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23届高考地理题型突破——海水性质与运动(选择题)
userphoto

2022.08.28 江西

关注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

海洋环流可分为表层的风生洋流和深层的温盐环流两部分,后者是由温度和盐度变化引起海水密度差形成的。在北大西洋环流中,表面暖水向北流而深海冷水向南流,表面海水在位于高纬度的固定下沉区下沉。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 温盐环流

A. 只对大西洋产生影响 B. 深层流速非常快
C. 驱动力来源于海表 D. 净热量向北输送

2.引起温盐环流下沉区海水强烈下沉的主要原因是

A. 地转偏向力大 B. 降水量增多 C. 海冰影响较大 D. 蒸发量减小

3.若北大西洋海区温盐环流增强,则会导致

A. 墨西哥湾沿岸气温降低 B. 欧洲西部地区降水增加
C. 北海渔场渔业资源减少 D. 巴西东部地区降水减少

2014年的“掉深”事故中,中国海军372号艇的官兵,凭借过硬的技术和坚韧的毅力,在3分钟内执行500多个动作,成功处置事故,创造了潜艇史上成功摆脱“掉深”的先例。“掉深”即“海中断崖”,是由于海水性质发生跃变,海水浮力由上至下急剧减小,使潜艇犹如人“从山顶跳下悬崖”一样,引发潜艇的破损并导致沉没。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4.下列关于造成“掉深”现象的海水性质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海水盐度由上至下急剧增加 B. 海水密度由上至下急剧减小
C. 海水温度由上至下急剧降低 D. 水下滑坡引起海啸

5.影响海水密度的因素主要有温度、盐度和深度等。下列关于海水密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大洋表层海水密度随纬度的增高而降低
B. 在垂直方向上,海水密度随深度的加深而迅速增大
C. 海水密度在垂直方向上的突然变化会影响鱼类的生存和繁殖
D. 海水密度不会影响海水运动

从2008年12月26日开始,中国海军第一批护航编队起航前往亚丁湾开展护航任务。读图,回答下列题。

6.亚丁湾与红海的海水密度大小()

A. 亚丁湾>红海 B. 亚丁湾=红海 C. 亚丁湾<红海 D. 无法判断

7.舰船从亚丁湾驶入红海前后,因海水密度的不同,轮船的吃水深度会()

A. 增加 B. 减小 C. 不变 D. 都有可能

海雾是水汽凝结成微小水滴悬浮于近海面大气中的天气现象,其形成往往与水温、气温、风力、风向等因素密切相关。每年春夏季,青岛近海(下左图)海雾频发。2010年2月,青岛近海水温较往年同期异常偏低;2月22日0时起,青岛近海出现海雾,影响范围广,并一直持续到25日5时。下右图示意此次海雾期间青岛近海气温与表层水温的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与夏季相比,青岛近海冬季海雾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

A. 蒸发较弱 B. 海气温差较大 C. 水温较低 D. 风向变化较大

9.推测2010年2月青岛近海水温异常偏低的主要原因是( )

A. 结冰范围偏大 B. 太阳辐射偏弱 C. 寒潮频率偏高 D. 海流影响偏强

10.2010年2月24日12时至25日12时,青岛近海( )

A. 风力较弱,偏南风转偏北风 B. 风力较弱,偏北风转偏南风
C. 风力较强,偏南风转偏北风 D. 风力较强,偏北风转偏南风

据地理工作者考察,在黄海中部海面以下20米~30米处,存在一个明显的温跃层(垂直方向出现突变的水层),抑制了海水的上下对流,在海底洼地的下层海水表现为相对低温,称为黄海冷水团。读图,完成下面 题。

11.黄海温跃层表现最明显的季节是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12.影响黄海海域表层水温的主要因素是

A. 太阳辐射 B. 洋流 C. 盐度 D. 海陆位置

黄河三角洲是我国三大河口三角洲之一,是我国暖温带最年轻、最广阔的湿地生态系统,是世界上土地面积自然增长最快的自然保护区。如图示意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位置。河水、地下水、雨水和海水复杂的相互作用主导了黄河三角洲湿地盐分和营养元素的空间分异规律。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系统中磷主要是陆源磷,氮主要来自植物的分解。据此完成下题。

