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四年级上三单元科学教案2
教学内容
第二课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课时
1
教学
目标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能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生和不发生时的不同现象;能从多个物体发生的观察事实中对原因进行假设性解释;可以借助其他物体来观察不容易观察到的现象。
3、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大胆地阐述自己的发现;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认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验中分析得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
教具准备
1面鼓、1把钢尺、2根皮筋、1个音叉、装水的水槽
教学过程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一、引入:
二、使物体发出声音
三、观察发声物体
上节课中,我们已经知道通过不同力量的击打,对不同物体的击打都能产生各种各样的声音。那么声音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呢?这节课我们将作继续的研究。
1、组织学生分组,完成下表:
实验器材
用力压弯拉伸等
轻轻击打、拨动
我们小组发现
钢尺
皮筋
2、组织学生结合记录交流想法:
为什么我们对物体用力(按压、弯曲、拉伸)后,物体没有发出声音,但是我们对物体进行击打、拨动却使物体发生了声音呢?
1、  组织学生分组实验1:在水槽里盛约2/3的清水,用轻而短促的力打音叉和用较大的力击打音叉,观察音叉的振动。用一个手指轻轻地接近振动着的音叉,感觉一下音叉的振动。
知道所要研究的问题和任务。
1、分组活动:观察鼓、钢尺、皮筋,想办法使这些物体发出声音,把结果记录在提供的表格中。
2、交流想法:
用力(按压、弯曲、拉伸)后,物体没有发出声音,但是我们对物体进行击打、拨动却使物体发生了声音。
1、分组操作实验。观察:手指有什么感觉呢?水面有什么变化?水面的变化是怎么产生的?
教学过程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2、听学生反馈交流。提示学生:结合实验进行交流,可以适当补充。
3、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2:
木板上拴着两个皮筋。拨动一个皮筋使它发出声音,另一个皮筋保持不动,不发出声音。
观察:发声的皮筋和不发声的皮筋的不同?如果抓住皮筋,使之不振动,还会发出声音吗?皮筋的振动与发出的声音有关吗?
4、听学生的并交流汇报。
5、组织学生小组交流:
击打鼓时,我们看到了什么?这种现象与声音的产生有关吗?拨动钢尺时,我们看到了什么?这种现象与声音的产生有关吗?
6、小结:当一个物体(如音叉、鼓、钢尺、皮筋、铁钉等)在力的作用下,能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个物体就是一个振动物体。声音就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2、交流汇报:手指有麻麻的振动感,水面产生了花纹,花纹就是由音叉的振动而产生的。
3、分组操作实验2:观察记录:皮筋发声和不发声皮筋的状态。
4、交流:皮筋发声时振动;不发声振动停止。皮筋发声与振动有关。
5、小组交流:击打鼓、拨动钢尺发声的现象;与声音产生的关系。
6、听教师小结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板书: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物体(皮筋、钢尺、鼓皮……)振动产生声音。
教学反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科学1.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教案
《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