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汉唐看西安、明清看北京、宋元看哪里?

当然是泉州。这个“过分”低调的,“曾经和未来”的网红城市。

风云倒溯一千年,彼时“刺桐港”一举超越亚历山大港,成为新的世界第一大港,名满天下。“张海声中万国商”,“市井十洲人”的繁盛景象成为当时泉州人每天都要面对的普通日常。经济的繁荣让泉州的胸怀无比宽广。泉州城内不同宗教的建筑林立,因此“遍地是圣人”的泉州又被称作“众神之城”

伊斯兰教-泉州·清真寺,没有“圣城”的烦恼

为什么是泉州?

您可能会问,泱泱中国,物华天宝之地繁多,为什么宋元看泉州呢?

泉州,地处福建东南沿海的地级市。它与宝岛台湾隔海相望,接壤厦门、莆田等城市。提起厦门,一些景区早已家喻户晓,比如鼓浪屿、南普陀。提起莆田,大家都知道“莆田系”是一个非常出名的前缀。但是说到泉州,似乎没有任何记忆点!再打开地图一看,多半会不由自主地狐疑:不过是一个边陲弹丸小城,它能有什么可圈点之处?

泉州有金门。金门岛在行政区划上历来属于泉州,意外不

要回答“为什么是泉州”,必须从泉州的漫漫申遗路说起。

2021年7月25日,当世界遗产大会结果公布,“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与会的申遗代表激动地挥舞起手里的五星红旗,眼眶湿润,不约而同地唱起了那首最能代表闽南人精神的歌曲——《爱拼才会赢》。

《爱拼才会赢》

为了这一天,泉州申遗团队已经拼了20个年头。也许从汪大渊《夷岛志》开始,爱拼才会赢的精神就写进了泉州人的基因里。

早在2001年,泉州就以“海上丝绸之路东端——泉州”为题,准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2006年,泉州与宁波共同入选2006年版《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2012年海丝申遗项目进一步扩容,形成了包括泉州、宁波、南京、扬州、福州、漳州、蓬莱、广州、北海等城市的九市阵容。一时间九龙共舞,好不热闹。

2014年,九市宣布将建立合作联动机制,联合推动“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尽早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16年,国家文物局确定泉州为海丝联合申遗的牵头城市,并按照2018年申报项目组织。

随着申报工作的深入,到2017年,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突然决定,对申遗工作作出重大调整,正式单独推荐“古泉州(刺桐)史迹”作为2018年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而其他城市改由广州牵头,联合申报下一个项目。

但是2018年5月,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对“古泉州(刺桐)史迹”给出了“不予列入”的建议。同年6月,第42届世界遗产大会在巴林首都麦纳麦召开,世界遗产委员会一致决定将泉州申遗项目“发还待议”

至此,泉州成中国第一个申遗失败的城市。经历此败,泉州申遗团队不仅没有气馁,而且以更加积极的态度组织申报工作,在申报项目名称、资源内容,以及材料讲述方式等方面做出重大调整。

终于2021年7月,在中国福州举行的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由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建筑历史研究所为技术负责方完成的,2020年度中国申报世界遗产项目“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Quanzhou: Emporium of the World in Song-Yuan China)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经历20年的努力,泉州终于为我国增加了第56项世界遗产。截至2021年,世界遗产总量居世界第二,意大利58项居世界第一。

值得注意的是泉州申遗项目是我国唯一一项以“标准Ⅳ(共有6条标准)” 为依据申请成功的世界文化遗产(38项,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4项、世界自然遗产14项)。标准Ⅳ要求:(申报项目)可作为一种建筑或建筑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示出人类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

而泉州正是以“22处”世遗点,展示着中国宋元时期海上商贸的繁荣盛况,以及因商贸所促进的“开放、包容、进取”的精神。它向世界人民展示了一个伟大的大航海时代,并且有力地证明了泉州正是大航海时代海洋商贸网络的起点和中心。

鼎盛时期的海洋商贸蓝图

我在自己的小圈子做了个调查,问大家对宋朝的印象如何?

