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能让人变聪明的思维方式

学习经济学并不容易,有无数的图表和公式,但那显然不适合普通人。其实,普通人只要掌握一些经济学的思维方式,也将受益无穷。下面是几个经典的经济学原理,其展示出来的就是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1. 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我们通常对这句话有一个不太确切的理解,就是不可能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然而更精准的解释是经济学中的机会成本。所谓机会成本就是你在做出选择时放弃的其他机会中,价值最高的那个成本。比如你选择下班后去和朋友小酌一杯,其成本并不单单是酒钱,还包括你放弃的其他事情,如选择继续加班所得的工作成绩和加班费,或者选择回家陪伴家人所得的快乐。这也是凡选择必有代价这句话表达的意思。

2. 边际效应:即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的投入,所产生的效益变化不断增或减到了极限,也就是即使再增加投入,产出也不再增加,这样就是达到了边际。举个简单的例子,饿的时候吃包子,第一个特别香,第二个也行,第三个四个还可以,当你吃饱的时候,既同样是你吃同样的包子,但再也不觉得香,这就是边际效应。它教我们认识到,任何持续的投入,都未必会产生同等量的持续产出。

3. 行为都有目的:现实中,人的行为都有其目的。行动就是想要改变现状,之所以要改变现状就是因为对现状不甚满意,其必是对某种结果的追求。比如做慈善,有经济学家提出最公平、最无私的慈善行为,就是把钱悄悄地烧掉,那么这些钱就真正的平分给了每一个人,而其中不存在任何偏好,但显然没有人这么做慈善。

4. 结果很重要:人们常会以动机好坏来对事情做判断。但经济学思维却认为,只要结果是利他的,既算动机是利己的,那么也符合市场道德,值得肯定。亚当·斯密曾说:“我们每天所需的食物和饮料,不是出于屠户、酿酒师或面包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的自利的打算。”这些出于自利之心,但客观上产生了利他结果的行为,一样值得赞许。相比之下,那些出于好心却导致恶果的行为更值得警惕,就像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哈耶克所说:“通往地狱的道路通常是由善意铺就的”。

5. 制度很重要:很多组织乃至宗教大都以改变人性为目的,但经济学思维却与此相反,认为人性很难改变,但可以通过改变制度来改变人的行为。比如,清末从朝廷到地方,腐败无处不在,司空见惯。但唯独在英国人赫德主持下的海关却清廉成风,成为当时的一股清流。那么同样是中国的衙门,做事的也基本都是中国人,为什么放在哪都贪污的人放在海关就清廉了呢?是赫德改变了他们的人性吗?显然不是,赫德只是引入了英国先进的管理制度而已。由此可见,想通过改变人性去管理人的行为很难,更可行的办法是,通过改变制度去改变人的行为。

学点经济学思维方式,它未必能让你多赚钱,但一定可以让你少被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经济学如何影响我们的思维?学习经济学就是为了赚大钱吗【不读不快】
慈善的经济学分析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到底指什么?
经济学上的三种成本,将影响你的一生
读书笔记 | 《经济学的思维方式》
以理性融入社会:经济思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