13.黄河三角洲湿地成为世界上土地面积自然增长最快的自然保护区的主要原因是

A. 黄河径流量大 B. 黄河输沙量大 C. 地壳上升运动 D. 沿海海平面上升

14.黄河三角洲湿地盐分的空间分异规律有

①含盐量整体上由河道两岸向外侧递增②高值区多集中于近海沿岸和地势较高的地区③在黄河入海口附近的滩涂,土壤盐分含量较低④ 1996年黄河人为改道后新生湿地含盐量明显低于改道前形成的湿地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5.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氮、磷等营养元素的分布特点是

A. 总氮含量整体上呈现由河道两岸向外递增
B. 总氮含量低值区集中在近海滩涂地区
C. 总磷含量整体上由海向陆递减
D. 总磷含量整体上由河道向外递增

印度洋热带环流是全球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衔接北印度洋季风环流和南印度洋副热带环流的关键环节,对整个印度洋海盆的海水温度、水团结构、热盐输运、海气交换等都产生重要影响。如图为印度洋热带环流圈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题目。

16.下列海域中,对图示印度洋海水高盐度形成影响显著的是( )

A. 阿拉伯海 B. 孟加拉湾 C. 爪哇海 D. 索马里海盆

17.与北印度洋环流相比,南印度洋副热带环流流向稳定,其主要原因是( )

A. 海域面积广 B. 海水水位深 C. 海底地形平坦 D. 风向较稳定

18.印度尼西亚贯穿流对南印度洋海域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 降低海水温度 B. 稀释海水盐度 C. 降低海水透明度 D. 阻碍海水交换

沿海岸分布、由松散泥沙或砾石堆积而成的平缓地面叫海滩。按组成物质颗粒的大小,海滩可分为砾石滩(砾滩)、粗砂滩和细砂滩。海滩是波浪及其派生的沿岸水流综合作用的产物。一般分布在平均低潮线以上,并向陆地方向延伸到组成物质或地形有显著变化的地带。下图示意某海岸地带的砾滩。据此完成下题。

19.砾滩上圆润的砾石主要是

A. 物理化学风化作用的产物 B. 河流长途携带至海岸地带
C. 长期遭受流水、海浪磨蚀 D. 洪水的冲淤作用十分显著

20.沿海砾滩一般向陆地方向自然延伸至

A. 河流沿岸 B. 海蚀崖处 C. 海拔500米处 D. 海拔200米处

21.利于砾滩形成的海浪条件是

A. 向岸速度与离岸速度均衡 B. 向岸速度与离岸速度抵消
C. 向岸速度小于离岸速度 D. 向岸速度大于离岸速度

钱塘江河口段河床高度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在不同季节、不同河段受侵蚀或堆积作用而发生明显变化。研究人员曾连续多年对闸口至澉浦段河床高度进行测量,结果表明:枯水期仓前以西升高,以东降低。历史上钱塘江河口潮强流急,河床宽且浅,冲淤幅度很大,导致主河道摆动频繁。20世纪60年代以来,水利部门对钱塘江河口进行了治理,缩窄江道是其中重要措施(如图所示)。回答下列小题。
​​​​​​​​​​​​​

22.江道缩窄前,夏季仓前东、西两侧河段河床高度的变化及其形成原因,推测合理的是

A. 以河流作用为主,西侧侵蚀降低,东侧堆积升高
B. 以河流作用为主,西侧堆积升高,东侧侵蚀降低
C. 以潮流作用为主,西侧侵蚀降低,东侧堆积升高
D. 以潮流作用为主,西侧堆积升高,东侧侵蚀降低

23.缩窄江道的主要目的是

A. 减小海水入侵强度 B. 增加陆地面积
C. 缩短南北航运距离 D. 稳定入海河道

24.江道缩窄后,钱塘江最佳观潮点

①东移②西移③潮差增大④潮差减小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我国海岸线漫长,海域广阔,水产养殖业产量居世界前列。但目前我国养殖产业以浅海养殖为主,深海水域利用率不到1%。我国南部沿海某城市在近岸内湾发展浅海网箱养殖己有20多年历史,随着养殖规模不断扩大,近海养殖相关问题越来越严重,发展深海养殖成为渔业进一步发展的必然措施。读下图“深海网箱养殖景观图”,完成下列小题

