑乾、离乾、震乾、巽乾、坎乾、艮乾、坤乾、各卦;

即夬、大有、大壮、小畜、需、大畜、泰,皆属之乾卦;

其次则兑卦,兑所合者;如履、兑、暌、回妹、中孚、节、损、临、各卦,皆属之;

兑如下,如离、如震、如巽、坎、艮、坤、各本卦所合者,依序列之,认为全易挨次;

因其由本卦所推,故名为本卦序;因其依先天八卦位次,故名为先天六十四卦序,或者伏羲六十四卦序。

此种卦序,为图有方,有圆,有平列,有配置,其象虽殊,致用略一,而其别于他类者;顺八卦之位次,示本卦之分合;无交错之用,纯先天之象;

盖其变革少,而生育之功不见;藉以定寰宇之位。辨气数之差而已经。故后人多不晓其意义,无非备易象之一格,而为他卦参证云尔。

又有本宫卦序者,则依文王八卦位次,而为各类;其卦变革,则依本宫对待宫订交错,及比类五卦;

而推生各卦,皆为八变;如乾宫自乾起,初酿成乾巽,次为乾艮,次为乾坤,次为巽坤,次为艮坤,次为离坤四,终为离乾;

即乾、姤、遯、否、不雅、剥、晋、大有、各卦,挨挨次列;属之乾宫卦。

其次为坎宫,自坎如下,为节、屯、既济、革、丰、明夷、师、各卦,亦依变革之挨次列,属之坎宫卦。

如下如震、如巽、如离、如坤、如兑,皆依后天八卦位挨次列,以推生全易卦象者也;

以其变由生于本宫,不似前之出于本卦者,故名本宫卦序,亦曰八宫卦序,或者称后天六十四卦序;

然非与文王六十四卦序同,无非序列各宫;依文王八卦位次,其推生变革;纯先天例,有异文王后天交错之序也,应仍属之先天卦序之一种。

此种卦序,有确定之例;即自本宫本卦起,三变所致对待宫,七变而为对待比宫,是曰游魂;八变由比宫仍还本卦,是曰回魂;

大凡八卦,依伏羲方位相对待者,曰对待宫;相并者,曰比宫;

如乾与坤,离与坎,震与巽,艮与兑,对待宫也;

如乾与离,坤与坎,震与艮,巽与兑,则比宫也;

对待宫不独本卦位次相对待,其变革位次皆相对待;如乾变之巽,之艮,至坤;由离返乾,皆自高低行,由下返上;

而坤则之震,之兑,至乾;由坎返坤,皆自下上行,由上返下;所至所行,恰相对待也。

其行各宫,而生变革;一宫所涉者五,不进者三;

如乾涉巽、艮坤、离、坤则涉震、兑、乾、坎,余宫皆然;

此其例也。盖气之变,必以动;变至三则易其位,至七则游于比宫,八则回于本宗;

故一宫八卦,所交五宫,亦自然变革之序;此序之用,为纳甲所本,于占法上当;

是先天用法,前人常取之以卜筮,至今犹传;与后天卦序有相解释也。

此外有合一岁序者,亦有数种;

如以八卦八宫分候四时者,以乾坤二宫分候十二月者;以六十四卦分候全岁,一卦六日七分者;

其例详各乡信,皆传自古,为历数家所用;亦本先天卦象,推其变革,而应于岁时,无辨别也。

盖卦象包孕无绝,其变革随用而见,初非限于一例也。天文天文,日月度数;星辰躔次,山川里程;人物形体,皆有所象;

神而明之,无不吻合;固不光象一事一物,亦不止象暂时一世;果推而广之,则宇宙之图,今古之迹;世界之事,神形之伦;在大气当中者,无不随象而可徵也。

盖气者生化之劈头,卦象气也;则凡有生化者,举不外于卦象,而视人之能明否耳。

文王之易,亦此一例;往后天之卦,象后天之气,而推及变革所至而已经;

故易象一,而用无绝;一者本也,即伏羲八卦是也。余皆其用。

而所异则在挨次;挨次异,则象异;而象不因事物名,皆以气数纪;

先天之气纯数简,故取象少;既伏羲八卦,已经足为万变之宗;后天之气交数繁,故取象众;

虽汇各序例,犹未绝其变;但比喻途而同回,仍不离一本之源;此不管为伏羲,为文王;为连、回,为本宫本卦;六日七分,岁时星纪;种种例用,更无问其为出自先天后天,合自八卦六十四卦,皆一也;

皆上乾下坤之八卦位次,所生所化耳。

故伏羲八卦,为一切卦之母;因上名先天之象,其他皆后天也。

然以伏羲六十四卦本卦之序,与文王者异;亦名之先天,犹之后天之先天也;

若绳之八卦,则为后天;若较之文王各卦,则为先天;

故以此别之,其实先天之象只一,而克称先天者,上乾下坤之八卦序耳;此为争辩前后天之首要处;故表出之,以袪世人之惑。

文王六十四卦挨次,所取旨意,已经见序卦传;而所应知者,则其例也;

其挨次本于伏羲八卦方位,以去来交错而成;而其连接者,皆相对待也;

往后天生化,必一阴一阳,交互而行;非如先天之阳行于阳,阴行于阴也;

故文王六十四卦,取八宫各卦,分合而交错之;本八卦位次,去来交去而对待举之;以成一阴一阳之道,而见天生地成之义。

凡各卦之有去者,必继之以复;有上者,必对待之如下;有奇者,必联之以偶;有动者,必应之以静;使本宫对待宫相错,比卦类卦订交;

不限于八宫之序,不囿于本卦之次;而其挨次,恰与八宫相证,不变其数;

恰与本卦不异,不乖其位;往后每自然之序也。寰宇人物,岁岁月月;周行不休,动静有度;皆如此序。

故以卦象言,文王六十四卦,自乾坤起;以乾坤对待举,阴阳交行也;最终既未济,以坎离互交,水火易位也;

个中各卦,莫非此例;皆以比偶相及,对待应相生;分之自成一卦,合之则为全序;

以卦虽六十四,而乾、坤、坎、离、颐、中孚、大小过、八卦,独不同象;

其他五十六卦,皆反覆自为两卦;

则五十六卦,实二十八也;

合之乾、坤、坎、离、颐、中孚、大小过、八卦,共三十六卦;以应周天之数,而象万物之类。

故其挨次,以高低篇分括六十四卦,而皆统之于乾坤坎离;明寰宇为万物之本,

水火为二气之宗,而切合伏羲八卦方位四正之象也;

故全易之序,皆以此四卦为主;反覆交互,高低错综;

更以震、巽、艮、兑、为用,纵横应接;奇偶对待生,以绝二气之生化,而推五行之承制;盖其旨意固如是也!

