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450期_蓝社│鹤舞长空:诗词文化与旅游

蓝水河,蓝墨水的上游,网络诗人的精神栖息地。

蓝水河诗词公号,安放诗人的心,展示诗词之美。

蓝水河
蓝水河诗词公号
关注

作者:贺静,湖南临澧人,教师,著名作家、诗词专家、音乐人,笔名鹤舞长空、潇湘蝴蝶等。出生科举世家、书香门第,精通散文、诗词、音乐、书画,被誉为“现代版李清照”。活跃于红袖添香、烟雨红尘、17写、好心情、敏思博客等网站,有《在最美的宋词里邂逅最美的爱情》等多部著作出版,歌曲《月满秦淮楼》荣获2010年华语网络原创音乐流行榜前十名。

来源:美篇  鹤舞长空

阅读链接:

蓝社诗库│贺静、洞庭青草唱和录

诗词文化,是中国山水文化的精彩折射。名人吟咏自然山水、名胜游地的诗词,浩如烟海,灿若繁星,总数何止千万首。诗人喜欢把自己的身心放飞在大自然里,诗人在和大自然的山水的亲和中,丰富了体验,提高了对大自然的审美能力,日久年长,在大自然山山水水的漫长岁月里,在一些文化古迹,历史名城,名山秀水间留下了绚丽的诗词和脍炙人口的名篇。这些山水也以诗人的题咏而闻名。

山之美,是一种无法用语言来表述的意境之美,有着让人产生太多联想的人文之美。无论是艳阳高照下显现出的铁骨峥嵘之阳刚之美,还是云遮雾绕下若隐若现的妩媚之美,亦或是阳春三月里漫山遍野盛开的鲜花透出的浪漫之美,甚至在雪花纷飞的严冬处处银妆素裹下的圣洁之美,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美的熏陶。

佛道两家,文人名人纷至沓来,留下了众多名胜古迹。有数千年精神文化的渗透和渲染以及人文景观的烘托而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的缩影,为世界珍贵遗产。自东晋以来,诗人们以其豪迈激情、生花妙笔,歌咏风景地带的诗词歌赋就有4000余首。也正因是如此,诗词也不愧为一幅充满魅力的天然山水画卷,吸引着众多的人前来观光游览。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历史长河,使诗词文化与旅游已不可分离。

在我国古代,对于自然美的欣赏,从文字记戴上来看,可以远溯到《诗经》。自魏晋以后,旅游诗词浩如烟海。历代的一些着名学者、诗人 、政治家 、军事家绝大部分都是阅历较深的旅行家。以景带情,托物寄意,为人们留下了千百万首诗词歌赋。

古来便有“十诗九山水”的说法,文人墨客走向山水林泉,在一些文化古迹,历史名城,名山秀水间留下了绚丽的诗词和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在文学史上也是习以为常。如李白、杜甫 、白居易 、刘禹锡 、王安石 、陆游 、柳永 、苏轼、辛弃疾,徐霞客以及当代的毛泽东 、郭沫若等,都把大自然的山山水水,成为人们寄托情感志趣的形象载体,写下千古的诗篇,这些诗词,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描绘了自然山水、名胜旅游胜地的气势与特色,内容极其丰富,表现手法各有千秋,或寄景抒情,或及物言志,或咏世感怀,或往还酬唱,读来给人一种艺术美的享受,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这足够说明旅游与诗词文化的关系的重要性。

山山水水之间,多是古代文人留下了痕迹。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载:“齐人徐市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从此以后三神山的名字,便在古代小说、戏曲、笔记中经常出现,然而它是传说,不存在的。唐代诗人白居易在他的名作“长恨歌”中,非常诙谐的说:“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飘渺间。”