25.与浅海养殖相比,深海养殖的海产品能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主要原因是深海养殖

A. 饵料来源丰富,水产品生长速度快 B. 深海水质好,养殖水产品的品质好
C. 位于外海水域,空间大,水域广阔 D. 受风浪和洋流影响,水产品口感好

26.为减轻远洋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深海养殖平台设计时应重点考虑

①平台建造成本  ②自动运作水平 

③海洋恶劣天气 ④海底复杂地形 

⑤平台结构强度  ⑥水体净化系统

A. ②③⑥ B. ②③⑤ C. ①③④ D. ③④⑤

下图是信风带的某海区水温空间分布(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情况。读图,完成下列题目。

27.图示海区表层洋流性质和位置可能是( )

A. 暖流,北半球大洋东岸 B. 寒流,南半球大洋西岸
C. 暖流,南半球大洋西岸 D. 寒流,北半球大洋东岸

28.甲处的水温可能为( )

A. 16.5 ℃ B. 17.5 ℃ C. 18.5 ℃ D. 19.5 ℃

洋流能是指海水流动的动能,目前发电站设计类型多样,20世纪70年代末期,一种设计新颖的伞式洋流发电站诞生了。伞式洋流发电是通过“伞”带动工作索周而复始的运动,进而带动发电机运转发电。读某海域的伞式洋流发电站示意图,完成下列题目。

29.若我国黄海近海地区建立该发电站,则发电量较大的季节与船头方向为( )

A. 夏季 向南 B. 夏季 向北 C. 冬季 向南 D. 冬季 向北

30.若该发电站位于南半球大陆附近某海域,且X和Y分别为南和北,则该洋流对邻近陆地环境的影响是( )

A. 降低了湿、热程度 B. 增加了干、热程度
C. 有助于林带的形成 D. 沿岸形成多雾景观

答案和解析

1~3.【答案】C、C、B

【解析】

1.

【分析】
本题考查温盐环流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调动相关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熟练掌握温盐环流相关知识。
【解答】
结合材料中温盐环流的定义判断,温盐环流在大洋中普遍存在,因此不只对大西洋产生影响;温盐环流是由温度和盐度变化引起海水密度差形成的,深层海水中温度和盐度的递变幅度不会太大,因此密度差变化幅度小,故海水在深层流速较慢;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变化主要是由于海表太阳辐射不均及降水引起的,因此驱动力来源于海表;在北大西洋净热量是向北输送,但是温盐环流不仅仅存在于北大西洋中。C正确,ABD错误。

2.

【分析】
本题考查引起温盐环流下沉区海水强烈下沉的主要原因,旨在考查学生调动相关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熟练掌握引起温盐环流下沉区海水强烈下沉的主要原因。
【解答】
海水强烈下沉的主要原因为温度和盐度变化。地转偏向力对海水盐度不产生影响;降水量增多会减小海水盐度;蒸发量减小对海水盐度的影响极小;海水结冰会导致盐分析出,加大未结冰海水的盐度,使海水密度增大,导致海水下沉强烈。C正确,ABD错误。

3.

【分析】
本题考查北大西洋海区温盐环流增强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调动相关知识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熟练掌握北大西洋海区温盐环流增强的影响。
【解答】
北大西洋海区温盐环流增强,则表层海水北上增强,受其影响,欧洲西部降水会增加;深层环流对大气的气温没有影响;北上的暖水与南下的冷水相遇,搅动增强,饵料丰富,会使北海渔场渔业资源增加;巴西位于南半球,北大西洋海区的温盐环流对其降水影响极小。B正确,ACD错误。

4~5.【答案】B、C

【解析】

4. 【分析】
本题考查海水性质的变化,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掌握海水性质的变化规律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解答】
由材料可知,“掉深”即“海中断崖”,是由于海水性质发生跃变,海水浮力由上至下急剧减小,海水密度会影响浮力,海水上层密度大,下层密度小,海水浮力由上至下急剧减小, B 正确;盐度和温度对浮力影响较小,水下滑坡引起海啸是形成落差,不是浮力变化, ACD 错误。
故选 B 。
5. 【分析】
本题考查海水密度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掌握海水密度的影响因素及其分布规律。
【解答】
大洋表层海水密度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 A 错误;在垂直方向上,海水密度随深度的加深而逐渐增大, B 错误;海水密度在垂直方向上的突然变化犹如海水中隔了一层屏障,使上、下层海水之间的循环、对流受阻,会影响鱼类的生存和繁殖, C 正确;海水密度不同会产生密度流, D 错误。
​​​​​​​故选 C 。

