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系统论是认知法宝

由魏宏森、曾国屏著作,1995年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系统论》(2009年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再次出版),是一本很经典的著作,值得专门抽出时间认真读一读。

该书对“老三论”“新三论”(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等系统科学理论进行了梳理,探索了古今中外诸多理论中的系统科学思想,总结出系统论的“八项基本原理”和“五项基本规律”。学习系统论,可以改进思维方式,以更加科学的方式认识事物,掌握事物发展特点和规律,进而正确地指导行动。


系统整体性原理

“系统是由若干要素组成的具有一定新功能的有机整体,各个作为系统子单元的要素一旦组成系统整体,就具有独立要素所不具有的性质和功能,形成了新的系统的质的规定性,从而表现出整体的性质和功能不等于各要素的性质和功能的简单加和。”

启示之一:把事物当作一个整体看待。任何一件事物,都属于某些特定的系统,研究某件事物,应把与之关联的因素考虑进来,绝不能孤立地看待问题。

启示之二:善于从整体角度思考问题。认识一件事物,既要从事物本身出发,认清其自身特点规律,又要将其置于所属的系统,从整体上全局上去分析。

启示之三:系统功能大于部分之和。一项系统性任务,必然要分解成若干具体行动去实现,当每一项行动都落实以后,不一定能够达到系统目标,所以要从整体目的出发,不断改进分项行动效果。


系统的层次性原理

“由于组成系统的诸要素的种种差异包括结合方式上的差异,从而使系统组织在地位与作用、结构与功能上表现出等级秩序性,形成了具有质的差异的系统等级,层次概念就反映这种有质的差异的不同的系统等级或系统中的等级差异性。”

启示之一:系统层次不可穷尽。虽然世间万物客观存在,但从主观上认识事物时,可以划分出无数个不同功能、不同层次的系统,同一事物可属于不同的系统,大系统之下往往有多重小系统。

启示之二:搞清楚系统定位很重要。任何一个系统都有双重属性,既是某一大系统之分系统,系统之下必然还有很多小系统,搞清楚本系统的定位,是处理好上下关系的基础前提。

启示之三:系统功能体现在内外两个方面。作为一个独立系统,应根据自身特点,促进所属要素的协调发展;作为大系统之分系统,自身的效能体现在对大系统的贡献之中,从这个意义上讲,系统功能体现在系统之外。


系统的开放性原理

“系统具有不断地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的性质和功能,系统向环境开放是系统得以向上发展的前提,也是系统得以稳定存在的条件。”

启示之一:闭关自守必然死路一条。任何一个系统,只有置身于大系统环境之下,不断与外界交流物质、能量和信息,才能得以健康发展,否则,只能走向灭亡。

启示之二:系统发展的内因与外因同等重要。内因是发展的依据,外因是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只有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系统才能在正常的轨道上发展。

启示之三:系统开放包含诸多层面。系统开放既包括有形层面,如人员交流、业务合作等,也包括无形层面,如学习新东西、掌握新情况等;既包括空间上的开放,如地域之间、部门之间等,也包括时间上的开放,如以史为境、面向未来等。


系统目的性原理

“组织系统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在一定的范围内其发展变化不受或少受条件变化或途径经历的影响,坚持表现出某种趋向预先确定的状态的特性。”

启示之一:围绕目的定目标。系统目的是抽象的,而目标是具体的,通过实现具体目标,最终达到既定目的。制定的目标能不能实现目的,是体现水平的关键所在,应努力使目标更加科学合理。

启示之二:分阶段制定目标。无论从事物发展规律看,还是从便于实现的角度看,分阶段制定目标是明智之举,不同阶段的目标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启示之三:实现目的绝非立竿见影。系统之中没有简单的因果关系,并不能因为采取了某项积极措施,就一定能够实现预期目的,而是要通过综合施策,促进系统自我调节,最终达到目的。


系统突变性原理

“系统通过失稳从一种状态进入另一种状态是一种突变过程,它是系统质变的一种基本形式,突变方式多种多样,同时系统发展还存在着分叉,从而有了质变的多样性,带来系统发展的丰富多彩。”

启示之一:质变源于量变。当系统中某些要素或子系统发生变化时,量变就已经产生,当这些变化得到整个系统响应时,就会发生质变,要实现质变,必须依靠量变积累。

启示之二:保持系统往向好方向发展。系统发展分叉体现在量变既促进系统创新,也可能带来系统退化,量变是一种客观变化,只有积极的量变,才能促进系统向好发展。

启示之三:促进质变不可操之过急。通过采取一些积极措施,确实能够加快系统量变,要积极而为之,同时这个变化需要一个过程,应遵循发展规律,切不可操之过急。


系统的稳定性原理

“在外力作用下开放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稳定能力,能够在一定范围内自我调节,从而保持和恢复原来的有序状态、保持和恢复原有的结构和功能。”

启示之一:消极求稳不合时宜。系统的稳定是相对的,是不断运动发展中的相对静止,绝不是一层不变的。消极求稳往往是拒绝变化,企图绝对静止,这完全不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必须规避。

启示之二:容错胸怀必不可少。系统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一些负面干扰,而系统本身具有负反馈机制,具有一定的自恢复能力,所以面对错误干扰时,应有容错胸怀,切莫一遇到问题就乱了方寸。

启示之三:积极运用不稳定因素。系统中的不稳定因素,会破坏自身的稳定能力,导致系统整体上失稳,从而进入新的稳定状态,如果用好这种不稳定因素,反而会成为系统演化发展的积极因素。


系统的自组织原理

“开放系统在系统内外两方面因素的复杂非线性相互作用下,内部要素的某些偏离系统稳定状态的涨落可能得以放大,从而在系统中产生更大范围的更强烈的长程相关,自发组织起来,使系统从无序到有序,从低级到高级有序。”

启示之一:系统也有生命。事物运动是永恒的,现实系统都在自我运动、自我发展、自我演化过程中,只有认清这一特点规律,做一些传递正能量的努力,才会对系统发展有益。

启示之二:通过控制涨落促进系统优化。涨落是系统要素相对于偏离状态的偏差,是系统自组织演化发展的诱因,通过采取一些积极措施,促进要素积极涨落,往往能够促进系统朝着既定目标优化发展。

启示之三:绝不能主观臆断。任何个人都无法全面掌握系统发展,无论出于多么美好的意愿,如果违背事物发展规律,凭主观意愿去蛮干,往往费力不讨好,甚至适得其反。


系统的相似性原理

“系统具有同构和同态的性质,体现在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存在方式和演化过程具有共同性,这是一种有差异的共性,是系统统一性的一种表现。”

启示之一:注重运用对比分析方法。正是因为同类系统具有相似性,所以在研究问题过程中,可以把同类事物进行对比,找出其中异同之处,通过对比分析,更能清晰地辩明事理。

启示之二:善于运用科学的模拟方法。无论是传统的物理相似、几何相似、数据相似的模拟,还是现在常用的功能模拟,本质上都数学计算、逻辑推理的科学方法,可以在各领域广泛运用。

启示之三:坚决避免简单的照搬照抄。系统相似性的运用是以同构同态为前提的,完全等同的系统是不存在的,所以在运用相似性原理时,应理清相同前提下的相似结论,绝不能照搬照抄别人的成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从战役矛盾运动规律说起——浅谈军事理论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
五行系统论
集团运作模式和管控模式的差异化跃迁
系统论基本原理
现代科学思维方法之二——系统科学的思维方法:系统方法(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