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江苏出土一件青铜,改写泰伯奔吴历史,难怪周人灭商时吴国不出兵

周太王时,开始谋划灭商大业,于是落子东南,安排长子泰伯、次子仲雍来到吴地秘密发展,并建立了吴国,以便在适当时机背袭商朝,史称“泰伯奔吴”。

数十年后,武王伐纣时,《尚书·牧誓》记载最重要的八个盟友是庸国,蜀国、羌国、髳国、微国、卢国、彭国、濮国,史称“牧誓八国”,其中没有吴国。

灭商之后,纣王之子武庚复国时,周公旦率军东征,与姜子牙、伯禽等分进合击,灭掉了无数商朝铁杆势力,但这一场真正确立周人统治的战争中,依然没有吴人的身影。

泰伯奔吴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背袭殷商势力,但根据史书记载来看,在确立周朝统治的两场关键战争中,泰伯、仲雍后代却全部缺席,根本没有率领吴军响应朝廷,这无疑让人非常费解。上世纪50年代,江苏镇江出土了一件西周青铜器,上面铭文给出了颠覆性的解读。

《史记·吴太伯世家》记载,吴国前5位君主分别为泰伯(没有子嗣)、仲雍、季简、叔达、周章,其中周章执政时,周武王已经建立周朝,找到吴君周章之后,就正式册封他为吴国国君,同时册封周章弟弟虞仲为虞国国君。

按照这种说法,武王伐纣时吴国之所以没有出席,原因可能在于吴国与周国已经断了联系,周章等也不知道族人的灭商计划。

由于吴国位于江苏无锡一带,与中原距离遥远,以3000年前的交通与通讯条件来说,搞不清中原发生的事情也很正常。但武王灭商后,为何能迅速找到周章?册封周章之后,周吴实现正常联系,那么周公旦东征是一场极为重要的战争,为何吴国又一次缺席?

总之,司马迁笔下的这一段历史,很多细节经不起推敲。而考古发现的“西周宜侯夨簋”,则在一定程度上揭开了春秋吴国来源的真相。

1954年,在江苏镇江京口大港镇烟墩山,当地农民翻地时,意外发现了一件西周青铜器——宜侯夨簋(见上图),上有120余字,部分铭文如下:

惟四月辰在丁未,王省武王、成王伐商图,遂省东或(国)图。王卜于宜口土南。王令虞侯夨曰:“迁侯于宜”...(给予的超高规格赏赐)...宜侯大扬王休,作虞公父丁尊。

“王省武王、成王伐商图”,说明其中的“王”应当是周康王,周朝第三任君主,他审视周朝疆域时,发现东南还有是空白,没有周朝力量涉及,于是将虞候夨()转封到宜地,因此青铜器的主人又叫“宜侯”。

尤其“王省武王、成王伐商图,遂省东或(国)图。王卜于宜口土南”这句话,更明显地说明这是周朝第一次在此地册封诸侯。同时,“宜侯夨簋”也是周朝在淮河以东、以南最早的宣誓存在的考古证据。周武王灭纣取得河南等地,周公旦东征取得鲁西南、江苏部分地区等,到了周康王时考虑开拓如今的镇江、苏锡常等地,也符合周朝的扩张逻辑。

不久之后,考古专家在烟墩山麓挖出三座西周古墓,出土十二件大型青铜器,包括五座青铜鼎等。由此可以确认,周康王将“宜侯夨”册封在镇江京口一带。

问题在于:“虞候夨”会是史书记载中的谁?

首先,周康王给予的赏赐级别很高,甚至超过了后来的晋文公,说明“虞候夨”身份很高,应有姬姓王族血统。

其次,《史记》说周武王封仲雍曾孙虞仲于虞(今山西平陆县),因此虞国是虞仲建立的。周武王灭商三年后去世,周成王在位22年,因此周康王册封时虞仲或许还健在,那么“虞候夨”会不会是虞仲?

第三,古代汉语中“虞”与“吴”互通,且镇江过去就是宜兴、太湖、无锡的传统吴地,联系到春秋吴国的世系,那么“虞候夨”会不会就是周章?

尽管其中存在不少疑问,但结合史书来看宜侯夨簋,“虞候夨”或是虞仲、或是周章。

那么,宜国是如何演化为吴国的呢?

吴国起源存在很多让人费解之处,比如:从史书上看,泰伯、仲雍、季简、叔达、周章的名称充满华夏文化气息,但吴国之后的君主名字为熊遂、柯相、强鸠夷、余桥疑吾、柯卢等,充满蛮夷文化气息;从考古上看,考古发现的西周吴国墓葬,没有一座是周式墓葬,如果吴国是姬姓国王的话,不至于彻底改变丧葬观。因此,宜国或被当地土著灭亡,春秋吴国是土著假冒为泰伯、仲雍后代;或与当地土著融合,形成了一个崭新的吴国。

至于“吴国”之“吴”的来历,应与“虞”、“夨”有关。由于周章可能本是虞国国君,应该叫“虞章”,改封到宜地后或继续称“虞”,由于“虞”通“吴”,进而演变为吴国。又或许,“夨”与“虞”互通,山西曲沃晋侯墓地出土“叔夨方鼎”,其中“叔夨”即唐叔虞,由此证实“夨”与“虞”可通用,因此周章即便不是虞国国君,但由于他名字叫“夨”,因此由“夨”转化为“虞”、再转化为“吴”。

综上可见,所谓的泰伯奔吴,其实没有奔到如今的吴地,而是去了山西,大约在周康王时才被封到镇江京口一带,若干年后才逐渐演化出吴国。吴国建立之后,追认了泰伯、仲雍、周章等人为先王。

所以,武王伐纣、周公东征时,位于如今吴地的吴国其实还不存在,自然也就不可能配合周武王、周公旦灭商了。

参考资料:宜侯夨簋铭文、《史记》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图说中国历代君主帝王——春秋诸侯之吴国各代国君
泰伯奔吴
两件青铜铭文改写泰伯奔吴历史:所奔在宝鸡,康王时被转封到镇江
周代诸侯建国录之吴、虞:一个善举,获得千家支持及两个封国
此人是周文王伯父,抛弃周礼遵从蛮夷,为何孔子会对其无比赞美
泰伯、仲雍奔到了哪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