至文王卦序之例,可上言者,则其卦之对待举,合之本宫卦序;

必一与五世,二与四世,三与三世;游魂与游魂,回魂与回魂,皆不变也;

如屯蒙二卦对待举,屯为坎宫二世卦,蒙为离宫四世卦;

又宛如人大有二卦对待举,同工资离宫回魂,大有为乾宫回魂;是其所举异宫,而仍同世也;

其次则乾、坤、坎、离、常以对待举,以属先天对待宫也;

震、巽、艮、兑、或者对待举,或者比类,以属于先天四隅卦也。

又乾与坎,坤与离;或者离与乾,坎与坤;亦比类连举,以先天之乾坤,后天之坎离同位;先天乾以离为用,坤以坎为用;其位次对待照并,有如比肩;

故其在后天有相对待之象,有相类之象;亦犹乾与坤,坎与离也;

震、巽、艮、兑、亦然;震之于艮、于兑、巽之于兑、于艮、艮之于震、于巽,兑之于巽、于震,皆以比类连举;如震与巽、艮与兑之对待举也。

且在先天震巽为对待,后天则震与兑对待;

先天艮兑为对待,后天则艮与坤对待;

巽与乾对待,其为比类者,在后天变对待举;

故其序怛连举也。又震与艮、巽与兑、二卦独举,不早年后天对待宫,为明四隅之卦,

以交错为先,以类及为重;不似乾、坤、坎、离、四正之卦也。

故其下篇序,震艮连及,巽兑并列;

以先天方位挨次,固如是对待,而卦之性雷同也。

震艮一长男也,一少男;巽兑一长女,一奼女;性类不殊,气数可通;

故其致用也顺,为生也孚;风泽为中孚,泽风为过火;雷山为小过,山雷为颐;之四卦者,反覆安定;

恰与乾、坤、坎、离、同,其并举有由来矣!

又六十四卦,一去一复,无不相应;合之先天八卦方位,自可见也;

如乾坤以后,继以屯蒙;屯为水雷,蒙为山水;

后天之用,始于震,最终艮,而躲机于坎;

坎水以代坤,坤之气见于坎;故坎阳体阴用;屯自水中阳出,蒙则山下水流;

屯为去,蒙为复;一去一复,见气之所化;

阳动而阴静,阴出而阳回;故二卦对待举,而见一阴一阳之道;

去后天生化之始,二气去来交去之初;以交互而生,以循环而化;

为卦止二,为象已经多;寰宇之机以明,乾坤之用以启;

故继乾坤而为六十四卦之首也。

雷之为物,动而为阳,静而为阴;故出于地,而升于天;

在后天,东方木也;木气生于天,成于地;木数生于三,成于八;

其本则寰宇也,其先则水火也;在先天水为始,然后天木为初;

故传曰:“帝出乎震”,言万物之始生也。然自出者,必有本;震之所本,坎也;

坎为水,先天之始生,后天之本源;震自坎出,为先天化为后天之启端;

故屯卦为全易各卦之初始,象万物之初生也。只在卦爻求之,即可见矣!

然生者必化,去者必复,去后天公则;

既有屯,以象去生;自有蒙,以象复化;化于此者,即生于彼;去于昨者,必复于今;

此循环之定理。既有屯蒙以明其初气,自有需讼以象其次数;

气数周流,生化无绝;然后万物之象见,万类之数明;其例固昭昭矣!

就屯蒙卦言,在先天八卦,坤之阁下;雷自水出,泉流山下;

二者一自左上,一自右降;一升一降,仍还于原;

坤用重坎,故用水不言地,明卦序之为后天也。

然后天者,仍出于先天,仍回于先天;故需讼二卦,则一为水天,一为天水;

坎本上乾阳为体,故游魂之卦,仍溯源于所生;

而需讼之象,乃去来交去于乾坎也。

需讼二卦,一为坤宫之游魂,一为离宫之游魂,

坤之游魂,即乾宫之气所化;离之游魂,即坎宫之气所化;

则需卦为乾坤二气之交互,讼卦即离坎二气之循环;

以水天合而为需,水上于天,即坎与乾交,而阳上升;

以天水合而为讼,世界近水,即乾与坎交,而阳降低;

一升一降,一去一复,自相偶也;故需与讼二卦对待举,恰相称其位,而气数亦相上。

自先天八卦言之,乾与坎为比类,即后天之对待位也;

在后天坎代坤用,有似于泰否二卦,与晋明夷卦二卦相类;

晋与明夷,一为火地,一为地火;为坤与离,升降交互之卦;

离在后天代乾,与泰否亦相通,又与既未济亦临近也;盖先天为泰否,后天为既未济;

半先半后,则需讼与晋明夷也;皆乾坤坎离交错去来交去之卦,即阴阳二气交互升降之象也。故皆对待举以成序,仍本于八卦位次者也。

需讼在八宫,以坤与离对待;在八卦位次,以乾与坎合;

对待合之间,见其交错之出于自然,明其生化之有其定序;上多差也。不独其世同也,

凡此卦序,其例皆然;皆自气数所至,生化所成;非故为之序也。

故六十四卦之序,循环终始,一一相上;而八卦之用,去来升降,一一相称;初无不偶的地方,亦无相逆之情;其相对待举也,正一阴一阳之道,后天生化之理然也;

合之洛书,徵之太极,自易明晓;至其续之义,见序卦传者,不赘述也。

周易之书,文王所作;易卦之象,伏羲所制;

文王演之以绝其变,是为周易;故卦象一而用二,卦名同而用殊;

以伏羲初制为先天象,文王复演为后天象;以此分袂,体用斯明。

然役夫删订六经,独宗周易,而不及文王曩昔者;文王之作,足赅各易也;文王之易,虽属后天,而先天存乎个中;

人之生也,神存形中;言形而神在,以神之德,体物不遗也;先天之象亦然,先天往后天用,后天以先天神;前后并行,神用无极;