千百年来,历代许多文士名流,都在浏览和考察中留下了许多不朽的名篇佳作。如唐代的杜审言,北宋的沈括、叶适,明代的地理学家徐霞客、汤显祖、戚继光,清代的袁枚、邓石如,近代和现代的康有为、蔡元培、叶圣陶、郁达夫、郭沫若、邓拓以及张大千、黄宾虹、潘大寿、陆俨少等……

东晋诗人谢灵运在游历雁荡山时就写下《白石山下径行田》的佳作:“千顷带远堤,万里泻长汀。洲流绢浍合,连统塍埒并。”写出了雁荡山的山水之特点。宋。毕士安《送李少和还山》中描写了雁荡山的景色。“至人始应诏,宴见蓬莱宫。何如大丙驭,问道来崆峒。灵诠发秘旨,柱下参玄同。”与朋友一起游览蓬莱仙宫,还真是快哉!清代的释心愿在《白龙洞闲咏》“石屋凌空任往返,袈裟高挂自清闲。洞天今古无宾主,云主半间我半间。” 怪不得徐霞客也掷笔而叹:“欲穷雁荡之胜,非飞仙不能!”。画家潘大寿曾在《听天阁谈随笔》中云:“山水画家,不观黄岳、雁山之奇变,不足以勾引画家心灵之奇变”。在词人眼中雁荡山就是一幅蔚为壮观的山水画卷。潘大寿竟把黄山、雁山相提并论了。沈括也在《梦溪笔谈》中说:“温州雁荡山,天下奇秀,然自古图牒未尝有言。祥符中,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此时尚未有名。”说雁荡山奇景为天下之首,古旧有到此山伐树造玉清宫,说雁荡山到宋初尚未出名,那不符合事实的。清人施元孚游寝雁荡山十年后提出“游山说”,说的是中国古代游览山水活动中回归自然,与大自然精神往来的精神文化活动的经验总结,也是值得总结的山水文化遗产之一了。

晋代谢道韫的《泰山咏》,元张养浩《登泰山》,李白《游泰山》。诗人歌颂泰山的词还有明代诗人李梦阳的《泰山》,徐文通《岱宗》,清代施闰章《雪中望岱宗》,清代诗人袁枚《登泰山诗》。

如东晋诗人谢灵运有《登庐山绝顶望诸峤》;南朝诗人鲍照的《望石门》,诗人陶渊明一生以庐山为创作,他所开创的田园诗风,影响了他以后的整个中国诗坛。唐代诗人李白,五次游历庐山,为庐山留下了《庐山遥寄卢侍御虚舟》等14首诗歌,他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在中国华大地及海外华人社会中家喻户晓,庐山成为中国人人皆知的风景。

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也流传广泛,影响深远:“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成为充满辩证哲理的千古名句。东晋画家顾恺之作品《庐山图》,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第一幅独立存在的山水画,从此历代丹青大师以庐山为载体,以这一艺术形式对庐山赋予美感境界的表述。古时王羲之曾感慨,“我卒当以乐死!” 游山玩水之游山,不得不到黄山的感叹。李白游黄山时写下“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鲍深《祥符寺避暑》,清人王国相的《黄山对雪》歌,也是对黄山赞不绝口。周贺和温庭筠各写下了《送李亿东归》之篇章,王维《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分别描绘了黄山的景象万千,有云雾缭绕之美,有云中听雨之惬意。这些诗词都是中国最早的庐山的山水诗之一,庐山并成为中国山水诗的策源地之一,让世人都知道了有个庐山。

历代的诗词,描写华山南峰的如明书画家王履《南峰顶》诗:“搔闻问青天,曾离李谪仙。”吟咏华山西峰的诗文,如唐代乔师对有《西峰秦皇观基浮图铭》,明代书画家王履有《始入华山至西峰记》,甚至唐代国子监殿试也以莲花峰为题。唐刘得仁也有一首《监试莲花峰》。

