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筝音乐与养生+舒心养生的精典古筝曲65首
古筝音乐与养生+舒心养生的精典古筝曲65首
舒心养生的精典古筝曲65首
陋室铭
唐 刘禹锡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就出名了。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灵验了。
在,在于。 名,动词,出名。 灵,灵验,神奇。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译文: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的品德高尚(也就不感到简陋了)。
斯,指示代词,此,这。 惟,只。 馨,这里指品德高尚。
3、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译文:苔藓痕迹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竹帘里。
上,长到,蔓到。
4、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译文:到这里谈笑的都是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鸿儒,大儒,博学的人。鸿,通“洪”,大。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往来,偏义复词,词义偏重在“来”上。
5、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译文: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
调,弹奏。 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金经,用泥 金书写的佛经。
6、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译文:没有奏乐的 音乐扰乱耳鼓,也没有官府的公文来使身体劳累。
丝竹,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案牍,官府的公文。之,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劳,使……劳累。 形,形体,身体。
7、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译文: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它们虽然简陋,但因为居住的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
8、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孔子说:“有什么简陋呢?”
古筝音乐与养生
古筝是五声音阶旋律的乐器,五声,即宫、商、角、徵、羽。  最早的“宫商角徵羽”的名称见于距今2600余年的春秋时期,在《管子·地员篇》中,有采用数学运算方法获得“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的科学办法,这就是中国音乐史上著名的“三分损益法”。宫商角徵羽这五音是中国古乐基本音阶。《内经灵枢·邪客篇》里说:“天有五音,人有五脏;天有六律,人有六腑。”认为:角为木音通于肝,徵为火音通于心,宫为土音通于脾,商为金音通于肺,羽为水音通于肾。
中国音乐的五声来源于五度相生,古人认为五音是正音,因为它与五行的金、木,水,火,土相对应。人有五官,五脏,五指,这与五音组成的五声音阶,也是非常和谐的。
从对阴阳五行的认识中,古人研究出了一套非常完善的体系,即:
五行--金 木 水 火 土
五脏--肺 肝 肾 心 脾
五音--商 角 羽 徵 宫
五窍--鼻 目 耳 舌 口
它们之间既相生,相克,又相互制约,有着非常微妙的内在的联系。
如:
听宫声,使人品温和,宽容且广大;
听商声,使人品端庄,正直且好义;
听角声,使人有恻隐之心,且能慈悲爱人;
听徵声,使人乐于行善,并且爱好施舍;
听羽声,使人讲究整洁规矩,且爱好礼节。
宫调式乐曲——风格悠扬沉静,淳厚庄重,有如“土”般宽厚结实,可入脾;
商调式乐曲——风格高亢悲壮,铿锵雄伟,具有“金”之特性,可入肺;
角调式乐曲——有大地回春,万物萌生,生机盎然的旋律,曲调亲切爽朗,有“木”之特性,可入肝;
徵调式乐曲——热烈欢快,活泼轻松,构成层次分明,性情欢畅的气氛,具有“火”之特性,可入心;
羽调式乐曲——风格清纯,凄切哀怨,苍凉柔润,如天垂晶幕,行云流水,具有“水”之特性,可入肾。
音乐疗法是指一种用音乐和音乐活动,以帮助病人达到心理和躯体恢复健康等目的古老疗法。选择使用“音乐处方”可以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和心理效应,如促进认知、运动、社会和知觉的发展等。在中国古代,音乐被视作修身养性、延年益寿的娱乐疗法之一。远在秦代的《吕氏春秋》中,就提出了音乐能够“和心”、“适行”的医学美学观。中医典籍《黄帝内经》中,将宫、商、角、徵、羽五音,归属于脾、肺、肝、心、肾五脏,指出五音对人体气机的升降、脏腑的条达、神志的摄养有调节作用。历代养生学家如庄子、嵇康等都有抚琴辨律的心得。清代医家吴尚先说:“看花解闷,听曲消愁,有胜于服药者。”从美育和教化的角度来看,音乐有升华情感,净化灵魂的作用,对于校正人的异常行为等,有着药物难以起到的作用。因此,在心理医生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心身状态欣赏不同旋律的乐曲,不失为一剂养生保健的“文化处方”。
摘自林亚的博客——舞动的筝弦
为什么气功与弹琴有关?
