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当下中国的10种孤独
        第一种孤独:依赖科技而不是彼此

  “想你,请与我联系01370105××××”。2000年12月,艺术家何岸在深圳街头设置了一个霓虹灯箱,吸引了数百个陌生人打来电话。2011年10月,失恋的美国人杰夫·罗格斯戴尔也做了类似的事,他将电话号码贴遍纽约,竟接到几万通来电。来电五花八门,有推销的、寻一夜情的、谈想法的,也有孤独者因闻到同类气味而来的。

  今天,虚拟身份比真实身份更具符号性和辨识性。现实生活中我不认识你,但报上网名,发现我早就关注了你。人际交往的第一步不是我加你微博就是你加我QQ。网上点餐,在线游戏,通信基本靠摇微信,连亲密接触都可通过视频完成。

  对网络的依赖,也使我们成为精确的目标消费者。看了亚马逊根据购买记录推荐的“你可能感兴趣”,真会产生一种被了解的感动。

  第二种孤独:谁都过得比我好

  Instagram这类拍照工具,就是为了把平淡无奇的生活美化成传奇,晒出来让围观的人感到羡慕。雪莉·图克尔(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将这种炫耀称为“演示焦虑”。

  网络上充斥着大量此类“焦虑”,你所观看的每一个人都把暗面转到后头,只给你看精彩和美好。尤其是女性,展示与比较是她们最为看重的,包括可能令人羡慕的细节,也包括阅历和见识。花在观看别人幸福上的时间越多,你就越沮丧。

  “人们为查看曾经的好友、配偶、同事的信息支付出了心理代价。他们不该再关注这些,这种情绪有害健康。”雪莉·图克尔说。

  第三种孤独:老无所依

  87岁的撒切尔夫人如今年迈多病,儿子一个多月才来探望她一次,女儿经常忙得几个月都来不了。英国保守党成员斯派塞在新书《斯派塞日记》中透露,撒切尔夫人也后悔过,如果时间能够倒流,她将为了家庭放弃从政。

  在中国,养儿防老的观念正逐渐失效,最经常的相处方式是:子女为生计奔波,老人则照顾孙辈发挥“剩余价值”。退休之后,大多数老人就失去了社会认同,也缩减了社交。今年春节,一位68岁的大连老太独自在家,寂寞到摁马桶玩,两个月冲走了98吨水。

  第四种孤独:独生子女

  过去,中国人生活在充满情感联系的关系中,要面对父母长辈、兄弟姐妹、丈夫、妻子、孩子等,大家庭中诸多热闹。而独生子女一代没有兄弟姐妹,亲戚也越来越少。每个孩子都处在“4-2-1”家庭结构的金字塔顶端,被整个家庭细心呵护。

  小儿之间的推搡嬉闹总在第一时间就被大人制止,谁也不许自家孩子吃亏,唯有减少物理接触。父母希望孩子有玩伴,但这玩伴也要是他们认可的。在合肥,甚至有网站组织“宝宝相亲”,由父母为孩子挑选玩伴。

  过去中国人讲究的人情世故,今天很多都被从简从略了,唯独自我被越放越大。面对硕大无朋的自我,难免有深切的孤独感。

  第五种孤独:离开故乡

  2012年4月,郭台铭在博鳌亚洲论坛上说:“如果我们对员工有任何不合理的要求,就不会像现在‘要一个来三个’……”事实是,为生计,初入城市的农民工只能流血流汗。流水线上的工人,哪一个做的不是高强度、低收入的工作。

  过去在乡村野蛮生长,一入厂门,再也不得自由,甚至私生活受限,连基本的情感需求都无法被满足。

  在男女比例失调的东莞,一些厂内“一夫多妻”是常事,女工怀孕后多被抛弃。可怜离开故乡时,她们中的许多人还只是孩子。

  第六种孤独:因为爱情

  2011年,台湾未婚女性217万,男性270万,平均婚龄持续推后。很多人找不到情感归宿,连林志玲也嗲嗲地说:“没有男生追志玲,只有时间追志玲。”

  36个月爱情即退潮的危险始终存在,艰难相处磨损了激情,女人怪男人不守誓言,男人怪女人不似当初,有伴侣常比没伴侣更孤独。

  第七种孤独:我不相信

  中国人的聪明才智有多少用来“互害”?你有地沟油,我有假蜂蜜;你卖毒牛奶,我卖的牛肉其实是染色猪肉。为了逐利,毫不犹豫地同流合污,东窗事发后便说是行业潜规则。

  食品不安全,学历是假的,慈善多做秀,名声不符实……一个人长大的过程变成逐渐对一切持怀疑态度的过程。

  第八种孤独:水泥森林

  高楼占领了城市,家升上半空变成一个门牌号。人与人之间失去了交流的触点,每个人都留心地锁好防盗门。

  城市充满几何感,那些设计是为了制造奇观而来的。越来越多巴西利亚式的沉闷城市,体量无比巨大,没有“神经末梢”,个人处于其中会感到迷失,就像一个人在月亮上那么孤独。

  今天的城市管理者只希望车流通畅,夜间灯火辉煌,人们彼此保持安全距离。

  第九种孤独:成为名人

  唱《孤独患者》的陈奕迅真的感到很孤独:“两三年前我还敢去坐地铁,但现在不敢,好像看到人会觉得害怕,不知道怎么应对。”

  关注有两种心态,一种是粉你,一种是骂你。既有女大学生执著@有网络水军骂得舒淇一夜之间删光微博。名声越大越需要强大的心理承受力,不能服软,否则便会被长期积累的负面力量压垮。范冰冰放言,她的成功不是白来的,“我能受得了多大的诋毁,就经得住多少赞美”。

  第十种孤独:创作

  里尔克写作时总是与世隔绝;里希特抱怨人人都喜欢他的艺术,因为这种喜欢大抵与对名利的追逐有关;马尔克斯则说:“一百万人决定去读一本全凭一人独坐陋室,用28个字母、两根指头敲出来的书,想想都觉得疯狂。”

  创作的过程是无法与世人分享的,唯有熬过了那些被孤独照得通体透明的日子,才有可能修成正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夜读】当下中国的12种“孤独”
孩子与宠物犬:既是“玩伴”,也有“烦恼”,家里到底该不该养?
孩子到底缺什么?父母可以给什么?
宝宝和谁睡,长大和谁亲?心理学家:错过“陪伴期”,努力也白费
孩子被“欺负”,家长可以这么做!
孩子遭遇“欺负”父母怎么做才对?容忍还是以牙还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