故曰“神无方,易无体。”以体不见。由其而用见也。

然体不成见,是以忘之,不成也;先天之象,不用可也,是以蔑之,不成也;

故言后天必及先天,原始要终,易之道固如是;

推来溯去,易之用亦当然;明乎先天,则知后天所出;明乎后天,则知先天所存;

气数不同,名类异致;虽犹草本与枝,水源与流;一脉所传,而在既变以后,形神各别,理气殊途;有一而不一,同而未同者在也。

故言文王之易,必溯曩昔之易;习文王之卦,必本曩昔之卦;卦同而异,以用不同;易异而同,以体无异;故虽有同异,而不能不求其合也。

合则通,公例神;辨别不通,滞于物,而掉其神;将何致使易之用哉?故学者,必将前后天二者,气与数之分,明白明晰无遗。再将二者之合,通贯无滞;

庶能够因文王之作,探伏羲之制;即可由周易,蕴含曩昔之易也。请将前后天卦象之同异者略述之。

先天八卦方位挨次,与后天异;先天乾坤高低,离坎对待象;震居坤左,巽在乾右;艮连坎坤,兑接离乾;此为相对待,方位卦象皆相对待也。

乾阳坤阴,离阴坎阳;震艮皆阳,巽兑同阴;

阴下阳上,阴上阳下;一阳与一阴对待,二阳与二阴对待,无相掉也;

故其数为乾1、兑2、离3、震4、此左之行卦;巽5、坎6、艮7、坤八,

此右之下行卦;而其本数,则与河图同;

其式为阁下两行,左则自下数,右则自上数;左为震1、离3、兑7、乾九,右为巽4、坎2、艮8、坤六。

九乾巽四

七兑坎二

三离艮八

一震坤六

此即先天卦数,合河图者也;以乾九坤六,为乾坤大用;左为阳数,一三七九,顺行而上;

右为阴数,四二八六,逆行而下;五在中心,以一合六为水,三合八为木,七合二为火,九合四为金;

五为土,以成交互之则;一与4、三与2、七与8、九与6、皆成五,即中心所上之数也;故卦八而数九,中数暗躲;明卦之体不见,而寓于用也。

乾用九,坤用六,为用之最大者;以阳极于九,阴最终六;

九六为乾坤之用,即全易之用;故以九六代卦之用。九与天地为十五,成中心土数,即体也;

体以用见,故乾坤如下各卦之用,皆为五,不背其体;体一而用殊,八卦各有所用,而体则一;

五在中心,名为中数;中者世界之大本,八卦皆自此出;万物皆回于中道,此数之妙,亦气之所存也;

数以纪气,气行无垠;周流无息,而不离其宗;即永系于中也。

中之气,先天之真,八卦之气,两仪之象,八卦有物;

故气有二,而成生化;有升降消长,而成变革;真气无形;独居中心,无动无变;八卦驰名有数,中气无名,而数以用成;

此即伏羲本河图之象,制卦象也。卦八用九,而不以九卦者;为示中气之先天,而有异乎他物也;然有物,则有此气;卦虽八,而中气仍在,其妙义可见矣!

后天八卦之象,方位挨次,均与先天异,以先天之已经变也;

其象本于洛书,而成二五交错之用;故离上坎下,震东兑西;乾居西北,坤处西南;巽在东南,艮移东北;离阴而在上,坎阳而就下;

震木在东,如日之出;兑金在西,如月之升;乾以金而连兑,巽以木而接震;同类相亲也。

坤以地而守南隅,艮以土而回北角,土气散布也;阴阳皆交互以成生化,五行有生制认为固守;以其后天之象,必由二五之交错,气数之升降去来,然后见其生化,成其固守也。

四巽离九

三震坤二

八艮兑七

一坎乾六

由八卦之序数之,则为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循环以行,牵引以用;

而其本数,则为坎1、坤2、震3、巽4、乾6、兑7、艮8、离九,其式仿洛书也。

坎为一,自下始;阁下皆由下上,阴阳皆交互行;不似先天在左上右下,左阳右阴;两相瞅待,而未交合也;

后天之象,在生化以后,本已经交合;故气为异化,数为连生;

自坎至巽,为左之四卦;自乾至离,为右之四卦;

其数原以一二三四居左,六七八九居右;而个中二八易位,坤艮易方;

故左则坎1、坤8、震3、巽四,右则乾6、兑7、艮2、离九,

以成后天之数,切合洛书者也。

洛书之数,二在西南,与七连;八在东北,与三接。正符河图之数。二七为火,转为金,三八为木也;

故后天卦数,下则坎一与乾天地,上则巽四与离九合,金水为横也;

左则坤八震三合,右则艮二与兑七合;木火为纵也;

以在后天金火易位,酿成水火高低;金木对待象,而巽木仍连震;

乾金仍接兑,离与坎对待;水火订交,坤与艮偶;地盘解析,土为四时之旺,散布于四行中;故里在后天,上时至多,以成生化之本也。

水火既济,则万物以生;雷泽回妹,则万物以化;

有地山之谦,以行其令,厚其德;则万物以成,然后后天之用可见也;

且以乾六与巽四合十,则天风姤之象,示气之媾遇也;

以坎一与离九合十;则水火即济之象,示气之交济也;

震三兑七亦合十,坤八艮二亦合十;则谦与回妹之象,示气之通贯以及好也。气皆交以及,用乃庞杂;

数皆错列,功乃周密;而体以用见,神以功名;则中数之五与十,仍存个中矣!去后天八卦之象,全本乎洛书者也。

周易一书,文王所本于连山、回躲者,而复推衍其变,以与伏羲之作相证也;

故卦象沟通,而序异焉;文王六十四卦序,虽参伍错综,去来交去循环,与本宫本卦之序异,而仍安定其宗。

宗者伏羲八卦之序是也,伏羲八卦为各易底子。不管何易,皆由其序而推衍之;故连山、回躲、周易三者,其所宗皆同;

即本宫本卦,及六日七分、十二辟卦之序。亦自伏羲卦序所变,初无异也;其所异者,为其用耳。

用者合于时宜,孚于人事;本于天道,翕于鬼神,而无距离也;

故夏有连山。商有回躲,周有周易,时之殊也;

有寰宇之序,日月之度,岁时之历,人物之生,幽明之道,不相侔者,则卦用以变;

故有本宫、本卦、六日七分、辟卦之异;及夫纳甲、纳辰、纳音、命运、占候之差也;

