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澳大利亚·新西兰游记(10)

十、天鹅湖  西海岸鸟岛  罗托鲁瓦政府花园  红杉树林

天鹅湖

在奥克兰第一天的行程特别简单,没到半天就走完了。与导游协商后决定带我们去天鹅湖,下午再去西海岸看鸟岛日落,每人另加73澳元。

天鹅湖在奥克兰市区一条热闹繁忙的大街旁,湖不小,围着它走一圈大约35公里,湖的周围是树林、草坪、花坛。成群飞禽在天空飞翔,在林间散步,在湖面游戏,以黑天鹅为主,还有大雁、海鸥、野鸭、白鹅及其它鸟类。导游给每人发了几片专门喂鸟的面包,那些在草地上散步的斑头雁见了便大步向我们迎来,高兴地拍着翅膀,大声叫唤。有的鹅伸长脖子毫不客气地把嘴伸向我们手中的面包,叨了一块就走。掉在地地上的面包引来了野鸭和海鸥的哄抢。黑天鹅形象高贵、典雅:鲜红的喙,全身墨黑的羽毛,细而长的脖子优雅地弯曲着。和白天鹅浑身收紧的羽毛不同,好多黑天鹅的羽毛总是蓬松着,身上、双翅的毛都蓬松着,像是一位刚睡醒的慵懒美人,未及梳妆。看到我们拿着面包片向它挥动,它不紧不慢地游了过来,接过我们手中的面包,姿态优雅地吃了起来。黑天鹅的孩子更有趣,蓬蓬松松的绒毛黄中带灰,跟在妈妈的身后,虽然毛还是乳毛,却游得像模像样的。妈妈衔着面包把嘴伸向孩子,小天鹅赶紧把面包接了过去。这天正是周末,许多市民都带着孩子到天鹅湖来,让孩子与飞禽、大自然亲密接触。

天鹅湖上波光粼粼,黑天鹅、野鸭、大雁……尽情游动戏嬉。湖边广阔的草坪上家长与孩子在玩飞碟,相互追逐游戏。环湖路上跑步的、骑自行车的……运动的人不断。湖边还有大片大片的树林,大多是杉树,叶子又细又薄,正午的阳光射下来,树叶碧绿碧绿的,杉树下的草坪更绿得苍翠欲滴。

67-1中午,我们又到了奥克兰郊外的“野鸭子湖”。那个湖比天鹅湖大多了,比无锡的五里湖还大,湖上满是黑色的野鸭,好多好多。正值中午,大约野鸭子们都吃饱了,把头插进翅膀,浮在湖面上打盹呢!这么多野鸭集体打盹,而且在湖面上十分均匀地排列着,这是绝对少有的奇景。湖面上还停着水上飞机、直升飞机,码头上靠着游艇,看来这里是个旅游热点。湖边花坛里鲜花盛开,绿树成荫,空中海鸥飞舞,一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景象。

西海岸鸟岛

奥克兰以西45公里,靠西太平洋的海岸有一个鸟岛。“鸟岛日落”是许多摄影爱好者梦寐以求的美景,2006年曾被《世界地理杂志》评为“世界最美的30景”之一。

汽车出奥克兰市不久便沿着海岸线行驶。西太平洋的水更蓝,蓝得几乎发黑。风也更大,只听得浪涛拍打崖岸的“啪啪”声,卷起的成堆雪白的浪花“哗哗”地扑过来,我们在汽车里都能感受到溅来的水珠。路忽高忽低,离海岸更近了。我们下了车,随导游钻入了红树林,在小路上穿行、攀爬。路忽上忽下,有的地方有台阶,有的路上尽是草丛。弯弯曲曲的小路,拐角处都有木桩、栏杆围着,成了一个小小的观景台。观景台也随着路高高低低,层层叠叠,有的还有连叠几层的呢!从上往下看观景虽然简陋,但错落有致,有层次,也很美。汹涌的海浪不断地拍打着崖石,激溅起无数浪花。空中的白色海鸟在飞翔鸣叫,好多好多的鸟,海面上随波浮动的,天空中展翅飞翔的,崖石上站立休息的,“鸥——,鸥——”的鸣叫声汇成一片。