“重文轻武”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词。宋朝一直被几个少数民族政权欺负,政治军事都很惨淡。大家对宋朝始终坚持的“抑武”政策很是遗憾,对宋朝软弱的军事表现愤愤不平。有一个答案只出现一次,但很有意思,他(老鹏)说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弱的汉人王朝”。

所以泉州申遗项目的成功,也是一次消除刻板印象和刻板认知的胜利。

泉州政府深知申遗成功的意义。成功申遗无疑是泉州走向世界,再次复兴的绝佳机会。最直接的影响是它能极大地提升城市知名度,扩大市场影响力。从而在以旅游业为核心的服务业获得直接和间接收益。

同时在城市发展层面,对外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本,储备更多的能量,创造更多的机会,激发更多的价值;对内促进城市基础设施的升级,增加就业,提高居民自豪感、归属感和幸福感。

为了抓住申遗成功的机会,放大申遗成功的效益,泉州政府联系了一众国内一流的文物保护、城市规划、旅游策划等方向的公司团队,参与泉州新一轮的规划建设工作。很幸运我们公司也在其中。这也是我有幸遇到泉州,认识泉州的“契机”,决心讲述泉州的缘起之处。

我们想用艺术之光点亮“光明之城”

但是,要回答为什么是泉州,追溯到申遗成功还远远不够。

宋元时期的“绽放”和2021年7月“结”的“果”,其实在几千年前就种下了“因”。申遗成功是契机,历史原因才是根本。申遗成功更像是一种“厚积薄发”。溯源历史,泉州的成长之路似乎处处充满意外,但梳理下来,又像是历史的必然。

秦朝之前泉州正处于“开蒙”状态,“百越杂处,各有种姓”。而泉州属于闽越。

东南沿海皆“越”也

秦一统天下,于闽越设立闽中郡,由此结束了泉州编外之地的历史。但是秦朝三十六郡中,唯一没有从中央直接委派管理官吏的郡,正是闽中郡。因为当时中央认为闽越受武夷山脉阻隔“重峦叠嶂,瘴气弥漫”,不便开展农业,“价值不高”。当然正因为如此,闽越人在没有思想与政治束缚的状态下,孕育着一种“经略海洋、吐纳世界”的气魄与精神。

被“散养”的闽越,正在等待一个与“中原文化”接轨的机会。好在历史没有让他等太久。

遵循“合久必分”的规律,西晋末晋元帝司马睿被迫放弃祖业,南下渡江,定都建康(今南京),建立东晋。由此,始于永嘉五年(可能更早)的,历史上第一次著名的,大规模由北向南迁徙的活动达到高潮,史称“衣冠南渡”。

分,百姓苦,合,百姓苦

泉州也在这次迁徙运动中迎来机遇。大量涉及各行各业的中原“人才”涌入泉州。传说他们到达泉州之后,为了遥寄故国之思,将泉州当地最大的一条河取名为“晋江”

晋江大桥

南渡仕人中,忠心耿耿的“五朝元老”,晋朝大将林禄,在跟随晋元帝南渡之后,奉敕守晋安郡,迁家居晋安(今福州),为林姓开闽始祖。林禄也被认为是第一次为泉州带来先进中原文化与技术的南渡之仕。他的墓地就在今天泉州泉港区涂岭镇清美村九龙岗,您要是去泉州旅游,可以前往一赡。

林姓开闽始祖

有人说“中原乱,百越兴”。似乎有一定道理。在经历八王之乱、永嘉之乱、五胡乱华的第一次“衣冠南渡”后,到盛唐末期的“安史之乱”,“中原士庶”又开启了一次大规模的“避乱南徙”

公元886年,王潮被封为泉州刺史。由此“固始原乡”的王氏三兄弟扎根泉州。经历数载苦心经营与多年征伐,终于后梁开平三年(909年)王审知被封为闵王。根据当时后梁与闽越地区的关系,实际上王审知已经建立了自己的王国——闽国。公园933年,王审知次子王延钧称帝,追谥王审知为昭武孝皇帝,庙号太祖,至此闽国正式成立。

今天,泉州老城区有一座三王祠,供奉的就是“开闵三王”

开闵三王祠

盛唐王朝的覆灭,陆上丝绸之路几乎断绝,这就催生了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如果说林禄为泉州海上贸易的兴起打下了“思想”基础,那么以王审知为代表的开闵王氏,在五代十国大乱之际,盘踞闵地,苦心经营,真切地为当地的百姓创造了一个相对良好的生存环境,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打了坚实的政治、经济和技术基础。

