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毛竹絮语》序
(2016-05-18 06:28:32)
当某一天我在他的枕头底下找到那一沓手写的字迹歪斜的所谓诗歌的时候,我预感到这孩子注定与文字有缘。
他说,想不到这世界上有那么美好的东西,这那么美好的东西原来就是文字。文字让他欲罢不能,让他一发而不可收。
他与文字的渊源是起于日记的,那时他未满十岁,他说他想有一台计算机,用它来记录生活。这样的要求在当时的物质条件下竟然被应允,我们家于是有了一台叫做“银河”的电脑,他的第一篇日记便于1999年11月1日诞生。读“诗凡日记”,除忍俊不禁于他的天真烂漫外,更是感慨系之于他的听话与懂事,有时简直让人感觉我们是小孩他是大人。当我们俩为电脑操作上的问题争吵的时候,他说他要“学好计算机,使一家人和和气气,快快乐乐”;当爸爸迷于游戏的时候,他说自己“不能多玩电脑,不然就会影响学习”;考试了,他说“我一定要好好复习,向爸爸妈妈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生病时,因为爸爸的关心和妈妈辛苦,他说“我决心不生病了”;爸妈工作忙,他说“我一定要学会自立”……而身为母亲的,竟然因为儿子的偶而偷懒责怪儿子“变不好了”,甚至因为儿子的一点小错说出了“我没你这儿子!”的狠话。那时候我们不会做家长,是他教会了我们。
对日记的坚持并不因为到了最严苛的初中而中断,相反是愈写愈多,愈写愈杂,愈翻愈新,愈出愈奇。“初中生手记”一改乖乖孩的风格,呈现出了叛逆与愤世;意象模糊与朦胧的诗篇,抒发了他情感的迷惘与惨淡,如“非常春天”、“时代汉堡”;写意式的散文透显出了他性情的卓荦与不羁,如 “5:55”、“这个冬天不冷”,小说,既有彰显人性的善良与美好的,如“东湖的船”,还有表现对爱情的朦胧渴望的,如“有风的季节”,还有思维跳跃性强,场景切换比较多,类似于蒙太奇的,如“星期五,我疯了”。自然这只是母亲眼中儿子的文字。当真实的文字摆放在读者面前,也许你更多的感受到支离破碎,痴人说梦,语无伦次,和颠三倒四。
然而我想说的是,初中的他,真的是在用文字谱写心中的曲子。放学了,他回家的第一个动作就是按下主机开关,然后让手指在键盘上飞扬;临睡了,他总是和我们捉迷藏般,把灯熄了再开开了再熄。如此夜以继日日以继夜式的写作,使他的文字屡屡见于当时著名的文字网站“榕树下”。也正在他写着写着写得停不下来以至肺头膨胀意欲成为专业写手的时候,老师家访了,于是我们两个摆出家长的威严,勒令儿子必须与文字作个了断。谁知守得住他的人,管不住他的心。若干年过去,当我们重新整理他初中段文稿的时候,却意外地表现,除发表在“榕树下”的文字外,竟然还有数十篇七百多页几十万字的我们见所未见的文字。总以为我们已经偷走了他的梦,殊不知他已经早把“曾经不知梦”存放在文件夹里。
再后来,他考入了母亲教书的学校,并进入尖子班学习。无数双关注的目光,盯得他只能学好数理化并别无选择。可同时,他却疯狂地爱上了日耳曼语支,并用英美文字开始说唱。在“CCTV”“希望之星”英语口语比赛中,揣了个“市级特等奖”和“最具学识奖”、“最佳语音奖”回来。我至今还不太明白为什么他把高一高二那一段日子称为“未命名的时光”,但光从时间的断续性和主题的应试味看,用“未命名”来命名,恐怕是最贴切不过的。
记得他曾在小学日记中写过“要学好英语,说不定以后可以出国留学”的话。写写而已,谁也不会像曾子那样把十岁孩子的话当真。岁月带他进入那段未命名的时光,在那段时光的结尾,他作出了重要决定,说想去美国读书。这在当时是怎样的异想天开和自不量力啊!在错愕了一阵子后我们便有了定海神针,全力支持儿子的决定。而这以后倾情准备的“SAT”和托福,也让他与English有了更亲密的接触,同时助他重新扬起风帆,开启全新的征程!
