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会沟通,巧说话:如何用天芮星四两拨千斤

转载请说明出处

商业合作请扫描文后二维码

每周坚持两篇原创

致力于跨界读书

用不同的经度突破思想的维度

自古好学是天芮。

1/3

唐太宗以人为镜

唐太宗上朝的时候,经常被魏征怼得无话可说,有一次被怼恼了,回到后宫咬牙切齿的说:“我一定要杀了这个糟老头。”长孙皇后听了,马上进屋换上出席重大典礼的礼服,出来后用全套礼仪参拜唐太宗,搞的太宗莫名其妙,长孙皇后说:“国有明君,才有诤臣,为陛下贺。”唐太宗如醍醐灌顶,瞬间醒悟,从此后以魏征为准绳,规范自己的行为。这个故事,流传很广。

其实太宗并不是真想杀魏征,否则就不会到后宫再发牢骚,就像男人在外面受气了,回到家里恨恨的说:“某某某,我一定要让他好看。”这种方式多半是泄愤,说过就了,不会放在心上。真正想杀人,提前不会讲,讲出来难道让你提前做准备吗?天子一怒,血流漂杵,长孙皇后跟太宗夫妻多年,自家汉子什么秉性脾气摸得门儿清,玄武门之变事先保密工作做得密不透风,真想干掉魏征,还会说出来?于是穿朝服,全礼仪参拜,折腾一大通,无非两个目的:

  1. 给自己男人一个台阶下,君无戏言,话已出口,后宫又是个四面漏风的地方,超不过半夜子时,太宗今天说的话就会传出去,大臣们该怎么看待皇帝?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所以妻子给台阶,丈夫就坡下驴,一唱一和,夫唱妇随,这是多年培养出来的默契

  2. 后宫既然四面漏风,折腾这一通自然会传到百官的耳朵里,也是给魏征提个醒,你这个老头,得明白你说话不饶人,把皇帝都怼怒了,以后收敛一下,我长孙皇后可不能每天都这么给皇帝来一出,也给你魏征个台阶,你看你下不下吧。

所以这次事件以后,魏征讲话也有艺术性了,唐太宗也逢人就说“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君臣相得,在历史上留下一段佳话。长孙皇后一个举动让双方都有了面子,化干戈为玉帛,这洞察人心的智慧和处事的手腕,高明至极。再看长孙皇后去世后,唐太宗的行为日渐狂妄,乖戾,就明白一个好妻子的重要性了。

2/3

朱轼巧救孙嘉淦

历史上有很多类似魏征一样的大臣,这类大臣有个专有的名号“诤臣”,也有专门的职位“谏官”或“言官”,比如御史台和明清时代的六部给事中,就是专门挑毛病的,可以风闻言事,听说某某某有问题,查无实据都可以告,皇帝设置言官主要是为监督文武百官的,但是言官们往往监督着监督着就胆儿肥了,开始监督皇帝。

《雍正王朝》里面有个孙嘉淦,就是跪在暴雨之下的太和殿广场,还硬着脖子劝雍正不要再杀人的官员,演员选得也相当好,一股子愣劲儿。

俗话说:横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又楞又不要命的,皇帝也怕。所以雍正最后还是没杀他。但孙嘉淦这样毕竟触犯了皇权的威严,雍正是个要面子的汉子,要把孙嘉淦调离翰林院,大学士朱轼说了句:“孙嘉淦确实够狂妄,但他敢直言进谏,臣也很佩服他的胆量啊!”

这话说的极有水平,一方面既捧了雍正“您的屁股谁都不敢摸,您看我这么大的官都不敢。”一方面又暗暗点出了“有明君才有诤臣”的因果关系,这话对雍正这种文艺中年油腻男那是极为受用的。比扑地跪倒大喊:“皇上,孙嘉淦没有错啊……。”要有效的多。扑地大喊这种方式,很容易无意中把皇帝置于犯错的境地,孙嘉淦没错难道是皇帝错了?!本来救人的行为就变成了杀人。

雍正听了朱轼的话,想了想,说:“朕亦服其胆!”不但没有处分孙嘉淦,反而升官为国子监司业,就是唯一国立大学副校长(类似中央党校副校长),将来所有的官员可都是他的门生,足见雍正对孙嘉淦的嘉许,所以讲话的艺术性真的很重要。