中国古代气功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有多种不同的称谓,如吐纳、行气、导引、食气、调息、静功、参禅、禅定等。然而“气功”一词是近现代的称呼,古代没有这个称谓。气功的定义是,对气物质直接的实践的功夫。而实践的方法是,排除杂念、注意专一、收视返听、松静自然。“静”是气功的核心、灵魂,入静程度是功夫层次的标准。气功入静后的精神心理状态是,清静无为、恬淡虚明、悠悠旷远、微微若存,也就是清、微、淡、远。
琴(称七弦琴或古琴),是中国最古老的乐器,《诗经》中就有多处记载。历代文人对弹琴都有相似的体会。汉代琴家桓谭说,弹《微子》琴曲时,声音要清与淳;弹《舜》琴曲时,声音要清与微。汉代琴家蔡邕说,弹琴要“通理活性,恬淡清溢”。魏晋琴家嵇康说,弹琴“可以导养神气,宣和情感”。唐代琴家薛易简说,弹琴人要志静气正。大诗人白居易的咏琴诗《清夜琴兴》:“月出鸟栖尽,寂然坐空林。是时心静闲,可以弹素琴。清冷有本性,恬淡随人心。心积和平气,本应正始音。”还有另一首咏琴诗《船夜援琴》:“鸟栖鱼不动,月照夜江深。身处都无事,舟中只有琴。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心静即声淡,其间无古今。”北宋琴家成玉磵说:“攻琴如参禅。”明代琴家徐上瀛在他的古琴论著《溪山琴况》中,总结弹琴要和、静、清、远、古、恬、淡、逸、雅。总观上述各朝各代琴家弹琴感受可以看到,弹琴首先要心静,然后要调好气,这就进入了气功境界。弹琴时使琴声清、微、淡、远,使人和琴“物我两忘,浑然一体”,达到气功和弹琴最紧密结合,也就是“修身养性”。
气功与弹琴的关系,不仅是对琴人和弹琴的要求,而且也是古代儒、道哲学观在古琴艺术中的渗透,经过千百年积淀,已成为演奏古琴的审美追求。
古琴诗精选
古琴曲《 流 水》
月色满轩白,琴声亦夜阑;冷冷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随自爱,今人多不弹;为君投此曲,所贵知音难。
王维《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王维《酬张少府》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李白《听蜀僧濬弹琴》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馀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李白《月夜听卢子顺弹琴》
闲坐夜明月,幽人弹素琴。忽闻《悲风》调,宛若《寒松》吟。
白雪乱纤手,绿水清虚心。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白居易《废琴》
丝桐合为琴,中有太古声。古声淡无味,不称今人情。
玉徽光彩灭,朱弦尘土生。废弃来已久,遗音尚泠泠。
不辞为君弹,纵弹人不听。何物使之然?羌笛与秦筝。
白居易《对琴酒》:
西窗明且暖,晚坐卷书帷。琴匣拂开后,酒瓶添满时。
角尊白螺醆,玉轸黄金徽。未及弹与酌,相对已依依。
泠泠秋泉韵,贮在龙凤池。油油春云心,一杯可致之。
自古有琴酒,得此味者稀。只应康与籍,及我三心知。
白居易《夜琴》
蜀桐木性实,楚丝音韵清。调慢弹且缓,夜深十数声。
入耳澹无味,惬心潜有情。自弄还自罢,亦不要人听。
白居易《船夜援琴》
鸟栖鱼不动,月照夜江深。身外都无事,舟中只有琴。
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心静即声淡,其间无古今。
白居易《听弹古渌水》
闻君古渌水,使我心和平。
欲识慢流意,为听疏泛声。
西窗竹阴下,竟日有余清。
白居易《清夜琴兴》
月出鸟栖尽,寂然坐空林。是时心境闲,可以弹素琴。
清泠由木性,恬澹随人心。心积和平气,木应正始音。
响余群动息,曲罢秋夜深。正声感元化,天地清沉沉。
白居易《对琴待月》
竹院新晴夜,松窗未卧时。共琴为老伴,与月有秋期。
玉轸临风久,金波出雾迟。幽音待清景,唯是我心知。
白居易《琴酒》
耳根得听琴初畅,心地忘机酒半酣。
若使启期兼解醉,应言四乐不言三。
白居易《听幽兰》
琴中古曲是幽兰,为我殷勤更弄看。
欲得身心俱静好,自弹不及听人弹。
白居易《弹秋思》
信意闲弹秋思时,调清声直韵疏迟。
近来渐喜无人听,琴格高低心自知。
白居易《听弹湘妃怨》
玉轸朱弦瑟瑟徽,吴娃徵调奏湘妃。
分明曲里愁云雨,似道萧萧郎不归。
张祜《岳州徐员外弹琴》
玉律潜符一古琴,哲人心见圣人心。
尽日南风似遗意,九疑猿鸟满山吟。
王昌龄《琴》
孤桐秘虚鸣,朴素传幽真。仿佛弦指外,遂见初古人。
意远风雪苦,时来江山春。高宴未终曲,谁能辩经纶。
白玉蟾《听琴》
十指生秋水,数声弹夕阳。不知君此曲,曾断几人肠?
