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学类文学作品阅读(二)

 第四讲    体会重要句子的丰富含义,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D 鉴赏)

    所谓“重要语句”“精彩语句”是指负载主要信息的句子,是传达文章话题范围、相关背景、思路脉络、主题宗旨、思想情感等关键信息的句子。具体包括:

1、内涵丰富,耐人寻味,能够提示和概括文章中心或段意的、起引用、概括、总结、过渡、深化、揭示主旨的句子。

2、在写景状物、刻画人物和议论抒情方面有画龙点睛作用的句子。

3、含有一定哲理、具有警策作用,需要认真品味的句子。

4、在表达效果上有特殊作用的语句(主要从修辞的角度考察)。

从结构上明确不同位置的句子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1、首句——统领全文、提纲挈领、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

2、尾句——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照应上文,前后呼应,言有尽而意无穷,回味深长。

3、转承句——承上启下,过渡,承接上文,引出下文;

4、中心句——点明中心、揭示主旨;

5、点睛句——点明全文中心,统领全文;句子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

6、情感句——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

7、矛盾句——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揭示深刻内涵,表达深刻见解。

从内容上理解句子的含义:

1、 从句子的表面理解句子所表达的含义。

2、 从句子的修辞、情感、哲理等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

方法指导

1、从句子内部挖掘含义。这主要针对具有概括意义的句子。它往往是某段或全文的中心句、总结句。它的上句或下句则往往是对该句意义的具体阐释。注意分析句子本身的修饰和限制成分并分析句子的结构,抓住句子中重要词语的内涵。

2、明确句子的位置。主要指那些带有哲理性的句子。它往往是指作者对事物的思考,人生经验的总结,具有较强的思辨性和启发性。这类句子往往涉及其在文中的作用。(见上讲段的作用)。

3、品味句子的修辞方法和表现手法。这类句子往往比较含蓄,借用修辞或表现手法来表现一种沈婉的语义。注意挖掘句子背后隐藏的作者的本意和情感。

常见的语言风格(详见语文基础手册)

用词上:1、准确严密,言简意赅。

       2、用词准确,逻辑性强。

       3、言简义丰,含蓄隽永,耐人寻味。

       4、朴素自然,富于生活气息(口语化、方言)。

       5、庄重典雅。(文言性强)

       6、含蓄蕴藉,绚烂华丽。(多用修辞)

       7、幽默风趣,讽刺性强。

句式上:整散结合,长短结合。

音韵上:韵律和谐,有韵律美。

真题展示:(2012年山东卷).以③④段为例,简要分析本文语言的两个主要特点。(4分)

答案】①形象生动。如“她撒一把米,鸡们怀着感漱之情扑动翅膀,争夺地上的米粒”,在精致的细节描写中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语言鲜明生动。

②优美抒情。如“古老的笨重石磨转动起来,金黄的玉米被缓缓磨成面粉”,运用多个抒情性意象,给人诗情画意之感。

③含蓄蕴藉。如“这一点儿也没有损害劳作中的默契,仿佛一出戏剧的出演,已经经过了预先的排练”,语言含意丰富,从而具有了多重思想情感。

④简洁而细腻。如“蓝,蓝,白云停留一会儿,就又很快散尽,剩下的,仍然是蓝”,语言简洁凝练,描写细腻。

(2012年辽宁卷)(2)小说中“爷爷这回没有黄豆塞进嘴巴,而是把黄豆一路撒在地上。”这一行为反映了爷爷什么样的心态?请简要分析。(6分)

【解析】这是一句有关人物的动作描写。动作是人物内在心理的外在表现,体会时要结合上下文,尤其要考虑败家父亲对爷爷的影响。

【答案】(6分)心态:反映出“爷爷”在产业被抵债后内心的痛苦、失落和气愤。

分析:①“没有把黄豆塞进嘴巴”是因为内心痛苦,没兴趣嚼黄豆了;②“把黄豆一路撒在地上”寓意其守成的失败,也表达了对儿子败家的气愤。(答出心态给2分,每点分析2分,意思对即可。)

 

第五讲   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D 鉴赏)

      作品的形象主要包括:人物形象、自然景物形象、动物形象、作者的自我形象。文学作品中,作家往往通过对作品的形象的描绘,传达自己对社会生活的思考,而读者主要是对作品形象的鉴赏评价,从而在整体上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

(一)欣赏作品的形象

主要是欣赏人物的典型性格特征。人物的性格特征分为个性与共性两部分,个性有描写直接呈现出来,而共性必须结合社会环境来分析,与人物的身份地位密切相关。通过分析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和故事情节以及环境,揭示人物性格。

