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晨阅读丨太行深处、宑底村写生集

王德禄,字山农,号萍末居士,自幼喜画,拜工笔书画大师田世光先生门下,聆教于窗榻三十余年,深悟恩师之笔墨精华。七十年代后,更得到王雪涛先生指导,改习小写意花鸟,风格也随之一变。踏田王二位先生成功之足迹,王德禄用笔粗犷,虽立足工笔亦不拘谨,以写意的功力,追求气韵生动。

宑底村隶属于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东寺头乡,位于河南省林州市石板岩乡西南约十余公里处,

宑底村因四周绝壁环抱,其形如井,村子居其谷底而得名,全村232户、753人。这里抬头见树,低头见草,到处被植被覆盖,一片郁郁葱葱。

穽底村坐落在太行山深处,是太行山的一处旅游胜地。小村依山傍水。祥云湖的狭长碧澈,宛若玉带环绕于群峰之中。站在观湖亭上远眺,祥云湖的水如翠玉般青碧;走近湖面,其水清澈见底,可见水中的鱼虾在摇尾捋须;俯身掬一口湖水,清冽甘甜。泛舟其上,小艇行在水中,激起道道涟漪,惊得湖面碎银荡漾,仰望两侧,峭壁狰狞,奇峰、怪石、绿叶、飞瀑,缓缓掠过,美景令人目不暇接。

穽底村地处晋豫古道,在主要依靠人力畜力运输的年代,穽底村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客栈、粮行、商铺林立,成为山西河南两省之间的物流客流集散地。

据传说,当年这里行人如龙,驴驮肩挑,铃声叮当,终日不断。因经商、开店、运输等因素,逐渐有人在此定居下来。据推测,穽底成为客栈商铺的历史当在穽谷通古道修通以后,因碑石遭毁不存,尚未考证出穽谷通古道修建的确切年代。穽底现存最早的残碑是龙门寺碑,刻有'明德'字样,

据此估计,在明朝正德年间(1506-1522)以前,这里就有人类居住了。根据穽底村现存周、元、桑、李、秦、段六大姓家谱记载,现有住户的祖先大约是17世纪中叶从山西襄垣、河南林州迁徙到此定居的,逐步形成了现在的分散村庄。进入20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外地交通运输格局的改变,穽谷通古道逐步废弃,穽底村过去由于不通公路,成了闭塞的山村,

虽然阻碍了经济和社会发展,却也保留下来了古老的民俗民风。1997年16公里通村公路开建,2001年1.5公里挂壁公路打通,2003年始,公路进行进一步配套完善。

过去野生黄芪、党参这些名贵中药材烂在家里卖不出去,现在商贩开着三轮车上门收货。村里也建起了电站,越来越多的人家电话、电视齐全,光手机就有100多部。卫生室是全县100个甲级卫生室之一,能透视、能化验。

村小学80多个学生就有6个老师,师生比例比城里还高;孩子们到外面上初、高中也十分方便,目前全村有50多个孩子在县城读书,在长治市里读初、高中的也有10多个。

村落依路而建,屋舍高低错落,以石为材。石头街、石头墙、石头楼板、石头房,石磨、石碾、石臼、石桌、石凳、石水缸等成为这里极富特色的建筑形式。尤其是屋顶的材料,就地取材不规则的石板均为褐红色,厚度相差无几,但形状各异,用于屋顶不仅自然漂亮而且廉价。

村后峡谷中修建有水坝,聚了一泓碧水,水深数尺,水静无波。水映山村,多少给这小村平添了些许江南水乡的味道。坝底深谷幽潭,涓涓溪流傍着陡峭的山峰沿山谷流淌,清风徐来,没有凉意,只有舒爽的感觉。

沿石阶寻路而下的岩壁上现出一层层红褐色的石板,原来一座座青障般的大山就是由这种红褐色的岩石托起来的,风化后的岩石变成了平整的石板呈现在我们面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南太行井底村自然风光、挂壁公路天下奇观
穽底村火了,深处太行山深处,但曾经这里却客栈、粮行、商铺林立|太行大峡谷|古道|粮行
“叶里藏桃”夹剪亭的传说
山西有个穽底村 比郭亮村更美
走近太行山,一路的行走中,定格美景,收获友谊!
去云台山玩的人 都错过了这个村 | 豫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