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8、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教学内容
8、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课时
1
教学
目标
1、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2、比同体积的液体(水)重的物体,在水中下沉,比同体积的液体(水)轻的物体,在水中上浮。
3、整理所学的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形成科学概念。
4、认识到物体的沉浮现象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上浮物体在水中都受到浮力的作用,我们可以感受到浮力的存在,可以用测力计测出浮力的大小。
运用浮力和重力的概念,解释物体在水中的沉浮。
教学方法
合作实验探究
教具准备
每组一个钩码、一个马铃薯、一个弹簧秤、一杯清水、浓盐水、糖水、酒精、量筒、天平。
教学过程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一、测量钩码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
二、推测与验证:
1、讨论:马铃薯在有的液体中下沉,在有的液体中上浮,是不是马铃薯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有大有小?
2、指导学生用钩码代替马铃薯进行研究。完成下表:
钩码在不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
清水  浓盐水   浓糖水   酒精
在液体中的重量
受到的浮力
4、根据钩码受到的浮力大小,进一步类推马铃薯在不同的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情况,从而验证学生原来的推测。(建议:在这个分组实验中,测量钩码在酒精中受到浮力大小的活动,只要有一个小组完成即可,这样可以节约实验材料,又不影响验证的结果。)
1、出示思考题:物体在不同的液体中受到的浮力为什么会不同呢?影响马铃薯浮力大小的原因是什么?
1、学生讨论推测,设计用实验验证自己的推测。
2、按照第6课学过的方法,分别测量钩码在清水、浓盐水、糖水和酒精中受到的浮力大小。然后把数据进行比较,验证原来的推测。
4、实验测量钩码在酒精中受到的浮力的大小,为节省时间建议只让一个小组完成即可,这样可以节约实验材料,又不影响验证的结果。
2、学生思考要在同体积的情况下比较重量。从马铃薯和液体的重量去比较会有什么结果?比较重量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教学过程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三、判断塑料块的沉浮:
四、沉浮原理的应用
五、整个单元的总结:
3、推测同体积的清水和浓盐水重量是否相同,进一步推测与同体积的马铃薯比较,重量是否相同。
4、如果要验证我们的推测,那么怎样比较同体积的马铃薯、清水和浓盐水的轻重?
5、结合学生的回答交流选用用天平比较同体积的马铃薯、清水和浓盐水的轻重,得出数据。
同体积的马铃薯、清水和浓盐水的轻重比较
马铃薯        清水        浓盐水
重量
6、小结:马铃薯比同体积的清水重,而比同体积的浓盐水轻,这就是造成马铃薯沉浮变化的原因。
1、组织学生观察教科书提供的资料,判断塑料块在不同液体中的沉浮情况。
2、引导学生观察教科书第20页中间的2张图片,根据沉浮关系,判断这些物体的轻重,注意:判断轻重的前提条件是同体积。
教师讲解比重计的作用,或者用多媒体课件配合讲解。
1、怎样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来解释物体的沉浮现象?
2、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在水中的沉浮有什么规律?
3、学生根据实验的数据进行讨论推测体积相同重量是否相同。
4、先思考平时用什么工具称重量;再回答比较出同体积的马铃薯、清水和浓盐水的轻重。
5、学生听看记录数据进行比较。
6、分析表中的数据,马铃薯沉浮的秘密?物体的沉浮与液体有什么关系呢?
1、看教科书资料,判断沉浮情况,并说理由。
2、判断教科书第20页中间的2张图片这些物体的轻重
学生认真听讲了解认识比重计的作用。
1、学生回答交流,再听教师讲。
2、听教师用事例归纳总结。
板书:               8、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不同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作用大小不同。
比同体积的液体重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
比同体积的液体轻的物体,在液体中上浮
教学反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8《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
教科版修订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检测试卷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实验教学目录
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试卷及答案
五年级下册科学单元试卷——《沉和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