盖卦以象物事,物事不一,则卦用不同;而卦之为卦,仍止六十四;其应于变者,唯有异其序。序异则用殊,虽卦同,而为象不同;

故各序皆有其象。致使其用,非几回也;亦别有他易,而异于伏羲文王之制也;

制羲之制最古,时世简略,事物纯省;故为序者少异例,以不用也,递降而时移世易,物繁事多,则必推其变,以穷其用;

然后序之异例日加,为易亦日众,此自然之理也;苟有贤者,能通其变,则卦序犹可推衍之以应于用;亦如文王之变连回为周易也。

故周易;文王之制,周代之作;为孚有周政教之用,应那事态物之变也;

三代之政教极于周,故役夫删订以周易为主;周鉴二代,崇五帝;明周之作,即足概以上之制;取周易,足以窥各易之用也;

然周易之序,序周时之政教,即足概以上之制;取周易,足以窥各易之用也;然周易之序,序周时之政教,应事物之变者;往后有所传者、亦可辅周易而广其用。

非仅限于周易也;故于各序之列。有由来者,亦宜习之;以广易道,而神变革,此固役夫之微意也。

本宫之序,以乾、坤、坎、离、震、巽、艮、兑相对待之卦次;

如乾本宫卦,一世为姤,二世为遯,三世为否,则变于坤,四世为不雅,五世为剥,皆坤卦所变;六世游魂为晋,则乾附于坤;七世回魂为大有,则乾反于乾;

自本卦至三世,属本宫所变;自四世至五世。属对待宫所变;六为附于对待宫,故曰游魂,言在外也;七为返于本宫,故曰回魂,言回本也;

此本宫之序例,以本位与对待位,相生相变,挨次顺序以成;七世而终必有始,去必有复;故三变而易对待宫,七变而还本位,与其本卦成一宫;

八卦虽属一宫,已经见交错去还之象;非纯一宫卦也。

盖既有生化。必有阴阳;阳合于阴,阴交于阳,生化始成;阳还于阳。阴还于阴,循环始见;原先寰宇万物生化,固如是也;

故卦序象之,其异乎周易者,则所交错去来交去,仅限于相对待二宫,而不及他卦;

故其所象者,先天初化,万物始生;二气初调,五行未杂;其数简,其气纯;与周易之纷乱循环者异矣!

且本宫之序为纵,周易之序为横;

本宫八卦,为一宫卦属,而不连他宫卦;

如乾宫各卦,皆属金;纳甲纳辰、皆同乾卦;唯游魂属艮,回魂属坤,不同乎乾;

以其气变,数亦易也,气变则改其情,数易则殊其名,此必至者也;然其大用,仍不离其宗;

故所取者,仍本宫内之所合卦;如晋取艮,则遯卦之所合;大有取坤,则否之所合;个二世三世之卦也。

夫卦在后天,如下卦为主;而本宫卦以上卦为先,

如姤卦乾上巽下;不从巽而属乾,则以卦之变自下始也;

乾之变初爻为阴,则成巽,而姤卦出;故如下卦明变也。

二变则为艮,三变则成坤,四往后所变者,上卦各爻;

故反以对待宫为主,而坤不动也;迄七变回魂,而始还于原先,

然后后天之用见,如大有一卦,乾鄙人,与前一二三世相孚;而乾卦之气乃完,生化循环之用乃绝;其序之挨次顺序,皆自然而然;

亦犹寰宇生化之序也,乾宫如此,他宫亦然;其例皆同,不待绝述。

本卦之序,有方圆二图,即世传之先天六十四卦方圆图;

宋人所上于道家者,实前人所留传也;

其序一依伏羲八卦位次之数,既乾1、兑2、离3、震4、巽5、坎6、艮7、坤八,全与河图数合;

乾与坤对待,一始一终;离与坎对待,一来一去;余卦挨次顺序,分阴分阳;以明气之升降,数之消长也;

自乾卦始,为一之一,属乾卦者则为夬、大有、大壮、小畜、需、大畜、泰、八卦。

挨次顺序数之,则夬为兑乾合,为一之二;

大有为离乾合,为一之三;

大壮为震乾合,为一之四;

小畜为巽乾合,为一之五,

需为坎乾合,为一之六;

大畜为艮乾合,为一之七;

泰为坤乾合,为一之八;

是八卦皆属乾卦所合而生者。乾之所生八卦,凡乾鄙人者,不管上卦何属,皆回乾,

其挨次顺序则全依先天数;自一至八,一为乾、八为坤、相循环也,故皆相对待。

其次则兑卦所属,自履始,为乾兑,为二之一;

次为兑卦,为二之二;次为离兑之暌,为二之三;次为震兑回妹,为二之四;次为巽兑当中孚,为二之五;次为坎兑之节,为二之六;次为艮兑之损,为二之七;次为坤兑之临,为二之八;

是八卦皆属兑卦所合而生者,故为兑卦属;而其数以兑属先天数二,故皆统于二。犹乾所统于一也。如下各卦皆依此例;以迄于坤卦,为八之八,而殿六十四卦焉。

乾始坤终,乾一坤八;气数相上,而成全易之序,为图或者方或者圆皆同也;

盖此卦序,纯本先天之象,以明寰宇物事之序,有所定也;位有定方;至有守时;高低有次,阁下有纪;升降有度,去来交去有制;

不相差于黍粒,不相掉于毫毛;故其致用不同后天,而异乎周易之序,且不同天赋生化之例,而异乎本宫各卦之序;

其象之所指,为明先天之物与事,俾知气数之劈头,而上生化之初象;方以象地,圆以象天,寰宇既立,万有斯定;

故其制为道家所重,通盘以探先天之奥,明无为之道;超形迹之上,达天人之源者,惜乎世人未知其用耳。

本卦序与本宫序,二者有可印证处;

如本卦乾卦所生八卦,夬、大有、大壮、小畜、需、大畜、泰、诸卦。

合之本宫;则仅本卦之乾,与回魂之大有,属乾宫;

其泰、大壮、夬、需、四卦,则属对待宫坤宫;

其小畜、大畜、二卦、则一属巽宫,一属艮宫;

是八卦分属四宫也。而所属者,仍与本宫之例合;

如对待宫四卦,因由本宫变;乾坤对待变,原定例也;