方法指导

1、 把握形象的外部特征。

2、 分析人物的语言、心理、行为等。

3、 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

4、 注意分析环境。

5、 注意情节的发展。

真题展示:(2012年江西卷)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写出了邮差什么样的性格?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第一处,善解人意,替人着想,热心体贴;第二处,善于自责,心地善良,乐观开朗。(分析略)

标准答案:看见学生给家长写的信,他就能大致猜测到内容,并体谅到家长的辛劳;邮差不免要送递坏消息,他为此感到遗憾,并衷心希望没有坏消息。这两句写出了他善良仁厚的性格。

 

    (二)赏析作品的内涵

          作品的内涵,大致指作者通过作品传达的对社会、生活、自然、历史、人生等的思考,通过作品的特定形象表现出来的赞赏、贬斥的态度,作品的主旨和写作意图,作品中特定社会生活场景、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等所反映出的意义和价值等。

    (三)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作品的艺术魅力,主要指作品在塑造形象、运用语言、使用表达技巧等方面展现出来的吸引读者的艺术魅力。

      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1)领悟精巧的构思。通常考察线索、悬念、铺垫、抑扬、呼应、点题等

(2)品味语言风格。通常结合修辞、句式、语体色彩考察。

(3)理解出其不意的情节、与众不同的人物。通常考察情节的设置、人物的独特形象性格。

第六讲 对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D 鉴赏)

    价值判断是一种理性判断,而审美取向是一种感情倾向,二者有时一致,有时形成悖论,即感情的眷恋与理性的决绝杂糅,形成复杂的意蕴。

技巧点拨

文学作品的作者总是先有了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而后才付诸文字;阅读文学作品的人总是先接触文字,而后才能认识到作者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如果我们站在作者的立场角度看问题,把握一篇文学作品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也会简单的多。具体说来,把握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可从以下四个角度切入:

1)从了解作者创作倾向入手。了解这一作品是作家在什么时期创作的,了解这一时代的社会生活情况,这一作家的一般作品的思想、艺术特点。

2)从分析文章结构入手。善于把握文眼,寻找关键句、过渡句等。把握这统摄全篇的文眼,剖析片言众辞的依存关系,能深刻领会作品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态度以及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

3)从分析艺术形象入手。包括作品所写客观事物形象和作者在作品中表现出来的自我形象。作品的形象,可以折射出作者对所写主题的是非、爱憎、好恶的思想感情和倾向。

4)从分析作品语言入手。要披文而入,先透过语言外壳初步了解粗略的结构,然后再反复读至入情,从而了解作者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

【方法指导】

评价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利用文章的结构读懂文章,把握全文,明确文章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有些文章的结构是极富有层次感的,它体现着作者的写作思路,是读者深入理解文章中心的突破点。只要读者能简单勾勒出文章的大体结构图,分析文章段落层次之间的关系,从而取得对作品的全面认识和深刻理解。这是阅读理解题的第一步,也是评价作品最关键的一步。

散文的文章结构一般有两种类型:结构完整清晰型,段落大意概括型。

【例题精选】

<1>结构完整清晰型 这种类型的文章往往作者思路清晰,结构整体对称,列出结构图解,文章主旨一目了然。

如《长城》(2000年全国高考阅读题)

一卷凄婉的历史

过去 民族封闭的象征 能承受住历史的再冲荡和新世纪的胎动

长城 文化愚钝的标志

现在 十分开放,而又充满自信

本文主旨:通过对长城过去和现在的对比,既肯定中国能承受改革开放的冲荡的信心,又显示出中华民族的伟大、自豪和自信。

<2>段落大意概括型 这种类型的文章没有明显的思路,往往是作者意到笔随,很难列出完整的结构示意图,但是,只要把每段的段落大意概括出来,然后整体概括,文章的主旨也是显而易见的。

如《记住回家的路》(山东09年高考阅读题)见上文

①这个家,就是你的自我,你自己的心灵世界。

②年轻人既要闯荡世界,又要寻求心灵的宁静。

③一个人有了自己的心灵世界,他才能有了精神的坐标。

④一个人既要保持着开放的心态,也要有自己的心灵世界。

本文主旨:一个人既要以开放的心态去开拓闯荡世界,去建功立业,同时又要固守自己的心灵世界,坚守自我。告诫当今青年人在众多的诱惑和压力面前不要迷失自我。

如21题

本题虽然考查的是文章的标题,但实际上考查的是本文的中心主旨。因为本文的题目就揭示了文章的中心。首先我们应该注意到文章第一段最后一句话“这个家,就是你的自我,你自己的心灵世界”,这就明确告诉我们“家”的具体象征意义。记住回家的路,就是记住找回自我、找回自己心灵世界的路。结合文章的主旨,考究它的前因后果,答案不言而喻。

