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通山采茶调,茶歌演变发展的产物

   湖北通山盛产茶叶,“九宫白毫”、“九宫云雾”、“山界毛尖”美名远扬,茶俗、茶歌、茶文化源远流长。活泼悠扬的采茶调,就是茶歌演变发展的产物。

  很早以前,茶家女一边采茶一边唱歌,采茶调便开始形成。起初只用于唱茶,一旦为大众接受,便自然而然地用来唱农家百事,好的采茶调则不胫而走,越传越广。古通山有“入山则闻”和“歌笑市中”盛况。近几年,通山除了厦铺镇、大畈镇、燕厦乡等少数几个地方还留传有采茶戏种之外,其它地方几乎失传。2000年秋,厦铺镇文化站组织了一场盛况空前的“万民山歌对唱会”后,通山各地的山歌、茶调渐渐显山露水,且有“山歌唱出时代声”、“民间山歌热鄂南”的欣欣向荣景象。

  采茶调是一种即兴咏唱的小调,能入花灯、神歌、夜歌号子和各种仪式歌,腔调有倒板、平板、悲腔、双腔等,其唱法变化无穷,因通山各地各人方言不同、韵致有别而常换曲改板,或因情怀之异而拖调易音。

  如大畈、慈口一带流传的挖山鼓茶调《十二月采茶》:“正月采茶无花开,无情无义蔡伯喈,落了前妻赵氏女,罗裙端土做坟台,气死邻居张广才……”,该调共唱十二段,从正月采茶唱到十二月采茶,开头都以采茶起句,可唱茶事,也可唱农事,还可唱爱情或唱古典故事。

  又如流传在燕厦一带的《姑嫂摘茶》:“正月里是新年,琉璃纱灯挂堂前,采是采青茶,牡是牡丹青,十指尖尖摘细茶……”这支采茶小调很优美,常常纳入采茶戏表演,其旋律很有些黄梅采茶戏味。

  再如流传于厦铺镇、杨芳林乡一带的摘茶调:“……八月里,是中秋,红茶客人把情丢。茶乐吔,姐在房中把泪流……”这首口头传唱得最多的茶调,是以茶姐对茶郎、茶贩、茶客言情的情歌,听来凄美动人。该调的词为三句半的句式,头句三三断读,二句为七字句,半句均为“姐乐也”或“茶乐也”,尾句又是七字句,曲调因各地方言不同而小有差异。

  通山的采茶调种类繁多,复杂的长调往往较稳定,多年不变;通俗的小调则是灵活多样。从无言的茶到采茶人随心出口的小调,再到有一定板腔和一定地方风味的采茶调,再到配乐伴舞的采茶灯,最后形成完整的采茶戏。具有广泛的传播性和灵活的艺术表现力的采茶调,早已成为通山人精神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形成了通山民间文化的一大特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民歌
民风文化:采茶戏
武宁采茶戏
黄梅采茶戏
茶与文学艺术
茶文化|尽在品茗之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