大小畜二卦,虽非本对待宫,而小畜由巽合,即本宫一世之所变;大畜与艮合,即本宫二世之所变;

本宫一世为姤,亦变巽也;二世为遯,亦变艮也;卦虽不同,所合之例仍同。

故本宫乾宫八卦,由对待宫与对待宫合变者,亦四卦;

与巽艮合变者,亦二卦;是与本卦之变例,异而沟通也,坤卦亦然;

所属八卦除了本宫外,亦属乾宫者四卦,属震兑二者二卦,与本宫之变例皆同;

故卦虽殊,气之所合不殊也。乾之气由西下,而与对待宫坤合;

坤之气由东上,而与对待宫乾合;不管何序,其例不差,盖寰宇阴阳之气,正本如是也;

凡本卦各卦,皆以阴阳升降,本对待合化,而生各卦,其例不变,故其序有定,如指与臂;其象有数,如线串珠;无或者不对待,无少凌乱。

无非本卦之序,明先天之真,由下而上,以返本复始;

故其卦如下卦为主;本宫序则为明后天之象,由内而外,溯源达流,故其卦以上卦为本;

一自下而上,一自上而下,其变革挨次不同耳。

苟细按之,自尊其故;如为人事福祸,物理变革;

则本宫之序,便于用也。如为天道去来交去,元气动静,则本卦之序,上其真也;

故术家卜筮,必取本宫飞伏纳甲之图;而道家修恃,必重本卦方圆合数之象;

皆易中优质,非浅识可上;此无非举其梗概,以明其用耳。

易之合岁时者,有辟卦序、有六日七分、岁象序;

辟卦者,以乾坤二宫卦,除了游魂回魂二卦外,分配十二月;自四月起乾,五月乾之一世姤,六月二世遯,七月三世否,八月四世不雅,九月五世剥;十月则为坤,十一月坤之一世复,十二月二世临,正月三世泰,二月四世大壮,三月五世夬;

循环去来交去,以象二气之风行,明冷暑之迭更也。

另有分各月属春夏秋冬四季,而分各宫分配之者;即以震巽二宫分配四孟月,离坎二宫分配四仲月,艮兑二宫分配四时月,而循环交错,以周一岁,与十二辟卦相应;

其取义盖本周天之数,三百六十;天地主其纲,则半为天,半为地,各上百八十;故以乾坤二宫之卦,分主冬夏;自已经至戌,属天气,即乾主之;

自亥至辰,属地气,即坤主之;而更以六子,分象四时之气;

震巽为长,乾坤之长男长女,故震配春夏二孟月,即正月四月;

巽配秋冬二孟月,即七月十月;

坎离为中男中女,故配四仲月,即二五八十一月;

艮兑为少男奼女,故配四时月,即三六九十二月;

如是乾坤二宫总主一岁,犹二气之升降消息也。

震巽六子分主四季,犹五行之分合生化也;故一年三百六十余日,合之于六子之爻,亦三百六十爻;

乾坤二宫,则合十二月;虽大纲交错,日月代嬗;若不相接,实则后天二五生化,固交错而行,代嬗以成,非复先天之纯挚也。故卦象去来交去,爻象纷乱;

气数相间,循环无绝;虽以一岁为例,非限于年光韶光也。

原先卦象,包孕万象;其序既殊,其用自异;而一岁气数,恰符周天之数;

日月践诺,恰符阴阳消息之度;遥者可譬于近,难者可喻于易;

就其简明者衍之,足以推于精微。极于深奥;非日六十四卦,专为岁序用也;

故此岁序之易,亦言易之一例,有不成不知者焉。

六日七分岁象序者,以全易六十四卦分配一岁;

而将坎离震兑四卦,当二至二分;震主春分,离主夏至,兑主秋分,坎主冬至,谓之四正;

余六十卦,以每月五卦,一卦主六日七分;

因一岁三百六十五日又四分一,则卦六十合三百六十爻;

每日八极度,一卦合六日七分,适量一岁之数;

其气始于中孚,那时始于冬至之月;

由复至咸,共半岁;为八十八阳爻,九十二阴爻;

自姤至中孚,亦半岁;为八十八阴爻,九十二阳爻;

适量百八十爻,而主阴阳冷暑之数。

而中孚至复,咸至姤,恰上六日七分;定为例,实天时之度数,自然之序也;

卦以交错,爻以挨次顺序;一升一降,一去一复;象气之周行,后天生化之例也;

故其序能够纪岁候时,能够占天验气;即四正之卦,分管四季,以候四气;春夏秋冬有其序,发铺珍躲有其令;木以长春,火以长夏,金以长秋,水以长冬;五行不掉其常,二气不变其道;以去来交去循环无绝,而消息入退可见;其易之传,盖已经久矣!

盖自黄帝造甲子,历数渐明;尧舜之时,历象尤备;其制仿于易卦,本于河洛之图,合于日月之纪,非率尔之作也;

易传曰;“悬象着明,莫大乎日月。”日为阳,月为阴;后天之离坎,代先天之乾坤;故岁象以坎离为主,当冬夏二至;冬至为阳生阴消,夏至阴生阳消;

实一岁冷暑之枢机,而四季情形当中宰;震司春分,如日之升;兑司秋分,如月之上;为阴阳之管钥,实岁时之路线;

皆为气数所至,而象最明;以之适季节,则足为历家之所法;以之体天道,则足为生化之圭表标准。

盖其序之取义;虽近辟卦,而尤善焉;无非辟卦法乎先天,故以乾坤二宫,为一岁之综;而岁象法乎后天,故以坎离四正,为一岁之纲;

先天乾坤对待位。主于高低,此伏羲八卦之序;

后天坎离震兑分主四正,此文王八卦之序;

二者各有取义,然后者最宜于后天之用;以所象无不交错去来交去,所配皆以消长匀称;

以合一阴一阳之道,而能会通日月之行也。

故中国之历法,实本此序;然后人以之占筮,亦无不验;其为易之优质,亦足与周易相证;

即合之其他各易,不问为先天后天,亦无不贯穿;要往后人多不明其用,忽其旨趣;家数之见,以叱责训斥之,方技之辞,以轻视之;遂使上古流传之易,反为俗人所讹,岂不惜欤!