6~7.【答案】C、B

【解析】

6. 【分析】
本题考查海水密度大小的判断,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掌握海水密度的影响因素。
【解答】
​​​​​​​红海是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域,因此红海和亚丁湾海水性质差异主要表现在其盐度不同,红海盐度大于亚丁湾,故红海的密度大于亚丁湾,故 C 正确, ABD 错误。
7. 【分析】
本题考查海水密度的应用,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掌握海水密度的分布规律。
【解答】
据上题可知,红海的海水密度大于亚丁湾,亚丁湾的海水盐度比红海小,由于盐度越大,浮力越大,所以舰船从亚丁湾驶入红海前后,吃水深度减小,船体略微上浮,故 B 正确, ACD 错误。

8~10.【答案】B、D、A

【解析】 8. 冬季受强劲的冬季风影响,海面上层的大气干燥,海面蒸发较快, A 错误;冬季受强劲的冬季风影响,气温明显降低,但是海水因为比热容大且海水之间的互相交换,海水温差季节变化小,冬季水温也较高,造成冬季海气温差较大,在近海地区近地面就会形成大风,将海雾吹散,因此冬季海雾较少, B 正确, C 错误;冬季盛行偏北风,风向变化较小, D 错误。故选 B 。
9. 水温偏低会导致结冰范围偏大, A 错误;太阳辐射偏弱,会导致气温较低,水温不一定偏低, B 错误;寒潮频率偏高也会导致气温较低, C 错误;由图可知,青岛沿岸有向低纬流动的海流,水温较低,海流影响偏强可能会导致 2010 年 2 月青岛近海水温异常偏低, D 正确。故选 D 。
10. 年 2 月 24 日 12 时至 25 日 12 时,青岛近海海气温差由大减小,风力会减弱。之前近海气温高,水温低,陆地部分形成低压,海洋形成高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风向为偏南风;之后气温降低,水温变化较小,陆地部分形成高压,海洋形成低压,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风向转变为偏北风。故选 A 。

11~12.【答案】B、A

【解析】

11. 【分析】
本题考查黄海温跃层表现最明显的季节判断,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掌握温跃层的作用。
【解答】
从图可以看出,上下层海水温度差异最大是在夏季,下层海水表现为相对低温,结合材料中温跃层的概念,此季节存在一个明显的温跃层,故 B 正确, ACD 错误。
12. 【分析】
本题考查影响黄海海域表层水温的主要因素,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掌握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
【解答】
据图可知,春夏两季上层水温高于下层水温,可能是因为春夏两季黄海海域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较强,海水表层接收太阳辐射多,水温高,底层接收的太阳辐射少,水温低,故 A 正确;黄海海域上下层之间受洋流和盐度影响的差异不大,洋流和盐度不太可能是影响水温的主要原因, BC 错误;海陆位置与海水温度关系不大, D 错误。

13~15.【答案】B、C、B

【解析】

13. 【分析】
本题考查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熟练掌握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黄河流经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导致黄河含沙量极大,黄河携带大量泥沙向渤海推进,在入海口处沉积,从而使黄河三角洲湿地成为世界上土地面积自然增长最快的自然保护区。故 B 正确, ACD 错误。
​故选 B 。
14. 【分析】
本题考查黄河三角洲湿地盐分的空间分异规律,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熟练掌握黄河三角洲湿地盐分的空间分异规律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河水为淡水,含盐量低,故含盐量整体上由河道两岸向外侧递增,①对。近海沿岸有河流的稀释作用,含盐量低,②错。在黄河入海口附近的滩涂受黄河水稀释,土壤盐分含量较低,③对。人为改道后新生湿地由黄河径流堆积而成,含盐量低,改道前形成的湿地受海洋影响,含盐量较高,④对。
​故选 C 。
15. 【分析】
本题考查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氮、磷等营养元素的分布特点,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熟练掌握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氮、磷等营养元素的分布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解答】
A. 根据材料,氮主要来自植物的分解输入,黄河河道附近水量更充足,植物生长状况更好,植物分界会产生更多的氮,因此总氮含量整体上呈现出由河道两侧向外递减。故 A 错误。
B. 根据材料,氮主要来自植物的分解输入,近海滩涂地区容易受到海水的侵袭,导致土壤产生明显的盐渍化现象,植物生长状况较差,因此植物分界产生的氮也更少,故 B 正确。
CD. 根据材料该地区的磷主要是陆源磷,因此从海向陆越靠近磷的来源地,总磷含量会整体递增;同时,河流会从陆地携带搬运大量磷元素,河道附近会形成磷元素的相对富集区,因此总磷含量整体上由河道向外递减。故 CD 错误。
故选 B 。