在漂洋过海去美国最冷的地方Mendota湖畔威斯康星大学读书之前,做父亲的郑重其事地对他说,儿啊,此番远行,但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和家里人说,有什么要求,尽管给家里人提:家,永远是你避风的港湾。这是我听到过的父亲说给儿子的最好的话。到了美国,我们对儿子的远离是一千个不放心,但每每问及他的起居生活和学习情况时,他总是以“都好,请放心”来回应。我读他本科时期的魔幻现实主义日记体小说,或者魔幻现实主义小说体日记XXXX,还有他的“旅游日志”,不但读到“蝴蝶飞过万重山”的轻盈与唯美,更读到了“花儿落下泪”的伤感与无奈。课程的误选,作业的拒收,成绩的差点没达标,report的没完没了,还有去芝加哥的半夜觅宿,去波多黎各的荒岛求生,纽约旅游连续两次的护照丢失,欧洲实习的又连续两次的钱包遭窃,------所有的一切,让人强烈的感受到不如回国,回到那个上海外国语大学读那个很多人梦里也想读的专业,回到安全的保险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生活在别处,我能猜想并体会到他的辛酸苦辣。只是他提炼了其中甜的部分,其他的味道,都与他的文字分享了。
距离本科毕业还有半年的时间,儿子和最好的朋友杰杰、可显共同参加了GRE考试,并都以最优异的成绩分别拿到了最牛大学斯坦福、麻省理工和哈佛的offer。儿子在最终选择斯坦福的之前,前后去了向他抛出offer的康奈尔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考察,这考察对他来说约等于旅游。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写万言字的文人的求知模式和自我修养的途径,他都充分的经验到了。
他终于做了斯坦福大学PHD。本以为已经科研着他的科研的化工博士,再已不可能去理会那半纸空文,谁知已经养成积习的他,竟在坚持着他近乎18年的坚持。情感日记“我的PHD生活”,公开博客“诗凡博文”(smao2.wordpress.com),微信订阅号“阿毛的音乐世界”,科研与教学,生活与学习,音乐与创作,交友与锻炼,有意思和没意思的,有价值和没价值的,都或长或短或多或少在文中得以展现。人文与理工齐进,诗文并吉他共鸣。这是怎样的温暖与诗意啊,一如加州的阳光。
文字太多,也杂,我就像是沙滩边捡贝壳的小姑娘,无所适从,最后,只是从长达82万字中割爱许多做了一个编次, “诗凡日记”为一辑,“初中生手记”为一辑,初中时写的“曾经不是梦”为一辑,高一高二写的“未命名的时光”为一辑,高三写的“再启程”为一辑,本科“Mendota”为一辑,“On the farm(因斯坦福大学创建者用培训优种赛马的农场作为校园,故称)”为一辑,“旅游日志”又单独为一辑。以时间为序,其中“曾经不知梦”体例上的编排参照了当时文学网站“榕树下”。我说我只是编次,因为所有的文字都来源于他自己的文档,我最多只是复制粘贴而已,因而错误的窜入也在所难免,日记部分时间的写法也因年龄段的不同呈现出了明显的不一致。正因为如此,它保留了当时写作的原貌,让大家认识一个最真实的他。认识他的,不认识他的,读小学的,读大学的,攻文科的,攻理工的,居家的,旅游的,国内的,国外的,似乎都可以从这本书里找到想要的东西,找到岁月滤下的共同记忆。而我,作为他的母亲,作为他父亲的意义共生体,只是把这本书作为他成长的见证而已;同时,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作为一个中学语文教师,我也乐意与学生和家长分享,让大家看看,写作是怎样的一种坚持,有文字陪伴的人生,又是怎样的快乐和幸福!我要特别感谢朋友圈内外的朋友,是你们积极“预订”给了我莫大的鼓励。等到正式出版的那一天,我希望我送出的是一份惊喜。
是为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榕树絮语
夕阳天序悟怡然
150. 清风絮语(九十六):2019行程过半,前路地阔天高
情人节絮语
《负暄絮语》读后感
一月絮语 | 优美文字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