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 转载 动机性推理

科学家经研究发现偏见深深地植根于我们的大脑,导致我们在考虑问题和发表观点时失去理性。心理学家表示情绪往往凌驾于有意识的想法之上,即感性支配理性,导致我们产生偏见。在意识到自己开始理性思考前,我们的情绪往往先一步做出决定。此外,我们很容易发现他人观点中的缺陷,但对于自己所持的观点,我们却很难做到这一点。我们的想法和论点看似充满理性和不具有感情色彩,但实际情况恰恰相反。

    漫长的进化过程造就了人类现在的大脑。大脑一直被描述为一个“系统联邦”,不同区域拥有不同的进化年龄,功能也存在差异。进化年龄较老的大脑区域被较年轻的区域包裹,二者之间紧密联系,相互协调。进化年龄较老的大脑区域——下皮层和边缘区——往往与情绪或者无意识反应有关。这是一种二元反应,并非理性思考下的反应,因此存在偏见。情绪反应的速度极快,远远超过我们的有意识想法。进化年龄较年轻的大脑区域——例如前额皮质——负责抽象推理、语言以及意识性更强和目标导向程度更高的行为。通常情况下,这些大脑活动较为缓慢,一次只能关注少数几件事情。

    进化年龄较年轻的大脑部位可能与人类最伟大的革新和洞察力有关,但它们并不始终处于支配地位。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进化心理学家亚伦·塞尔表示:“在面临一些确定的重大事件时,自然选择基本上不相信我们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我们拥有具有高度发达的大脑额叶,这一大脑区域与我们的各种想法有关。在面临重大事件时,例如面临危险形势,大脑额叶不允许我们涉险。”此时,情绪获得支配地位,触发一个自动反应系统,例如“战或逃”的选择。

    情绪往往凌驾于有意识的想法之上。现在,他们将大脑的活动粗略地分为“系统 1”和“系统2”,两个系统所对应的基本上就是我们常说的感性大脑和理性大脑。系统1指的是进化年龄较老的大脑系统,控制着我们的情绪;系统2指的是理性而有意识地处理信息的过程,较为缓慢。大脑的运转往往受情绪支配同时产生偏见,也就是说系统1驱使着系统2。在你意识到自己开始理性思考前,我们的情绪往往先一步做出决定,尤其是面临自己非常关心的问题时。弗洛伊德将这种现象称之为“潜意识”。潜意识和自动情绪负责“点燃一把火”,决定了有意识的思想活动处理哪些内容,发表观点时使用哪些论据。

    而我们的推理过程实际上并不依照客观事实,而是受到动机和记忆驱使。令人感到吃惊的是,动机性推理能力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就已经出现。进入青春期后,动机性推理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动机性推理有时也被称之为“身份保护认知”,我们参与这一过程并不单单捍卫我们自身的利益,同时也捍卫与我们关系密切和存在从属关系的人和群体,例如我们的家人、所在社区、母校、团队、教堂和党派。也就是说,攻击一个人所在的或者与其有密切关系的群体就如同攻击这个人自身一样,将遭到他/她的还击。

    我们的政治观点、意识形态、党派和宗教信仰是动机性推理背后的主要推动力,它们是我们个人身份的核心组成部分,将我们与特定的群体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听到不利于这个群体的言论时,我们便会发起反击。任何生活在一个政治观点存在分歧的家庭的人,在与家人讨论政治或者宗教问题时都会发生争吵。

    如果我们对某些事情有着强烈的情感信念,这些信念实际上成为大脑的一部分,不仅存在于每一个大脑细胞(神经细胞)中,同时也存在于细胞间复杂的连接内。强烈的信念让我们激活特定的神经连接,激活的次数越多,信念便越发强烈,越发成为我们大脑的一部分。利用合乎逻辑或者合理的论点攻击这种信念,希望它从大脑中消失,这是一个非常天真的想法。信仰虽然是无形的,但同时也是身体的一部分,攻击一个人的信仰就如同攻击一个人的身体。宾夕法尼亚州大学的哲学家雨果·梅西耶和法国让·尼科德研究所的认知学家丹·斯珀伯指出,人类的理性还没有进化到根据客观事实做出判断的程度,在支持和反对他人观点以及发表自己的观点时,人类带有选择性,目的就是捍卫自己在社会上的地位。

    群体中的个体如果固执己见,很容易因自己所持观点中的缺陷深受其害,无法获得与其他成员相同的利益。通常情况下,群体中的个体往往观点一致,也就是所说的集体无意识。以政党为例,政党就像是一支团队或者一个部落,如果你支持这个政党,对于这个政党的观点,你的思考就基本上受情绪支配,对其他党派的观点持有偏见。这也就是为什么政治总给人一种没有理性的感觉。

 

    看后,有几点思考:

    1、关于潜意识、个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

    通过科学界对于人脑研究的逐渐深入,已经能够对人类的很多行为作出比较精确的分析,让人们对于自我的认识前进了一大步,不仅关于理性、感性的,习惯、人格的,甚至关乎“命运”。潜意识、个体无意识、集体无意识等等,恰恰塑造了人类行为的支配系统,很多时候他们是自动导航的,让我们很难挣脱这种“命运”,因为缺少觉知、缺少自省、缺少坚定......而知道了这些的人们也无需困惑彷徨,我们既不必纠结于今后如何融入这个集体无意识的环境、各种社交关系;也不必因力量悬殊、继续麻木而焦虑痛苦,更不必为了证明自己对、他人错而与环境对抗、甚至与世隔绝。因为力量和意识是由内而外生发的,当我们觉知的、自省的、坚定的去做我们每一天该做的事情时,就已经摆脱了那些自动导航系统,开启了崭新的“命运”。但对于大脑的这些研究结果绝不是我们放任感性、放纵行为的借口。

    2、人类现在够理性吗?

    那些以理性自居的人所作出的那些理性判断真的就够客观、够冷静吗?“政治观点、意识形态、党派和宗教信仰是动机性推理背后的主要推动力,它们是我们个人身份的核心组成部分”,这些所谓的理性判断依然是自动导航的结果,同时因为它被冠以“理性”,而更显“坚决”,也同样认为自己对,他人错,对他人的偏见更强烈。

    3、政治没理性——如果你支持这个政党,对于这个政党的观点,你的思考就基本上受情绪支配,对其他党派的观点持有偏见。

    这也适用于各种宗教、意识形态等,在选择了某一党派、意识、宗教的时候,就无形中否定了其他党派、意识、宗教,也分出了对与错、是与非,但是否自己选择的就是真理呢?那些看似理性的是非、对错分析,其实也同样受到自动导航系统的支配,都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与切身认识、思维、价值观、利益、立场、环境......息息相关,总是一个群体利益被满足的同时,其他群体的利益被削弱。因此也没有所谓更好的、最好的党派、意识、宗教......

     

   

0

喜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研究发现人类理性受感性支配 信念存于脑细胞中
颠覆认知:常人都是情绪化的,圣人才有理性,为什么?
如何分辨坏信息?
653.如何应对我们大脑中的非理性!
凌宗伟:为什么欺骗与谎言的力量会大大超过事实与科学
强化批评意识 开展健康的学术批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