【参考答案】

文题中“家”是自我,自己的心灵世界(人的精神家园或自我的精神坐标);人们应该到广阔的世界去闯荡一番,去建功立业,但一定不要迷失了自我,要记住回归自己的心灵世界的路。

二、从小处入手,抓重点语句,筛选关键信息。现代文命题的方式是小中见大,即选取文中一个很小的切入口,或一句话、一个动作来考查你的评价能力。因此,我们解题的时候就要相应的抓住一个场景,一个细节,一句道白,利用关键性的语言揭示文章的思想内涵或作者的观点,并对文章的内容进行评价。

【例题精选】

如2008年山东高考阅读题《歌德之勺》

……恩格斯这样说:“在他心中经常进行着天才诗人和法兰克市议员的谨慎的儿子、可敬的魏玛的枢密顾问之间的斗争;前者厌恶周围环境的鄙俗气,而后者却不得不对这种鄙俗气妥协,迁就。因此,歌德有时非常伟大,有时极为渺小;有时是叛逆的、爱嘲笑的、鄙视世界的天才,有时则是谨小慎微、事事知足、胸襟狭隘的庸人。”……

第21题:文章倒数第二段引用了恩格斯的一段话。这段话表达了恩格斯怎样的观点?

本文采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用一把炊勺去歌颂歌德伟大的思想,文章切入点非常小,文章中类似重复的两句话“人的一生无非是‘取一勺饮’,而对于像歌德这样的天才,其勺必大”“是的,他像所有人一样,只是一个过客,只是‘取一勺饮’。然而他的“勺子”真的比一般人大上十倍二十倍”。联系文章第三段“我们试图通过逝去的诗人遗留在器物的神秘,去接通那颗伟大的灵魂”这个句子,文章的表情达意自然顺畅了。

这一问需要文段中把握作品所表现出来的内涵。这段话中有几组对立词语,如“非常伟大”“极为渺小”;“叛逆的、爱嘲笑的、鄙视世界的天才“,“谨小慎微、事事知足、胸襟狭隘的庸人”等,由此可以看出歌德人格上的双重性。

【参考答案】

歌德在人格上具有两面性。把两面性答为矛盾性多样性、复杂性、双重性也可。

三、一个结合,两个原则。即尊重原文与自我发挥相结合,一分为二和知人论世两个原则。分析和评价都必须紧密结合文学作品实际,避免离开作品去进行漫无边际的分析。分析和评价要以正确的思想为理论基础,以辩,证法为基本的分析法,并结合文学作品创作特有的艺术规律,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而不应

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就是要求对作品表现的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内涵作出评价。

依据个人的好恶去随意评说。

【例题精选】

如《记住回家的路》22题 (见上文)

文章最后一段说:“你不妨对一切可能性保持着开放的心态,因为那是人生魅力的源泉,但同时你也要早一些在世界之海上抛下自己的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请结合全文,谈谈这句话对你的启发。

“保持着开放的心态”对应着文章第一段“在世界上闯荡,去建功立业,支探险猎奇,去觅情求爱”、第二段“世界是属于年轻人的,趁着年轻到广阔的世界上去闯荡一番,原是人生必要的经历”、第四段“如果一个人有自己的心灵追求,又在世界上闯荡一番,有了相当的人生阅历,那么,他就会逐渐认识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世界无限广阔,诱惑永无止境”这些句子;

“在世界之海上抛下自己的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对应着文章第一段“这个家,就是你的自我,你自己的心灵世界”、第三段“一个有着坚实的自我的人便仿佛有了一个精神的密友”、第四段“但同时你也要早一些在世界之海上抛下自己的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等句子。

由于本题是一道半开放性的题目,答案不唯一,意思对即可。研究这些句子,依据本文主旨,结合自己的学识、经历,答案是不难组织的。

【参考答案】

世界无限广阔,诱惑永无止境。面对现实提供的一切可能性,我们不应闭塞与拒绝,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出去闯荡一番。与此同时,我们更应该保持清醒,坚守自我,早些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位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文学真实论(上)
高考现代文阅读常用术语和答题格式表格分析
“现代文阅读——鉴赏评价”教案
200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一详细评析2
高考现代文阅读专题突破教案
语文如何提分?这12个诀窍必须掌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