周易之用,在乎人之诚,不用一例;

如周易之序,固为周时太卜所司;而太卜所用,兼及连、回,不限文王之易也;

则可知易之为用,不以序为限;但有是序,即有是变;有是变,即有是用;伏羲之易,有伏羲之用,文王之易,有文王之用;

役夫合二者而作杂卦序,即役夫之易,亦有役夫之用也。

推之连山之易,有连山之用;回躲之易,有回躲之用;

八宫之易,有八宫纳甲之用;岁象之见,有六日七分之用,分而言之,各有其用;

合而通之,则易之用,广无不包,变无可穷;

而能通之为一者,则见寰宇之心;斯非圣知不克也!

就其最简略单纯者,则但执一易;审其象,参其数,列其图;而合其前后天,明其辞而衍之经与传,则亦能够上易之用矣!

故易之品种虽众,精其一者,能通其他;若一而未精,虽多奚益?目迷于象数之异,手迷于图表之繁,能纪其粗,而遗其精;逐其物、忘其神;则为易百年,曾经不上易道之一二;去后世有扫象之说也。

夫易之本在象,而扫之,将何以见易?岂非以世人之驰于外,而遗其内;

求其未,而弃其本欤!故习易者,必先往其蔽,所敝者,多而不精,博而不深;能于貌,而不及于神;认为能通习,而不知无一上也;

故各易之序。役夫不录;仅取文王者着为经,而集其他关乎易理者,述之为傅;

做学者知所宗,而不纷其智,知所本,而不变其思;庶由一以通其他,由易以达事难,由近以赅其遥;则习之有成,而易道亦不荒塞;此则役夫删易之微旨也。

夫易之致用。非为卜筮也;若为卜筮,则巫祝在,役夫不以之首六经也;

役夫以易为六经之首者,以其用明天人之道,类万物之情;定日月之行,奠山河之度;能够致治平之业,能够正生命之功;

能够四达神鬼之情;能够敷教化之德;故其用在此,而不为卜筮也。

然卜筮亦易所固有,卦爻之辞,福祸之占;悔吝之途,君子小人之道;皆着于象数,徵于言文;苟按其数而卜之,因其辞而决之;

则所谓易逆数也。通变革而行鬼神者,皆在传中揲卦之法,可见之也;故经不备者,传则补之;经取其约,约然后尊;传取其博,博然后宏;

用宏而道尊,则易之精粗皆备;故传所举者,有各易之例;凡连山回躲之类,八宫岁象之图;上自先天,旁及河洛,无不徵取,认为周易之辅,而明易道之大也。

故读经则专文王之制,虽伏羲之序不列;读传则必广搜各易之图,而不限于一种;此讲易时必旁及各序也。

人或者疑其言之杂,不知正欲其杂也;人或者谓异于经文,不知正求其异也;

杂则变例多,而用可广;异则分类明,而道可通;此传之本心,役夫订易之徵意也。故传中之辞,各不相类;

方位挨次各不同;名类高低各不一,其所以然者,各易之原制如是也。

各易皆可用于卜筮,而周易最善;其次则八宫纳甲法,其次则岁象六日七分术;

而伏羲先天本卦方圆序,则为示修养之道,明先天之气;

若用于卜筮则浅矣!然亦能通,无责难测耳;至俗傅各种卜易法,皆由数者变革而来,有当有未当也;

与周易等者,前有连山、回躲,后有役夫杂卦;皆以卦爻象数为本,不取甲辰,不用日月;其道简而理微,人多难知;

故卜者不用,而好八宫与岁象术;其实理数一也,苟通者无所忤焉。

做周易之卜,古之史传常见其例;其应甚灵,岂古可用,目下当今不宜哉?

盖用之在人,能诚而通神者,何易不成灵?否则虽俗浅之术,亦不上其效;

故易之用,不在序之异也;序之所异,不为卜也;其理见前,能够知矣,周易之精,在往后天之物象,明先天之气数;

一卦一爻,各有所象,而贯穿前后天,以明其变革;故不枝不离,而独来独去;为最宜于时中之道,合于戒慎之教也。

以文王作此,正囚辱之时;忧世界之乱,存革正之心;鉴古人之敝,立新教之意;故其辞巽而决。其旨正而中,其道极变革,而仍守常度;

其志攘暴乱,而先重仁德,故与役夫中庸之教,修道戒慎为本;忠恕时中为用,立诚复始为成,其义正同。

役夫取之以继尧舜之传,而明文武之治,即所谓祖述宪章者,易经居其首也,中庸之书,继易而作;皆言事而回于道,言人而回于天,原怡返终,正其生命,明物达情,通其精粗;

故言博而约,辞详而明;为古圣心传之所存,而儒家至教之所寄也。后之学者当加意焉!

役夫删定六经,取文王之易为首,同于尚书,为三代以上之遗;于此可见二帝三王之政教,神农伏羲之建造也;

而不取连山、回躲,及伏羲神农之易,独采文王者;

为文王之易,即各家之所传;传至文王变例已经多,易道更明,易习易知也,伏羲神农尧舜之时,有象无文,有文未备;连山、回躲之易,有文异义,有变未全;唯文王之易,象仍古昔,文备义明;变推新例,体具用昭;

故言易至文王,为最宜于时之制,而易道亦更发皇光大矣!

此役夫序易,以周易为本者也;然周易虽善,旧制亦不成绝弃;伏羲之作,固为易之源,不成不知;即神农尧舜夏商之易,亦不成不明;

则将其说备载于传,系之于经,故曰系辞。而以证诸经文,广其变,推其用也;

故有先天乾坤高低之位序,为伏羲之遗,即寰宇定位一章所述也;有日月成岁,切合天行之序,即揲蓍求卦象一岁之一章所述也;

有纳甲应爻,分宫飞伏之序,即出震齐巽,先甲后甲各所述也;

有日月代行,水火高低之序,即后天卦位,三索上男女各节所述也。

其他如地代有终,回躲之羲也;艮为终始,连山之义也,方圆之图,伏羲之制也;

纳甲纳音,黄帝之制也;岁象辟卦,神农之制,及于尧舜,而更推衍者也;

九宫五行,五运六气,河洛之遗,及于黄帝,而更发明者也。

故易者成于各圣,传于千古,而其义备于传,以与周易证明也。役夫犹认为未足,更合伏羲文王之作,前后天之象,各家之制,而成杂卦传;

杂者合也,合各种而一之,以见其会通不停之义也;

故以之终诸书,而成役夫之易,是易虽取文王,而仍包各书,役夫之作亦附焉,此读者所宜知也。

易之致用,一而已经;一者道也,故各易,皆为明道用;

不管为伏羲,为文王,为先天后天,为连山、回躲,皆不离于道;然道自一,何以各易不同?