16~18.【答案】A、D、B

【解析】 16.

阿拉伯海位于副热带海区,降水少、蒸发旺盛、周边径流汇入少,海水盐度较高, A 正确。
孟加拉湾、爪哇海周边地区降水较多、陆地径流汇入多,海水盐度较小, B 、 C 错误。
索马里海盆所在位置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降水多,海水盐度较小, D 错误。
故选: A 。

17.

北印度洋海区,受夏季西南风、冬季东北风的影响,洋流呈现夏顺冬逆的特点;南印度洋海区常年流向稳定,造成该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南印度洋海区风向较稳定, D 正确。洋流流向与海域面积的大小、海水水位的深浅、海底地形关系较小, A 、 B 、 C 错误。故选: D 。

18.

印度尼西亚贯穿流大致自东向西流动,海水温度差别不大,因此该洋流对南印度洋海域海水温度影响较小, A 错误。
南海周边海区陆地径流汇入较多,海水盐度较低,其海水流入南印度洋海域后会稀释海水盐度, B 正确。
洋流对海水透明度影响较小, C 错误。
印度尼西亚贯穿流沟通了太平洋和印度洋,促进了两个海区海水的交换, D 错误。
​​​​​​​故选: B 。

19~21.【答案】C、B、D

【解析】

19. 【分析】
本题考查砾滩上圆润砾石的成因,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掌握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解答】
风化作用的产物是具有棱角的岩石碎屑物,这些岩石碎屑物长期经流水、海浪的磨蚀,才能够变得浑圆圆润,故 C 正确, ABD 错误。
20. 【分析】
本题考查沿海砾滩的分布,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掌握海浪及潮汐对沿海砾滩的影响。
【解答】
沿海砾滩陆地上的界线应该在能够较好阻挡海浪与潮汐的地方,即海蚀崖、永久性植物生长带、沙丘带等,故 B 正确, ACD 错误。
21. 【分析】
本题考查砾滩形成的海浪条件,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掌握海浪地貌及其形成。
【解答】
据材料可知,海滩是波浪及其派生的沿岸水流综合作用的产物,海浪的向岸速度大于离岸速度才能够将砾石向海边堆积,故 D 正确, ABC 错误。