心造虚无外,弦鸣指甲间。夜来宫调罢,明月满空山。
声出五音表,弹超十指外。鸟啼花落处,曲罢对春风。
孟浩然《听郑五愔弹琴》
阮籍推名饮,清风坐竹林。半酣下衫袖,拂拭龙唇琴。
一杯弹一曲,不觉夕阳沉。余意在山水,闻之谐夙心。
常建《江上琴兴》
江上调玉琴,一弦清一心。泠泠七弦遍,万木澄幽阴。
能使江月白,又令江水深。始知梧桐枝,可以徽黄金。
杨巨源《僧院听琴》
禅思何妨在玉琴,真僧不见听时心。
离声怨调秋堂夕,云向苍梧湘水深。
韩愈《听颖师弹琴》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任飞扬。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古琴的文化内涵
古琴,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手中爱不释手的器物。特殊的身份使得琴乐在整个中国音乐结构中属于具有高度文化属性的一种音乐形式。"和雅"、"清淡"是琴乐标榜和追求的审美情趣,"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是琴乐深远意境的精髓所在。陶渊明"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音"与白居易"入耳淡无味,惬心潜有情。自弄还自罢,亦不要人听"所讲述的正是这个道理。相反,人们也常用"对牛弹琴"、"焚琴煮鹤"来感叹某些人对琴的无知。
古琴的韵味是虚静高雅的,要达到这样的意境,则要求弹琴者必须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合而为一,才能达到琴曲中追求的心物相合、人琴合一的艺术境界。在这一方面,伯牙的经历可称为后世的典范。传说,伯牙曾跟随成连学琴,虽用功勤奋,但终难达到神情专一的境界。于是成连带领伯牙来到蓬莱仙境,自己划桨而去。伯牙左等右盼,始终不见成连先生回来。此时,四周一片寂静,只听到海浪汹涌澎湃地拍打着岩石,发出崖崩谷裂的涛声;天空群鸟悲鸣,久久回荡。
见此情景,伯牙不禁触动心弦,于是拿出古琴,弹唱起来。他终于明白成连先生正是要他体会这种天人交融的意境,来转移他的性情。后来,伯牙果真成为天下鼓琴高手。
琴者,禁也。作为"圣人之器"的琴,演奏时自然有其独特而严格的规范。《红楼梦》第八十六回,贾宝玉得知林黛玉会弹琴时,便要妹妹为自己演奏一曲。林黛玉这时讲到:"若要抚琴,必择静室高斋,或在层楼的上头,在林石的里面,或是山巅上,或是水涯上。再遇着那天地清和的时候,风清月朗,焚香静坐,心不外想。"又说:"若必要抚琴,先须衣冠整齐,或鹤氅,或深衣,要如古人的像表,那才能称圣人之器,然后盥了手,焚上香。"林黛玉的确不愧是一介才情女子,她深谙琴道,才识过人。
儒家与道家是中国哲学的两大支柱。在中国众多的音乐形式中,古琴应当说是儒道两家在音乐中体现的集大成者。儒家主张入世哲学,重视人生的现实问题,强调艺术对人伦的教化作用。儒家所提倡的音乐讲究中正平和,不追求声音华美富丽的外在效果。"琴者,禁也。禁止于邪,以正人心。"古琴首当其冲地担负起禁止淫邪、端正人心的道德责任。唐代薛易简在《琴诀》中讲:"琴为之乐,可以观风教,可以摄心魄,可以辨喜怒,可以悦情思,可以静神虑,可以壮胆勇,可以绝尘俗,可以格鬼神,此琴之善者也。"
道家崇尚自然,强调无为和逍遥,反对人们强加于自然的各种行为。道家最理想的音乐应该是"大音希声"、"至乐无乐"的境界。从某种程度上看,道家是反对音乐的,究其实质,他们主要是反对艺术形而下的层面,强调艺术形而上的境界部分。庄子进一步将音乐分成"天籁"、"地籁"与"人籁"三类,认为只有"天籁"才是音乐的最高层面,其根本也是提倡自然天成,反对人工雕琢的音乐。这深深影响了以后的琴人思想,如白居易、陶渊明、欧阳修、苏轼等。陶渊明的琴桌上常年摆着一张琴,既无弦也无徽。每当他酒酣耳热、兴致盎然时,总要在琴上虚按一曲。后来李白有诗写道:"大音自成曲,但奏无弦琴。"从中我们不难悟出道家思想对琴乐的渗透与融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琴专辑】琴懂人意,弦懂琴心(七)(纯音乐·古筝演奏曲:12首)
古筝和古琴没有血缘关系哒~
古琴和古筝差别有多大?一字之差,意境却千差万别
中国九大传统乐器,你知道几个呢?
简谈弦乐器的发声机理
【音乐百科】古琴和古筝的区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