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中地理读图能力的培养

高中地理读图能力的培养


近两年的高考试卷的试题呈现突出地图语言,学科特色浓郁。以地图出题的形式,分值占值全卷的比例很高。主要类型有:①根据有经纬度的区域地图判断自然地理特征;②根据坐标类地图分析、计算和判断;③根据区域地图判断区域特征及相关人类活动的分布;④绘制等值线图;⑤根据联系图表判断地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我在教学中主要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培养学生读图用图意识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是地理信息的浓缩和直观表达,更是获取地理知识以及进行地理学研究必不可少的工具,这就决定了地理教学中地图应用的广泛性和不可替代性。没有地图的课不能称其为地理课,这句话并不过分,因为地图是地理教学中最普遍的教学手段,对其运用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从这层意义上说,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读图、用图意识是读图的原动力。只有有了这方面的意识,学生才会重视地理图像,在学习和练习中认真读图、用图。现实情况中很多学生却出现了有图不用或不会用的现象,做题时凭空想象或凭记忆想当然得出答案。这些题目通常很简单,但是却造成不必要的丢分。给出这些答案的学生都是读图、用图意识不强的表现。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图像图表材料,不让它们成为摆设。选取一些典型地理图像,充分挖掘图中的信息,经常用图像来说明和解决问题。比如我们在教学中可以以图释文、以图释图、以图解题。

二、教会学生用图的技能。

首先要读图名了解该图要表示的主要内容;其次是根据经纬网确定各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范围,根据等高线原理看出地面的起伏,地形的种类等;第三步才是地理主要分布规律的读取或地理成因的分析。此时,要特别注意读取图中的各种数据,对于复杂的插图,还要善与将其分解或化简,使其易于掌握,教学中一般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读出地图本身揭示的内容。

1)按地理事物的空间顺序读,这种方法适合阅读反映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征的地图,如气温分布图、人口分布示意图;

2)按地理事物的时间顺序读,适合于阅读表达地理事物随时间发生变化的地图,如地球公转示意图、人口增长图等;

 3)根据地理事物内在因果关系读,适合于阅读揭示地理事物内部联系的地图,如人地关系相关模式图、气候形成示意图等。

三、提升学生提取地图信息的技巧

在教学中,我们不能为了用图而用图,应该把培养学生运用各种类型地图解决实际地理问题放在首位,地理信息提取能力也就成了地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综合中学阶段地理知识来看,涉及到的地图系统主要包括:①经纬网地图;②等值线地图;③地理剖面图;④地理分布图;⑤地理统计图;⑥地理模式图、景观图片;⑦地理关联图;⑧无图考图。针对其不同的类型应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技巧,提取有用的地理信息。在平时的教学和考试中,按由易入难的接受规律,注重培养学生以下几种能力。

(1)挖掘信息。地图中的显性信息主要有地理位置、地形地势、河流、资源能源、交通线路等,要引导学生善于用显性信息分析挖掘隐性信息,像气候、植被、水文、农业生产的方式和特点、工业生产布局和特点、城市的规模变化等。如根据亚洲的位置、地形、气候、人口图去分析其季风水田农业的成因,根据我国四大工业基地的位置、交通、矿产图的条件分析其成因。

(2)提炼信息。通过对上述自然、经济要素的分析,懂得各地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让学生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形成的整体性以及存在的地域分异。

(3)抓住解题关键。特殊经纬线、区域轮廓特征、重要河湖、熟悉的城市、代表性旅游景观地甚至山峰等都可以是判读地图的突破口。抓突破口的技巧离不开地理知识的积累,地图分析能力的提高也有赖平时养成的“有意读图”习惯。

教学过程中要尽可能挖掘地图中的显性和隐性的条件;另外,要善于“联系”,即通过区域地理的表面现象联系到用自然地理的原理予以解释,比如从作物类型,可以反推当地的气候、土壤、水文状况等。

四、指导学生分析地图的方法

常见的分析方法有以下几种:

(1)直观分析:在某些地理要素或地区较单一的图中,内容较浅显易见,可直接分析,阐明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和形成原因。如:看珠穆朗玛峰南坡的垂直自然带图通过分析得知,高山地区由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差异很大,导致自然景观也相应地呈现垂直分布的规律。

    (2)对比分析:不同地区受不同地理要素的影响,从而形成不同的地理现象。利用地图、统计图等,进行比较分析,容易掌握地理事物的特点及其成因等。如:读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风带、气压带分布图以及亚洲季风示意图引导学生比较南北纬30ο~40ο大陆东、西两岸的气候类型不同。因此,西岸形成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的地中海气候,东岸形成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的亚热带季风气候。

(3)数量分析:在不同地区,就同一地理要素的分布状况,说明该要素在不同地区的区域特征。如在世界各种气候类型的降水量和气温月份分配图上,分析不同温度带气候在气温上的差别,最冷月平均气温热带在15°C以上,亚热带(包括温带海洋性气候)在0°C以上,温带在0°C以下,寒带最热月在10°C以下。

    (4)过程分析:在同一地区,同一地理要素的时间或空间序列变化图上,认识该事物的演变状况及其演变规律。如对城市化的进程图分析其扩散过程,说明城市在空间上的数目不断增多,面积不断扩大。

    (5)叠加分析:在同一地区,将不同要素的几幅图重叠,能更好地认识该区域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因果关系。如将城市交通分布图与城市人口分布图相叠加,可得出城市商业网点的分布。另外,在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提供一些新的背景图表,培养学生在新的情境中如何读取、分析、运用地理信息的能力。

地图是地理重要的学科语言,近些年的高考也越来越多的体现学科特色。地图教学作为地理教学环节中最普遍的教学手段,我们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用图意识,循序渐进的提升学生的用图技巧,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设置不同难度的练习,切实有效的提高学生从地图中提取信息的能力,逐步养成良好的地理学习习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进行地图教学
谈谈读图启发式教学在中学地理的应用
高中地理教学中提高学生读图能力的方法研究
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归纳总结】高中地理图形题的解题思路方法大全
课题开题报告--新课标背景下学生高中地理地图学习能力的研究与实-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应届毕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