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十年饮冰,难凉热血 唯有中国女排配的上“中华精神”
2016-08-21 当时我就震惊了


中国女排对我来说,是一只自带BGM的灵魂队伍,某种程度上,单单是“中国女排”这四个字,字字读出,都带着一份不那么寻常的掷地有声。




一到中国女排的比赛日,全国人都像守着春晚一样守着比赛,直播间人数超过1000万,收视率以71%遥遥领先,说万人空巷,一点儿也不过。


在这些人中,有中国女排的铁杆球迷,但肯定也不乏平常基本不关注排球的。




那么,中国女排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呢?为何每当这支队伍出现,所有中国人都像一股拧起来的绳,它可以毫不费力地把我们集中在一起,输了,一起心碎,赢了,一起怒吼!



当然,没有谁被允许可以随随便便成功,70年代,日本队成了中国队摆脱不掉的梦魇,次次比赛,次次完虐。岁数大点的应该都知道日本有部叫做《排球女将》的电视剧。


那位与马赛跑的排球女将小鹿纯子曾经深深震撼过中国观众的心。




那时的中国,捉襟见肘食不果腹,举国上下一片萧条。完善的训练器材,像点样子的训练场地,对那时的中国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


我们总说,时势造英雄,也正是因为训练环境的恶劣,才使得那颗求胜的心愈发难耐。




于是,当时的主教练袁伟民带领女排姑娘们进行比魔鬼还要魔鬼的训练,那时吃的苦,那时流的泪,没人能想象,却毫无疑问的成了日后金牌的一部分。




针对古巴队凶狠的扣球,袁伟民设计了“背墙一战”的训练。在离墙三米远的地方搭上一个有网的台子,由陪练的男运动员从高处狠扣,由于没有躲闪的空间,姑娘们被砸的鼻青脸肿。主攻手曹慧英被砸中过脑袋,当场就晕了过去。




他把运动员们训到呕吐,他背着“魔鬼”的骂名几十年,但谁也无法否认,也正是他那种把人摔入地狱的练法,才成就了中国女排日后的成功。




很多人都说,从袁伟民手底下出来的运动员,不是练废,就是郎平。


为了练习扣球,郎平每天早中晚都要各扣300次,练到最后手臂僵硬,双手失去知觉,如此日复一日的枯燥训练,才有了日后的铁榔头,每每打出一记“短平快”,对对手来说都成了致命球。




曾经带领中国女排拿下雅典奥运会冠军的陈忠和对巅峰时期的郎平做出了这样的评价:她的扣杀力量几乎和男运动员一样,每场比赛多达90次的跳杀,是其他人的两倍还要多。




1981年11月16日傍晚,第三届女排世界杯的最后一场比赛,中国姑娘在对方完全抵抗的情况下以3比2取胜对手,世界冠军的奖杯第一次被她们揽入怀中







1982年9月,第九届世界女排锦标赛,中国女排过五关斩六将,最后与秘鲁队的决战以3比0获胜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中国女排第一次获得奥运会冠军





1985年的世界杯大赛中,中古之战成了世人注目的焦点,最后中国女排以3比1获胜






1986年第十届世锦赛,中国女排在甚为艰难的情形下再度登顶,成就中国体育史上不可复制的五连冠传奇





曾经有人问,女排精神到底是什么?


郎平说,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明知不会赢,也要竭尽全力,是一路哪怕艰难险阻,也不忘在绝境中挥拳和怒吼,无论结果,都要把杀气和狰狞留给对手




 那时没有什么鲜肉或大叔,中国人心中的明星偶像,就是女排的那帮姑娘们,她们开始上报纸、上日历,被做成邮票和纪念章。




记得小时候去姥姥家玩,连一个小镜子背后的照片都是郎平,那时的中国女排,无处不在。




你见没见过麻雀怎么飞?它们先是低低地飞,小胸脯几乎挨着地平线,当积攒了足够的力量,它们就会一点点朝高处飞去,飞到最顶点的时候,又会收敛翅膀,再次遁入地面,等待着下一次的空中翱翔。


90年代,以郎平为首的那帮女排老将们相继退役,中国女排不可避免地衰退了,那时的中国女排,像是被一个“输”字缠住了一般,大家纷纷唏嘘女排精神是不是真的没了?




每一次怀抱希望,又一次次失望而归,在经历了相当漫长的蛰伏期以后,我们拿下了雅典奥运会的最高领奖台。


站在队伍中的陈忠和,笑成了一个花骨朵,因为他知道,身旁的这些姑娘们,为了这块金牌,付出了什么。




不得不说,我喜欢的妹子们都老了


不知道为什么,我有着一种无法形容的女排情结,个中缘由,大概是因为2004年我跟我爸一起坐在电视机前目睹了她们2:3逆转俄罗斯,赢了之后,我爸喝了口啤酒,而我的衣裳,早已被我揉捏的变形。


我爸哭了,鲜少看他流泪,但我一点都不会笑话他,因为那些眼泪,颗颗都是喜悦。




玻璃美人赵蕊蕊,冷静持重的周苏红,队长冯坤,发球杀敌的胖子王一梅,一个个名字扑面而来,才发现真的已经过去很久了。




赵蕊蕊屡屡受伤,周苏红未婚夫高位截瘫,曾经那些凛冽的快攻、漂亮的背飞、默契的二传,都成了照片中的剪影。


我们必须承认,又一个“黄金一代”,覆没了......



虽千万人,吾凿凿:大将之风,山高水长


2013年,郎平再度作为教练回归,队员大换血,教练组随之扩充,她说自己的目标很简单,没有想要不要去重夺世界冠军,就是要为中国排球培养新人,培养教练,让女排精神后继有人。




很明显,她的愿望实现了。2009年的世界女排大奖赛,险胜中国女排的巴西主帅突然高举双拳,充满挑衅地冲着中国队教练席大喊,那一幕被很多人印在心头。




7年后,中国队用一记不可置疑的扣杀,让主场作战的巴西闭了嘴,当年受的委屈,我们一个球一个球还回去!




半决赛完胜荷兰,一雪小组赛之耻。




今天早上的决赛,在大比分落后一局的情况下,逆袭夺冠。




似乎,和中国女排分不开的,永远是“逆转”二字。因为不怕输,所以不管是落后多少分,郎平都能淡定地喊出“没关系,不要急”。因为不怕输,所以不管是站在世界女排的巅峰,还是遁入青黄不接的魔咒,她们都咬住了每一分,从未放弃。


人们总说,电影是人类的造梦机器,看电影的时候人总会不自觉地代入角色,我们都渴望拥有一把可以剪片子的剪刀,将生活中所有不如意的部分统统剪掉。


这么一比较,中国女排倒更像我们的人生。每一场胜负都是真实存在的,从来没有本故事纯属虚构或者由同名小说改编,输了就是输了,输一个球也叫输,输十几年也没办法。


但今天,请允许我致敬中国的女排姑娘们,不为那负隅顽抗的女排精神,只为你们曾经流过的每一滴汗和每一滴泪!



今天,为所有的女排姑娘们点zan!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你造吗?女排夺冠是设计好的!
中国女排魂:拼搏的人生才最美丽
女排姑娘们是《夺冠》中最可爱的人。加油,中国女排!
40年40人 | 这世上哪有什么常胜将军?她代表的女排精神,并不只在夺冠时才存在
中国女排夺冠南京姑娘闪耀奥运 市委市政府电贺惠若琪张常宁
中国女排精神引爆里约奥运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