则为明道之方,有不同耳,道本无方无体,人之求之也,则有其方,以悟其体;

是犹行路,或者车或者马或者步碾儿,其行一也;所以行不同也,故各易各有其方,以明其用;在太上之时,道至简,事至略;人朴物醇,生活至易;

故象之者,亦直朴无文,而见道亦真;其后则渐降突变,渐繁而文;而象之者,随之而异;故易自古进今,自简趋繁,人事使然;道之为道,固未改也。

故一易之用,为适时之需;时之不居,易亦必变,此易之所认为易也;

伏羲之易,名为先天,义为修道,政尚虚静,教崇朴素,那时然也;

神农黄帝以迄尧舜,生息日众,世事日新;政日以备,教日以详;善恶以明,福祸斯判;故其易亦由简而繁,其用由纯而杂;

尧舜以后,文胜于质,政明于教;礼备于德,事增于物;变革既多,气数以分;因而三代之易,更张其旧,名合时宜,认为新制;

至文王而变益异,事态既迫,事物乃非;道晦不明,教亡不复;政掉其纪,俗掉其常;善不敌恶,吉不侔凶;君子道消,小人在位;易道至是穷矣!

穷则必变,敝则必革;此汤伐桀之时也;

文王师之,以酿成新易,而寓教于卦象焉;故周易者,革旧改新,正教明道者也;

其时晦塞,值身穷因,而欲为此挽归教政,光复德行,其非易事。盖可知矣。故其为象迂归几次,为辞宛委打发;

一变前日之作,而成独有之制;此其与伏羲之旧大殊,与连回之辞亦异;而成一后天之易也。

盖文王之易,与时相宜;后天者,奉时也;本无前后天之名,以别于伏羲,故曰后天;以能奉天时,故曰后天;其实易一也,

用异耳;若分前后,则文王曩昔者,皆宜先之;伏羲往后者,皆宜后之;而独先伏羲后文王者,以二易足绝易之体用耳。

若推而言之,则连、回各易,皆后天也;以其明伏羲之变,同于周易也;

无非回躲出,而连山亡;周易成,而回躲息;时之既易,易亦随之,由历代之文物考之,则连回可备参证;

若以时之宜,变之极,明易之道,为昆裔之则;则唯周易足与伏羲表里,取周易而他易个中矣!此役夫以周易为轻。而博搜各易之义为传也。

周易之用,为救时明道,而本于易之原旨;易者以六爻三极,合寰宇人者也;天道阴阳,居上两爻;地道刚柔,居下两爻;人道仁义,居于中心;此名三极,以人道为纲;

故三四爻,人之位,善恶之门,福祸之途,皆在是焉;工资寰宇当中,道之所存,时之所依;教政所出,生化所成;

故寰宇之道,依人而明,时之敝,依人而新,教政之掉,依人而复振;仁义之不讲,时之乱也;教政之不明,人之责也;唯人能理乱救亡,正掉止敝。

故圣人则之,以负其任;而文王适逢之,乃明易之变,而济道之穷;

以教寓于象,而济道之穷;以教寓于象,以心存于卦;

故其易与前异者,应夫时也。道之不明。时之所为;时之不归,则民心掉所主,而变生焉;变之乱者,时之咎也;变之治者,人之功也;人适时而为变。变乃通,通乃道;

故道在时,而圣人乃能历时;历时变时,是曰时中;道之存也,时之隆也,则守其常;道之晦也,时之污也,则达其变;唯变乃复于中道,而道乃明。

圣人在因时明道,非守作古而忘时也;乃因时而变之,以生作古正掉也;

故文王之易在因而,其意若曰;伏羲之易,素日之道,不成变也;时无明之者,易乃日晦;必以变而新之,则前者益光大;

其义取在革卦,革以往故。言往时之污也;而其用取之鼎卦,鼎取新也;言新易之道,而光大伏羲之制也;

故其序以去来交去循环为则,以休咎相对待,善恶相称;明世道之无去不复,而民心无时不动;必以善制恶,以新革故,以成循环之数,而复回于道;此则文王之易所以异也。

夫连、回递嬗,夏商异代;其政教不一,制度各殊,故文王因之;

而鉴于二者,成其新作,存其优点;尤能揭二代之善制,合两易之成规;以开有周之政教,为绝美绝善之礼乐制度;此役夫有从周之叹也!

故文王之易,为易道之大明;其旨在变,变以复道;乃宜于时之敝,道之衰,教之亡,政之掉也;

故役夫独取之,以鉴于周道之微;年岁之乱,非从新易教,不克以复尧舜文王之道,而续伏羲神农黄帝之德也。其望法于杂卦焉,

苟有明哲之主,而取用之;以新政教,振仁义;以绝人道,切合寰宇之原旨;而因时推变,以孚除了旧更新之义;则文武之治,周初之礼乐制度,固当复见于世。

则役夫老安少怀之志,大同之愿,时中之智,皆将见于行事,非复微言之拟,文章之可知而已经;

不雅夫杂卦传末云:“君子道长,小人道消。”如斯,盖已经自言其效,或许另日必验于世;时乎时乎,吾知之矣!运之风行,宁无极乎!请留吾言,以待后人之证之也。

易道兼体用,统神形者也;先天卦象,可用以释道之真体;而明神天之德,成诚明之功;

后天卦象,可用以释道之大用;而明人物之生,成位育之德;合而言之,则内圣外王之道,大学之修齐治平,中庸当中以及诚明,莫不在易中也!智者见之谓智,仁者见之谓之仁;以道无大小,所见者有大小耳。

易之初,有象无文;象则随人所解,文则泥于一诠;故以象用,而不重翰墨也;

易以后,兼象与文;象存其真,文释其例;二者并重,则后天物事可见;从文化象,则先个性亦知;故易在后天躲体于用,犹寓神于形也;

以人言之,其未生也,无神形可分;迨其既生,形着神隐,神在形中,未尝无也;神主其真,形达其用;知觉行动俱全,而生育以见焉;易之为用亦然,卦爻形也,气神也;

明其卦爻,上悉其气;知气一向,上悉生化;故必从象求之。

一卦一爻,象也;合数卦爻,亦象也;总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不过象也;皆有其气,则皆有其神;故一易有一易之序,序之异者,象之异;象之异者。气之异;气之异者,神之异;神之异者,用之异;用之异者,生与化也,消与息也,去与复也,往与来也,变与安定,静动也,生与无生,成败也,福祸悔吝之事也,从逆反侧之道也,高低终始之行也,大小分合之情也;

而皆回于阴阳,辨于五行;存于二气,通于微显;孚于人天,以究其脾性;探其数命,而致其德;立其道,此易之大用。

有各易,而无不通;用各象,而无不达者也;智者察同,昏者察异;异其初,同其终也;何哉?