后来雍正死了,儿子乾隆继位,孙嘉淦又上了一道《三习一弊疏》,这道奏章被乾隆称为“大清第一名疏”。主要说的啥呢?说人有三个习惯,

  • 耳朵习惯听到奉承话,

  • 眼睛习惯看到柔美的事物,

  • 心中习惯接受顺从的人。

这三个习惯经常是无意中产生的,如果不注意的话会让人产生讨厌君子、亲近小人的弊端,所以人要常常反省自己,一旦发现有这样的习惯,一定要改正。

孙嘉淦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慨呢?大概因为他说话过于耿直,直刺人心,容易伤人有关。正是因为说话直率,才愈发感觉到人的耳朵习惯听到奉承话,听不得逆耳忠言。

3/3

忠言不一定逆耳

实际上,忠言是不是一定要逆耳呢?换个思路想,不说逆耳的话,能不能达到忠言的目的呢?解缙的“好圣孙”(参见:《人生进入原地打转的无解怪圈?你需要的是升维破局!》),长孙皇后的朝服大礼参拜,包括朱轼劝雍正的话,其实都达到了忠言的效果,也并不逆耳,没有呼天抢地,没有以头触殿,轻描淡写的解决了问题,这是忠言的另一面。

那么为什么我们常见到的诤臣都是呼天抢地,听到的忠言都是逆耳的呢?因为这些诤臣把注意力放在“劝”上了,而不是放在“解决问题”上。话一出口如连珠炮,一二三四五,甲乙丙丁戊,把对方的问题全部摆出来,然后呢?往往没有然后了,问题我提出来了,解决是你的事情。这不叫忠言,这叫挑刺儿,叫挑事儿,明代被皇帝脱了裤子打屁股的言官大多是这种揍性,挨了打还沾沾自喜,走到午门口,对着大家说,我今天挨了皇帝多少多少板子,不信脱裤子给你们看。下面一片附和声:“英雄,英雄,挨板子英雄!”

还有一种也提问题,提完以后一归结,归结到一些短时间内无法改变的因素上,比如性格原因,告诉你得改性格,性格是那么好改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我要能一天两天就改好,还会遇到这些问题吗?你能不能给个容易操作的建议

容易操作的建议?没有!你不改?!不改不行!不改我就死给你看,你看乾清宫的大柱子,你不改我就撞了啊,我瞄准了啊,你改不改?我起步姿势摆好了啊,你改不改?我血溅当场,成就我忠臣美名,让你遗臭万年。这种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除了感动自己,还恶心了打扫乾清宫的宫女太监,明末党争就亡于这种人。

为什么上面两种人会吧注意力放在“劝”字上?不听劝就逼着别人听劝?因为他们书读死了,没学透,知识学僵化了,不会变通,归根结底就是:不会根据事物的情况制定出一套有针对性的,可操作性的解决问题思路。所以遇到问题的时候,只能以“不变应万变”,任你什么人,我就这一套说辞,你一定要听,听不进去就是你不对。

读书的目的是了解规律,包括天地规律,人事规律,人性规律,死记硬背那是尽信书不如无书,还不如不看。再说了,知识浩如烟海,人脑又不是电脑,怎么可能死记硬背住所有的知识呢?只能去理解记忆,把道理吃透,明白了规律,变成自己的想法,就可以以道驭术遇到问题的时候,根据问题的不同,信手拈来不同的对治方案。

喜欢学习是个非常好的习惯,但同样是学习,技巧不同,方法不同,目的不同,学出来的效果也是截然不同,学通透了人情达练,世情洞明,一句话即可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学不通透,一根筋对万条路,或愤世嫉俗或上当受骗。这两种人不管从思维上、行为上还是从语言上,均截然不同,宛若冰火。

这都是奇门遁甲中天芮星的特性,有诗为证:

聪明好学是天芮,传道授业交仙友,
学路不正变刻薄,吹毛求疵又阴狠。


-本文完-

我知道有物书斋的读者都是喜欢深度思考的。


注:传统奇门遁甲初级预测班于拟定于5月1日-5月3日开办第二阶段课程,课程大纲请看“培训咨询系列”下文章。(请再次注意是初级班,不是中级班,中级班开课时间会给已缴费报名的学员单独通知。)

费用询问助理宋老师(扫描下方二维码),书友会成员有优惠。

2018年学员免费复训,2017年学员及之前学员半价复训。

培训资讯系列

与人生哲学相关的文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间福报:朱轼片言救诤臣
1851年,曾国藩上疏把咸丰皇帝痛骂了一顿,咸丰怒摔奏疏召军机!
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后是谁?
直言敢谏的魏徵,为什么做不了唐太宗的谋臣
李世民发明的成语——小鸟依人,它是用于男人的
张涵予秦俊杰相爱相杀,《天下长安》看魏徵如何跟水瓶座交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