22~24.【答案】A、D、A

【解析】

22. 【分析】
本题考查江道缩窄前,夏季仓前东、西两侧河段河床高度的变化及其形成原因,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掌握地表径流与潮汐对钱塘江河口段河床高度的影响。
【解答】
由材料可知“枯水期仓前以西河床高度升高,以东降低”,结合所学知识再加上材料信息中“河口段河床高度受径流与潮汐共同影响”,可以推测出枯水期河水水位下降,河流径流量少,而枯水期时海水上溯势力较强,可能大致到达仓前,受海水顶推作用影响,河水到达仓前以东河段较少,所以仓前以西河段以沉积为主,仓前以东河段则受海水冲淤影响较大,故出现研究人员测量的结果。而夏季河水水位上涨,径流量大,此时海水受河水的前行冲击,进入河道的上溯段应向东推进,所以缩窄前河床高度的变化应以河流作用为主,仓前东侧河道受河水携带泥沙沉积的影响再加上东退的海水顶托作用的影响,沉积应有所增加,所以东侧河床堆积增高;而仓前以西河段夏季由于河流径流量大,受海水顶托作用弱,其侵蚀应该有所增加,故此其西侧河床则因侵蚀而降低,故 A 正确, BCD 错误。
23. 【分析】
本题考查缩窄江道的主要目的,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认真阅读材料,获取材料里的关键信息并进行解读,再结合自己所学知识解答即可。
【解答】
据材料可知,在 20 世纪 60 年代河道没有缩窄前,河流的“主河道摆动频繁”,所以缩窄河道是为了减少主河道的摆动、稳定入海江道, D 正确;由于江道缩窄,海水受狭窄河道的影响,波涛激荡,势力更强,所以其入侵程度会有所增强, A 错误;虽然缩窄后河道受限,陆地面积有所增加,但并不是其主要目的, B 错误;虽然该河流受地形等条件限制,航行较少,但很明显河流并不是南北航向,而应该是东西航向,对南北岸间的航运联系而言,虽然可以缩短距离,但这并不是缩窄主要目的, C 错误。
故选 D 。
24. 【分析】
本题考查江道缩窄后对钱塘江最佳观潮点的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掌握影响最佳观潮点分布的主要因素。
【解答】
最佳观潮点,应该在潮差大的地方,一般海水入江后受地形变窄的限制,易形成更大的海潮,也就是说潮差增大,再从图上可以看出当河道缩窄后,由宽到窄的喇叭口明显东移,所以当江道缩窄后钱塘江最佳观潮点东移且潮差增大,故 A ①③正确, BCD 错误。

25~26.【答案】B、B

【解析】

25. 【分析】
本题考查深海养殖与浅海养殖对比有优势的原因,旨在考查学生调动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了解浅海和深海环境的差异是解题关键。
【解答】
“经济效益”角度:深海地区空间大,受人类影响少,水质好,水产品质量高;“环境污染”角度:因空间大,受洋流、风浪作用影响,水流速度快,污染物质可以很快的扩散,利于污染物扩散;位于外海水域,空间大,水量多,海水自净能力较强(环境容量大)。浅海养殖饵料来源丰富,水产品生长速度快。故 B 正确, ACD 错误。
故选 B 。
26. 【分析】
本题考查深海养殖平台设计时应注意的问题,旨在考查学生调动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了解远洋环境是解题关键。
【解答】
远洋环境复杂,易出现恶劣天气,故深海养殖平台设计时应重点考虑平台结构强度,自动运作水平。平台建造成本,海底复杂地形,水体净化系统不是重点考虑对象。故 B 正确, ACD 错误。
故选 B 。

27~28.【答案】C、D

【解析】 27.

读图可知,该海区表层海水水温由南向北递增,可推知此地位于南半球;根据等温线凸向高纬(低温处),可推知在弯曲处水温较高,因此洋流性质为暖流,结合洋流图可知,南半球的暖流分布于大洋西岸。故C项正确。

28.

读图,根据表层水温的分布特征和弯曲方向可知,在水平方向上,洋流流经地区温度高于同纬度地区,即甲处水温高于左右两侧;根据右侧剖面图的水温分布特征和弯曲方向可知,在垂直方向上,甲处水温比上下两侧高;而甲位于18 ℃等温线内,甲外围闭合等温线的数值应为19 ℃,而相邻等温线差值为1,根据“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原则可知,甲处水温在19 ℃~20 ℃之间,可能为19.5 ℃,故D项正确。

29~30.【答案】D、C

【解析】 29.

根据材料可知,“洋流能是指海水流动的动能”,我国东部沿海属于季风气候,且冬季风强于夏季风;冬季盛行西北风,因此若我国黄海近海地区建立该发电站,则发电量较大的季节应为冬季;由图可知,船头与洋流方向相反,船头方向为向北。

30.

读图可知,X方向为顺洋流方向,Y方向为逆洋流方向,且X和Y分别为南和北,说明洋流自北向南流,又为南半球,所以该洋流为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作用,有助于林带的形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中地理的洋流问题有办法解决了,不会的进来看看!
湖北省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卷(含解析)
一日一题 选择题——温盐环流
“世界洋流及其地理意义”测试卷
【重磅整理】高中地理所有洋流知识汇总!!高考地理到底有多少处不正经的洋流?一文给你总结全了!
有关海流的故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