唐末到北宋末年,是泉州海上丝绸之路迅速成长的时期。唐朝时期逐渐形成了由泉州、广州出发,经过马六甲海峡,到达印度、阿拉伯,甚至多个非洲国家的海上贸易线路。因为这条线路以瓷器、香料的“往来”贸易为主,所以又称为“海上陶瓷之路”“海上香料之路”。到宋朝,造船技术又得到突飞猛进式的发展。大型的、具有“水密隔舱”“福船”正式登上舞台。这让海上贸易额呈指数倍增长。

福船

很快,宋末又因为中原战事,发生了第三次“衣冠南渡”的迁徙活动。北宋末靖康之乱后,宋高宗渡江,以临安(今杭州)为行都,建立南宋。经过这次迁徙活动后,全国经济中心彻底完成了由北向南的转移。

这对泉州而言,是“天降大任”的历史节点。正是在南宋到元初这段时期,泉州走向了无比辉煌的高潮时刻。泉州逐渐拥有了比肩亚历山大港的世界第一大港“刺桐港”。为了更好地管理海上贸易,泉州专门设立了当时的“海关”——市舶司,以及专司管理和供给皇家贵族商品的“衙门”——南外中正司。

泉州世界遗产点·

总得说来,泉州之所以能成为被联合国认可的海上之路的起点城市,宋元时期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主要有“地理”和“历史”两大原因。“晋江出海”等地理环境造就了它既拥有良好天然海港的条件,又能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以武夷山脉为屏障,免于战火侵袭。历史发展方面,三次“衣冠南渡”的大迁徙活动,为它送来所需的政治、军事、文化、宗教、经济和技术上的支持。

为什么说泉州是“曾经和未来”的网红城市?

如果在全球找一个城市跟敦煌“相提并论”,泉州绝对是最合适的参照(甚至某种程度上,它可以是长安和敦煌的综合)它们一个是深藏塞外大漠的陆上丝绸之路的“宝库”和最重要的象征,一个是经略大洋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和最辉煌的见证。无疑,宋元时期的泉州,是一个现象级的世界“网红城市”。汪大渊为它“立书作志”,雅各被它“深深折服”,马可·波罗为它“着墨颇重”。

世界三大“网红”的著作

但自洪武七年(1374),明政府下令撤销包括泉州在内的三大市舶司(浙江明州、广东广州)后,泉州逐渐淡出中国恢弘的历史舞台,至今已有649年。

今天的泉州还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目的地型旅游城市。

泉州不像敦煌。敦煌不仅早已声名远播,而且有河西走廊、西部大环线长期联动。当下泉州的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仍有很大提升空间。同样是因为外国历险家的“游记”或者“报告”而被人们关注的文化资源,二者的发展现状却并不相同,不免让人唏嘘。

泉州2021年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6676.44万人次,全年旅游总收入697.47亿元。不论是流量还是变现能力都与“网红城市”差着一大截。

核心吸引力确实有待加强

接待人次作为最直观的流量参数,一直被视为城市旅游业发展的成绩单。一般横比旅游接待量,会得到一个印象参照:泉州的邻居厦门2021年全年接待游客8940.00万人次;国内网红天花板城市北京2021年全年接待游客2.55亿人次。它反映出泉州的城市的核心吸引力确实有待加强。

但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泉州一定会在文化旅游方面,成为足以和北京、西安相提并论的国际化文化名城。随着对泉州的了解越来越深入,我越发认同“汉唐看西安,明清看北京,宋元看泉州”的提法。这样一个宝藏城市,必须被重新唤醒。

泉州核心景观·开元寺东西塔

下篇文章,咱们着手22个世界遗产点,逐个分析,勾勒一个全盛时期的泉州,带你走进一个千年之前的波澜壮阔,人声鼎沸的繁华世界。近距离感受刺桐城——泉州的魅力。再畅想一下我们如何用想象力和艺术之光唤醒这座光明之城。

后续胡侃会放在这里,欢迎一起聊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时海丝起点,今日世遗瑰宝——中国泉州再现光芒
申遗成功!泉州到底凭什么?
解析文化遗产保护的“泉州样本”
泉州的二十年坎坷申遗路
从泉州回望宋元中国
福建泉州申遗项目有序推进 新增六个遗产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