抒写华山玉女及玉女峰的诗文比较多。唐杜甫在他的《望岳》诗中有“安得仙人九节杖,拄到玉女洗头盘”句;唐王翰有《赋得明星玉女坛送廉察尉华阴》诗;明顾咸正《登华山》诗中有“金神法象三千界,玉女明妆十二楼”句等等。

华山还是许多文人墨客望山兴叹之作,司马承祯、韩愈、李白、杜甫、等都曾慕名而来,并留下大量诗词歌赋和石刻,如寇准《咏华山》“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唐·戴叔伦《送前上饶严明府摄玉山》“家在故林吴楚间,冰为溪水玉为山。更将旧政化邻邑,遥望逋人相逐还”。宋·杨万里《玉山道中》“村北村南水响齐,巷头巷尾树荫低。青山自负无尘色,尽日殷勤照碧溪”。宋·陆游《玉山县南楼小望》“安得此溪水,为我变春酿”。从诗词中,我们可以看出诗人们把大自然对华山的风云变换,千姿百态被有声有色的勾画出来。这些词句更为华山锦上添花。令人心旷神怡之地也!

历代名人、学士,诸如李白、贾岛、元好问、徐霞客等人也都游览过恒山胜地,并留下吟咏恒山的诗章。贾岛在写恒山《北岳庙》说明了有此恒山在,不怕国家不永固了。金·元好问也在《登恒山》道出恒山之神奇的魅力。

说到诗词里的风景区,当然,少不了桂林。

最早涉及桂林山水的诗句是颜延之的“未若独秀者,峨峨郛邑间。”这句诗被认为是“独秀峰之名有文字可考的开始,”“肇始了桂林山水诗风”。但它还是得力于明代那位旅行家徐霞客的那首“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的诗词。

李渤的《留别隐山》:“唯有隐山溪上月,年年相望两依依。”,唐·元晦的《除浙东留题越亭》“紫泥远自金銮降,朱旆翻驰镜水头。陶令风光偏畏夜,子牟衰鬓暗惊秋。西邻月色何时见,南国春光岂再游。莫遣艳歌催客醉,不堪回首翠蛾愁”。曹邺的《东洲》“江城隔水是东洲,浑是金鳌水上浮。万顷碧波分泻去,一洲千古砥中流”。诗中所说的东洲,真是东漓江,为阳朔一景。李商隐的《桂林》等诗歌都表达了诗人对桂林山水的欣赏、留恋甚至归隐的情感。

李渤《南溪诗》及《留别南溪》和其兄李涉的《南溪元岩铭序》则描写了南溪山的独特魅力。从卢顺之与张固相互赠答的《七星山东观席上赠张侍郎》和张固的《游东观》可以看出当时的七星山已经成为诗人们呼朋引伴外出游赏的好去处。唐代陆宏休与欧阳实都有同名的《訾家洲》对訾家洲进行了描绘。

其次,漓江流域。张九龄的《巡按自漓水南行》:曹松的《桂江》、刘长卿的《入桂渚次沙牛石穴》、宋之问的《下桂江悬黎壁》和查慎行的“漓江江色缘于油,百折千回到海休。”都是描写漓江流域风光的诗作。陈毅也说“不愿做神仙 愿做桂林人”。后人就因这些词句而去游桂林的。

山上名胜古迹众多,诗词之多,被誉为文物荟萃宝地。颜真卿、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京等历代的大书法家,都在山上留有墨宝。这些诗词赞美了自然景观或雄壮魁伟、飞瀑腾空、层峦叠嶂、多彩多姿。一年四季生机昂然的景色。从这些诗词里,我们可以得知文化源远流长。山的诗词文化是中国文化史上的特有代表之一,又是中国文化的一大奇观。

—  END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风景杯”中国作家诗人眼中的景点大奖赛入围作品展:戴永成
山水诗专题讲座(4)
诗词 | 一座名山,一首诗
三山五岳
唐宋诗词中的雁荡山
中国这些地方都去过了,此生就不再遗憾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