离我们站立的观景台不很远的海里兀立着一块四、五十米高的巨石,千万年来它一直被西太平洋卷来的浪涛不断噬咬,四周都是嶙峋的尖石,只有顶部的三、四十平方比较平坦。海鸥们便在这人类无法到达的崖顶筑巢建窝,不大的地方密布着二、三百个鸟窝。每个窝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以免相互干扰,影响生活。但是聪明的鸟儿也知道在海边要找一块平坦的地筑巢不易,所以一小块地也舍不得浪费,整块巨石的顶上能利用的都用上了,各巢之间保持着适当的密度。远远看去,崖顶黄色的沙石上,一个个白色的鸟巢就像糕饼上均匀撒着的一颗颗白色芝麻。

导游介绍这种海鸥叫“GANNET”,中文的译名应叫“塘鹅”,是西太平洋最大的一种海鸟,常潜入海中,以鱼、乌贼为食。成鸟可达2.5公斤,展翼时可达80公分,专门挑悬崖筑巢,实行一夫一妻制,每年只生一个宝宝。十二月中下旬雏鸟出壳。它们对独生子女一点不娇惯,逼着孩子早早地学习飞行。小鸟长到16周大就必须飞到2000多公里外的澳大利亚过冬。现在南半球的4月底相当于北半球的10月底,早去澳大利亚的鸟已经飞走,最迟到5月中旬,所有的鸟将全部飞走。现在留下的成鸟都督促幼鸟抓紧时间练习飞行,以便及时迁徙。


这“塘鹅”确实比红嘴鸥、灰背鸥大,尖而长的嘴巴也比别的海鸥至少长一、二倍。头顶的羽毛是极淡的棕色,而且像是在宣纸上渲染开的,头顶略深,四周渐淡。眼睛的上睑是非常炫丽的蓝色,眼睛四周有细细的黑线,似爱美的女人纹了眼线。它浑身洁白,只翅尖和尾羽是黑色的。腿不长,趾间有蹼,便于潜入海中逮鱼。

我们站立的观景台往下三、五十米有一个临海的悬崖,崖顶比较平坦,那里也筑着许多鸟巢。从西太平洋吹来的风呼呼地,巨浪不断向崖边撞击,发出惊天动地的巨响。海面上尽是卷起的雪浪。有的小鸟大概飞累了,刚到巢边停下,要求严格的父母立即跑过啄它,逼着它迎风起飞,继续练习。风声、波涛声、撞击声、鸟鸣声……组成了西海岸鸟岛特有的乐音。

鸟岛的右边是一个海湾,绵延几千米的是黑色的沙滩。因为附近多黑色岩石,受海浪冲刷、风化千万年来便使海滩上尽是黑色闪亮的沙子,这便是著名的“黑沙滩”。

右边的山坡上长满了碧绿的青草,一直没有牲口吃,也从没人来割,草长得密密实实,又松软,又厚实,踩上去简直像棉絮一样。一对当地的情侣就坐在山坡松软的草地上,依偎着看一望无垠的大海。碧绿的草地,蓝色的海湾,黑色的沙滩,雪白的浪花,金色的夕阳,幸福的情侣……我赶紧按下快门,并为它取名为“和你一起看海”。

左边就是我们刚才走过的路。回首左边,刚才我们曾站立过的观景台上聚满了新到的游客,他们正满怀欣喜地观赏西太平洋的美景,欣赏夕阳下海鸥群舞的壮观场面。

从观景台往下走,这是一块巨大的黑色岩石,大约有一、二百平方米,平展展的露出水面只一、二米,许多垂钓爱好者正站在巨石的边缘垂钓。一个大浪打来,雪白的浪花比人还高,海水涌上巨石,再慢慢泻下。但这些钓鱼迷顶风冒浪,乐此不疲。

夕阳渐渐西下。天很蓝,云不多,靠近天边的云开始染成桔红、金黄、茄紫、淡灰,……。海面渐渐暗了下来,只有天边的海水变得金红。夕阳钻出了云层,露出了半个脸,像节日的红灯笼,又红又亮,周围的云霞也更浓艳了。站在上面的观景台看下面的团友,他们成了一个个剪印,贴在色彩瑰丽的晚霞的背景上。海水和天空的云霞融合一体,云往上空行走,渐渐散开,散开,太阳往下坠,云从红转为桔黄,又变为紫、灰,仅剩的半个太阳也钻入了海面。我们完整地欣赏了鸟岛日落的美景,确实过瘾。