为其不越于道耳。道之用或者有异,其本大同;易虽多种,原始反终,则回于一;一者道也,故曰:易以道阴阳,言由阴阳而回于道;二者为一,此则易之真用也。

役夫以周易为本,而于各易略采其一二,列之于传,明易之为用无二也;文王之易,所异于众者,为其取象;极变革之例,明循环之道;

言无道无去不复,而人事应之;人事无处不交,而天道顺之;如人物生化,此去来交去也;情形递嬗,此交错也;有阳必有阴,有阴必有阳,此交错也;阴穷则阳生,阳绝则阴息,此去来交去也。

日去则月来,冷去则暑来;一交一错,而成纪焉;冬绝则春归,夜绝则朝归;一去一复,而成度焉;不上有掉,有数可数;不上有差,有气可候;天道如是,万物亦然;故今之是者,昨之非;去之上者,来之掉;此成则彼败,早生则晚杀;

有见于前,必应于后;有开于旧,必复于新;日久则移,风久则改;满者则倾,中者则侧;昔之壮者今则老,今之微者后则盛;隆替倚伏,成败推移;福祸无守时,悔吝无定位;逝世活相续,兴废相联;莫不自成循环去来交去之象。自合交错去复之数;象数如是卦乃应之;故文王之易。纯取此义,而异乎各易也。

夫文王作易,有为而作之也;当商纣无道,汤德既衰;暴政虐民,污吏干位;时非俗敝,高低交困;天怒民怨,神鬼同愁;文王身在忧囚,处地艰险;救民之志未已经,切身痛苦且深;

鉴诸天道之推迁,欲期人事之改不雅;故明志于易,易者变易也,言当变易之际,必有以处变易之道,而成变易之功;

时之变易,即天之变易;天之变易,则人事不上安定易之,以顺承天。

故其取义重于鼎革二卦,而明变足以适道;拨乱回正,足以顺天应民;故明易之道,以寓其教,而在以天时示人事之则;如秋冬肃杀,万物皆残;若不随意马虎以春以及,则朝气且息;如三更灰暗,万物同昧,若不随意马虎以旭日,则大道莫明;

此皆天之必变易者,而人事亦当应之;故卦象重在明变,变则通,公例道,而去来交去循环者,变之所由来;交错消息者,变之所自至。

故综论卦象之旨,无非明易之为易,而推衍其变;以教世界昆裔,懂上在变;则酿成道,不复以天安定,道安定成言;

盖变者、变而复于安定,非永变不亡也;故变亦道也。试当桀纣之时,果无汤武之变?世界尚有人类乎?故其变,天也;

天之宜变,则变成天,岂悖天哉?故易道至文王为一大变,自商汤至纣,为数之穷,穷则变耳;而役夫之时,周德既衰,诸候僣窃;人民涂炭,政教乖背;以易言之,毋亦应变之世乎!故役夫取其义也。

夫周易之用,虽重明变,亦非有违于伏羲之旨;

伏羲之易,重常道以道为本,而人事随之;其用主常。

文王之易,以用为本,其羲主变;然二者一也,一由上而下,一由下而上;文王以人事明天道,其终亦回于天道;

故变而不掉其常,其卦序始乾坤,终坎离;始咸恒,终既未济;仍以伏羲之序为本。

乾坤定位,故首上经;坎离代用,故终上经;乾坤交错,故咸恒首下经;坎离去来,故既未济终下经;合而言之,仍以乾坤为经,坎离为纬,与伏羲卦象同;分而言之,则多一交错之用,即所以见其变也。

既未济坎离二卦交错,以终全易;而取未济,不用既济者;明人事虽合终分,虽交终离;以复于先天之不生不灭,犹本天道立言,为天道由无进有;

虽人事纷纭,不时交错,及其至也,终返其原先,有仍回无;如首之乾坤定位,高低不侔;而终未济之水火不相射,即伏羲八卦位次也;

水自下,火自上;水火相离,寰宇大定;此由有反无之道,而不生不灭之不雅;至此朝气已经息,寰宇终老;万物进定,全国将倾。

故全易之数,至此乃终;而出于乾坤者,仍回之乾坤;成于阴阳者,仍分于阴阳;坎离不交,而一切玉石俱焚;

此未济一卦。为寰宇大终了;而由生化言之,为生化之气绝;由修持言之,则因缘之业净;明确无碍,阔然无罣,空然无存;是则无声无臭之时,而将同于上天之载;故曰大终,以人事无可再续也。

夫人事既绝,易义自终;既无生化可言,更何交错之迹;故曰:未济。明其济则为生,未生将何用哉?

文王之易,主于用者也;未济用穷,故全易至此绝矣;果有续者,则再来寰宇,仍循环于初始之乾坤,则又一太极矣!

此义与先天卦象,自乾至坤,各不相离,正同,如本宫卦,大最终回妹,其羲亦然;以回妹之象,地气已经绝;

寰宇别离,与未济之乾断气;水火别离,皆孤阴阳之象也;

故传曰;“未济男之穷也,回妹女之终也。”言此二卦,为二气之大终;终则生化息,而易道绝;易以道阴阳,阴阳既绝,更何易道之存?故易之终,必最终二卦也。

【更多关于算命知识:https://bazisuanming.b2b.hc360.co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易学基本知识及图表
伏羲先天六十四卦圆图与《周易》卦序的关系(文:李守力)
学易之前应掌握一些基本概念
細探先天八卦圖(伏羲八卦圖):傳承千年的一場大烏龍? | 易學網
周易卦序研究--解析通行本周易卦序之排列法則
齐鲁周易网 >> >> 综合版 >> 周易图学 >> 先、后天八卦图结构规律浅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