 罗托鲁瓦政府花园

罗托鲁瓦位于奥克兰东南221公里处,是新西兰北部的工业城市。这里是毛利族原住民的聚居区,“罗托鲁瓦”在毛利语的意思是 “两湖边的城市”,城市在罗托鲁瓦湖南面。人口7.6万,市区面积23平方公里。因为多火山,被称为“火山缝隙上的城市”。600年前曾大规模喷发,1886年、1917年又曾喷发过。这里地热资源丰富,到处都有地热温泉,毛利人用地热做饭、洗澡、取暖。市郊有广阔的森林,罗托鲁瓦有新西兰最大的木材加工厂、纸浆厂。这里有山有湖,山上森林密布,山色迷离,湖面辽阔,水光潋滟,加上火山温泉、地热泥浆池等特殊的地理景观,世界各地到此旅游的客人络绎不绝。

听到“罗托鲁瓦政府花园”这个名称,我就诧异:公园都是政府用纳税人的钱造的,一般都称“公共花园”“市民花园”,为什么特有这里称“政府花园”呢?导游小刘为我们讲起了特别的缘由。

英国占领新西兰以后,在这里造了一幢英国伊丽莎白式的宫殿,原想作女王来巡视时的行宫,但女王从未到来,就作为毛利族首领的宫殿,曾有毛利族的公主住过。后又改作毛利人的议会大厦。十九世纪后期,毛利人把这里的大片土地送给了政府,政府化大力气铲除丛生的灌木,种植园林植物、草坪、花木建成了温泉景区,游人不少。二十世纪后期,在公园内造了一幢豪华建筑,准备用于政府办公,但市民会议不同意:在市内最好环境里造的最漂亮的建筑,应作为市民活动场所。于是政府另择地造了一幢并不起眼的房子用于办公。“政府花园”从此名声鹊起,因为政府把办公楼让予百姓。


下车一看,罗托鲁瓦政府花园确实漂亮!广阔、整洁、美丽、恬静!到处是整整齐齐碧绿的草坪,繁花似锦,漂亮的园林树木随处可见,大多数都是百年以上的古木,姿态优美。各具特色的大小建筑散布在花草树木之中,美丽而别具韵致。

最引人注目的当然是处于政府花园中心的英式宫殿。桔红的屋顶,米黄的墙体,墙上布满了深棕色横、竖的木头条纹,这是典型的英式风格。与所有维多利亚建筑一样,正立面有山墙,共有五堵,对称地树立。主楼的正中和侧楼的尖顶上都有高而尖削的塔式装饰。整幢建筑正立面约有六、七十米开阔,中间的主楼三层,两边的侧楼两层,十分气派。底层中间有一条内走廊。给人的感觉高贵、典雅、华丽、庄重。现在它改为罗托鲁瓦艺术、历史博物馆。它的门前是几块宽阔、平坦的草坪,是专供老人打门球之类球的专用球场。那天正好是老人球赛的日子,场旁停满了汽车,许多老人带着球杆,戴着太阳帽正在场上激战。

在另一片大草坪后面有一栋豪华的大楼,就是让位于民的原政府大楼。桔红的屋顶,黄色的墙,中间是两层的主楼,两翼是平房,所有的窗都是穹顶式,建筑很具现代气息。色调和谐,占地面积较大。现在改为咖啡厅,也供餐饮。

园里种着许多高档观赏树木。极像椰子树,但比椰树更粗壮高大的树是加拿大利海枣树。粗粗的树杆高耸入云,树叶如椰树、铁树的叶子一样又长又大,叶片的羽状支叶,长、尖而坚硬,树干上布满鱼鳞似的突起,那是上百年来掉落叶柄的疤痕。还有一种松树叫“五指松”,一般树上分出5~8个树杈,每个杈都如同一根圆鼓鼓的巨大手指。有的树正好留有五个杈,远远看去真像伸在蓝天上的一只巨大手掌。还有一种产于美国加利福尼亚的轮辐松,它以树干为中心平着向四周伸出枝杈,就像车轮上的辐条,一层一层的枝杈层次分明。这些树都高大而沉郁,绿得深沉,近于黛黑。

公园里种着成片成片的矮牵牛、虞美人、紫罗兰……。因为土地是火山灰,十分肥沃,什么花都开得朵儿大,颜色艳。池塘边的矮牵牛红的、粉的、白的,花朵肥大,把绿叶都遮住了。紫罗兰的花茎上兰紫色的花密密层层,厚厚实实。虞美人的植株本身高高低低,错落有致,花瓣又薄又轻,在阳光的照射下成了透明的彩纸做成似的,粉的、黄的、白的混杂在一起更有韵味。

  公园里还有几个地热温泉,被栏杆围着,石缝里不断地“呼呼”地喷着热蒸气,空气里弥漫着浓浓的硫磺味。

草坪上有毛利族艺术家制作的雕塑作品的展示,作品粗犷、夸张,色彩对比强烈,很有特色。

我们还看到在南非布尔战争中阵亡将士的纪念碑。1899~1902年,作为英联邦国家,新西兰与澳大利亚组成澳新军团参加了南非的布尔战争,新西兰牺牲了上千将士,于是在这里立碑纪念。

宽阔的道路,漂亮的建筑,绿树成荫,绿草如茵,鲜花遍地,……。在罗托鲁瓦市中心的政府花园漫步,我们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感受这蓝天绿地,清风丽日,真是无比惬意。


   红杉树林

    我们的行程上写着:游览罗托鲁瓦政府花园后参观红木树林。我问导游小刘:红木树林里有哪些红木?他说:从美国引入的红杉树。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红木专门指花梨、紫檀、鸡枝之类硬木,美国红杉是速生材,怎么能称“红木”呢?应该称红杉树林才正确。红杉的树皮呈棕红色,剖开后木材也是红红的,大约这是它取名的原因吧。

罗托鲁瓦郊外有大片森林,共有125万英亩,一英亩合6市亩,约等于4000平方米,蓄材量极大。其中有人工林1/4,红杉树林就是上世纪初从美国引进的红杉树人工林。至今才90多年,但因为这里的土地肥沃,雨水充沛,长得快,早就成材。

    汽车曲曲拐拐,来到林边。新西兰多雨,常常是“东边日出西边雨”。在汽车里还下着雨,下车时雨停了,林子里很阴暗,地上湿湿的。进入树林有一种清凉的感觉,并且有一种特别的清香味。红杉树又高、又粗、又大,只90来年就长成了三、四个人才能合抱的大树。我们几个就把身边的一棵树抱了一下,三个人还有点抱不住。抬头看树顶,起码有七、八十米高,树冠稀稀拉拉,枝叶并不茂密。这一棵树的材积就有上百立方!红杉树是极好的建筑用材,可以做梁柱、门窗,用途极广。

因为是人工林,当初种植时每棵树之间就留足了一定距离,虽然林子里的树有粗有细,但总体上比较均匀、整齐,与自然林的杂乱无章明显不同。因为所有的树都很高大,光线被遮挡,真有点“隐天蔽日”的感觉,林子里阴暗、湿滑。

    导游带领着我们在林子里穿行,去寻找一棵叫做“七姐妹”的树。原来很多年前的一天,林子里的一棵红杉树被狂风轰然刮倒。红杉树的生命力很顽强,树虽倒下了,但部分根还在土里,能继续吸取、输送营养。天长日久,被压在树下的枝干渐渐死亡、腐烂,七根朝天的枝杈慢慢地就变成了七棵从躺倒在地上的树干上长出的“七姐妹树”。如今每一棵树都超过一个人的合抱!一棵变成七棵,这是红杉树生命力的见证,也是大自然力量的体现。

                      

导游介绍,人工林共30万英亩,红杉树林不足2万英亩,但是我们感觉这红杉林已经够大,够广阔的了,如果要走遍红杉林,至少也得花上一整天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西兰】罗托鲁阿三大奇观地热喷泉红杉树林和奇异鸟
新西兰06 罗托鲁瓦红木林 世间罕见子母树
行走新西兰(十二)一一一罗托鲁瓦Rotorua
(图片)新西兰原始森林红杉树
澳新游(3)
新西兰游:长白云之乡(叶平 旅游摄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